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股神奇的“東方動力”正讓電動汽車邁入發展加速跑道

【家電網 HEA 2017年3月22日頭條】“電動車未來將全面取代目前仍需要耗油的傳統汽車”,一位汽車行業觀察家對家電網坦言,“前提是鋰電池的產能首先可被解決”。當下若談論起電動汽車行業,

美國特斯拉是絕對無法避而不淡的一家企業。不僅在電動汽車乃至無人駕駛層面的研究處於領先水準,對於電動車電池的加大投入也使得其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腳步上,步子邁得可謂穩健。

目前仍處於施工狀態的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造價高達50億美金(特斯拉最大的電池供應商松下據稱貢獻16億),占地面積為92萬平方米。特斯拉先前曾表示,到2018年,該電池工廠每年能提供35吉瓦時的產能,

有了它將大大解決鋰電池的生產問題。

但要說未來的鋰電池發展必須全然依靠松下及特斯拉,又未免過於武斷。實際上,目前我國的鋰電池已經步入發展加速車道:據能源智庫測算,在目前的產能狀態下,若國內一系列主要電池廠商能夠以計畫完成預定生產目度,

3年後(2020年),中國鋰電池的產能將有著飛速發展,每年將為市場提供121吉瓦時的電池動力,約為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2018年可達到最大產能的3.45倍,可供約484萬電動汽車行駛100公里的路程。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資料顯示,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7%與53%。雖然1月開年遇冷,但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乘聯會)公佈的最新統計資料表明,

全國電動汽車銷量在2月有所回升,銷量達1.65萬輛,環比增長202%,同比增速達64%。

在中國電動車市場增速發展的大環境背景下,鋰電池產能的提升更可以對電動車的普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中心的相關負責人杜登赫費爾更是認為,中國已經確定好了未來統治電動汽車市場的道路。

政策與資金層面的扶持、對燃料汽車行駛方面的加大力度監管,

成為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增速發展的有利保障;新能源汽車若實現全面推廣,對於當下較為嚴峻的環境保護需求而言可謂刻不容緩。外部有利條件的加持與鋰電池自身無論是產能或者是成品價格的下降,從而導致了新能源成品車價格的“緩和”,也將轉化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的提速器。

據HEA瞭解,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BNEF)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

可供電動汽車使用的大型鋰電池組,其兩大組成要素——電池芯與電池組的價格相比去年已經有所下降,與3年前相比,跌幅超過五成。

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利好已經投向廠商一段時間,廠商生產規模趨於穩定,款式新穎的車型也陸續與消費市場見面。在外觀與功能方面的提升,有利於增強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各種積極因素重重作用下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今年仍將保持著增速態勢。中汽協預計, 2017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在70萬至80萬輛,創歷史新高。

今年仍將保持著增速態勢。中汽協預計, 2017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在70萬至80萬輛,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