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35億拿下萬達76個酒店專案 孫宏斌的買買買之路還在繼續

7月10日,萬達商業、融創中國聯合公告稱,雙方於2017年7月10日簽訂了十三個文化旅遊城項目股權轉讓以及北京萬達嘉華、武漢萬達瑞華等七十六個酒店轉讓協議,總價631.7億元。

在投資樂視之後,

此番又大手筆的接盤了萬達酒店,難怪在業界孫宏斌被稱為“並購狂人”。事實上,他的商業王國一直以“買買買”作為擴張和“曲線拿地”的手法。

“並購狂人”的買買買之路

孫宏斌在並購路上的腳步從未停歇,融創的三分之二土儲來自於收並購: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鄭州、武漢等熱門城市,

融創團隊皆有斬獲。

公開資料顯示,僅在2016年這一年,其在並購和公開拿地兩項上的花費就已超過1000億元,在並購方面,其全年投入高達444.86億元,完成了至少13筆。

2016年1月4日,融創增持上海浦東新區東郊項目,股權增至58%。9天后的1月13日,融創再度出手,收購蘇州新友專案95%股權,緊接著於1月15日收購上海楓丹37.855%股權及債權,2月1日收購蘇州德爾太湖灣全部股權和債權。

2016年5月,融創中國以43.94億元收購萊蒙國際位於三河燕郊、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及惠州的7個項目公司的所有股權,借此首次進入深圳市場。8月,融創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海南融創耗資20.54億元,收購杭州金翰的50%股權及債權。

當年,融創宣佈擬收購聯想控股附屬公司融科智地旗下41間目標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總代價約137.88億元。隨後不久,融創再發公告,宣佈擬通過定增入股金科地產,

以40億元認購16.9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當年11月,融創中國又斥資約37億元從恒大手中接手嘉凱城青島公司。

對此,孫宏斌的解釋是,行業整體規模再增長很難,但是市場份額將快速向大公司集中,形成的路徑有兩條,一是小公司買了地以後做不了,掙錢退出讓大公司來做,二是企業間的收購、兼併,這對於本身就具備金融屬性的地產行業而言特別重要。

2017年,融創中國並購的消息依舊不斷。1月,一直對鏈家抱有興趣的孫宏斌,以26億元的價格購入鏈家6.25%的股權,與萬科並列第一大股東。

真正將融創中國推上風口浪尖的無疑是對樂視的投資。1月13日,樂視爆出資金鏈危機的66天后,迎來了孫宏斌的雪中送炭。融創中國發佈公告稱,將出資150億元,戰略入股樂視。有分析稱,孫宏斌投資樂視的原因還包括樂視背後的土地儲備。

此外,5月12日,融創中國發出公告,

將斥資102.54億元收購天津著名爛尾專案星耀五洲80%股權及債權。折合樓面地價相當於4363元/平方米,其周圍土地價格早已過萬。5月31日,融創中國又以21億元的價格收購重慶江北嘴國際金融中心項目60%股權。6月5日,融創中國公告稱,收購大連潤德乾城的全部股權及債權,總代價為32.32億元,成本價僅為2692元/平方米,同樣的其周邊在售項目最新報價已經達到1.3萬元/平方米。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150多億元,三宗爛尾大盤交易,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另闢蹊徑的“拿地”方式價格划算,預計下半年開始,可能會有更多房企模仿融創的並購策略。

曾經兩年內三次收購告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融創的並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此之前,曾在收購綠城、佳兆業和雨潤的過程中連慘遭滑鐵盧。

2012年6月,融創買下綠城在上海和蘇南區域9個專案,雙方組建合作平臺上海融綠,融創和綠城各注資10億元現金,持有上海融綠50%的股權,由融創方面負責操盤、並表。然而,在此後的三年時間裡,孫宏斌和宋衛平經歷了合作、分手、再到徹底分家。

2014年5月22日,綠城中國董事會聯席主席宋衛平宣佈其及一致行動人將綠城中國24.313%的股份轉讓給融創,融創以63億港元接手,由此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並掌控公司經營。但在此後的幾個月中,一方面由於香港證監會對買賣雙方可能存在一致行動人關係存疑,交割出現了擱淺。更重要的是,宋衛平指責接盤後的融創為了追求業績,採用的經營手段,損傷了綠城品牌,宋衛平對收購一事心生悔意,有意終止收購協議。

2014年11月19日,宋衛平突然發佈一份聲明稱,孫宏斌並不適合綠城,而回歸“是自己唯一的選擇”。2014年12月31日,融創宣佈要以155億元的總價收購融綠公司所有權益,其中包含約113億元的股權和約42億元的債權,這也宣告著孫宏斌對綠城收購的失敗。

在被宋衛平“拒絕”後,孫宏斌看上了銷售額300億元的佳兆業。相比綠城,佳兆業在債務鏈條、政企關係、財務、利益瓜葛上更複雜。

2014年年底,佳兆業深圳房源被行政查封,第一大股東易人,董事長郭英成還有多位高管辭職,2015年年初首例房企海外債務違約,後傳出破產傳聞,繼而多家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申請資產保全凍結其銀行帳戶,大部分房源被鎖,長時間停滯的銷售截斷了佳兆業的現金流,也迫使其高達650億元的交叉債務浮出水面。在佳兆業即將倒下的時候,孫宏斌出現了。

2015年1月30日,融創宣佈按平均每股1.8港元收購佳兆業的49.25%股權,涉及金額高達45.5億港元。當時約定,孫宏斌收購前提條件是公司債務重組能夠順利達成,但這一計畫推行一直並不順利。

兩個多月後,隨著佳兆業的房源解禁以及郭英成的回歸,最終,5月融創中國便宣佈終止對佳兆業的收購。

有意思的是,孫宏斌在一邊進行著佳兆業的收購,一邊又介入了另一家央企的重組。

2015年3月,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材被檢察機關執行監視居住,雨潤集團開始步入危機,不斷變賣資產,為孫宏斌創造了機會。

2015年9月8日,融創宣佈與陷入困境中的雨潤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將獨家介入雨潤集團的重組。根據協定,融創中國與雨潤集團彼此進行戰略合作,憑藉各自優勢,提升雙方價值;雙方與雨潤集團債權人共同商討雨潤集團相關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雙方努力確保雨潤集團各項業務正常運轉,並在滿足相應條件的前提下,融創中國向雨潤集團提供全面支援。

然而,孫宏斌還是沒能逃過“失敗”的魔咒。僅僅十天后,融創中國便發佈公告稱,由於完成交易所需的時間過長,已決定終止該交易。

150多億元,三宗爛尾大盤交易,業內人士看來,這種另闢蹊徑的“拿地”方式價格划算,預計下半年開始,可能會有更多房企模仿融創的並購策略。

曾經兩年內三次收購告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融創的並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在此之前,曾在收購綠城、佳兆業和雨潤的過程中連慘遭滑鐵盧。

2012年6月,融創買下綠城在上海和蘇南區域9個專案,雙方組建合作平臺上海融綠,融創和綠城各注資10億元現金,持有上海融綠50%的股權,由融創方面負責操盤、並表。然而,在此後的三年時間裡,孫宏斌和宋衛平經歷了合作、分手、再到徹底分家。

2014年5月22日,綠城中國董事會聯席主席宋衛平宣佈其及一致行動人將綠城中國24.313%的股份轉讓給融創,融創以63億港元接手,由此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並掌控公司經營。但在此後的幾個月中,一方面由於香港證監會對買賣雙方可能存在一致行動人關係存疑,交割出現了擱淺。更重要的是,宋衛平指責接盤後的融創為了追求業績,採用的經營手段,損傷了綠城品牌,宋衛平對收購一事心生悔意,有意終止收購協議。

2014年11月19日,宋衛平突然發佈一份聲明稱,孫宏斌並不適合綠城,而回歸“是自己唯一的選擇”。2014年12月31日,融創宣佈要以155億元的總價收購融綠公司所有權益,其中包含約113億元的股權和約42億元的債權,這也宣告著孫宏斌對綠城收購的失敗。

在被宋衛平“拒絕”後,孫宏斌看上了銷售額300億元的佳兆業。相比綠城,佳兆業在債務鏈條、政企關係、財務、利益瓜葛上更複雜。

2014年年底,佳兆業深圳房源被行政查封,第一大股東易人,董事長郭英成還有多位高管辭職,2015年年初首例房企海外債務違約,後傳出破產傳聞,繼而多家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申請資產保全凍結其銀行帳戶,大部分房源被鎖,長時間停滯的銷售截斷了佳兆業的現金流,也迫使其高達650億元的交叉債務浮出水面。在佳兆業即將倒下的時候,孫宏斌出現了。

2015年1月30日,融創宣佈按平均每股1.8港元收購佳兆業的49.25%股權,涉及金額高達45.5億港元。當時約定,孫宏斌收購前提條件是公司債務重組能夠順利達成,但這一計畫推行一直並不順利。

兩個多月後,隨著佳兆業的房源解禁以及郭英成的回歸,最終,5月融創中國便宣佈終止對佳兆業的收購。

有意思的是,孫宏斌在一邊進行著佳兆業的收購,一邊又介入了另一家央企的重組。

2015年3月,雨潤集團董事長祝義材被檢察機關執行監視居住,雨潤集團開始步入危機,不斷變賣資產,為孫宏斌創造了機會。

2015年9月8日,融創宣佈與陷入困境中的雨潤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定,將獨家介入雨潤集團的重組。根據協定,融創中國與雨潤集團彼此進行戰略合作,憑藉各自優勢,提升雙方價值;雙方與雨潤集團債權人共同商討雨潤集團相關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雙方努力確保雨潤集團各項業務正常運轉,並在滿足相應條件的前提下,融創中國向雨潤集團提供全面支援。

然而,孫宏斌還是沒能逃過“失敗”的魔咒。僅僅十天后,融創中國便發佈公告稱,由於完成交易所需的時間過長,已決定終止該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