華文網

家用攝像頭成洩露隱私源頭 “破解家用攝像頭”灰色利益鏈揭秘

調查動機

家用智慧攝像頭,一個不起眼的設備卻成了洩露公民隱私的源頭——從被“直播”的家庭場景到國家質檢總局的風險提示,家用智慧攝像頭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熱點。

家用智能攝像頭是如何被攻破的?個人隱私又如何流傳網路?消費者應如何保護個人隱私?圍繞這些問題,《法制日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法制日報記者 杜曉 實習生 塗陳昊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品質監督司組織開展的智慧攝像頭品質安全風險監測顯示,智慧攝像頭可能存在使用者監控視頻被洩露、智慧攝像頭被惡意控制等資訊安全危害。

質檢總局提示消費者,要選擇正規管道購買智慧攝像頭產品,切勿購買“三無”產品,此外,應及時主動修改智慧攝像頭預設密碼,並定期修改。

當前,智慧攝像頭已經走進很多家庭,但《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發現,人們對智慧攝像頭的潛在安全風險卻缺乏足夠瞭解。

加盟代理可發展下線

在國家質檢總局針對智慧攝像頭品質安全風險發出警示後,又有媒體曝光了破解智能攝像頭背後的利益鏈。

針對相關媒體報導的情況,記者嘗試在QQ搜索中輸入“攝像頭破解”或“破解攝像頭”,發現已經無法搜索到相關QQ群。不過,當記者輸入“攝像頭”,並往下滾動查看時,發現了幾個相關的QQ群,這些群的頭像都比較露骨。

記者花錢進入其中一個群,有人申請添加記者為好友,並且表示自己是群主和賣家。

記者注意到,群裡一直在滾動發送破解攝像頭所需軟體的位址和資訊,分為98元、100元、198元、200元,價格越高,可以破解的範圍就越廣,而且賣家贈送的IP地址也就越多。

記者還瞭解到,100元檔的只有部分賓館和酒店的IP位址,200元檔的就有家庭、臥室的攝像頭資源。

見記者對其說法表示懷疑,賣家表示可以把記者拉入一個群裡體驗5分鐘。

記者再次表現出將信將疑的態度,沒過半分鐘,記者就進入到一個名叫“生活”的群,群頭像很普通,但群裡聊天內容多是女性和夫妻隱私生活的視頻。

記者提出想做代理並幫其發展下線,賣家表示可以,但提出要與記者當面交易,並且得準備2000元“加盟費”。

此外,賣家還答應提供原始軟體位址和IP破解器,可以讓記者搜索到近萬個攝像頭的IP地址。

對於加盟的問題,賣家表現得很謹慎,要求和記者視頻聊天,被記者委婉拒絕。

當記者問到是否會出現紕漏時,賣家表示如果記者誠心想加盟,可以為記者提供他人的交易QQ帳號和其他非本人資訊,並稱,“這些都是小問題,只要不是實名制,就查不到你。想做就早點,以後就沒機會了”。

記者隨後以“考慮考慮”為由結束了對話,賣家隨即把記者從群裡踢了出來。

之後,記者再想聯繫那名賣家時,已經搜索不到相關的QQ號碼和資訊。

消費者安全意識不一

儘管智慧攝像頭的安全問題一觸即發,但是有些人對此並不十分瞭解。

在記者隨機走訪的數十個家庭中,超過一半受訪者聽說過智慧攝像頭,其中有受訪者家裡裝有智能攝像頭,但僅有1人表示聽說過家庭攝像頭曝光個人隱私事件。在裝有智慧攝像頭的家庭,記者發現,戶主均為40歲以下的年輕夫婦。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瑞和國際社區的劉女士,是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她告訴記者,自己家裡裝了兩個智慧攝像頭。

“我覺得有了攝像頭真的很方便,我可以在上班時隨時看到孩子在家裡幹什麼,不用擔心發生意外。而且,攝像頭還可以即時對講,萬一我媽媽沒聽見手機鈴聲,我也可以通過攝像頭呼叫她。”劉女士說。

當記者問及是否會擔心自己的家庭隱私通過攝像頭被偷窺時,劉女士說:“前幾天我看了新聞,新聞裡說別人可以通過攝像頭全程監視你家的一舉一動。這就很可怕了。但是我家的兩個攝像頭都是安放在客廳,沒有放在臥室,所以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隱私可以被洩露。最近看完那些新聞後,我現在都是去上班時把攝像頭打開,回家後就把攝像頭關掉,確保我在家的時候別人是看不到我的。”

記者告訴劉女士,在破解家庭智慧攝像頭背後存在一條利益鏈。聽完記者所述,劉女士比較驚訝,“為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滿足那些有偷窺癖好的人嗎?如果我的家庭隱私遭到洩露,我肯定會採取法律手段來保護我的權益,最起碼我會把產品生產商和散佈照片的人同時告上法庭。如果只是家裡的客廳擺設或者其他無關緊要的東西的話,我應該不會追究,當然肯定會不高興,但程度相比會減弱”。

劉女士還告訴記者,如果有安全係數更高的家用智慧攝像頭,就算價位高一些,她也願意選擇購買。“畢竟智慧攝像頭真的很方便,很棒”。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珠江綠洲社區的宋先生今年30歲,是一名剛畢業的理工科類博士,他身邊不少朋友家裡都裝有智慧攝像頭。

“我覺得家用攝像頭的安全係數還是可以的,因為我之前也接觸過資訊安全方面知識,可能有些不法分子發現了某些漏洞或者產品本身存在問題。不過,像大公司的產品大量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小。智慧攝像頭被破解,可能是用戶自己在設置時出現問題,比如使用廠商的原始密碼,在使用時沒有更改密碼。就像我們設置無線路由器的密碼一樣,如果你不更改原始密碼,別人就可以蹭你家的網。”宋先生說。

宋先生認為,消費者在使用家用智慧攝像頭時,除了要更改密碼,還要注意攝像頭的擺放位置,儘量不要在臥室或者其他個人隱私可能暴露的地方安放攝像頭。另外,當家中有人時,消費者可以關掉攝像頭,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既然有這種產品在市面上流通,就說明其利大於弊,消費者稍加注意,我覺得可以避免風險”。

家住北京市大興區首座禦園社區的周女士今年38歲,她曾經瞭解過智慧攝像頭的相關資訊。“我覺得現在並不是很需要這種攝像頭。現在科技發展很快,今後如果價格可以接受的話,可以考慮裝一個試試。但是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太便宜了可能在安全性方面缺少保障。”周女士說。

儘管智慧攝像頭的安全問題一觸即發,但是有些人對此並不十分瞭解。

在記者隨機走訪的數十個家庭中,超過一半受訪者聽說過智慧攝像頭,其中有受訪者家裡裝有智能攝像頭,但僅有1人表示聽說過家庭攝像頭曝光個人隱私事件。在裝有智慧攝像頭的家庭,記者發現,戶主均為40歲以下的年輕夫婦。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瑞和國際社區的劉女士,是一位4歲孩子的媽媽。她告訴記者,自己家裡裝了兩個智慧攝像頭。

“我覺得有了攝像頭真的很方便,我可以在上班時隨時看到孩子在家裡幹什麼,不用擔心發生意外。而且,攝像頭還可以即時對講,萬一我媽媽沒聽見手機鈴聲,我也可以通過攝像頭呼叫她。”劉女士說。

當記者問及是否會擔心自己的家庭隱私通過攝像頭被偷窺時,劉女士說:“前幾天我看了新聞,新聞裡說別人可以通過攝像頭全程監視你家的一舉一動。這就很可怕了。但是我家的兩個攝像頭都是安放在客廳,沒有放在臥室,所以對於我來說,沒有什麼隱私可以被洩露。最近看完那些新聞後,我現在都是去上班時把攝像頭打開,回家後就把攝像頭關掉,確保我在家的時候別人是看不到我的。”

記者告訴劉女士,在破解家庭智慧攝像頭背後存在一條利益鏈。聽完記者所述,劉女士比較驚訝,“為什麼?難道就是為了滿足那些有偷窺癖好的人嗎?如果我的家庭隱私遭到洩露,我肯定會採取法律手段來保護我的權益,最起碼我會把產品生產商和散佈照片的人同時告上法庭。如果只是家裡的客廳擺設或者其他無關緊要的東西的話,我應該不會追究,當然肯定會不高興,但程度相比會減弱”。

劉女士還告訴記者,如果有安全係數更高的家用智慧攝像頭,就算價位高一些,她也願意選擇購買。“畢竟智慧攝像頭真的很方便,很棒”。

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珠江綠洲社區的宋先生今年30歲,是一名剛畢業的理工科類博士,他身邊不少朋友家裡都裝有智慧攝像頭。

“我覺得家用攝像頭的安全係數還是可以的,因為我之前也接觸過資訊安全方面知識,可能有些不法分子發現了某些漏洞或者產品本身存在問題。不過,像大公司的產品大量出現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小。智慧攝像頭被破解,可能是用戶自己在設置時出現問題,比如使用廠商的原始密碼,在使用時沒有更改密碼。就像我們設置無線路由器的密碼一樣,如果你不更改原始密碼,別人就可以蹭你家的網。”宋先生說。

宋先生認為,消費者在使用家用智慧攝像頭時,除了要更改密碼,還要注意攝像頭的擺放位置,儘量不要在臥室或者其他個人隱私可能暴露的地方安放攝像頭。另外,當家中有人時,消費者可以關掉攝像頭,這樣就可以避免很多麻煩。“既然有這種產品在市面上流通,就說明其利大於弊,消費者稍加注意,我覺得可以避免風險”。

家住北京市大興區首座禦園社區的周女士今年38歲,她曾經瞭解過智慧攝像頭的相關資訊。“我覺得現在並不是很需要這種攝像頭。現在科技發展很快,今後如果價格可以接受的話,可以考慮裝一個試試。但是俗話說得好,一分錢一分貨,價格太便宜了可能在安全性方面缺少保障。”周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