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智慧電視為何成為互聯網公司暗中關注的領域?

【樂智網訊】上周騰訊和TCL在一場發佈會裡宣佈了他們的聯姻關係:前者以4.5億元換取後者子公司雷鳥科技16.67%的股權。值得一提的是嗎,這次的聯姻並非是騰訊首次投資傳統電視廠商:早些時候,

騰訊斥資3億元換取創維酷開的7.7%股份。

除了騰訊以外,不少互聯網公司對智慧電視也是虎視眈眈。小米、樂視、PPTV、暴風這些新銳互聯網公司以“自主品牌”為主線,而像騰訊、阿裡、百度(愛奇藝)更傾向於資本層面的商業運作。從大體上來看,BAT選擇合作的夥伴基本上都是創維、TCL、康佳等老牌國產電視廠商,通過資本、內容兩個維度進行各自的佈局。從細節上來看,阿裡巴巴的打法稍微有點差異:早兩年在大力推廣“阿裡智慧”的時候,

這家電商巨頭跟山寨盒子給予很高的補貼,使得YunOS曾在一段時間裡獲有極高的市場佔有率,當時唯獨體驗口碑一直不錯的MIUI在山寨盒子市場裡與之交鋒。

其實過去的兩年裡,行業風口已經向“人工智慧”轉向。為何這些互聯網公司在積極佈局人工智慧的同時,暗地裡在智慧電視領域留了一手?

國內智慧電視終端存量已經過億,

用戶活躍

目前網上有幾份關於智慧電視的報告,艾媒諮詢發佈的《2016-2017中國智慧電視市場專題研究報告》雖然相對“保守“”一些,但是這份報告的資料直觀地告知我們,國內智慧電視的設備存量已經過億。

智慧電視這幾年來銷量猛增,主要是“消費升級理念”倒逼產業,

加快電視廠商淘汰傳統電視的步伐。在過億的存量裡,智慧電視使用者的活躍度如何,我們可以從兩個廠商給出的資料看出端倪:

截至2016年底,TCL公司TV+智慧型網路電視平臺的累計啟動使用者為1,729萬,日均活躍用戶數747萬,全年實現服務業務收入7229萬元。

截至2016年3月31日,創維在中國市場的智慧電視機累計啟動用戶1265萬,周均活躍用戶數749萬。該公司旗下的子品牌互聯網電視酷開,

內容營收達到了5000萬元。

從上面兩條廠家消息來看,智慧電視使用者的活躍度並不低,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互聯網業務已經讓這兩家廠商產生5000萬以上的業務收入。在智慧電視互聯網業務萌芽階段捕獲如此佳績,試問更擅長於互聯網業務的BAT以及新銳公司,怎麼可能願意錯過分蛋糕的機會?

互聯網公司想從中得到什麼?

不管是智慧家居還是人工智慧,

互聯網公司都不會錯過,根源是原有的生態基礎已經開始被覺醒的手機硬體廠商蠶食。

以Android手機應用市場為例,在手機廠商只看重硬體利潤的時代,互聯網公司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得預裝,進而爭取用戶。隨著“互聯網手機”出現,這些手機廠商們深刻意識到,他們以往一直強調的利潤是死的,來自廣告、應用分發等互聯網利潤雖然沒法準確預估,但是這類收益更符合他們原本就推崇的“長線生意”。隨後的這幾年裡,手機廠商對軟體端的優化投入越來越大,App管道預裝的價格一路攀升,報價幾乎翻了十倍,有的手機品牌已經開到“5塊,6塊/個”的預裝報價。除了預裝價格發生了變化,手機廠商對應用市場的控制欲也越來越強烈,甚至採取技術交互手段去限制協力廠商應用市場。

換句話說,手機這類移動終端能給互聯網公司帶來的廉價流量紅利已經逐漸消亡,他們需要從其他開拓廉價的流量以支援公司的業務,而智慧電視在現有階段迎合了他們的需求:

1)如上文所描述,國內智慧電視的存量已經過億,而且用戶活躍度並不低;

2)從傳統的電視廠商的角度看,智慧電視還停留在硬體比拼時代,對於軟體端、內容的投入,不夠重視。以視頻內容為例,傳統廠商更傾向于協力廠商合作,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版權購置以及運營(人力、硬體)的成本非常高,硬體固有利潤甚至無法覆蓋。至於軟體投入方面,傳統電視廠商在現有的情況下更願意視之為“開銷負擔”,而不是長遠回報。這個行業狀況跟智慧手機早期階段有點類似,不過“互聯網派”能否以更好的體驗佔據智慧電視系統生態不得而知。

總的來說,未來不管智慧電視在智慧家居這個概念裡佔據什麼樣的位置,隨著整體出貨量不斷增加,互聯網產品從中攢個千萬甚至億級的用戶也是有可能的。對於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來說,他們自然更願意在早期砸入更多的錢財占坑。

隨後的這幾年裡,手機廠商對軟體端的優化投入越來越大,App管道預裝的價格一路攀升,報價幾乎翻了十倍,有的手機品牌已經開到“5塊,6塊/個”的預裝報價。除了預裝價格發生了變化,手機廠商對應用市場的控制欲也越來越強烈,甚至採取技術交互手段去限制協力廠商應用市場。

換句話說,手機這類移動終端能給互聯網公司帶來的廉價流量紅利已經逐漸消亡,他們需要從其他開拓廉價的流量以支援公司的業務,而智慧電視在現有階段迎合了他們的需求:

1)如上文所描述,國內智慧電視的存量已經過億,而且用戶活躍度並不低;

2)從傳統的電視廠商的角度看,智慧電視還停留在硬體比拼時代,對於軟體端、內容的投入,不夠重視。以視頻內容為例,傳統廠商更傾向于協力廠商合作,因為他們非常清楚版權購置以及運營(人力、硬體)的成本非常高,硬體固有利潤甚至無法覆蓋。至於軟體投入方面,傳統電視廠商在現有的情況下更願意視之為“開銷負擔”,而不是長遠回報。這個行業狀況跟智慧手機早期階段有點類似,不過“互聯網派”能否以更好的體驗佔據智慧電視系統生態不得而知。

總的來說,未來不管智慧電視在智慧家居這個概念裡佔據什麼樣的位置,隨著整體出貨量不斷增加,互聯網產品從中攢個千萬甚至億級的用戶也是有可能的。對於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巨頭來說,他們自然更願意在早期砸入更多的錢財占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