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軍笑掉大牙!二戰德國為什麼派“蘿莉坦克”上戰場?迷惑敵軍?

【軍武次位面】作者:流星錘五哥

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強大的裝甲部隊,德國的設計師在設計時往往賦予其非常霸氣的稱號:比如VI號虎式坦克,V號豹式坦克。

其中V號豹式坦克因為其平衡的技戰術性能和較為均衡的攻防配置,成為二戰中後期德軍裝甲部隊的中堅力量。


▲V號豹式中型坦克

但是豹這個稱謂並不是V號的獨有的。其實在德軍還有一型坦克也被稱作豹式,確並沒有真正的登上戰場。這就本文要介紹的:編號VK1602,

“Leopard 豹”。玩過山口丁的玩家應該會對其非常有印象,他有個響亮的外號“蘿莉豹”。


▲VK1602 “蘿莉豹”

VK是什麼意思?這裡簡單的介紹一下:VK是全履帶底盤的意思。1937年德國兵器局開始研製一系列全履帶底盤(VK計畫),強調高速和機動性,參與這一系列的廠家包括M.A.N、戴姆勒-賓士、克虜伯和克勞斯馬菲等公司。

VK系列的坦克具有以下的特點:1.使用大型負重輪而沒有回轉輪;2.使用扭力杆懸掛(I號和II號使用的還是彈簧鋼片懸掛),懸掛部分的只是可以參考軍武次位面第一季T34那期,這裡就不細說了;3.高出力引擎;4.半自動傳動和先進拍檔設計。這一系列的底盤設計幾乎涵蓋了二戰爆發後德軍所有的輕型坦克型號。並且對於後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計畫也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II號L型山貓輕型坦克 編號VK1303

1941年德國軍方決定在II號J型坦克的基礎上設計新型偵察坦克。德國陸軍提出這個偵察坦克的設計指標,無論是裝甲還是火力方面,都要比當時裝備的II號F坦克.更加強大。並於1942年3月提出研製一種快速的中型或重型偵查坦克的任務。

戴姆勒-賓士公司負責設計炮塔,MIAG公司負責底盤設計。並且計畫在當年10月投入生產。目的是替代裝甲單位的偵查坦克。期間曾經出現過“豹(18噸輕裝甲型)”和“豹(26噸重裝甲型)”兩種方案,但戰局發生了變化。很明顯,VK1602的設計受到東線戰局的影響。1942至1943年的東線戰場,蘇聯坦克主要由性能(火力、防護、機動性)均衡的T-34/76坦克組成。T-34/76的F-34型76.2毫米火炮能夠在任何距離毫不費力地擊穿任何型號的德國中型坦克。
面對東線的“T-34危機”,最後軍方選擇於26噸的重裝甲方案。

VK1602“蘿莉豹”是在VK1601 II號J型和VK1301 II號M型的基礎之上進行研製。目的在於替代II號L型山貓偵查坦克。在設計上它將J的底盤加大,並且受到同期研製的VK3002(V號豹式的原型)的很大影響。原型車採用全焊接裝甲板車身。正面採用的是50°傾斜角的50毫米裝甲,側面和背後的裝甲是30毫米,頂部和底部的裝甲為20毫米。


▲II號J型坦克 編號VK1601

火力方面:設計安裝的是50毫米口徑的KwK 39/1 L/60型火炮和7.92mm的MG43/42機槍,KwK 39/1 L/60型火炮是德軍在二戰初期裝備的一種非常優秀的坦克炮,也是III號坦克後期裝備的主要火炮。還被安裝在Sdkfz234/2“美洲獅”裝甲車上。這種火炮使用PzGr.40穿甲彈,能夠在500米距離擊穿76毫米鋼裝甲,在偵查坦克所裝備的火炮中,穿甲能力相當的優秀。當然這也就是在西線,對抗皮糙肉厚的毛熊裝甲部隊還是看人品。“蘿莉豹”還計畫過安裝75毫米KwK 41 L/58型火炮,這也是VI號虎式坦克的前身VK3601(H)計畫安裝的火炮。


▲KwK 39/1 L/60型火炮


▲美洲獅裝甲車

動力方面,一台邁巴赫HLI57P引擎為其提供動力,“蘿莉豹”的速度可以達到50-60公里/小時,採用II號相似的負重和懸掛系統。為了進一步增強他的越野能力,使用的是350毫米寬幅履帶。引擎和傳動佈局採取德國經典設計,發動機在後,通過傳動軸將動力傳到車身前部,變速箱在車體前方。該車設計成員四人。駕駛員在車體左側,右側則是無線電員的位置。車體中部則是戰斗室,安裝炮塔及相關設備、彈藥,炮塔內有車長和裝填手的座椅。

根據德國“1941年裝甲計畫”德國將從1943年4月至12月生產339輛“豹”式偵查坦克(蘿莉豹)。可是整個生產計畫在1943年1月被取消,僅有一輛尚未完成的原型車。原因是他和“豹”式中型坦克太過相似,導致在生產上造成了重疊,而且德國軍方認為:蘿莉豹的重量過重,相比之下它的武器無法跟同級別戰車對抗時獲得壓倒性優勢。

最終的結果是:“蘿莉豹”原本的任務由量產改進的“黑豹”偵查坦克和IV號偵查坦克所取代。


▲山口丁中的“黑豹”偵查坦克

▲這坦克上了戰場會讓蘇軍笑掉大牙的

這種考慮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改進計畫比新建生產線,維修和保養也更方便。最重要的是比起II號改進而來的“蘿莉豹”。“黑豹”偵查坦克擁有更好的火力和防護能力。這對德軍來說吸引力更大。


▲安裝天線的偵查型黑豹

“蘿莉豹”的計畫雖然廢止了,但是Sdkfz234/2“美洲獅”裝甲車(下圖)就利用了“蘿莉豹”的炮塔設計,整個計畫也不是完全的付諸東流啊!


維琪解密

《重裝集結:二戰德軍坦克及變形車輛全集》

百度百科

鐵血網

Q版虎式坦克簡易拼裝版模型 ¥50 購買


▲II號J型坦克 編號VK1601

火力方面:設計安裝的是50毫米口徑的KwK 39/1 L/60型火炮和7.92mm的MG43/42機槍,KwK 39/1 L/60型火炮是德軍在二戰初期裝備的一種非常優秀的坦克炮,也是III號坦克後期裝備的主要火炮。還被安裝在Sdkfz234/2“美洲獅”裝甲車上。這種火炮使用PzGr.40穿甲彈,能夠在500米距離擊穿76毫米鋼裝甲,在偵查坦克所裝備的火炮中,穿甲能力相當的優秀。當然這也就是在西線,對抗皮糙肉厚的毛熊裝甲部隊還是看人品。“蘿莉豹”還計畫過安裝75毫米KwK 41 L/58型火炮,這也是VI號虎式坦克的前身VK3601(H)計畫安裝的火炮。


▲KwK 39/1 L/60型火炮


▲美洲獅裝甲車

動力方面,一台邁巴赫HLI57P引擎為其提供動力,“蘿莉豹”的速度可以達到50-60公里/小時,採用II號相似的負重和懸掛系統。為了進一步增強他的越野能力,使用的是350毫米寬幅履帶。引擎和傳動佈局採取德國經典設計,發動機在後,通過傳動軸將動力傳到車身前部,變速箱在車體前方。該車設計成員四人。駕駛員在車體左側,右側則是無線電員的位置。車體中部則是戰斗室,安裝炮塔及相關設備、彈藥,炮塔內有車長和裝填手的座椅。

根據德國“1941年裝甲計畫”德國將從1943年4月至12月生產339輛“豹”式偵查坦克(蘿莉豹)。可是整個生產計畫在1943年1月被取消,僅有一輛尚未完成的原型車。原因是他和“豹”式中型坦克太過相似,導致在生產上造成了重疊,而且德國軍方認為:蘿莉豹的重量過重,相比之下它的武器無法跟同級別戰車對抗時獲得壓倒性優勢。

最終的結果是:“蘿莉豹”原本的任務由量產改進的“黑豹”偵查坦克和IV號偵查坦克所取代。


▲山口丁中的“黑豹”偵查坦克

▲這坦克上了戰場會讓蘇軍笑掉大牙的

這種考慮是有道理的,這樣的改進計畫比新建生產線,維修和保養也更方便。最重要的是比起II號改進而來的“蘿莉豹”。“黑豹”偵查坦克擁有更好的火力和防護能力。這對德軍來說吸引力更大。


▲安裝天線的偵查型黑豹

“蘿莉豹”的計畫雖然廢止了,但是Sdkfz234/2“美洲獅”裝甲車(下圖)就利用了“蘿莉豹”的炮塔設計,整個計畫也不是完全的付諸東流啊!


維琪解密

《重裝集結:二戰德軍坦克及變形車輛全集》

百度百科

鐵血網

Q版虎式坦克簡易拼裝版模型 ¥50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