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村娃把一顆棗賣出20億,做出了市值百億的企業

做產品難,做農產品更難,

但是也有這樣的人,

把一顆小小的紅棗能賣出20億的銷量。

從產品包裝、定位、市場行銷、產品開發……

不是單純的賣棗,

他把棗做出成了產業。

不僅僅創造了巨大的價值,

還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

紅棗全國各地都可以種植

哪裡的紅棗是最好的?

估計很難說得清楚,

這也造成了農民賣棗難,

一不小心就虧了本。

石聚彬

“好想你”紅棗創始人

2016年公司營收20.72億元,

同比增長86.14%。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27.24萬元,

同比大幅度上漲1314.69%。

這幾年傳統企業的日子都不怎麼好過,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入消費者購物習慣帶來了深刻變化。

“好想你”棗並沒有受多大影響,

而且還全資收購了“百草味”健康休閒食品企業,

“百草味”2016年的營業額達到11.3億元。

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左)與百草味CEO蔡紅亮

一顆棗如何擁有如此強大的氣場?

石聚彬出身在一個河南種植紅棗的村子-小石莊,

60年代全國都窮,

當時的小石莊就更窮了。

因為盛產紅棗,

小石莊的鄉親都靠紅棗充饑,

“一個紅薯一個饃,離了紅棗沒法活”。

在那個年代視為“救命果”,

也正是因為貧困什麼苦活累活都幹過的石聚彬。

從小就培養了勇猛果敢、敢闖敢拼的堅毅性格,

在他看來,最艱難的人生也不過如此。

市場中零售的紅棗

不甘於貧窮的他也不甘於平庸,

他發誓要為窮苦的家鄉找到一條致富的道路。

可是,

當地除了紅棗還是紅棗,

但當時種植水準低,品種差。

販棗掙不了幾個錢,

沒有其他路徑的他能選擇也只能是-販棗。

突然有一天石聚彬在報紙上看到深圳人愛用紅棗煲湯,

他頓時如獲至寶,

仔仔細細的研究了好幾遍,

牢牢記下深圳的紅棗價格,

便二話不說湊了幾千塊。

收了6噸棗子,

要到深圳闖一闖,

因為長時間運輸問題,

紅棗難保鮮,結果一部分發了黴。

雖然這一趟沒有賺到多少錢,

他卻漲了經驗和見識 。

好想你即食無核棗

第二次他再次去深圳販棗,

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

這一次他賺了2萬元(1987年)。

但是接下來他遇到人生最大的滑鐵盧,

1988年石聚彬壓著20噸紅棗去深圳,

遇到了暴雨,紅棗被沖得七零八落,

這一次他損失了5萬元。

沒辦法身負巨債的他只能外出選擇打工償還外債。

幾年下來石聚彬在印刷業做得風生水起,

賺了錢、還了債,還積累了管理工廠的經驗。

即便如此,

他腦子裡還在想著怎麼把家鄉的紅棗產業搞起來。

此時新鄭的紅棗加工小廠遍地開花,

它們資金少、規模小、產量低,收棗子簡單加工。

談不上產品研發,更不要說品牌觀了,

石聚彬則四處調研市場,請教專家,

深信“沒有高科技,一輩子就是個賣棗的角色”。

只有研發有科技含量的高品質棗,

才能打出自己的市場地位。

農產品成功的肌醇之一就是有好的產品,

1993年石聚彬承包了一家乾果加工廠,

很快開發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

“無核化”紅棗。

所有紅棗都是“核武器”,

他一回來就搞起“無核化”。

率先開發出皮薄肉厚的“無核雞心棗”,

產品拿到廣交會上一炮走紅。

以每噸2.6萬的價格被哄搶,一下子大賺100萬。

市場跟風的速度太快了,

“無核雞心棗”很快被大量模仿。

很快價格就拼到了每噸7000元。

通過此戰役石聚彬深信科技創造的力量,

再次拿起了科技創新的武器 ,

他知道南方人喜歡拿棗煲湯進補,

又將紅棗人參相結合。

開發出小巧方便、包裝素雅的“雞心人參棗”,

再次在市場上掀起熱潮,

而且這次他更聰明了-申請了專利 。

農產品成功的基礎之二-時時刻刻不忘創新,

為開發新產品,。

石聚彬花的工夫比別人多太多

他往北京、上海跑了69趟,

只為訪名師、求高人,

為等專家常常耗一天。

看不懂資料還一遍遍跑圖書館。

靠著下苦功和巧辦法,

愣是開發出棗幹、棗片、棗粉、棗醋等。

16個系列、200多種單品,

申請了近400項專利,

當時誰也想不到紅棗能“七十二變”,

石聚彬的企業能靠一顆紅棗脫穎而出。

(棗幹)

1998年,

有新聞爆出天安門廣場口香糖氾濫,

他便琢磨著要做口香糖外形的紅棗片。

產品做出後找專家鑒定,

卻遭遇白眼,“這不就是果丹皮嘛!”

但石聚彬卻別出心裁,

他把紅棗片放進香煙盒裡,

變成了一款很詼諧的產品。

男孩買這麼盒“香煙”送女孩,

打開以為是口香糖,

一吃卻又是酸甜可口的棗片……

好奇的年輕人都忍不住買幾盒,

專門用來跟好朋友開玩笑。

(棗片)

農產品成功的基礎之三-標準保證產品品質,

石聚彬在2000年初就選定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

在河南、河北、陝西和新疆四個地方建立了“好想你”的種植基地。

從706個紅棗品種裡選擇了最優質的灰棗,

每年要花300多萬對農戶進行培訓,

收棗時特別的嚴苛。

如果農殘超標,就永久性的結束合作關係。

有了好棗源,還要有好工藝、好技術,

好想你的生產車間空氣達10萬級淨化。

超過了30萬級的食品車間標準,

每顆棗僅清洗工序就達5道,

還要機選兩次、人選兩次,再以高溫臭氧殺菌,

20道生產工序後,

才留下品相最好、口感上層的好棗。

建立醫藥級GMP標準現代化生產車間

360度透明工廠

這其中,

好想你還獨創出螺旋式風流烘乾技術,內外一併烘乾。

絕不會像普通高溫烘乾那樣,讓紅棗外焦內濕。

就這樣,

好想你坐上了紅棗加工技術的頭把交椅,

連免洗紅棗、棗片的國家標準,

都是石聚彬主持起草、制訂的。

1.0時代的紅棗就是原棗

2.0時代就要去核、免洗

2.5時代可能是幹棗圈、棗夾核桃

3.0時代是棗片

4.0時代是紅棗酵素

一個好名字-“好想你”

為打造新品牌,特意搞了個徵集活動,

200多個名稱中,他一眼看中了“好想你”。

工人們議論紛紛,專家們也感覺不妥,

“聽起來酸溜溜的”、“感覺不正經”、“特俗”……

這類評價此起彼伏。

石聚彬卻不這麼看,

他覺得,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太含蓄,

明明好想你,卻從不說出口。

要是看望親戚朋友送上“好想你”紅棗,

自然就能傳情達意,

這是個有情有義、溫馨溫暖的好名字,

而且很好記。

於是。

他不顧一邊倒的反對意見,

決定就用“好想你”。

沒想到很快贏得市場認可,

顧客一邊紅著臉,一邊來買“好想你”大禮盒。

很多人對此大感意外,

石聚彬卻毫不奇怪。

一個名字,大家越是質疑、反對,就越能在社會上引起爭論,

爭論過程中,

品牌就自然而然就被傳播了、記住了、接受了。

有了大家喜歡的品牌,

隨後放棄了通常在超市鋪貨的銷售方法,

在鄭州市緯二路開了直營店,

一年後店鋪就回本了。

隨後,有了更多直營店。

好想你門店已經達到1200多家,在鄭州有100多家,

有了更多產品線。

“健康情特級”產品1000g能賣到158元,

頂級產品“棗博士”一顆棗能賣到10元……

2011年5月,

好想你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一舉成為“中國棗業第一股”。

新戰略:開創標準健康食養生活方式,

好想你紅棗產品的升級換代,

圍繞健康養生這個核心目標,

好想你的線下體驗店更豐富了。

提供健康餐食,以及更多樣化的休閒食品,

好想你還開拓了生態觀光體驗園,

遊客可以去觀摩獨特品種的棗樹。

做產品,有人以低價取勝,

有人以行銷做品牌。

大家都知道好想你棗貴,

但是它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市場佔有率,

靠的就是以品質取勝,

產品開發,品牌打造。

好想你棗的案例,

對廣大的農產品行銷與開發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

好想你即食無核棗

第二次他再次去深圳販棗,

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

這一次他賺了2萬元(1987年)。

但是接下來他遇到人生最大的滑鐵盧,

1988年石聚彬壓著20噸紅棗去深圳,

遇到了暴雨,紅棗被沖得七零八落,

這一次他損失了5萬元。

沒辦法身負巨債的他只能外出選擇打工償還外債。

幾年下來石聚彬在印刷業做得風生水起,

賺了錢、還了債,還積累了管理工廠的經驗。

即便如此,

他腦子裡還在想著怎麼把家鄉的紅棗產業搞起來。

此時新鄭的紅棗加工小廠遍地開花,

它們資金少、規模小、產量低,收棗子簡單加工。

談不上產品研發,更不要說品牌觀了,

石聚彬則四處調研市場,請教專家,

深信“沒有高科技,一輩子就是個賣棗的角色”。

只有研發有科技含量的高品質棗,

才能打出自己的市場地位。

農產品成功的肌醇之一就是有好的產品,

1993年石聚彬承包了一家乾果加工廠,

很快開發出了自己的拳頭產品,

“無核化”紅棗。

所有紅棗都是“核武器”,

他一回來就搞起“無核化”。

率先開發出皮薄肉厚的“無核雞心棗”,

產品拿到廣交會上一炮走紅。

以每噸2.6萬的價格被哄搶,一下子大賺100萬。

市場跟風的速度太快了,

“無核雞心棗”很快被大量模仿。

很快價格就拼到了每噸7000元。

通過此戰役石聚彬深信科技創造的力量,

再次拿起了科技創新的武器 ,

他知道南方人喜歡拿棗煲湯進補,

又將紅棗人參相結合。

開發出小巧方便、包裝素雅的“雞心人參棗”,

再次在市場上掀起熱潮,

而且這次他更聰明了-申請了專利 。

農產品成功的基礎之二-時時刻刻不忘創新,

為開發新產品,。

石聚彬花的工夫比別人多太多

他往北京、上海跑了69趟,

只為訪名師、求高人,

為等專家常常耗一天。

看不懂資料還一遍遍跑圖書館。

靠著下苦功和巧辦法,

愣是開發出棗幹、棗片、棗粉、棗醋等。

16個系列、200多種單品,

申請了近400項專利,

當時誰也想不到紅棗能“七十二變”,

石聚彬的企業能靠一顆紅棗脫穎而出。

(棗幹)

1998年,

有新聞爆出天安門廣場口香糖氾濫,

他便琢磨著要做口香糖外形的紅棗片。

產品做出後找專家鑒定,

卻遭遇白眼,“這不就是果丹皮嘛!”

但石聚彬卻別出心裁,

他把紅棗片放進香煙盒裡,

變成了一款很詼諧的產品。

男孩買這麼盒“香煙”送女孩,

打開以為是口香糖,

一吃卻又是酸甜可口的棗片……

好奇的年輕人都忍不住買幾盒,

專門用來跟好朋友開玩笑。

(棗片)

農產品成功的基礎之三-標準保證產品品質,

石聚彬在2000年初就選定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

在河南、河北、陝西和新疆四個地方建立了“好想你”的種植基地。

從706個紅棗品種裡選擇了最優質的灰棗,

每年要花300多萬對農戶進行培訓,

收棗時特別的嚴苛。

如果農殘超標,就永久性的結束合作關係。

有了好棗源,還要有好工藝、好技術,

好想你的生產車間空氣達10萬級淨化。

超過了30萬級的食品車間標準,

每顆棗僅清洗工序就達5道,

還要機選兩次、人選兩次,再以高溫臭氧殺菌,

20道生產工序後,

才留下品相最好、口感上層的好棗。

建立醫藥級GMP標準現代化生產車間

360度透明工廠

這其中,

好想你還獨創出螺旋式風流烘乾技術,內外一併烘乾。

絕不會像普通高溫烘乾那樣,讓紅棗外焦內濕。

就這樣,

好想你坐上了紅棗加工技術的頭把交椅,

連免洗紅棗、棗片的國家標準,

都是石聚彬主持起草、制訂的。

1.0時代的紅棗就是原棗

2.0時代就要去核、免洗

2.5時代可能是幹棗圈、棗夾核桃

3.0時代是棗片

4.0時代是紅棗酵素

一個好名字-“好想你”

為打造新品牌,特意搞了個徵集活動,

200多個名稱中,他一眼看中了“好想你”。

工人們議論紛紛,專家們也感覺不妥,

“聽起來酸溜溜的”、“感覺不正經”、“特俗”……

這類評價此起彼伏。

石聚彬卻不這麼看,

他覺得,中國人的情感表達太含蓄,

明明好想你,卻從不說出口。

要是看望親戚朋友送上“好想你”紅棗,

自然就能傳情達意,

這是個有情有義、溫馨溫暖的好名字,

而且很好記。

於是。

他不顧一邊倒的反對意見,

決定就用“好想你”。

沒想到很快贏得市場認可,

顧客一邊紅著臉,一邊來買“好想你”大禮盒。

很多人對此大感意外,

石聚彬卻毫不奇怪。

一個名字,大家越是質疑、反對,就越能在社會上引起爭論,

爭論過程中,

品牌就自然而然就被傳播了、記住了、接受了。

有了大家喜歡的品牌,

隨後放棄了通常在超市鋪貨的銷售方法,

在鄭州市緯二路開了直營店,

一年後店鋪就回本了。

隨後,有了更多直營店。

好想你門店已經達到1200多家,在鄭州有100多家,

有了更多產品線。

“健康情特級”產品1000g能賣到158元,

頂級產品“棗博士”一顆棗能賣到10元……

2011年5月,

好想你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一舉成為“中國棗業第一股”。

新戰略:開創標準健康食養生活方式,

好想你紅棗產品的升級換代,

圍繞健康養生這個核心目標,

好想你的線下體驗店更豐富了。

提供健康餐食,以及更多樣化的休閒食品,

好想你還開拓了生態觀光體驗園,

遊客可以去觀摩獨特品種的棗樹。

做產品,有人以低價取勝,

有人以行銷做品牌。

大家都知道好想你棗貴,

但是它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市場佔有率,

靠的就是以品質取勝,

產品開發,品牌打造。

好想你棗的案例,

對廣大的農產品行銷與開發有著很好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