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暑假裡,千萬別讓孩子做這幾件事!危害太大了

不管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期盼已久的暑假終於屁顛屁顛地來了,他們可以高興玩兩個月,不上學了,可是家長的煩惱就來了。在暑假裡,孩子最容易養成懶惰的壞習慣,不管是對孩子的身體還是學習都很不利。

下面就來看看被媽媽們選出來的壞習慣以及專家是怎麼建議的。

NO.1整天睡懶覺

孩子偶爾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家長平時上班累了都會渴望睡個懶覺來緩解下。可是如果天天睡懶覺,睡到中午才起來,那就成問題了。孩子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亂,連帶著吃飯、學習等一系列事情都跟著不在正常狀態了。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結束,

孩子還要恢復到早睡早起的規律作息,由於原來的生物鐘已經打亂了,又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多折騰啊。之所以把睡懶覺列在假期壞習慣的第一位,主要是在於它昭示著假期壞習慣的最大根源:失範,就是沒了規矩。

愛睡懶覺

專家建議

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時的規矩來,

稍稍寬鬆一些,允許孩子偶爾做些平時不能做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假期沒有規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規矩”。比如孩子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當然,這個固定的時間也不是完全沒有限制,不能說讓孩子睡到下午,固定時間還是得有個規範和限定。

NO.2“狂”吃零食

對小孩子來說,吃和睡就是最大的問題。放假在家,各種零食隨手可得,放假期間,父母對此也比較放鬆。孩子吃多了零食,最明顯的問題就是不好好吃正餐了,有的父母在這時候會生氣,飯桌就變成了“戰場”。家長一方面強迫著孩子吃飯,而另一方面,孩子卻和家長鬥智鬥勇,來擺脫家長的強迫。

愛吃零食

專家建議

其實這跟睡懶覺的問題一樣,當然可以讓孩子吃一點零食,這也是生活樂趣,但最好能事先和孩子商量好,定下規矩,比如每天可以吃點什麼東西、吃多少,別人給零食時怎麼處理等等。當然,零食的選擇也是很重要,不要吃容易讓孩子發胖的食物,夏季來臨,多吃些水果為宜。

NO.3“沉迷”看電視

很多孩子一到暑假就喜歡窩在電視機前,

一天到晚就盯著電視,別人叫他都不應,完全沉迷在電視裡不能自拔,似乎看電視就是他一天的任務似的。看電視本來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只是現在的孩子沉迷看電視,更多是因為沒有比它更有吸引力的事情罷了。此外有些孩子懂得玩電腦和手機孩子上網,做父母的可能還會擔心他“沉迷於網路”甚至“染上網癮”。

愛看電視

專家建議

看電視太久會影響視力、智力、運動量等等,家長要懂得和孩子進行溝通,當然不是強力制止,相比“不准看電視”這種命令式的口吻,孩子應該更喜歡家長那種商量式的交談。和孩子達成一致的協定,因為只有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了,他會更加認可家長的方法和建議,從而孩子也會更有意願去遵守。讓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些什麼,什麼時間內去完成什麼,而不是像個老媽子一樣羅裡吧嗦。換個角度想,如果家長也被別人嘮嘮叨叨,會不會產生不愉快甚至是逆反的心態呢?所以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NO.4“宅”在家

宅在家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還常常伴隨著更多的問題。像是宅在家裡看電視,不願出門搞活動,一整天都被零食包裹著。這樣一來,孩子不僅容易發胖,精神狀態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散的、百無聊賴的樣子。缺乏與別人溝通的能力,逐漸會遠離那些社交圈子。

宅在家

專家建議

平時家長可以安排孩子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果有條件和時間的話,週末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家長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爺爺奶奶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孩子跟社區裡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NO.5不學習不做作業

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一到放假就感覺鬆懈了不少,就算平時很愛學習的孩子,一到暑假,就感覺像是解放了一般,學校佈置的假期作業也不願意拿出來做。其實這就是一種習慣問題,家長並不是說孩子很著急的完成作業,就是希望孩子能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狀態,畢竟三天不練手生,學習更是如此,可孩子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不受管教。

不想寫作業

專家建議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好暑假的日程表,比如,規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或者規定每天要有多長時間是必須用於學習的,在孩子完成商議的目標之後,孩子自己就可以相對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當然學習的時間不要和學校的那樣長,不然孩子會厭煩學習,因為放假和沒放假沒有區別了。所以時間的安排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暑假兩個月,家長不要小瞧,要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不然壞習慣養成了就很難改正了,家長一定要重視哦!

愛看電視

專家建議

看電視太久會影響視力、智力、運動量等等,家長要懂得和孩子進行溝通,當然不是強力制止,相比“不准看電視”這種命令式的口吻,孩子應該更喜歡家長那種商量式的交談。和孩子達成一致的協定,因為只有孩子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了,他會更加認可家長的方法和建議,從而孩子也會更有意願去遵守。讓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些什麼,什麼時間內去完成什麼,而不是像個老媽子一樣羅裡吧嗦。換個角度想,如果家長也被別人嘮嘮叨叨,會不會產生不愉快甚至是逆反的心態呢?所以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NO.4“宅”在家

宅在家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還常常伴隨著更多的問題。像是宅在家裡看電視,不願出門搞活動,一整天都被零食包裹著。這樣一來,孩子不僅容易發胖,精神狀態也不會好,常常是一副懶散的、百無聊賴的樣子。缺乏與別人溝通的能力,逐漸會遠離那些社交圈子。

宅在家

專家建議

平時家長可以安排孩子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果有條件和時間的話,週末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公園逛逛,或者安排一些體育鍛煉,連逛街也算是一項“運動”。家長要上班的時候,也要請爺爺奶奶多帶孩子出門去玩,還可以鼓勵孩子跟社區裡同年齡的小朋友一起玩,小孩子之間的追逐打鬧,自有他們的樂趣,也達到了活動身體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學會與人相處之道。

NO.5不學習不做作業

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一到放假就感覺鬆懈了不少,就算平時很愛學習的孩子,一到暑假,就感覺像是解放了一般,學校佈置的假期作業也不願意拿出來做。其實這就是一種習慣問題,家長並不是說孩子很著急的完成作業,就是希望孩子能一直保持著學習的狀態,畢竟三天不練手生,學習更是如此,可孩子就像是脫韁的野馬,不受管教。

不想寫作業

專家建議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好暑假的日程表,比如,規定每天幾點到幾點是學習的時間,或者規定每天要有多長時間是必須用於學習的,在孩子完成商議的目標之後,孩子自己就可以相對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當然學習的時間不要和學校的那樣長,不然孩子會厭煩學習,因為放假和沒放假沒有區別了。所以時間的安排就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暑假兩個月,家長不要小瞧,要規範孩子的行為習慣,不然壞習慣養成了就很難改正了,家長一定要重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