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王思聰去年痛駡的萬達酒店,剛剛被王健林632億一次性處理

炒股,怎能不看摩爾

今天不僅僅是那家酒店,所有的萬達酒店都被處理掉了。

10日上午,萬達商業與融創中國聯合發佈重大公告,萬達商業地產公司將旗下十三個文旅項目91%的股權以及七十六個酒店100%的股權轉讓給融創公司,轉讓價格分別為296億元和336億元,兩項合計632億元,並由融創公司承擔十三個文旅專案的現有全部貸款。

雙方同意交割後的十三個文旅專案仍由萬達方面管理,並在品牌、規劃內容、專案建設、運營管理上維持“四個不變”,而七十六個酒店項目的管理合同也將繼續執行到期限屆滿。與此同時,雙方還將在電影等多個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還記得,在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前,王健林曾經霸氣發聲,“有萬達在,讓你20年盈不了利。”並公開宣稱,迪士尼模式過多的室外專案不匹配南方的天氣,

IP雖多但過於依賴不知創新。

這才過去多久,人家迪士尼樂園就要盈利了,可王健林卻把自家樂園給賣了。父子一心,其利斷金!

還有些余溫尚存。比如昆明萬達文旅項目是今年7月4日才簽約的,項目是昆明市的重點工程,既是昆明萬達文化旅遊項目又是草海片區保護治理工程的配套專案,萬達計畫投資300億元,2019年年底開業。

當時昆明市政府極為重視,

王健林親自出席,雲南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程連元,昆明市長王喜良都出席啟動儀式並致辭了,規格相當高!

可短短6天后,這個項目就“賣給”了融創。真不知道,事先跟寄予厚望的昆明市政府溝通過沒就急衝衝賣掉。還有哈爾濱萬達城也剛開業不到一個月。

當然,王健林也不是甩手不管:

發生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調整背景下的這一重大並購重組事件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交易的金額大,二是雙方合作模式獨具一格,三是收購標的產業新。

萬達轉A成功聚集文化產業輕資產模式

王健林這些年一直在談萬達要從地產向“輕資產”轉型。

什麼叫“輕資產”呢?

根據王健林對《財新》的說法是:“如影視、體育、旅遊、兒童娛樂、大健康、網路、金融等”,也就是說,這些板塊被王健林認為是萬達未來的戰略方向。

王健林透露,萬達集團未來戰略是:首先是全力發展創新型、輕資產業務,王健林稱,所有這些業務板塊,除網路明年才能整體盈利外,其他板塊都有利潤。其次,萬達集團也將大幅減債,計畫三年左右清償集團層面金融機構債務。

“一身輕”後的萬達會做什麼呢? 最最重要的是——萬達商業回歸A股。

上市,對所有企業家來說,都是個“大目標”。王健林早就有將萬達帶上市的想法。

這次萬達和融創的資產重組給人“貌離神合”、“若即若離”的感覺,表面上是資產交割清晰,實際上仍保留“四個不變”。從公告內容的細節看,預示著這次合作建立在雙方企業和兩位企業家的深厚友誼和深度信任基礎上,是一次“超乎尋常”的戰略合作。

在資本市場上,以賣房收入為主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通常在10倍左右,而從國內外實施以輕資產的租金服務收入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則在30倍左右,是房地產商估值的3倍,看到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萬達從地產向影視、體育、旅遊、兒童娛樂、大健康、網路、金融等領域進行“大騰挪”的原因所在。預計2年左右,萬達商業租金等收入就會超過地產收入,這次轉讓將使萬達商業成為真正的商業服務企業。

事實上,王健林早在2014年就從預防房地產風險著手,開始策劃、實施他的輕資產戰略,萬達是一個創新型企業,萬達模式總是能帶動產業創新及結構調整,而王健林更是一個創業、創新型企業家。無論萬達商業地產還是萬達電影,在商業模式上都獨具一格,“要幹就創新,要辦就第一”是王健林的一貫風格,因此,我不僅理解這次萬融合作,而且為其叫好。

萬達降低負債“瘦身健體”的關鍵一環

這次萬融合作,對萬達第二個戰略意義就是可以大幅降低萬達商業公司的負債率,儘管目前萬達商業公司的負債率並不高,仍在一個如此快速成長的商業地產公司的正常範圍內,但是面對緊縮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將進一步大幅下降,也無疑也將降低萬達集團整體的金融風險。

此次萬達為了確保控制自身的金融風險,以較為優惠的價格果斷邁出這一步,通過“瘦身健體”換回632億現金,即刻償付銀行負債,一方面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金融和商業信譽,另一方面又可預計降低40至50億元左右的財務費用,大幅提高萬達商業公司的實現利潤,這也將進一步為萬達商業從香港退市回歸A股創造更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從萬達商業地產的大股東萬達集團來看,不僅對萬達集團整體實施輕資產戰略的順利轉型有利,對另一個上市公司萬達電影來說,也不啻為一個重大利好。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王健林要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和“甩賣”專案和酒店等重資產呢?

萬達是以商業地產起家,但這些年,萬達卻逐步退出商業地產,早就開啟了對商業地產項目的“賣賣賣”。

2015年萬達年會上,唱完《假行僧》的王健林定下了兩個小目標:1、萬達向總資產7500億元發起衝擊;2、宣佈徹底去地產化,房地產業務2016年度目標下調至1000億。

而2015年,萬達房地產項目的銷售額是1640億,也就是說——當別的地產大佬在加碼增加銷售額時,萬達卻砍掉640億的銷售目標。

這還不夠,今年1月14日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再次在傾情獻唱4首歌後發表講話。他不僅披露萬達集團在過去的一年大膽調減600億元地產收入目標,還自曝在2020年以後原則上不會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

這也就意味著,除了萬達城配套的住宅外,萬達原則上也不再新增住宅開發。等萬達城全部開發完以後,萬達商業就逐漸從地產開發這個行業退出。

分散投資非議之後將給融創帶來利好

孫宏斌的融創並沒有商業地產的運營能力,為什麼要接下萬達這13個文旅項目和76家酒店呢?

對於融創來講,買萬達的資產包,是因為融創當前基本以住宅銷售為主,雖然規模化已經取得一定市場地位,但是,非住宅銷售業務很少,此前收購樂視的戰略投資結果不是太理想,現在萬達有一些不錯的資產整體打包出售,對於融創來講,一方面萬達資產包中有不少土地儲備,對於還處於規模化的融創來講也是必要的,同時,通過萬達的品牌也可以增強投資拿地能力、融資能力等,還可以借力發力繼續做“大”。

現在孫宏斌手裡的樂視的資產,是“不太理想”,但如果與萬達合作,那將是“很理想的”。

因為萬達旗下A股上市公司萬達電影是中國最大的院線,如果孫宏斌讓樂視與萬達深度合作,那麼,就極具想像空間了。

這不,萬達與融創的聯合公告裡寫道:“雙方同意在電影等多個領域全面戰略合作。”

樂視終於有了大財主入駐,還有產業鏈聯動效應

萬達公告的文章最後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雙方同意在電影多個領域全面戰略合作。

這句話裡,資訊含量太大了,至少有四層意思:

1,安慰融創。那些萬達廣場,萬達繼續負責建設運營,而萬達院線會繼續支持你。

3,除了電影,萬達會有很多有料的東西,來支持融創。具體有什麼,儘管放開去想。

最新回應

對於此次收購專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最新回應:

轉讓專案能大幅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並進一步實現輕資產化運營。王健林預計,交易完成兩年後,萬達商業租金等收入將超過地產收入。“其實萬達商業的負債並不算高,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負債率將大幅下降,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於還貸,萬達商業計畫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

總之,這一次孫宏斌又成了接盤俠。

但是這絕非一場零和式的交易。至於這場戰略式的收購最後能帶來什麼變化,也只能靜待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了。

計畫三年左右清償集團層面金融機構債務。

“一身輕”後的萬達會做什麼呢? 最最重要的是——萬達商業回歸A股。

上市,對所有企業家來說,都是個“大目標”。王健林早就有將萬達帶上市的想法。

這次萬達和融創的資產重組給人“貌離神合”、“若即若離”的感覺,表面上是資產交割清晰,實際上仍保留“四個不變”。從公告內容的細節看,預示著這次合作建立在雙方企業和兩位企業家的深厚友誼和深度信任基礎上,是一次“超乎尋常”的戰略合作。

在資本市場上,以賣房收入為主的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通常在10倍左右,而從國內外實施以輕資產的租金服務收入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則在30倍左右,是房地產商估值的3倍,看到了這一點也就明白了萬達從地產向影視、體育、旅遊、兒童娛樂、大健康、網路、金融等領域進行“大騰挪”的原因所在。預計2年左右,萬達商業租金等收入就會超過地產收入,這次轉讓將使萬達商業成為真正的商業服務企業。

事實上,王健林早在2014年就從預防房地產風險著手,開始策劃、實施他的輕資產戰略,萬達是一個創新型企業,萬達模式總是能帶動產業創新及結構調整,而王健林更是一個創業、創新型企業家。無論萬達商業地產還是萬達電影,在商業模式上都獨具一格,“要幹就創新,要辦就第一”是王健林的一貫風格,因此,我不僅理解這次萬融合作,而且為其叫好。

萬達降低負債“瘦身健體”的關鍵一環

這次萬融合作,對萬達第二個戰略意義就是可以大幅降低萬達商業公司的負債率,儘管目前萬達商業公司的負債率並不高,仍在一個如此快速成長的商業地產公司的正常範圍內,但是面對緊縮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將進一步大幅下降,也無疑也將降低萬達集團整體的金融風險。

此次萬達為了確保控制自身的金融風險,以較為優惠的價格果斷邁出這一步,通過“瘦身健體”換回632億現金,即刻償付銀行負債,一方面進一步提高了自身的金融和商業信譽,另一方面又可預計降低40至50億元左右的財務費用,大幅提高萬達商業公司的實現利潤,這也將進一步為萬達商業從香港退市回歸A股創造更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從萬達商業地產的大股東萬達集團來看,不僅對萬達集團整體實施輕資產戰略的順利轉型有利,對另一個上市公司萬達電影來說,也不啻為一個重大利好。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王健林要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和“甩賣”專案和酒店等重資產呢?

萬達是以商業地產起家,但這些年,萬達卻逐步退出商業地產,早就開啟了對商業地產項目的“賣賣賣”。

2015年萬達年會上,唱完《假行僧》的王健林定下了兩個小目標:1、萬達向總資產7500億元發起衝擊;2、宣佈徹底去地產化,房地產業務2016年度目標下調至1000億。

而2015年,萬達房地產項目的銷售額是1640億,也就是說——當別的地產大佬在加碼增加銷售額時,萬達卻砍掉640億的銷售目標。

這還不夠,今年1月14日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再次在傾情獻唱4首歌後發表講話。他不僅披露萬達集團在過去的一年大膽調減600億元地產收入目標,還自曝在2020年以後原則上不會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

這也就意味著,除了萬達城配套的住宅外,萬達原則上也不再新增住宅開發。等萬達城全部開發完以後,萬達商業就逐漸從地產開發這個行業退出。

分散投資非議之後將給融創帶來利好

孫宏斌的融創並沒有商業地產的運營能力,為什麼要接下萬達這13個文旅項目和76家酒店呢?

對於融創來講,買萬達的資產包,是因為融創當前基本以住宅銷售為主,雖然規模化已經取得一定市場地位,但是,非住宅銷售業務很少,此前收購樂視的戰略投資結果不是太理想,現在萬達有一些不錯的資產整體打包出售,對於融創來講,一方面萬達資產包中有不少土地儲備,對於還處於規模化的融創來講也是必要的,同時,通過萬達的品牌也可以增強投資拿地能力、融資能力等,還可以借力發力繼續做“大”。

現在孫宏斌手裡的樂視的資產,是“不太理想”,但如果與萬達合作,那將是“很理想的”。

因為萬達旗下A股上市公司萬達電影是中國最大的院線,如果孫宏斌讓樂視與萬達深度合作,那麼,就極具想像空間了。

這不,萬達與融創的聯合公告裡寫道:“雙方同意在電影等多個領域全面戰略合作。”

樂視終於有了大財主入駐,還有產業鏈聯動效應

萬達公告的文章最後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雙方同意在電影多個領域全面戰略合作。

這句話裡,資訊含量太大了,至少有四層意思:

1,安慰融創。那些萬達廣場,萬達繼續負責建設運營,而萬達院線會繼續支持你。

3,除了電影,萬達會有很多有料的東西,來支持融創。具體有什麼,儘管放開去想。

最新回應

對於此次收購專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最新回應:

轉讓專案能大幅降低萬達商業的負債,並進一步實現輕資產化運營。王健林預計,交易完成兩年後,萬達商業租金等收入將超過地產收入。“其實萬達商業的負債並不算高,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負債率將大幅下降,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於還貸,萬達商業計畫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

總之,這一次孫宏斌又成了接盤俠。

但是這絕非一場零和式的交易。至於這場戰略式的收購最後能帶來什麼變化,也只能靜待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