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誰說母乳的寶寶不用奶瓶?育兒再小的物件也有講究!

奶瓶餵養≠奶粉餵養

說起餵養寶寶,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心得,

但是如果小美媽問問,奶瓶餵養和奶粉餵養的關係,有幾個媽媽能夠正確回答呢?什麼?奶瓶就是奶粉餵養,不對,奶粉肯定是奶瓶餵養,但奶瓶也可以是母乳餵養,所以關於奶瓶的育兒小知識,無論是奶粉或母乳餵養的媽媽,都需要有所瞭解。

母乳吸出後,存儲在奶瓶冷藏

有些媽媽可能覺得奇怪,我是母乳餵養,幹嘛要懂得奶瓶的處理方式?咳咳...如果媽媽們能隨時隨地都進行最原始的母乳餵養,那當然是沒有一絲問題的,也不需要看這篇文章;如果你帶著孩子在公車上,也許你已經休完產假開始上班了,也許恰好你需要外出又不便,帶孩子同行,那麼你需要把母乳存儲起來,讓家人按時給孩子吃,

那麼你就需要用到奶瓶了。

說到底,奶瓶餵養的好處,就是隨時隨地可以奶娃!

奶瓶在寶寶用後,要及時清洗

第一:奶瓶的消毒問題

最簡單的方法是清洗乾淨後,再在沸水中煮上3-5分鐘,然後置於通風處倒扣瀝幹,就行了;不過現在也有專門的奶瓶消毒工具,

缺點就是價格高,功能單一;許多現代家庭裝有消毒櫃,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奶嘴和瓶子銜接部位的塑膠製品切莫放進去,有可能會因高溫變形。

生活過於乾淨環境中的孩子,其實抵抗力更差,只要保持日常生活的清潔即可,刻意追求無菌反而不好。

奶瓶、奶嘴除了衛生問題,還有產品自身使用期限

第二:奶瓶奶嘴都有使用期限

任何東西都有使用時限,奶瓶也不例外,玻璃瓶還能用久一些,塑膠材質的奶瓶使用一段時間後,瓶身會出現老化的問題,肉眼可見瓶身出現霧狀和難以清除的奶垢,所以半年更換一次奶瓶是比較合理的。

奶嘴就更不用說了,這個屬消耗品,早期還能用久點,等小寶長牙後損耗得更快,

會有變硬、變質等情形,也會被小寶寶撕拉啃咬,把奶嘴變大,3個月更換一次比較合適。

不要讓寶寶吸空瓶

第三:別讓寶寶吸空奶瓶

如果寶寶因為授乳(母乳、奶瓶餵養)而吸入大量空氣,直接後果就是引起陣發性腸痙攣和腹痛。寶寶會因此而煩躁哭鬧,變得很難帶,設身處地想,如果你又肚子餓,但是肚子又不舒服,估計反應也好不了多少。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吞氣症”。

為了預防吞氣症,除了不讓寶寶吸空奶瓶以外,每次母乳餵養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就差不多。不管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記得每次喂完都要幫寶寶拍嗝。

寶寶吸入吃奶無論用瓶子,還是媽媽的乳☆禁☆房都不能避免吸入空氣,所以拍嗝就成了媽媽的必備技術

補充說明的小知識:

每個地區的產假都有差別,如果你產後3-4個月就要開始上班了,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媽媽平時抽出多餘的奶水冷藏起來,還要每週2-3次通過奶瓶喂寶寶,讓寶寶不抗拒奶瓶餵養。

冷藏的母乳,同樣可以保持營養價值

當然因為工作上的影響媽媽能否保持足夠的奶水,這是先決條件,不然只能奶粉餵養。有研究表明,抽吸出的乳汁,經過冷凍後再逐漸解凍,營養物質損失不到 1%,免疫性(一些活性營養素)減少也非常有限。

另外,媽媽不要自己使用奶瓶餵養寶寶,這會讓寶寶辨識混亂、抗拒奶瓶,最好是家人用奶瓶,媽媽在家就直接母乳。

變得很難帶,設身處地想,如果你又肚子餓,但是肚子又不舒服,估計反應也好不了多少。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吞氣症”。

為了預防吞氣症,除了不讓寶寶吸空奶瓶以外,每次母乳餵養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就差不多。不管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記得每次喂完都要幫寶寶拍嗝。

寶寶吸入吃奶無論用瓶子,還是媽媽的乳☆禁☆房都不能避免吸入空氣,所以拍嗝就成了媽媽的必備技術

補充說明的小知識:

每個地區的產假都有差別,如果你產後3-4個月就要開始上班了,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媽媽平時抽出多餘的奶水冷藏起來,還要每週2-3次通過奶瓶喂寶寶,讓寶寶不抗拒奶瓶餵養。

冷藏的母乳,同樣可以保持營養價值

當然因為工作上的影響媽媽能否保持足夠的奶水,這是先決條件,不然只能奶粉餵養。有研究表明,抽吸出的乳汁,經過冷凍後再逐漸解凍,營養物質損失不到 1%,免疫性(一些活性營養素)減少也非常有限。

另外,媽媽不要自己使用奶瓶餵養寶寶,這會讓寶寶辨識混亂、抗拒奶瓶,最好是家人用奶瓶,媽媽在家就直接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