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家世界500強是怎樣煉成的?市委書記帶你一探究竟!

3月10日上午,市委書記賴澤華和市長陳旭東率領肇慶市黨政代表團到佛山市順德區美的集團總部參觀考察,就雙方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強合作進行深入對接。

對於美的

肇慶街坊都不會感到陌生!

家裡的空調、冰箱、風扇都會有它的身影~

而今晚,肇慶君帶大家先來瞭解一下

這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業歷程

瞧瞧它有什麼獨到之處~

▼▼▼

1

1968-1980

艱苦創業

1968年5月2日,何享健等23位北滘居民籌集5000元,組建“北滘街辦塑膠生產組”,何享健任組長。生產場地約20平方米,主要生產塑膠瓶蓋、玻璃瓶蓋和皮球等產品。

1975年12月,“北滘街辦塑膠生產組”更名為“順德縣北滘公社塑膠金屬製品廠”,轉為公社企業,主要生產塑膠瓶蓋、五金製品。

1976年5月,“順德縣北滘公社塑膠金屬製品廠”更名為“順德縣北滘公社汽車配件廠”。

管理人員6人,技術人員1人,工人130人,主要生產汽車掛車刹車閥、橡膠配件等,月生產汽車刹車閥400套。

2

1981-1991

初涉家電

1980年11月,自主生產出第一台40釐米金屬台扇,取名“明珠”牌。 開始生產風扇,進入家電領域。

1981年8月,正式註冊“美的”商標,“美的”從此誕生。

1985年4月,成立“美的空調設備廠”,正式進入空調行業,開始了窗式空調機的組裝生產,成為當時國內最早生產空調的企業之一。

1988年,美的取得國家機電產品出口基地資格,獲得自營進出口權,當年,美的即實現產值1.2億元,成為順德縣十家超億元企業之一,出口創匯達810萬美元。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美的根據發展需要,大力引進全國人才。1985年起,聘請國有企業技術骨幹做美的“星期六工程師”。

90年代初,

美的堅持每年在全國高校招聘大學畢業生,提升招聘博士、碩士占比,不斷提升人才引入層次。

3

1992-2002

規模發展

1992年,美的積極推進企業轉制。3月,成立廣東美的電器企業集團;6月,完成了1.2億元的募股工作,隨後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8月,廣東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93年11月12日,美的電器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證監會批准的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由1992年的4.87億元飛速增長至1996年的25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

1997年,實施以產品為中心的事業部制變革,轉換 “生產型企業” 為“市場型企業”,實行產供銷一體化,形成“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的分權經營模式。

2001年4月,美的實施MBO,順德政府敢為人先,出讓所有股份,退出“粵美的”,以何享健為核心的管理層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4

2003-2010

跨越發展

2004年11月,美的收購廣州華淩集團42.4%股權。華淩集團成為美的集團下轄的第二家上市公司。2009年,華淩集團通過資產重組變更為威靈控股。

2008年3月,收購上市公司小天鵝(000418),設立無錫生產基地,累計投資超9億,主要產生高端滾筒和波輪洗衣機等產品。

2010年10月29日,美的舉行“銷售突破千億暨總部大樓落成”盛大典禮。美的1980年進入家電業;十年後的1990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0年,實現“百億”跨越。2010年,美的跨越千億元大關,實現了十年增長十倍的輝煌業績。

5

2011-NOW

轉型再發展

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只擔任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長。這標誌著美的完成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創始人的交接棒,開創了中國現代企業傳承的先河。

2012年8月起,美的集團撤銷二級集團,減少管理層級,優化流程制度,提高組織效率,構建簡單化敏捷型的高效組織。堅持“小集團大事業部”治理理念,集團負責戰略管理、經營管控、風險監控、整合協同,強化面向未來的增長戰略;事業部定位為戰略性經營單位,承擔全價值鏈的完全經營責任;對相關產業經營的短、中、長期發展目標和競爭力培育負責。

2014年2月,美的集團立項在順德投建創新中心,並在集團架構上增設中央研究院及智慧家居研究院,構建面向未來的科技競爭力。

2016年8月,美的成功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四家頂級企業之一的庫卡公司。這次收購將幫助美的在機器人本體生產、工業自動化方案、系統集成以及智慧物流等領域全面佈局。

縱觀美的的創業史,重視培育人才和機制創新,是其成功的兩大注腳。

從用北滘人到用順德人,從用廣東人到用中國人,再到用全世界人才,美的的用人格局一直在拓寬。更不用說,美的對機制創新的堅守:“寧可投資1個億的投資失誤,也絕不容忍機制的弱化和退化”——時隔近二十年,美的原董事長這句話聽來依然振聾發聵。

在半個世紀的征程中,注重人才引進和機制創新促使美的從一個23人的街道小廠,逐漸壯大為今日的行業巨擘。

企業壯大如此,地方發展亦然。美的的創業之路、創新之路,值得肇慶的領導幹部、企業、地方政府借鑒。對於肇慶發展而言,人才和機制創新的意義不言而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發展現狀下,肇慶要想爬坡過坎、彎道超車,堅持人才引進和改革創新仍是當務之急。

往期文章推薦

☞【他山之石】小鎮街托起“國際范”水都基地,肇慶可以從中借鑒什麼?

☞【人物】牛!他經營的公司,連賓士、寶馬都向他“拿貨”?!

肇慶發佈編輯部

記者 唐千雨

編輯 彭泰章

1993年11月12日,美的電器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中國證監會批准的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制而成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由1992年的4.87億元飛速增長至1996年的25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家電企業之一。

1997年,實施以產品為中心的事業部制變革,轉換 “生產型企業” 為“市場型企業”,實行產供銷一體化,形成“集權有道、分權有序、授權有章、用權有度”的分權經營模式。

2001年4月,美的實施MBO,順德政府敢為人先,出讓所有股份,退出“粵美的”,以何享健為核心的管理層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4

2003-2010

跨越發展

2004年11月,美的收購廣州華淩集團42.4%股權。華淩集團成為美的集團下轄的第二家上市公司。2009年,華淩集團通過資產重組變更為威靈控股。

2008年3月,收購上市公司小天鵝(000418),設立無錫生產基地,累計投資超9億,主要產生高端滾筒和波輪洗衣機等產品。

2010年10月29日,美的舉行“銷售突破千億暨總部大樓落成”盛大典禮。美的1980年進入家電業;十年後的1990年,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0年,實現“百億”跨越。2010年,美的跨越千億元大關,實現了十年增長十倍的輝煌業績。

5

2011-NOW

轉型再發展

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只擔任美的集團的控股股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方洪波接替何享健擔任美的集團董事長。這標誌著美的完成職業經理人和企業創始人的交接棒,開創了中國現代企業傳承的先河。

2012年8月起,美的集團撤銷二級集團,減少管理層級,優化流程制度,提高組織效率,構建簡單化敏捷型的高效組織。堅持“小集團大事業部”治理理念,集團負責戰略管理、經營管控、風險監控、整合協同,強化面向未來的增長戰略;事業部定位為戰略性經營單位,承擔全價值鏈的完全經營責任;對相關產業經營的短、中、長期發展目標和競爭力培育負責。

2014年2月,美的集團立項在順德投建創新中心,並在集團架構上增設中央研究院及智慧家居研究院,構建面向未來的科技競爭力。

2016年8月,美的成功收購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四家頂級企業之一的庫卡公司。這次收購將幫助美的在機器人本體生產、工業自動化方案、系統集成以及智慧物流等領域全面佈局。

縱觀美的的創業史,重視培育人才和機制創新,是其成功的兩大注腳。

從用北滘人到用順德人,從用廣東人到用中國人,再到用全世界人才,美的的用人格局一直在拓寬。更不用說,美的對機制創新的堅守:“寧可投資1個億的投資失誤,也絕不容忍機制的弱化和退化”——時隔近二十年,美的原董事長這句話聽來依然振聾發聵。

在半個世紀的征程中,注重人才引進和機制創新促使美的從一個23人的街道小廠,逐漸壯大為今日的行業巨擘。

企業壯大如此,地方發展亦然。美的的創業之路、創新之路,值得肇慶的領導幹部、企業、地方政府借鑒。對於肇慶發展而言,人才和機制創新的意義不言而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發展現狀下,肇慶要想爬坡過坎、彎道超車,堅持人才引進和改革創新仍是當務之急。

往期文章推薦

☞【他山之石】小鎮街托起“國際范”水都基地,肇慶可以從中借鑒什麼?

☞【人物】牛!他經營的公司,連賓士、寶馬都向他“拿貨”?!

肇慶發佈編輯部

記者 唐千雨

編輯 彭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