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湘陰洋沙湖保衛戰中的“群雄譜”

洋沙湖街道党工委書記、洋沙湖街道防指政委黃新凱現場指揮杉木江搶險

洋沙湖街道辦主任、洋沙湖街道防指指揮長夏勝召集仁山垸群眾商量引水保堤方案

黃新凱、夏勝帶領防指一班人查看險工險段

廣大幹群奮勇當先、守護家園

岳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劉玨)四十八岔匯洋沙,九龍下海鬧湘江。地處湘江之濱的湘陰縣洋沙湖街道,轄區內有大小江河5條,一線堤長2.8公里,二線堤長14.28公里,小堤垸6個,山塘水庫30座,排澇機埠8座,

抗旱機埠4座,塘壩1289處。今年入汛以來,特別是“6.22”強降雨以來,洋沙湖街道面臨降雨量大且面廣、洋沙湖、白水江水位快速持續上漲超歷史最高水位、堤身長時間被高水位浸泡等諸多不利因素疊加,防汛形勢嚴峻。

時間就是生命,汛情就是命令。汛情發生後,洋沙湖街道党工委書記、洋沙湖街道防指政委黃新凱,洋沙湖街道辦主任、洋沙湖街道防指指揮長夏勝等靠前指揮,

通盤決策、科學調度,身先士卒,率先垂範。聯點縣級領導、聯點縣直部門幹部、街道幹群7800人次積極投身到防汛抗災一線,成功處置大小險情近63處,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用血肉之軀為洋沙湖街道築起一道安全屏障。

廣播、標語、橫幅、公開信......傳遞信心,為防汛抗災加油鼓勁、凝心聚力。

一撥撥防汛巡查小分隊全副武裝,在大小水庫和堤段周邊不間斷巡查,時刻關注雨情和水位變化......巡查全覆蓋、無死角,

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把物資逐一運送到防汛一線,給值守的幹群們送去濃濃的關心和支持......

在這場防汛抗災、守護家園的保衛戰中,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勇於擔當防汛抗災“主心骨”,為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打贏這場攻堅戰,彙聚起無往不勝的不竭動力。

這其中,有幾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們心系群眾、無私無畏、堅強不屈。勾勒出洋沙湖保衛戰的“群雄譜”——

●肖志平:肩扛責任 勇於擔當

7月1日下午,伍橋村黨總支書記肖志平在街道開完防汛緊急會議回到團結垸,便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團結垸沿線佈線架燈全是他現場安排組織並親自上陣,哪個堤段電路、哪個機埠變壓器出了問題,他也總要第一時間趕去搶修。幾天時間,他連著三次參與杉木江脫坡險情處理,跳入泥水中摸索查找出險原因,連續幾小時泡在水裡,找浸眼,挖導浸溝,他沒有絲毫的畏懼。白天要調度伍橋村防汛工作,晚上要搶險搶修電力,最長時間,他連著三晝夜沒有好好休息。

●吳東湖:退休不褪色 大堤散餘熱

在白水江大堤上,我們總能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堤上堤下來回巡查,他就是長康水利站退休幹部吳東湖。幾天下來,白水江大堤出現的大大小小8次險情,都有吳東湖忙碌的身影。7月5日下午1點,白水江大堤出現裂縫,吳東湖趕到現場判斷開裂原因後,當即採用了釘竹簽、系紅綢的辦法觀察處理並主動蹲點值守,幾分鐘就觀察一次,測量一次,由於裂縫進一步擴大,險情加重,吳東湖最後提出引水保堤的處置方案,由於開挖引水及時,既保住了大堤,又將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而老人卻因為過度勞累倒下了,但他打完吊針,拔下針頭第一件事就是往大堤趕。

●劉國凱:堅強不屈 守衛家園

劉國凱是澇溪橋村新南片八組組長,入汛以來,他穿梭在各個堤段,只要一聽到哪裡有險情,總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幫忙處理。杉木江堤段滑坡塌方重大險情出現時,他到達現場,二話不說,扛起鋤頭就沖向了塌方處,雖然一直有群眾在旁邊說,等一下堤一垮會壓死人的,快點上來,但他毫不畏懼;也有人勸他,明明不是自己村裡的事情,叫他少操些心,他卻始終樂呵呵地說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都是一家人,應該的。”7月2日上午9點,在聽到村裡的新華水庫需要增派值班人員時,劉國凱又不顧自身的疲勞,毅然加入到了水庫的值守隊伍中,一值就是八天。

●宋定全:身體透支 不下火線

入汛以來,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宋定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把防汛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日夜奔走在一線。連著十幾天,他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到各村民小組查看農田受損情況、處理朱山組的譚家大壩水情,除做好本村的防汛救災工作,他還兩次義務帶領聯合村黨員突擊隊共計50余人次支援杉木江脫坡險情處置和團結垸子堤修築。由於長時期高負荷運轉,他的身體透支嚴重,臉色變黑,顯得疲憊異常。大家多次勸他休息,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說:“現在是非常時期,我作為村支部書記絕不能離開”。

洪水消退,江湖安瀾。人定勝天,美景重現。正所謂“湘陰域內有天堂,畫裡風光處處藏。若到洋沙湖上住,尋幽不必去蘇杭。”

找浸眼,挖導浸溝,他沒有絲毫的畏懼。白天要調度伍橋村防汛工作,晚上要搶險搶修電力,最長時間,他連著三晝夜沒有好好休息。

●吳東湖:退休不褪色 大堤散餘熱

在白水江大堤上,我們總能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堤上堤下來回巡查,他就是長康水利站退休幹部吳東湖。幾天下來,白水江大堤出現的大大小小8次險情,都有吳東湖忙碌的身影。7月5日下午1點,白水江大堤出現裂縫,吳東湖趕到現場判斷開裂原因後,當即採用了釘竹簽、系紅綢的辦法觀察處理並主動蹲點值守,幾分鐘就觀察一次,測量一次,由於裂縫進一步擴大,險情加重,吳東湖最後提出引水保堤的處置方案,由於開挖引水及時,既保住了大堤,又將群眾的損失降到最低。而老人卻因為過度勞累倒下了,但他打完吊針,拔下針頭第一件事就是往大堤趕。

●劉國凱:堅強不屈 守衛家園

劉國凱是澇溪橋村新南片八組組長,入汛以來,他穿梭在各個堤段,只要一聽到哪裡有險情,總是第一時間趕往現場,幫忙處理。杉木江堤段滑坡塌方重大險情出現時,他到達現場,二話不說,扛起鋤頭就沖向了塌方處,雖然一直有群眾在旁邊說,等一下堤一垮會壓死人的,快點上來,但他毫不畏懼;也有人勸他,明明不是自己村裡的事情,叫他少操些心,他卻始終樂呵呵地說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都是一家人,應該的。”7月2日上午9點,在聽到村裡的新華水庫需要增派值班人員時,劉國凱又不顧自身的疲勞,毅然加入到了水庫的值守隊伍中,一值就是八天。

●宋定全:身體透支 不下火線

入汛以來,聯合村黨支部書記宋定全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把防汛工作作為壓倒一切的任務,日夜奔走在一線。連著十幾天,他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到各村民小組查看農田受損情況、處理朱山組的譚家大壩水情,除做好本村的防汛救災工作,他還兩次義務帶領聯合村黨員突擊隊共計50余人次支援杉木江脫坡險情處置和團結垸子堤修築。由於長時期高負荷運轉,他的身體透支嚴重,臉色變黑,顯得疲憊異常。大家多次勸他休息,都被他婉言謝絕,他說:“現在是非常時期,我作為村支部書記絕不能離開”。

洪水消退,江湖安瀾。人定勝天,美景重現。正所謂“湘陰域內有天堂,畫裡風光處處藏。若到洋沙湖上住,尋幽不必去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