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的前半生》劇評: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作者:徐聖娥

《我的前半生》電視劇碼前正在東方衛視和北京衛視熱播。

此劇是一部探討中年男女婚姻戀愛的現實題材劇。

劇中女主角羅子君大學畢業後不久,嫁給了有錢的丈夫陳俊生,成了一名全職太太,衣食無憂,幸福美滿。不幸的是,在結婚十多年後,自己人到中年時,遭遇婚變,丈夫拋妻棄子投入他人懷抱,她的幸福生活就此歸零。電視劇圍繞著這位都市女性的婚姻經歷展開,各色人等的婚姻觀、價值觀、人生觀交織碰撞,

產生出很多精彩的火花。在這些火花中,筆者想說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在這個生生的現實社會中,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

我們來看羅子君,自從找到陳俊生這個“長期飯票”後,再也不想奮鬥,提升自己,漸漸地在經濟、精神上對陳俊生產生了嚴重的依附,以至於後來被小三趁虛而入,全盤皆輸;我們再來看小三淩玲,為了自己和兒子過更好的生活,乾脆換個老公,在被羅子君質問“辦公室戀情”走不進生活時,

難掩心虛;我們還來看羅子君的老公陳俊生,在自身婚姻出現問題時,不想著如何改變、補救,一心逃避,不願面對現實,從另外個女人身上找溫暖。他的自私懦弱給兩個女人、兩個孩子、兩個家庭帶來了不可逆的傷害!

由此可見,將自己的希望全部寄予他人,終究是無根浮萍,長久不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永恆,只有動態平衡。陳俊生娶羅子君時許諾的讓她待在家裡做鑽石籠子裡的金絲雀時,

是真的;陳俊生在對羅子君提出離婚時說他不可救藥的愛上了淩玲也是真的。只是時間在變,心情在變,主角在變。

存在的是有其合理成分的。羅子君開始也是高雅的、自信的、宛若芬芳撲鼻的紅玫瑰,

但經過多年歲月的洗白,她的所有煩惱變成了對衰老的恐懼和那些生撲的年輕小姑娘。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因而,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永動機是沒有用的,有永遠呵護、包容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的。就像《人民的名義》中的歐陽菁,拒絕長大、拒絕成長,最終斷送了自己的一生。什麼事情都需要經營、維護的,特別是婚姻,我們不能刻舟求劍地相信在行進的船上能找到丟失的劍!

我們只有在擁有的時候居安思危,才不至於在失去的時候,很狼狽、很難看。在此,筆者無意說全職太太就一定被丈夫拋棄的腹黑毒舌。全職太太沒什麼不好,全職太太可以更好地照顧老公,更好地培養孩子,更好地呵護家庭,還有更多的時間提升自己。關鍵是你要做到,羅子君沒有做到,她逐漸退化,就像溫水煮青蛙,當知道自己要葬送的時候為時已晚。

退一萬步講,就算陳俊生不出軌、不鬧離婚,出現了其他狀況怎麼辦?如劇中男主角賀涵說的那樣,陳俊生學歷不高,如果在近兩年裡不能升職的話,就會被年輕海歸取而代之。如果陳俊生失業了,如果他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如果他生了大病,羅子君能接受從公主到灰姑娘的生活嗎?羅子君能做好應對未來生活的準備嗎?那可是可能自己養家、自己獨自帶孩子的境況啊。

當動態的平衡被打破後,當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失去後,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就像《外科風雲》中的女主角陸晨曦一樣,在她的守護神莊恕生病的時候,她安慰莊恕說:“我會處理好我自己的事情的,我的身邊不可能永遠站著你這個救世主。”生活的支撐倒塌了,絕望的女主角該怎麼辦?

做自己的主人,觸底反彈,從以往的迷失中找回自我,自我救贖。羅子君原本是一名大學生,能有唐晶這樣的職場精英為閨蜜,說明她們的起點是相同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說明羅子君本身的資質是不差的。不同的是,她們畢業後所選擇的道路不同,羅子君剪掉了翅膀,安心相夫教子;唐晶放飛自我,留在職場打拼,最終事業有成。

筆者以為,這也是該劇要展示給大家的,要傳導給大家的價值觀。人的個體是獨立的,人的經濟和精神同樣也應該是獨立的。經濟、精神獨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人”這個字的兩筆。只有這樣,才能應對“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的不測人生,才能完成我們作為人來到這個世間的使命!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就算陳俊生不出軌、不鬧離婚,出現了其他狀況怎麼辦?如劇中男主角賀涵說的那樣,陳俊生學歷不高,如果在近兩年裡不能升職的話,就會被年輕海歸取而代之。如果陳俊生失業了,如果他變成了一個普通的上班族,如果他生了大病,羅子君能接受從公主到灰姑娘的生活嗎?羅子君能做好應對未來生活的準備嗎?那可是可能自己養家、自己獨自帶孩子的境況啊。

當動態的平衡被打破後,當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失去後,我們要做自己的救世主。就像《外科風雲》中的女主角陸晨曦一樣,在她的守護神莊恕生病的時候,她安慰莊恕說:“我會處理好我自己的事情的,我的身邊不可能永遠站著你這個救世主。”生活的支撐倒塌了,絕望的女主角該怎麼辦?

做自己的主人,觸底反彈,從以往的迷失中找回自我,自我救贖。羅子君原本是一名大學生,能有唐晶這樣的職場精英為閨蜜,說明她們的起點是相同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說明羅子君本身的資質是不差的。不同的是,她們畢業後所選擇的道路不同,羅子君剪掉了翅膀,安心相夫教子;唐晶放飛自我,留在職場打拼,最終事業有成。

筆者以為,這也是該劇要展示給大家的,要傳導給大家的價值觀。人的個體是獨立的,人的經濟和精神同樣也應該是獨立的。經濟、精神獨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人”這個字的兩筆。只有這樣,才能應對“人無百日好、花無百日紅”的不測人生,才能完成我們作為人來到這個世間的使命!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