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圍觀」90年前發生在江西的這次整軍,改變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7月初,我們在安遠縣天心鎮,沿著剛修好的天心整軍橋,來到當年朱德、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天心整軍的大榕樹下。抬頭張望,古木參天,枝繁葉茂,曲折交錯的虯枝蒼勁有力。一陣風過,

密密層層的樹葉抖動著,像是在向人們訴說當年的崢嶸歲月……

“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穿越歷史滄桑,回望九十年前的天心整軍,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定要保持理想信念堅定。不論時代如何變化,不論條件如何變化,我們都應風雨如磐不動搖,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

天心整軍精神代代傳

檢察院黨員幹部正在參觀朱德天心整軍紀念館

一次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

安遠縣天心圩,東臨會昌、尋烏,西接信豐,

北鄰贛縣,是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間的咽喉通道和交通要塞。

三河壩激戰後,由朱德、陳毅等率領的南昌起義軍餘部,沿閩、粵、贛邊界西進,於1927年10月21日,來到安遠縣這個有兩百多戶人家的天心圩。

傍晚時分,秋風蕭瑟,朱德憂心忡忡。他清醒地意識到,因為接連戰敗,部隊已從南昌起義的幾萬人銳減到現在的千餘人,起義軍各部不但相互失去聯繫,更暫時失去了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繫,

情況非常複雜。部隊缺乏給養、士氣低落、軍心不穩,戰士們饑寒交迫、思想混亂、紀律性差,逃跑時有發生……部隊面臨頃刻瓦解、一哄而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火種,眼看就有立即熄滅的可能。

想到這裡,朱德火急火燎地找到陳毅和王爾琢等,提出了召開軍人大會對部隊進行思想動員的想法,陳毅、王爾琢等表示贊同。

1927年10月22日傍晚,起義軍在天心圩北端賣油壩的河灘上召開了軍人大會。

簡單隊形整好後,朱德挺身而出,站在這些疲憊的軍人面前。他嚴肅而堅定地對大家說:“同志們,這些日子,大家吃了不少苦頭,有些同志對革命開始悲觀失望起來了。所以我覺得,有些話要跟大家講講。現在來看,大革命失敗了,我們的起義也失敗了。但是,革命的旗幟不能丟,武裝鬥爭的道路還是要走下去。只要我們隊伍自己不亂,敵人是奈何不了我們的。
當然,革命靠自覺,強扭的瓜不甜。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離開,我絕不勉強!”朱德略略停頓了一會,眼睛緩慢地向大家掃視了一下。官兵們都垂下了頭,誰也沒有吱聲。

這時,朱德昂起頭,提高聲音講:“我是不會走的,哪怕只剩下我一個人,也要革命到底!”朱德接著深情地說:“我還是真心希望大家不要走。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中國革命現在雖然失敗了,但失敗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認清前途,堅持鬥爭,革命就一定取得勝利!”

現場的每個人都被朱德的話語和情緒深深感染,頓時群情激昂。朱德堅定地跨出幾步,站在了隊伍的最前頭。朱德剛站定,陳毅就緊跟著站了上去。在朱德、陳毅的帶領下,官兵們一個個跟著他倆排成整齊的隊伍,大家都表示要革命到底。佇列裡不知誰高喊一句“革命必勝”的口號,頓時引起大家齊聲高呼“革命必勝”,這呼聲響徹鄉村的天宇。

隨後部隊被改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編一個士兵支隊,轄三個步兵大隊,還有一個特務大隊。剩下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槍,合編為一個機炮大隊。餘下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共計八百餘人。

天心鎮上新落成不久的天心整軍陳列館裡,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講解員們每天都在給人們重複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人民軍隊成長的堅實一步

天心整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天,但它卻在人民軍隊歷史、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是“散”是“留”、是“存”是“亡”?在一次次失敗面前,起義軍的士氣低落,不斷有人在這樣的抉擇中,選擇了離開。據統計,天心整軍前,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餘部已有300多人出走,隨時有可能解散。危急時刻,朱德領導了天心整軍。整軍重在思想教育,通過整軍,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堅定了信念,扭轉了隊伍中思想混亂、人心渙散的局面,部隊得以初步穩定。對於這段歷史,陳毅曾回憶:“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了革命的信念。”

因為有了天心整軍,南昌起義的火種,從此再也沒有熄滅。天心整軍留下來的人雖少,但都是革命的精華。軍官大多數是黃埔軍校畢業,士兵都是北伐時鐵軍的隊伍,軍事素質好,作戰有辦法,他們後來構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礎,戰鬥力的核心,其中許多人還成為人民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帥之六的陳毅,名列十大將之首的粟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圩八百餘人的隊伍裡。

參加過井岡山早期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任副總理的譚震林說過:“假如這支部隊不能保持下來,不能上井岡山,那麼井岡山只有秋收暴動那一點力量,很難存在下去。而沒有天心整軍,可能這支部隊就此而散,就沒有井岡山會師,那中國革命的進程又將會是另一個樣子。”

對於天心整軍的成功之處,安遠縣史志辦分析,朱德用馬列主義來分析形勢,用共產主義來教育官兵,使大家認清革命前途,堅定革命信心,開始了人民軍隊武裝鬥爭和建軍思想的偉大探索。朱德在講話中特別提到“革命靠自覺”,它從根本上同當時的雇傭軍區別開來,使官兵參加戰鬥的自覺性更高、主動性更強。

起義軍餘部經過思想教育和組織整頓之後,朱德等領導人還根據千里轉戰的經驗和形勢任務的要求,進行了必要的訓練,以適應變化的情況,實現戰略戰術的轉變,這成為人民軍隊一條非常寶貴的經驗。正像朱德所說:“大敗之後重新整理隊伍,恢復元氣,轉變方向,深入農村,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才得以生存與發展。”

天心整軍期間,為了安定民心,朱德命令部隊不要進圩鎮內,一律在圩鎮外宿營,並宣佈紀律,不得打擾村民,不得侵犯群眾利益。起義軍還主動幫助打掃圩鎮,為群眾做好事。“這是安遠百姓第一次近距離接近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瞭解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讓他們對共產黨有了嶄新認識,從內心接受了共產黨。”安遠縣史志辦主任鐘朝陽說。正是基於天心整軍時留下的良好印象,安遠縣在蘇區時期成為有名的全紅縣,全力支持中國革命事業。當時安遠縣人口只有10萬多,參加紅軍和為紅軍服務的就多達12800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踏著先輩的足跡奮力前行

這是安遠縣委的中心組學習會,縣史志辦副主任葉春泉給大家上了一堂題為《一棵榕樹和一幢房子——天心整軍的見證》的黨課,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這是天心整軍陳列館,幾位元老黨員自發組織到這裡參觀學習,帶頭的老黨員說,天心整軍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歷史,讓人肅然起敬;

這是葉氏祖屋,裡面堆放的雜物正在被清空,縣博物館館長杜麗芳說,作為天心整軍前夜策劃會的召開地,今年縣裡籌資200萬元準備對它進行全面修繕保護;

這是天心整軍橋,66歲的村民楊志星指著不遠處的大榕樹告訴才5歲的孫子,在那裡曾經有一位叫朱德的爺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

在安遠,天心整軍的故事每天都在傳頌,天心整軍的精神每天都被傳承。九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紀念天心整軍這段永不褪色的紅色歷史,不僅是為懷念那些鏗鏘話語、那股凝心之力、那份堅定之心,發揚整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更成為激蕩在安遠這片紅土地上的主旋律。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只有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安遠才能告慰英烈、告慰歷史。就在我們採訪的前幾天,立佳電子玩具生產專案、市民之家項目、龍泉湖改造項目、西街壩特色商業街專案、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園專案等23個重點專案在安遠集中開工建設。這些重點專案涉及工業、城鎮建設、旅遊開發、基礎設施等方面,總投資額36.94億元。據瞭解,去年,安遠完成生產總值58.54億元,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1元,增長8.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1元,增長11.1%。

安遠在變大、變美、變強,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偏安一隅的山區小縣了。安遠城區面積擴展到1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8.5%,陸續完成了體育館、採茶戲大劇院、文體公園、教育園區等重點工程,完成了棚戶區改造、新城區建設等重點項目,全縣168所義務教育學校面貌一新,10所鄉鎮衛生院、11所鄉鎮敬老院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城市功能趨於完善。近三年來,全縣交通投資總額達142.45億元,是過去30年投資總和的19.9倍,建成了尋全、寧定兩條高速,實現了98.35公里的國省道改造,238.9公里的縣鄉村道路改造,逐漸構建起了對外聯通、對內暢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革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八一南昌起義軍的錚錚誓言正在變成現實。安遠把精准扶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推進。在重石鄉,完善的健康扶貧制度讓群眾病有所醫;在鳳山鄉,“電商+合作社”讓貧困戶的紫山藥產業形勢喜人;在鎮崗鄉鷹嘴桃扶貧基地,老闆謝福泉通過贈送種苗、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周邊20余戶貧困戶發家致富。2016年,安遠民生支出22.08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6.9%。通過全面落實“3315”扶貧工作要求和“五看”脫貧理念,全年實現10個貧困村退出,1.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榮獲全國革命老區減貧貢獻獎。

天心整軍精神成為“八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它的感召下,當地幹部群眾不斷改變工作作風,去年僅用35天時間便簽約903戶,實現零質疑、零上訪、零拒簽、零強拆,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名副其實的徵收典範。

九十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安遠人民在偉大的“八一”精神鼓舞下,正譜寫發展新篇章!

——百年老屋見證崢嶸歲月。在天心鎮朱德廣場的一側,有一棟磚木結構呈回字形的民居,民居一樓的門楣上方掛著一塊“天心整軍部隊舊居”的匾牌。“這是葉氏祖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也是當年天心整軍前夜召開策劃會的會址。”安遠縣天心鎮天心整軍陳列館講解員莫菲介紹。

1930年4月15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由信豐新田進抵安遠天心宿營時,仍安排人員住回1927年天心整軍宿營時住過的廳房中。現在,祖屋二樓的牆壁和回廊木板、牆磚上,還留有宿營時寫下的革命標語多條。

1927年10月21日,朱德、陳毅等率南昌起義軍余部來到安遠縣天心圩。由於幾次戰鬥失利,將士們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出走情況時有發生,起義軍部隊迫切需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當天夜裡,朱德找到陳毅、王爾琢等商議此事,商量的地點在這棟老房子裡。時間流逝,當年朱德他們在此商量的具體話語,已經不得而知,但商議的結果卻是有目共睹,一個起義軍千里轉戰途中的重要轉捩點——天心整軍,應運而生。

“正因為有了天心整軍,才穩定了部隊情緒,鼓舞了革命鬥志,堅定了勝利信心,保存了一批經受過嚴峻考驗、具有堅定革命意志的骨幹力量。”莫菲說。葉氏祖屋也因此成為安遠縣幹部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只要我們堅定信心,認清前途,堅持鬥爭,革命就一定取得勝利!”

現場的每個人都被朱德的話語和情緒深深感染,頓時群情激昂。朱德堅定地跨出幾步,站在了隊伍的最前頭。朱德剛站定,陳毅就緊跟著站了上去。在朱德、陳毅的帶領下,官兵們一個個跟著他倆排成整齊的隊伍,大家都表示要革命到底。佇列裡不知誰高喊一句“革命必勝”的口號,頓時引起大家齊聲高呼“革命必勝”,這呼聲響徹鄉村的天宇。

隨後部隊被改編為一個縱隊,朱德任縱隊司令員,陳毅任縱隊政治指導員,王爾琢任縱隊參謀長,下編一個士兵支隊,轄三個步兵大隊,還有一個特務大隊。剩下一門82迫擊炮,兩挺手提機關槍,兩挺重機槍,合編為一個機炮大隊。餘下的軍官編成一個教導隊,直屬縱隊部,共計八百餘人。

天心鎮上新落成不久的天心整軍陳列館裡,參觀的遊人絡繹不絕,講解員們每天都在給人們重複著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人民軍隊成長的堅實一步

天心整軍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天,但它卻在人民軍隊歷史、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是“散”是“留”、是“存”是“亡”?在一次次失敗面前,起義軍的士氣低落,不斷有人在這樣的抉擇中,選擇了離開。據統計,天心整軍前,朱德、陳毅率領的起義軍餘部已有300多人出走,隨時有可能解散。危急時刻,朱德領導了天心整軍。整軍重在思想教育,通過整軍,統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堅定了信念,扭轉了隊伍中思想混亂、人心渙散的局面,部隊得以初步穩定。對於這段歷史,陳毅曾回憶:“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了革命的信念。”

因為有了天心整軍,南昌起義的火種,從此再也沒有熄滅。天心整軍留下來的人雖少,但都是革命的精華。軍官大多數是黃埔軍校畢業,士兵都是北伐時鐵軍的隊伍,軍事素質好,作戰有辦法,他們後來構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的基礎,戰鬥力的核心,其中許多人還成為人民軍隊著名的高級將領。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名列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十大元帥之三的林彪、十大元帥之六的陳毅,名列十大將之首的粟裕,1927年10月都站在天心圩八百餘人的隊伍裡。

參加過井岡山早期鬥爭,新中國成立後任副總理的譚震林說過:“假如這支部隊不能保持下來,不能上井岡山,那麼井岡山只有秋收暴動那一點力量,很難存在下去。而沒有天心整軍,可能這支部隊就此而散,就沒有井岡山會師,那中國革命的進程又將會是另一個樣子。”

對於天心整軍的成功之處,安遠縣史志辦分析,朱德用馬列主義來分析形勢,用共產主義來教育官兵,使大家認清革命前途,堅定革命信心,開始了人民軍隊武裝鬥爭和建軍思想的偉大探索。朱德在講話中特別提到“革命靠自覺”,它從根本上同當時的雇傭軍區別開來,使官兵參加戰鬥的自覺性更高、主動性更強。

起義軍餘部經過思想教育和組織整頓之後,朱德等領導人還根據千里轉戰的經驗和形勢任務的要求,進行了必要的訓練,以適應變化的情況,實現戰略戰術的轉變,這成為人民軍隊一條非常寶貴的經驗。正像朱德所說:“大敗之後重新整理隊伍,恢復元氣,轉變方向,深入農村,得到了群眾的擁護,才得以生存與發展。”

天心整軍期間,為了安定民心,朱德命令部隊不要進圩鎮內,一律在圩鎮外宿營,並宣佈紀律,不得打擾村民,不得侵犯群眾利益。起義軍還主動幫助打掃圩鎮,為群眾做好事。“這是安遠百姓第一次近距離接近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瞭解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讓他們對共產黨有了嶄新認識,從內心接受了共產黨。”安遠縣史志辦主任鐘朝陽說。正是基於天心整軍時留下的良好印象,安遠縣在蘇區時期成為有名的全紅縣,全力支持中國革命事業。當時安遠縣人口只有10萬多,參加紅軍和為紅軍服務的就多達12800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踏著先輩的足跡奮力前行

這是安遠縣委的中心組學習會,縣史志辦副主任葉春泉給大家上了一堂題為《一棵榕樹和一幢房子——天心整軍的見證》的黨課,聽者無不為之動容;

這是天心整軍陳列館,幾位元老黨員自發組織到這裡參觀學習,帶頭的老黨員說,天心整軍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歷史,讓人肅然起敬;

這是葉氏祖屋,裡面堆放的雜物正在被清空,縣博物館館長杜麗芳說,作為天心整軍前夜策劃會的召開地,今年縣裡籌資200萬元準備對它進行全面修繕保護;

這是天心整軍橋,66歲的村民楊志星指著不遠處的大榕樹告訴才5歲的孫子,在那裡曾經有一位叫朱德的爺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

在安遠,天心整軍的故事每天都在傳頌,天心整軍的精神每天都被傳承。九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紀念天心整軍這段永不褪色的紅色歷史,不僅是為懷念那些鏗鏘話語、那股凝心之力、那份堅定之心,發揚整軍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為人民,更成為激蕩在安遠這片紅土地上的主旋律。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只有不斷加快經濟發展,安遠才能告慰英烈、告慰歷史。就在我們採訪的前幾天,立佳電子玩具生產專案、市民之家項目、龍泉湖改造項目、西街壩特色商業街專案、水土保持生態示範園專案等23個重點專案在安遠集中開工建設。這些重點專案涉及工業、城鎮建設、旅遊開發、基礎設施等方面,總投資額36.94億元。據瞭解,去年,安遠完成生產總值58.54億元,增長9.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1元,增長8.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71元,增長11.1%。

安遠在變大、變美、變強,再也不是以前那個偏安一隅的山區小縣了。安遠城區面積擴展到1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38.5%,陸續完成了體育館、採茶戲大劇院、文體公園、教育園區等重點工程,完成了棚戶區改造、新城區建設等重點項目,全縣168所義務教育學校面貌一新,10所鄉鎮衛生院、11所鄉鎮敬老院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城市框架不斷拉大,城市功能趨於完善。近三年來,全縣交通投資總額達142.45億元,是過去30年投資總和的19.9倍,建成了尋全、寧定兩條高速,實現了98.35公里的國省道改造,238.9公里的縣鄉村道路改造,逐漸構建起了對外聯通、對內暢達的立體交通網絡。

“革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八一南昌起義軍的錚錚誓言正在變成現實。安遠把精准扶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推進。在重石鄉,完善的健康扶貧制度讓群眾病有所醫;在鳳山鄉,“電商+合作社”讓貧困戶的紫山藥產業形勢喜人;在鎮崗鄉鷹嘴桃扶貧基地,老闆謝福泉通過贈送種苗、技術培訓等方式,帶動周邊20余戶貧困戶發家致富。2016年,安遠民生支出22.08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6.9%。通過全面落實“3315”扶貧工作要求和“五看”脫貧理念,全年實現10個貧困村退出,1.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榮獲全國革命老區減貧貢獻獎。

天心整軍精神成為“八一”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它的感召下,當地幹部群眾不斷改變工作作風,去年僅用35天時間便簽約903戶,實現零質疑、零上訪、零拒簽、零強拆,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名副其實的徵收典範。

九十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安遠人民在偉大的“八一”精神鼓舞下,正譜寫發展新篇章!

——百年老屋見證崢嶸歲月。在天心鎮朱德廣場的一側,有一棟磚木結構呈回字形的民居,民居一樓的門楣上方掛著一塊“天心整軍部隊舊居”的匾牌。“這是葉氏祖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也是當年天心整軍前夜召開策劃會的會址。”安遠縣天心鎮天心整軍陳列館講解員莫菲介紹。

1930年4月15日,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由信豐新田進抵安遠天心宿營時,仍安排人員住回1927年天心整軍宿營時住過的廳房中。現在,祖屋二樓的牆壁和回廊木板、牆磚上,還留有宿營時寫下的革命標語多條。

1927年10月21日,朱德、陳毅等率南昌起義軍余部來到安遠縣天心圩。由於幾次戰鬥失利,將士們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出走情況時有發生,起義軍部隊迫切需要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當天夜裡,朱德找到陳毅、王爾琢等商議此事,商量的地點在這棟老房子裡。時間流逝,當年朱德他們在此商量的具體話語,已經不得而知,但商議的結果卻是有目共睹,一個起義軍千里轉戰途中的重要轉捩點——天心整軍,應運而生。

“正因為有了天心整軍,才穩定了部隊情緒,鼓舞了革命鬥志,堅定了勝利信心,保存了一批經受過嚴峻考驗、具有堅定革命意志的骨幹力量。”莫菲說。葉氏祖屋也因此成為安遠縣幹部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