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共舞長江經濟帶」一大群媒體記者湧入湖北,這9個地方發生了什麼?

這2天,湖北“攤”上大事兒了,全國40餘家媒體記者湧入這裡,爭先“曝光”了湖北的9個地方。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偏偏選中湖北這些地方?有什麼特別之處?

原來這是場“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路主題活動,全國40餘家媒體記者探訪了黃石和武漢,看看湖北落實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戰略決策的成果。

此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路新聞資訊傳播局主辦,由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網信辦承辦。

黃石

從“光灰城市”到“綠色新城”

黃石是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3000多年的冶煉史讓典型的老工業基地因礦而生、因礦而榮。

如今黃石大力推動發展思維從“唯礦戀礦”向“生態立市”轉變,推動經濟結構從“資源型”向“生態型”轉變、推動城市格局從“沿江佈局”向“全域發展”轉變,

努力實現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造先進製造之都、現代港口城市、歷史文化名城、宜居運動新城。

01

黃石規劃展示館

從沿長江建城,到環磁湖發展,黃石完成了兩次歷史跨越和城市升級。跨越黃金山,擁抱大冶湖,黃石正在進行第三次強勢起跳。

采風團黃石城市規劃沙盤圖 記者裴斌 攝

黃石規劃展示館內,一幅黃石全域發展的展示圖,清晰的描繪著黃石未來發展的交通線網以及黃石大城骨架。65平方公里的大冶湖,將變成黃石的城中湖。黃石、大冶、陽新進入全域發展新時代。

02

大冶有色

大冶有色的“尖板眼就是將尾料“吃幹榨盡”,提煉真金白銀!

稀貴金屬已經成為大冶有色最賺錢的產業之一 記者裴斌 攝

為淘汰落後產能,實現升級發展,2011年,大冶有色開工建設稀貴工業園。從尾料中提煉出黃金、白銀、鉑以及金、銀深加工產品。每年能夠生產黃金20噸,白銀1000噸和一定數量的稀貴金屬產品。

03

黃石新港

黃石新港打造“億噸大港”讓黃金水道活起來。

之前港口佈局不合理、裝卸能力不足、非法碼頭惡性競爭等問題,曾一度成為黃石港口發展史上的絆腳石。長江岸線利用率僅10%。2009年,黃石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黃石城區下游13公里處棋盤洲打造黃石新港。黃石新港於2015年9月29日開港。

2016年6月,黃石完成境內長江幹線非法碼頭整治工作,123個無證碼頭全部被關停、取締,黃石老港部分碼頭也按計劃陸續關停。隨後,大量貨源轉至黃石新港運輸,貨運輸送量不斷攀升。

“黃石新港正在申報國家級綠色港口示範專案,爭做長江綠色港口的標杆。”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告訴記者,從貨船上的生活垃圾、用電供應,到地下管道汙水處理,新港將環保理念做到細緻入微。

04

上達電子是湖北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於一身。

在綜保區和武漢新港陽邏港2期碼頭之間,一座區港聯動橋將兩個區塊連為一體。這樣貨到港口可以就近進行產出、分類,將產業鏈條大大拉伸。

“綜保區有拿手三大‘看家本領’:進口緩稅、出口退稅、區內之間的交易免消費稅、增值稅。在綜保區可以用‘境內關外’四字形容。”張迎凱說。

07

長江主軸景觀帶

長江主軸規劃挺起武漢發展脊樑,文化軸名片知音號帶你玩穿越。

武漢江灘夜景。記者 史果 攝

武漢長江主軸規劃方案初步確定,按照“交通軸,經濟軸,文化軸,生態軸,景觀軸”的功能佈局,10年基本建成集中展示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的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根據規劃方案,武漢長江主軸核心段範圍在長江大橋至長江二橋之間,重點範圍南北拓展至鸚鵡洲長江大橋和天興洲大橋。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軸規劃將長江主軸建設成為彙集最優質的資源,承擔全球性城市功能、具有強大發展帶動作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主軸,遠期進一步向市域範圍拓展,整合沿線功能及產業,形成全域覆蓋的長江經濟帶“中部脊樑”。

知音號全景

《知音號》則是文化軸重點打造的專案之一。

從燈光、佈景、道具、音樂到演員、船員、安保人員服裝的紐扣都考究至極,碼頭高度復原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格的老漢口碼頭,知音號上的一切,儼然成為導演樊躍為武漢量身訂做的一台表達武漢精神和形象的文化大劇,更創造了一系列領先的文化IP和技術IP。而長江主軸概念規劃方案中,其對於“文化軸”的打造,也明確提出通過《知音號》等文化演藝專案,打造引領時代精神的文明之軸。

08

龍王廟

“四水共治”保民安,曾經險點變亮點。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湖長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以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為重點,大力推進“四水共治”,實現系統、科學、依法治水。

龍王廟怎樣從曾經的防洪險點變成亮點就是“四水共治”的一個體現。龍王廟位於漢江入長江的出口河段漢口岸,由於特殊的河勢以及河流改道等歷史原因。此處一直是武漢防洪的心腹之患。如今,這個曾經武漢的“險點”通過整治工程搖身一變成了“亮點”,是深受市民喜愛的望江親水城市陽臺。2006年1月10日,龍王廟險段綜合整治工程榮獲全國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

在城內,武漢強化湖泊空腹迎汛。7個中心城區共37個湖泊總調蓄容積1.73億立方米。汛期到來,防汛壓力大大見小。是強化排水項目建設。四新泵站、龍角湖泵站等4處重點專案建成,東湖港、東楊港綜合整治工程通水。

09

江灘防洪紀念碑

武漢市漢口江灘防洪紀念碑,建於1969年,是為“毛澤東同志為武漢人民戰勝1954年洪水題詞”而建的紀念碑。

1956年初夏,多次提出“我要游長江”的毛澤東終於如願以償,在武漢投身嚮往已久的長江,盡情暢遊,乘興寫就《水調歌頭·游泳》一詞,傳遍神州,如今也鐫刻在紀念碑上。

治水壯歌歷歷在目,治水新篇還看今朝。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指出,開展“四水共治”,著力打造水文明,是武漢創造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實際行動。要把“四水共治”作為武漢的“生命線工程”,變水優勢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要以“四水共治”來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提升水功能、弘揚水文明、彰顯水魅力,不斷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厲害了,我的大湖北

在綠色創新協調開放等方面

均取得新成效

作為一名湖北人

我驕傲

2009年,黃石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黃石城區下游13公里處棋盤洲打造黃石新港。黃石新港於2015年9月29日開港。

2016年6月,黃石完成境內長江幹線非法碼頭整治工作,123個無證碼頭全部被關停、取締,黃石老港部分碼頭也按計劃陸續關停。隨後,大量貨源轉至黃石新港運輸,貨運輸送量不斷攀升。

“黃石新港正在申報國家級綠色港口示範專案,爭做長江綠色港口的標杆。”黃石新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衛東告訴記者,從貨船上的生活垃圾、用電供應,到地下管道汙水處理,新港將環保理念做到細緻入微。

04

上達電子是湖北自貿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區、港口的功能於一身。

在綜保區和武漢新港陽邏港2期碼頭之間,一座區港聯動橋將兩個區塊連為一體。這樣貨到港口可以就近進行產出、分類,將產業鏈條大大拉伸。

“綜保區有拿手三大‘看家本領’:進口緩稅、出口退稅、區內之間的交易免消費稅、增值稅。在綜保區可以用‘境內關外’四字形容。”張迎凱說。

07

長江主軸景觀帶

長江主軸規劃挺起武漢發展脊樑,文化軸名片知音號帶你玩穿越。

武漢江灘夜景。記者 史果 攝

武漢長江主軸規劃方案初步確定,按照“交通軸,經濟軸,文化軸,生態軸,景觀軸”的功能佈局,10年基本建成集中展示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的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根據規劃方案,武漢長江主軸核心段範圍在長江大橋至長江二橋之間,重點範圍南北拓展至鸚鵡洲長江大橋和天興洲大橋。

值得一提的是,經濟軸規劃將長江主軸建設成為彙集最優質的資源,承擔全球性城市功能、具有強大發展帶動作用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主軸,遠期進一步向市域範圍拓展,整合沿線功能及產業,形成全域覆蓋的長江經濟帶“中部脊樑”。

知音號全景

《知音號》則是文化軸重點打造的專案之一。

從燈光、佈景、道具、音樂到演員、船員、安保人員服裝的紐扣都考究至極,碼頭高度復原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格的老漢口碼頭,知音號上的一切,儼然成為導演樊躍為武漢量身訂做的一台表達武漢精神和形象的文化大劇,更創造了一系列領先的文化IP和技術IP。而長江主軸概念規劃方案中,其對於“文化軸”的打造,也明確提出通過《知音號》等文化演藝專案,打造引領時代精神的文明之軸。

08

龍王廟

“四水共治”保民安,曾經險點變亮點。

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全面推行河長制,完善湖長制,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以防洪水、排澇水、治污水、保供水為重點,大力推進“四水共治”,實現系統、科學、依法治水。

龍王廟怎樣從曾經的防洪險點變成亮點就是“四水共治”的一個體現。龍王廟位於漢江入長江的出口河段漢口岸,由於特殊的河勢以及河流改道等歷史原因。此處一直是武漢防洪的心腹之患。如今,這個曾經武漢的“險點”通過整治工程搖身一變成了“亮點”,是深受市民喜愛的望江親水城市陽臺。2006年1月10日,龍王廟險段綜合整治工程榮獲全國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

在城內,武漢強化湖泊空腹迎汛。7個中心城區共37個湖泊總調蓄容積1.73億立方米。汛期到來,防汛壓力大大見小。是強化排水項目建設。四新泵站、龍角湖泵站等4處重點專案建成,東湖港、東楊港綜合整治工程通水。

09

江灘防洪紀念碑

武漢市漢口江灘防洪紀念碑,建於1969年,是為“毛澤東同志為武漢人民戰勝1954年洪水題詞”而建的紀念碑。

1956年初夏,多次提出“我要游長江”的毛澤東終於如願以償,在武漢投身嚮往已久的長江,盡情暢遊,乘興寫就《水調歌頭·游泳》一詞,傳遍神州,如今也鐫刻在紀念碑上。

治水壯歌歷歷在目,治水新篇還看今朝。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指出,開展“四水共治”,著力打造水文明,是武漢創造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實際行動。要把“四水共治”作為武漢的“生命線工程”,變水優勢為發展優勢和競爭勝勢。要以“四水共治”來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提升水功能、弘揚水文明、彰顯水魅力,不斷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厲害了,我的大湖北

在綠色創新協調開放等方面

均取得新成效

作為一名湖北人

我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