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黨史專家怒批抗日神劇,可為什麼雷劇大多出自港臺北上導演之手?

文/青玉

最近在有關七七事變80周年的座談會上,黨史專家孫麗萍發了聲,稱雖然要宣洩民族情緒,但也要足夠尊重自己的對手,戰爭劇中將“友軍弱智化”、“日軍白癡化”是非常幼稚的行為。

再說,跟這群“白癡”“弱智”作戰,先烈們還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才取得勝利,不也是對先烈們的不敬嗎?這種劇碼簡直“人神共憤”。

恰逢今年同是香港回歸20周年,關於香港20年來的發展走向討論頗多,有關港片、香港音樂的衰落也自然包含在其中,出路明顯,北上大陸謀求發展。

你能察覺到二者之間存在的某種聯繫嗎?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就可以發現,那幾部最出名的抗日神劇,

大多出自北上的港臺導演之手。

1.《抗日奇俠》——香港導演劉仕裕

著名雷點:手撕鬼子

劉仕裕本是TVB的監製,無線藝員訓練班第4期的畢業生,與如今港片南天一柱的杜琪峰是同學。顯然劉仕裕混得沒有杜琪峰好了,在TVB衰落之後,北上謀求發展,最著名的作品便是這部將港式武俠融入抗日劇的《抗日奇俠》,

畢竟在一些製作粗糙的香港武俠片中,將一個人撕為兩半或劈成兩半是很稀鬆平常的鏡頭。

2.《箭在弦上》——香港導演余明生

著名雷點:女弓箭手不幸被輪☆禁☆奸,事後卻戰鬥力突然爆表,原地竄到半空,褲子自動穿好,像開掛一樣用弓箭在幾十秒內幹掉了20多個日偽軍士兵。

首先不得不說《箭在弦上》在抗日神劇中屬於高配段位,靳東和蔣欣擔任男女主角。噱頭的選擇上也有G點意識,用傳統弓箭來對抗裝備現代火器的日軍,頗類似於幾十年前很流行的那句振奮之言:美國宇航員在太空中唯一能用肉眼識別的地球建築是中國的萬里長城。

本片導演余明生,香港籍,除了本人長得便很有喜感之外,

代表品還有《中神通王重陽》《風流少年唐伯虎》《魔幻手機》。

3.《五臺山抗日傳奇》——香港導演李翰韜

著名雷點:30個妙齡尼姑上陣殺日本鬼子

不得不說尼姑挺起胸來也是可以色誘韋小寶的……

本片導演李翰韜來自香港TVB,當然和拍出過《火燒圓明園》的香港大導演李翰祥是沒有什麼關係的。有意思的是李翰韜並非專業出身,大學畢業于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受“敵區”流毒長大,不熟悉八路軍怎麼抗日也是有原因的。

4.臺灣導演林建中

林導可堪稱抗日神劇高產戶,一口氣拍了三部,並且發揮一直很穩定,一部比一部雷人。

《英雄使命》

著名雷點:國民黨女特種兵玩穿越……

《向著炮火前進》

著名雷點:摩托車配加特林機槍、打仗自備歐式沙發以便擺pose。

《鐵血使命》

著名雷點:在山頂用石頭炸下日本飛機

林導從臺灣北上後,加入海潤影視集團,幾乎成了抗日神劇專業戶,最終在這些旨在宣揚戰爭殘酷性的劇碼中淋漓盡致發揮了自己的無厘頭才華。

相比之下,大陸導演拍出的褲襠藏雷、包子炸彈、手榴彈炸飛機、讓子彈拐彎還要找一大堆冠冕堂話的物理學解釋就遜色多了。

當然,廣大人民群眾們還是心明眼亮目光如炬的,基本上都將這些抗日神劇當作娛樂節目來看。平心而論,這些腦洞大開、令人瞠目的情節大多出自港臺導演之手也並非完全不可理解,看看兩岸三地綜藝節目的對比就知道了,大陸再被廣電總局批評為無節操、無下限的綜藝節目,拿來與港臺對比也只是皮毛而已。

本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可偏偏還是有人要立牌坊。譬如成功探索了中國軍人投彈極限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當導演在被問到這個鏡頭怎麼樣時,導演的想法竟然是特效沒做好,不然自己早就拿獎拿到手軟了。

這位元仁兄的神邏輯,至今還有待心理學家給出妥善的治療方案。

更可怕的是,還真有吃瓜群眾將各種根本無處考證的英雄故事和電視情節聯繫到了一起,能面對智商堪憂他們的,似乎只有郭德綱的一句名言:這個智力,你買票幹嘛!

可是抱怨歸抱怨,嘲笑歸嘲笑,我們也不能將錯誤全都歸到這些導演身上,實際上我們骨子都是有抗日神劇基因的。

從先秦的弦高犒軍,到三國的草船借箭,再到小時候人人都看過的《小兵張嘎》,不是彈指間破敵百萬,就是幾個孩子便能將一大票日本太君玩得團團轉。他們似乎比那些抗日奇俠還要小宇宙空前爆發。眉眼間都包含著洪荒之力。

好在中國這麼大,也從來不缺明白人,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早就說過了,“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說白一點,故事都tm是編的,哪有什麼真事。

哪怕沒什麼好處,精神鴉☆禁☆片該有還是要有點的,一點營養都沒有的綜藝真人秀則不要再佔據黃金播出時段了。

最近廣電總局又批了不少“重要宣傳期參考劇碼”,只希望領導們苦心孤詣選出的劇碼中不要再湧現出考驗我們智商的情節。

喜歡的朋友可以訂閱我哦!

一部比一部雷人。

《英雄使命》

著名雷點:國民黨女特種兵玩穿越……

《向著炮火前進》

著名雷點:摩托車配加特林機槍、打仗自備歐式沙發以便擺pose。

《鐵血使命》

著名雷點:在山頂用石頭炸下日本飛機

林導從臺灣北上後,加入海潤影視集團,幾乎成了抗日神劇專業戶,最終在這些旨在宣揚戰爭殘酷性的劇碼中淋漓盡致發揮了自己的無厘頭才華。

相比之下,大陸導演拍出的褲襠藏雷、包子炸彈、手榴彈炸飛機、讓子彈拐彎還要找一大堆冠冕堂話的物理學解釋就遜色多了。

當然,廣大人民群眾們還是心明眼亮目光如炬的,基本上都將這些抗日神劇當作娛樂節目來看。平心而論,這些腦洞大開、令人瞠目的情節大多出自港臺導演之手也並非完全不可理解,看看兩岸三地綜藝節目的對比就知道了,大陸再被廣電總局批評為無節操、無下限的綜藝節目,拿來與港臺對比也只是皮毛而已。

本來大家彼此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可偏偏還是有人要立牌坊。譬如成功探索了中國軍人投彈極限的《永不磨滅的番號》,當導演在被問到這個鏡頭怎麼樣時,導演的想法竟然是特效沒做好,不然自己早就拿獎拿到手軟了。

這位元仁兄的神邏輯,至今還有待心理學家給出妥善的治療方案。

更可怕的是,還真有吃瓜群眾將各種根本無處考證的英雄故事和電視情節聯繫到了一起,能面對智商堪憂他們的,似乎只有郭德綱的一句名言:這個智力,你買票幹嘛!

可是抱怨歸抱怨,嘲笑歸嘲笑,我們也不能將錯誤全都歸到這些導演身上,實際上我們骨子都是有抗日神劇基因的。

從先秦的弦高犒軍,到三國的草船借箭,再到小時候人人都看過的《小兵張嘎》,不是彈指間破敵百萬,就是幾個孩子便能將一大票日本太君玩得團團轉。他們似乎比那些抗日奇俠還要小宇宙空前爆發。眉眼間都包含著洪荒之力。

好在中國這麼大,也從來不缺明白人,兩千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早就說過了,“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說白一點,故事都tm是編的,哪有什麼真事。

哪怕沒什麼好處,精神鴉☆禁☆片該有還是要有點的,一點營養都沒有的綜藝真人秀則不要再佔據黃金播出時段了。

最近廣電總局又批了不少“重要宣傳期參考劇碼”,只希望領導們苦心孤詣選出的劇碼中不要再湧現出考驗我們智商的情節。

喜歡的朋友可以訂閱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