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林權改革看福建 窮山如何變金山

編者按

東南形勝,林海無際,這是福建武夷山區。武夷山形成於6000萬年前的火山大噴發,

自古砂岩廣布,丹霞地貌舉世聞名。就在20年前,這裡還是遠近聞名的窮困山區。

如今,山區生態越來越美好,山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富林產業在福建省林區蓬勃發展,2016年全省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616億元,成千上萬的貧困林農因此摘掉了貧困帽。窮山正變成金山!這些變化源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近日,記者走訪福建省武平縣、永安市等地,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調查。

武平縣東香花卉富貴籽產業基地。

改革怎麼推動

捷文村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採取“山要平均分,山由群眾自己分”的辦法,在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領跑

群山懷抱裡,一座座新樓掩映在竹林間,這是福建省武平縣萬安鄉捷文村。

提起分田到戶,人們就會想起先行先試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提起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我們就不能不說福建省武平縣捷文村。

武平縣地處閩粵贛三省接合部,是革命老區縣、原中央蘇區縣、全國南方重點林區縣。2001年以前,武平縣和全國大小林區一樣,雖然相繼開展了林業“三定”、落實完善林業生產責任制等改革工作,但由於沒有觸及產權問題,集體林產權不清、經營主體不明等體制機制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影響林農的積極性,當地陷入亂砍濫伐難制止、林火撲救難動員、造林育林難投入、林業產業難發展、望著青山難收益等“五難”問題。捷文村耕地只有680畝,林地多達2.6萬多畝,作為武平縣重點林區村,“五難”問題尤為突出。有一年,捷文村竟然有7人因亂砍濫伐被判刑。

改革勢在必行。武平縣委、縣政府最初並沒選擇捷文村試點。

2001年4月,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武平縣在萬安鄉上鎮村開展新林權證換發工作。讓人想不到的是,不管工作組人員怎麼做工作,由於山林權屬不清、界址不明、有山無證、有證無山,村民糾紛不斷,新林權證換發工作始終無法推進。時任萬安鎮捷文村黨支部書記的李永興聽說這個消息,主動向上級申請,要求在捷文村開展集體山林確權發證試點。於是,2001年6月,武平縣重新選擇萬安鄉捷文村作為試點村。

作為集體所有的財產,集體林權幾十年來從未動過。沒有先例,政策不明朗,工作開展起來困難重重。李永興回憶說,試點工作首先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山要怎樣分,二是山由誰來分。對於山要怎麼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主張:一是採取家庭承包,按人口均分確權到戶,顯示公平;二是採取大戶承包,按競價方式,體現效益優先。對於山由誰來分,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是由縣鄉制定方案,由上級來分;二是村裡組織村民討論決定。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捷文村黨支部決定,“山要平均分,山由群眾自己分”,當年年底之前,捷文村集體山林全部平均分給了農戶。全村共發放林權證352本,涉及26763畝,林權發證率100%,林權到戶率100%。2001年12月30日,53歲的村民李桂林領到第一本全國統一式樣林權證。

2002年4月,武平縣委、縣政府正式出臺《關於深化集體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在既沒有上級授權,也沒具體法律依據,更沒其他地方經驗可供借鑒的背景下,武平拉開了全縣林改的序幕,在全國跑出第一步。

分山可是像當年安徽小崗村分田到戶一樣的大事啊!山分了,林權證發了,但沒有上面的紅頭文件,發下去的證算不算數,分下來的山會不會被收回?武平人心裡很沒底。

2002年6月21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專程來到這個距省城最遠的山區縣調研林改工作,作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對的。要腳踏實地向前推進,讓老百姓真正受益”等指示,為武平林改一錘定音。

2003年,福建全省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2006年,福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並得到中央認可。

2008年,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武平縣萬安鄉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2001年時領到的全國第一本林權證。

山林怎麼管護

武平縣通過贖買、租賃、置換、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把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調整為生態公益林

山林分到家家戶戶手中,會不會導致亂砍濫伐呢?

“老百姓都明白:燒了自己的林子,自家受損失;燒到別人的林子,自家還要賠錢。”捷文村村主任李美元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前,村民燒荒經常引發山火,現在再也沒有過。即使不慎失火,小火還沒蔓延開就已被撲滅。

山分到了自家手上,村民吃了定心丸,捨得投入,“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不僅沒有出現亂砍濫伐問題,反而出現了全家護林、合作造林、晝夜護林的可喜景象。“山還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這山不再沒人管,我就是永久的護林員。”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李桂林笑呵呵地說。

當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發生衝突時怎麼辦?解決的辦法是:贖買。贖買對象是江河兩岸、水源地等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

2009年,武平縣將縣城飲用水源捷文水庫周邊約3.7萬畝的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以租賃的方式進行贖買,給予林農每年每畝6.75元的租金,並形成長效的補償資金投入制度,實行“一卡通”直補到戶。李桂林家260畝山林,其中100多畝在捷文水庫邊上。這片林子山高路險,進出不便,如何開發利用曾著實讓他發愁。贖買之後,每年每畝6.75元是固定租金,另有天然林停伐補償款15元。他不用操心,每年可淨掙2000多元,別提多高興了。

2015年,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武平被列為7個首批試點縣之一。備受鼓舞的武平縣進一步將縣城及鄉鎮飲用水源林、城區公園、國省道高速公路沿線山林,通過贖買、租賃、置換、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立馬變身為大眾綠色不動產。

按《福建省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方案》的設計,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實施主體為縣級政府,改革方式為贖買、租賃、置換,“十三五”時期計畫實施試點面積20萬畝。截至目前,福建省級財政投入1.4億元補助,完成試點面積10.9萬畝。福建省林業廳副廳長嚴金靜說,從2007年開始,以城市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為依據,全省共籌集資金10.3億元用於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福建省計畫逐步將重點生態區位針葉純林改造成針闊混交林,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當然,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雖然被贖買,如果條件適宜,仍然允許發展林下經濟。

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後,林權收歸國有,林地所有權仍屬集體,由縣級國有林場或其他國有林業經營單位進行統一經營管理。

統一經營管理可是大有學問。

38歲的劉金友是福建省永安市森林資源巡防大隊和市森林消防大隊管護隊員。他也是永安市金盾森林資源管護有限公司員工。金盾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28日,一支隊伍兩套牌子,設10個管護中隊,有隊員190人,管護230萬畝林地,是永安市委、市政府組建的福建省首家專業化森林資源管護單位,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社會化、一體化管護。劉金友負責管護黃曆區域9259畝林地。管護山林,每天遊山玩水,似乎很愜意,其實不然,他可不輕鬆。每天規定巡山時間為9︰00至17︰00,其餘為責任時間,仍要對所管轄山場負責。10︰00至17︰00之間,中隊隨時會查崗,經查崗缺勤未在崗的,每次扣罰5分,並按曠工論處;月度累計被查缺勤未在崗3次,年內曠工達3日及以上,將被解除勞動關係。

進山后找個陰涼地方歇著行嗎?不行。中隊指定了巡山線路,劉金友每天必須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點位,用定位智能手機上傳定位圖片,才可視為巡山到位。發現盜砍或其他破壞生態的行為,應立即定位上傳圖片。

藉口信號不好或電池沒電關機行嗎?上級規定:通訊聯繫不上的,每次扣5分;未上傳巡山位置圖片的,每次扣10分。每天還應做好巡山工作日記,每缺記一次扣5分,記錄不真實或亂記錄的每一次扣10分。類似扣分還有很多,比如:責任區林木若被盜砍,每棵扣1分

也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是由縣鄉制定方案,由上級來分;二是村裡組織村民討論決定。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捷文村黨支部決定,“山要平均分,山由群眾自己分”,當年年底之前,捷文村集體山林全部平均分給了農戶。全村共發放林權證352本,涉及26763畝,林權發證率100%,林權到戶率100%。2001年12月30日,53歲的村民李桂林領到第一本全國統一式樣林權證。

2002年4月,武平縣委、縣政府正式出臺《關於深化集體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在既沒有上級授權,也沒具體法律依據,更沒其他地方經驗可供借鑒的背景下,武平拉開了全縣林改的序幕,在全國跑出第一步。

分山可是像當年安徽小崗村分田到戶一樣的大事啊!山分了,林權證發了,但沒有上面的紅頭文件,發下去的證算不算數,分下來的山會不會被收回?武平人心裡很沒底。

2002年6月21日,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專程來到這個距省城最遠的山區縣調研林改工作,作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林改的方向是對的。要腳踏實地向前推進,讓老百姓真正受益”等指示,為武平林改一錘定音。

2003年,福建全省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2006年,福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並得到中央認可。

2008年,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武平縣萬安鄉捷文村村民李桂林展示2001年時領到的全國第一本林權證。

山林怎麼管護

武平縣通過贖買、租賃、置換、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把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調整為生態公益林

山林分到家家戶戶手中,會不會導致亂砍濫伐呢?

“老百姓都明白:燒了自己的林子,自家受損失;燒到別人的林子,自家還要賠錢。”捷文村村主任李美元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前,村民燒荒經常引發山火,現在再也沒有過。即使不慎失火,小火還沒蔓延開就已被撲滅。

山分到了自家手上,村民吃了定心丸,捨得投入,“把山當田耕,把樹當菜種”,不僅沒有出現亂砍濫伐問題,反而出現了全家護林、合作造林、晝夜護林的可喜景象。“山還是那座山,可那是我的山。這山不再沒人管,我就是永久的護林員。”如今已近古稀之年的李桂林笑呵呵地說。

當生態保護與林農利益發生衝突時怎麼辦?解決的辦法是:贖買。贖買對象是江河兩岸、水源地等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

2009年,武平縣將縣城飲用水源捷文水庫周邊約3.7萬畝的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以租賃的方式進行贖買,給予林農每年每畝6.75元的租金,並形成長效的補償資金投入制度,實行“一卡通”直補到戶。李桂林家260畝山林,其中100多畝在捷文水庫邊上。這片林子山高路險,進出不便,如何開發利用曾著實讓他發愁。贖買之後,每年每畝6.75元是固定租金,另有天然林停伐補償款15元。他不用操心,每年可淨掙2000多元,別提多高興了。

2015年,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武平被列為7個首批試點縣之一。備受鼓舞的武平縣進一步將縣城及鄉鎮飲用水源林、城區公園、國省道高速公路沿線山林,通過贖買、租賃、置換、合作經營等多種方式,調整為生態公益林。原本待砍伐的商品林,立馬變身為大眾綠色不動產。

按《福建省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改革試點方案》的設計,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改革實施主體為縣級政府,改革方式為贖買、租賃、置換,“十三五”時期計畫實施試點面積20萬畝。截至目前,福建省級財政投入1.4億元補助,完成試點面積10.9萬畝。福建省林業廳副廳長嚴金靜說,從2007年開始,以城市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量為依據,全省共籌集資金10.3億元用於生態公益林保護補償。福建省計畫逐步將重點生態區位針葉純林改造成針闊混交林,改善和提升生態功能和景觀功能。當然,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雖然被贖買,如果條件適宜,仍然允許發展林下經濟。

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後,林權收歸國有,林地所有權仍屬集體,由縣級國有林場或其他國有林業經營單位進行統一經營管理。

統一經營管理可是大有學問。

38歲的劉金友是福建省永安市森林資源巡防大隊和市森林消防大隊管護隊員。他也是永安市金盾森林資源管護有限公司員工。金盾公司成立於2013年5月28日,一支隊伍兩套牌子,設10個管護中隊,有隊員190人,管護230萬畝林地,是永安市委、市政府組建的福建省首家專業化森林資源管護單位,實行森林資源保護社會化、一體化管護。劉金友負責管護黃曆區域9259畝林地。管護山林,每天遊山玩水,似乎很愜意,其實不然,他可不輕鬆。每天規定巡山時間為9︰00至17︰00,其餘為責任時間,仍要對所管轄山場負責。10︰00至17︰00之間,中隊隨時會查崗,經查崗缺勤未在崗的,每次扣罰5分,並按曠工論處;月度累計被查缺勤未在崗3次,年內曠工達3日及以上,將被解除勞動關係。

進山后找個陰涼地方歇著行嗎?不行。中隊指定了巡山線路,劉金友每天必須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點位,用定位智能手機上傳定位圖片,才可視為巡山到位。發現盜砍或其他破壞生態的行為,應立即定位上傳圖片。

藉口信號不好或電池沒電關機行嗎?上級規定:通訊聯繫不上的,每次扣5分;未上傳巡山位置圖片的,每次扣10分。每天還應做好巡山工作日記,每缺記一次扣5分,記錄不真實或亂記錄的每一次扣10分。類似扣分還有很多,比如:責任區林木若被盜砍,每棵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