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多年第一次出遠門 “墨魚頭”小夥來榕就醫

□“頂著‘墨魚腦袋’ 靠觸覺生活22年”追蹤

昨天,他在家人、海都記者、志願者、省紅十字會相關人員陪同下,來到附一醫院接受全面檢查,院方本週四組織會診,確定治療方案

N海都記者 夏雨晴 陳恭璋/文 林丹/圖 實習生 林安妮 藍雅欽

關注理由 24歲的閩清小夥池周晶,頭頂臉盆大的肉瘤,靠著觸覺生活20多年。他的遭遇經海都報獨家報導後,引發關注,省紅十字會帶領省醫療方面專家組介入(詳見海都報7月6日A06版、7日Y01版和8日A03版)。昨日一早,在家人、海都記者、志願者以及省紅十字會相關人員陪同下,

池周晶從閩清到福州,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全面檢查。這是他20多年第一次出遠門。

附一醫院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全部的檢查結果要等今天才會出來。院方初步計畫,本週四組織全院相關專家大會診,確定治療方案。

院方開“綠色通道” 方便小夥檢查

昨日一早,在閩清縣委縣政府工作人員、家人、省7997公益志願者的帶領下,

小池坐車趕到福州,到附一醫院接受全面檢查,海都記者也提前趕到醫院等候。

上午9點半左右,小池一行抵達醫院。第一次進行全面檢查,他有些緊張。但在記者、院方人員陪同下,一項項檢查進行得很順利,很多患者主動為小池禮讓。

在整形外科診室,科室主任王彪率一眾醫生,對小池的肉瘤進行了詳細檢查;附一醫院常務副院長、神經外科主任康得智隨後也走進診室,

幫小池檢查。

近1個小時的科室檢查結束後,院方專門派了一名醫護人員,與記者等人一起,帶小池接受磁共振、CT檢查,部位主要為頭面部。考慮到小池的實際情況,院方特意開啟了“綠色通道”。昨日中午12時許,所有的檢查都進行完畢。檢查過程中,大家還在輪流安撫,緩解小池的緊張情緒。

醫生:初步檢查 腫瘤可能和腦內相通

昨晚7點左右,海都記者聯繫了王彪主任,

諮詢相關檢查結果。王彪告訴記者,全部的檢查結果要等今天才會出來,為了儘快掌握小池的情況,他正在和其他科室主任看部分檢查結果。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小池的病情基本和預期的差不多,但也發現了一些新結論。王彪主任說,此前,他們集中了全科醫生進行討論,初步判斷是神經纖維瘤,而昨日的檢查,發現小池全身軀幹包括頭皮、脖子、四肢和背部都有很多的牛奶咖啡斑,
符合神經纖維瘤病的特點。

王彪主任說,檢查中發現,小池後腦勺頭顱骨圓形缺失直徑三到四釐米,因為沒有顱骨保護,這部分可以從皮膚上看到腦內搏動,這個說明腫瘤有可能和腦內相通,但是否相連,還要等檢查結果。在整個瘤表面有很多皮疹、膿點,破裂處有膿液流出,也就是說病人皮膚有感染,這個巨大的纖維瘤使病人感到非常痛苦。

康得智常務副院長指示,待輔助檢查結果出來後,由醫務部召集全院相關科室專家大會診,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制訂治療方案。

全院專家大會診 幾大難題待解

有關人士介紹,週四會診的內容主要是確定幾個問題,首先是,明確診斷。其次是,切除手術能否做?若能做,怎麼做?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做好圍手術期準備等。最後,確定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王彪介紹,小池手術最大的難點,在於手術中出血情況很難控制,昨日的磁共振就是為了掌握小池腫瘤內的血管狀況及主要血供來源。神經纖維瘤的血管極為豐富,血管內瘤組織缺少彈性呈現魚肉狀,無法收縮,一旦出現出血,止血相當困難。為此,在手術前三到五天,醫院介入科就要做血管照影進行介入栓塞治療,提前阻斷較大血管,減少出血。

第二個難點則是腫物是否和顱腦相連,這便是MRI檢查的目的。假如有和顱腦相連,難度將呈幾何倍數增加。

小編:毛毛

待輔助檢查結果出來後,由醫務部召集全院相關科室專家大會診,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制訂治療方案。

全院專家大會診 幾大難題待解

有關人士介紹,週四會診的內容主要是確定幾個問題,首先是,明確診斷。其次是,切除手術能否做?若能做,怎麼做?面臨哪些問題?如何做好圍手術期準備等。最後,確定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方案。王彪介紹,小池手術最大的難點,在於手術中出血情況很難控制,昨日的磁共振就是為了掌握小池腫瘤內的血管狀況及主要血供來源。神經纖維瘤的血管極為豐富,血管內瘤組織缺少彈性呈現魚肉狀,無法收縮,一旦出現出血,止血相當困難。為此,在手術前三到五天,醫院介入科就要做血管照影進行介入栓塞治療,提前阻斷較大血管,減少出血。

第二個難點則是腫物是否和顱腦相連,這便是MRI檢查的目的。假如有和顱腦相連,難度將呈幾何倍數增加。

小編: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