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網上申報開始,今年將培育不少於100萬人

過去,農民苦、農村窮、農業落後,誰都不想當農民。

但是,

未來、未來、未來、未...總之,將來吧,可不是誰想當農民就能當。像國外一樣要經過專業的學習、培訓和實習才能上崗。

儘管我們與發達國家相差很遠,但是,這也是未來的方向。這不,農業部已經開始做新型農民的培訓了。

據《農民日報》報導,日前農業部下發《關於做好2017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這份通知說,2017年我國將培育各類型新型職業農民不少於100萬人,並且首次嘗試線上系統報名。農業部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

有意願參加培訓的人員可登陸中國新型職業農民網(www.zhynm.cn),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申報系統”或線上報名。

培訓內容將強化農業科技應用能力、創新創業發展能力、品牌創建和市場行銷等現代農業經營管理能力。

2017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將分為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和農業產業精准扶貧培訓等四個計畫。

小知識

1.什麼是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具有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經營管理能力,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作為主要職業,以農業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

居住在農村或集鎮的農業從業人員。

2.新型職業農民的三種類型:

(1)“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家庭生產經營為基本單元,充分依靠農村社會化服務,開展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生產的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帶頭人等。

(2)“專業技能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中,

專業從事某一方面生產經營活動的骨幹農業勞動力。主要包括農業工人、農業雇員等。

(3)“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指在經營性服務組織中或個體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主要包括跨區作業農機手、專業化防治植保員、村級動物防疫員、沼氣工、農村經紀人、農村資訊員及全科農技員等。

“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是全能型、典型的職業農民,

是現代農業中的“白領”,“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中的“藍領”,他們是“生產經營型”新型職業農民的主要依靠力量,是現代農業不可或缺的骨幹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