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捐”出你的聲音讓他們聽到世界

志願者在進行朗誦錄製。

視障人士在聽書。

7月8日,白雲區主辦的2017年“雲聲朗朗 共用閱讀”之雲語者選拔大賽總決賽於四閱永泰書店舉行,

決賽決選出前八強。記者現場採訪多名志願者與視障人士,並走訪了白雲區圖書館視障閱覽室,瞭解聲音捐助背後的故事。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雲宣、陳若蘭、石建華

現場:視障者說希望發出自己的心聲

來自匯橋新城的居民蕭永紅是本次活動的參賽者之一,同時也是一名視障人士,

在總決賽中,他為聽眾帶來了自己的原創作品《放飛心中的夢想生活》,贏得了現場聽眾的掌聲。他說,雖然如今有很多軟體硬體可以説明視障人士閱讀,但仍存在不便,作為一名雲語者,他希望發出自己的心聲,用聲音來傳遞力量,幫助更多和他一樣的人享受閱讀,愛上閱讀。

據悉,“雲語者”選拔大賽為雲聲朗朗主題活動之一,自今年5月21日正式啟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熱心人士的關注,

在活動初期,就吸引了近百名選手報名參加。經海選,共有13名選手成功晉級決賽,角逐本次總決賽前八強。白雲區圖書館副館長張材鴻介紹,本次活動結束後,區圖書館將與進入總決賽的13名“雲語者”保持長期聯繫,定期為視障人士錄製音訊,充實視障人士的閱讀資源,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

志願者故事:大學生欲“捐”聲2000分鐘

今年41歲的教育工作者海風就是一名 “雲語者”。

昨日,她告訴記者,幾個月前,看到白雲圖書館這個活動啟事就感覺眼前一亮。“作為教師,我常朗讀課文給學生聽,現在給視障朋友錄音訊,語速要更慢些,先要自己理解了,再朗讀出來,我認為‘讀’與‘聽’之間便是一次心靈交流。”

這幾天,志願者海風正在錄製一本充滿哲思的書籍,“希望為他們開闢書山之徑、思考之門”。每逢週三下午,海風就會來到白雲區圖書館錄音室錄製一段文字,

至今她已“捐”出6次聲音了。

朱穎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語系一名大一學生,從今年4月份,她就加入了“雲語者”志願者隊伍,她錄製的是《旅遊法糾紛100條》,“這本書算是比較冷門,是圖書館人員推薦給我的。” 朱穎說,隨著經濟發展,現在視障人士經常外出旅遊,旅遊途中也可能遇到法律糾紛。

朱穎說,這本書一共講述了100個旅遊個案,一篇需要錄製20分鐘左右,

全部完成估計需要2000多分鐘。“我現在主要在學校用手機錄製,一旦讀錯了,就要全部重來,現在只錄到第20篇。”

“這一次嘗試讓我重新認識了視障朋友。”朱穎說,之前到白雲區圖書館錄製時曾遇到過一位老人,他是名低視力人士,在電腦上讀書要借助讀屏軟體。“每次電腦螢幕上只播放兩個字,必須很快翻頁,縱然讀書很困難,他還是很認真地讀歷史類書籍,沉浸其中,這樣的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視障人士:呼籲不斷提升閱讀資源層次

白雲區盲人協會主席、低視力人士劉富林告訴記者,目前全區有視障人士1100多名。其中,五六十歲年齡層次的多數知識比較貧瘠,二三十歲的年輕視障朋友多上過盲校,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對於書籍專業性要求更強。

白雲區圖書館人員介紹,目前,有聲讀物的錄製是經過認真調查後圈定了一些選讀書目,主要包括了文學作品、勵志故事、旅遊法律、推拿按摩技法、心理學等等。“現在專業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個性化。”他說。

雲區圖書館負責人說,本次選拔活動是希望通過選拔比賽物色更多優秀的“雲語者”,讓社會更關注視障群體的精神世界,推廣無障礙閱讀。白雲區文廣新局局長劉明學表示,對於視障人士,聽書就是聽見世界的方式,對於健全人士,為視障人士讀書則是傳播知識和正能量的方式。

視障人士:呼籲不斷提升閱讀資源層次

白雲區盲人協會主席、低視力人士劉富林告訴記者,目前全區有視障人士1100多名。其中,五六十歲年齡層次的多數知識比較貧瘠,二三十歲的年輕視障朋友多上過盲校,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對於書籍專業性要求更強。

白雲區圖書館人員介紹,目前,有聲讀物的錄製是經過認真調查後圈定了一些選讀書目,主要包括了文學作品、勵志故事、旅遊法律、推拿按摩技法、心理學等等。“現在專業性越來越強,越來越個性化。”他說。

雲區圖書館負責人說,本次選拔活動是希望通過選拔比賽物色更多優秀的“雲語者”,讓社會更關注視障群體的精神世界,推廣無障礙閱讀。白雲區文廣新局局長劉明學表示,對於視障人士,聽書就是聽見世界的方式,對於健全人士,為視障人士讀書則是傳播知識和正能量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