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70億!醫藥圈並購盛宴才剛剛開始

作者:垚淼鑫

全文1524字,4分鐘瞭解醫藥行業並購潮為何如此火爆?

近日,2016年中國製藥工業百強榜公佈,相關專家對百強結構分析認為:百強企業已經成為醫藥製造的主力軍。

根據專家披露的資訊,

當前規模企業(年銷售規模超過2000萬元的企業)的兩極分化更加明顯。我國共有5500家醫藥工業生產企業,數量上不到2%的規模型大企業,創造了近四分之一的產業銷售收入(26.9%)和利潤(24.85%)。而數量上占82%的醫藥企業,銷售規模均在5億元以下,其銷售收入占醫藥工業比重僅有四分之一。

我國百強企業的入圍門檻逐步提高,在2013年該統計口徑統一為只包含統計國內企業後,

百強企業的入圍門檻由當時的9.32億元上升至當前的14.60億元。這與企業的不斷並購和擴張是分不開的,如在2016年百強企業榜單中有82家是上市公司,納入合併範圍的下屬子公司就達1322家,平均每家企業下屬子公司超過16家,可見資本並購整合力度之大。

健識君通過清科集團投資界披露資料及其他網路管道公開資料整理顯示,今年1-6月醫藥界有超過30起並購的案例,涉案金額超過70億。

2017年1-6月醫藥圈並購情況

僅剛剛過去的6月,醫藥圈並購案例就有8起,涉案金額超過今年上半年整體的3成。

其中,代表性案例有如下幾起

仙琚製藥逾8.37億元收購兩家義大利藥企。仙琚製藥2017年6月19日發佈公告,公司擬出資11,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83,733萬元)收購義大利Newchem S.P.A.和Effechem S.r.l.100%的股權。Newchem公司主要從事原料藥,主要是甾體和激素類藥物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其於農業,食品業,環保業,美容業,理療業的應用研究。

Effechem主要從事醫藥行業的各類銷售活動。

貝達藥業近5億收購卡南吉醫藥。2017年6月19日,貝達藥業發佈公告,宣佈以自有資金1.0843億元公開摘牌收購兩家公司分別持有的卡南吉13.5%和9.09%的股權。早在2017年2月,貝達即以3.72億元(含稅)現金的形式受讓卡南吉現有股東77.41%的股權。至此,貝達藥業實現對卡南吉100%控股,累計投資近5億元人民幣。卡南吉醫藥是一家抗腫瘤藥物新藥研發企業。

中國醫藥2.86億收購康力製藥。

中國醫藥6月7日發佈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出資共計28,620萬元,收購海南通用康力製藥有限公司54%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康力公司將納入中國醫藥合併報表範圍。海南康力主要品種有呱拉西林舒巴坦、丙氨醯穀氨醯胺等;在產在銷50餘個品規的產品,以凍乾粉針劑、無菌粉針劑為主,涵蓋抗生素、營養用藥、心腦血管用藥等主要領域。

據健識君接近業內人士瞭解到,

醫藥界並購出現了一個新的趨勢,跨界並購增多,尤其是一些地產實業公司在房地產調控加碼的情況下跨界並購藥企,以便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僅通過投資界公開的跨界並購就有兩起:鑫禾實業並購大承醫療、三聖股份並購春瑞醫藥。而實際上,這樣的跨界非公開並購還有很多。也難怪,我國商業地產龍頭萬達要投入1000多億發展醫療事業。

藥企緣何並購持續火爆?

我國醫藥監管政策日益趨嚴,醫保控費、“藥占比”限制、“兩票制”的推行會加速行業洗牌,小的藥企生存日益困難。這些企業往往容易成為並購標。

對於要發起並購的醫藥企業來說,通過收購可以擴充產品線、獲得優質管道、擴大自身經營規模,提高行業競爭力,迅速進入新的市場。

藥企對優質品種的迫切需求。中國醫藥行業行銷為王的時代逐漸遠去,企業行銷策略日趨同質化,而優勢產品則成為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相當部分領先的醫藥企業面臨老產品步入增長平臺期,而研發實力尚不足以支撐新品的持續供給。而對於大部分資本實力相對雄厚的上市藥企來說通過並購獲取優質品種成為了首選的措施。

企業轉型新業務平臺的需求。當前中國醫藥行業的規模藥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普藥、OTC、仿製化學藥等門檻並不高的業務類型。而一些新興的研髮型藥企手握個別好品種,往往成為規模企業覬覦的並購標的首選。

藥企通過並購降低風險,助推企業快速發展。通過並購手段,以資本運作實現資源獲取,則可以大幅降低時間投入和風險承擔,為企業帶來超額回報。

附:2017年1-6月以來,我國醫藥行業主要並購情況

注:表中金額為人民幣,部分涉外收購通過大概匯率轉化成為人民幣;資料資訊根據清科集團投資界及網路公開資料整理,不能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精確性,供讀者參考。

我國醫藥監管政策日益趨嚴,醫保控費、“藥占比”限制、“兩票制”的推行會加速行業洗牌,小的藥企生存日益困難。這些企業往往容易成為並購標。

對於要發起並購的醫藥企業來說,通過收購可以擴充產品線、獲得優質管道、擴大自身經營規模,提高行業競爭力,迅速進入新的市場。

藥企對優質品種的迫切需求。中國醫藥行業行銷為王的時代逐漸遠去,企業行銷策略日趨同質化,而優勢產品則成為了差異化競爭的關鍵。相當部分領先的醫藥企業面臨老產品步入增長平臺期,而研發實力尚不足以支撐新品的持續供給。而對於大部分資本實力相對雄厚的上市藥企來說通過並購獲取優質品種成為了首選的措施。

企業轉型新業務平臺的需求。當前中國醫藥行業的規模藥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普藥、OTC、仿製化學藥等門檻並不高的業務類型。而一些新興的研髮型藥企手握個別好品種,往往成為規模企業覬覦的並購標的首選。

藥企通過並購降低風險,助推企業快速發展。通過並購手段,以資本運作實現資源獲取,則可以大幅降低時間投入和風險承擔,為企業帶來超額回報。

附:2017年1-6月以來,我國醫藥行業主要並購情況

注:表中金額為人民幣,部分涉外收購通過大概匯率轉化成為人民幣;資料資訊根據清科集團投資界及網路公開資料整理,不能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精確性,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