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Pokemon Go》一周年:活躍用戶流失90%,“抓精靈風潮”就這樣逝去了?

2016年7月7日,《Pokemon Go》在美國及澳洲發佈,一時之間刮起了“全民抓精靈”的風潮,

它刷新了遊戲最快登頂美國區iOS和Google Play暢銷榜的記錄,甚至在沒有上線的中國大陸,也有不少人“翻牆”去抓精靈。

一年後的今天,這款被譽為具有“顛覆性創新”的遊戲卻遭到了挫敗,活躍用戶數下降了90%,80%的收入是去年完成的。大多玩家已經不再熱衷於到戶外抓精靈,它甚至遭到了大眾的遺忘。

時值《Pokemon Go》上線一周年,手遊那點事也談談這款遊戲過去一年的故事,研發商Niantic的努力,

以及它給當下移動遊戲行業帶來的意義和思考。

一年前,依託AR+LBS的《Pokemon Go》風靡全球

“奧巴馬用了8年的時間都沒能說服美國人上街跑步,《Pokemon Go》在24小時之內就做到了”

一年前《Pokemon GO》的風靡程度相信大家都還記得,而除了遊戲本身極具創新的玩法外,這款遊戲也填補了AR+LBS領域的空白,同時精靈寶可夢這一經典IP的加成讓全世界都陷入到其中。

誰都沒有想到2016年7月7日《Pokemon Go》的上線會給遊戲市場帶來如此強烈的震盪。仿佛一夜之間身邊的人都在討論這款遊戲,社交平臺的關於《Pokemon Go》的病毒式傳播讓即使不玩遊戲的人都知曉這款遊戲的存在。全球的遊戲玩家對於外出抓小精靈樂此不疲,而更有意思的是這款遊戲甚至推動了驅蚊防曬用品的銷量,

《Pokemon Go》“外出遊戲”的理念可謂是實現了。

來去匆匆,《Pokemon Go》一年流失90%活躍用戶,營收縮水74%

2016的夏天《Pokemon Go》閃耀在各大應用商店的遊戲排行榜前列,可是好景不長,在長線運營上它出現了疲軟期。根據波士頓移動應用資料分析公司Apptopia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和一年前相比《Pokemon Go》活躍用戶流失90%,營收縮水74%。

1.用戶數:從去年八月開始下滑

《Pokemon Go》的人氣下滑早在去年8月份就可初見端倪。資料表明,《Pokemon Go》的日活躍用戶在7月20日左右達到最高峰,

不到一個月時間日活躍用戶迅速增至4500萬,出人意料的是8月16日跌至3000萬左右,即便是這樣《Pokemon Go》的用戶數依然不可小覷。去年8月份,《Pokemon Go》最高峰的用戶數達1億,而到今年6月份玩家數為6000萬,其中有20%的玩家一天至少登錄遊戲一次,可見活躍用戶數下滑之快。另外,根據Think Gaming的資料顯示,《Pokemon GO》過去五個月的日活用戶數相比去年7-11月的巔峰期縮水了90%以上。

2.收入:前半年的收入占80%

3.熱度:它似乎被大眾遺忘了

4.市場:遊戲也曾被扣上“危險遊戲”的帽子

《Pokemon Go》的玩家在7月份呈爆炸式增長,而其大熱時也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玩家被扣上了“危險遊戲玩家”的帽子。比如“瓜地馬拉的一名少年玩《Pokemon Go》闖入私宅被槍殺”,“犯罪分子利用《Pokemon Go》實施搶劫”,“日本一司機玩《Pokemon Go》引發車禍”等等類似新聞不勝枚舉。正是因為如此,也有人對這款遊戲持反對態度。但這款遊戲的“衰退”最本質的原因是其玩法較為單調,對於玩家而言,沒有持續的刺激自然會拋棄《Pokemon Go》。

一周年的大版本更新能否挽回頹勢,再現“全民抓精靈”風潮?

《Pokemon Go》醞釀已久的版本新內容也在今年6月中旬有了最新的消息,這次的更新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隨著蘋果宣佈ARKit技術的推出,作為目前用戶基數最大的主流AR遊戲,《Pokemon Go》的AR呈現自然是得到了不少提升。

在玩法上,這次的版本更新在遊戲重點玩法道館系統上做了一些改變,每名訓練師最多可以佔領20道館,道館將出現6個席位,當其他隊伍來踢館時,Pokemon將會以被指派到道館的先後順序進行對戰。

而為了豐富遊戲本身的玩法,這次的版本更新引入了“突襲”模式。新版本更新後,附近道館上方會出現口袋妖怪的蛋,並顯示這枚蛋的孵化倒計時,倒計時終結時將會出現boss級別的口袋妖怪。遊戲規定最多可組成20名玩家的大型突襲團,並要求在5分鐘內限時攻下。一旦突襲成功,玩家便有機會親自抓捕boss級的口袋妖怪。

儘管“突襲”的模式在《魔獸世界》、《最終幻想14》等遊戲中已經有了類型的運用,但對於以往更強調單打獨鬥的《Pokemon Go》遊戲中,這次的“突襲”模式則希望突出團隊合作甚至交友的玩法。

“團隊協作”的玩法自然能夠給遊戲的活躍度帶來不少提升,也使得這款遊戲的生命週期得到一定的延長。不可否認,全民抓精靈的浪潮已經過去,團隊協作的模式自然也很難讓其重回巔峰,研發公司Niantic也表示,“希望這些新內容能給玩家帶來新鮮感,或至少能維持現有的用戶群體。”

《Pokemon GO》一周年的思考:這款極度創新的遊戲已經贏得了行業尊重

是的,《Pokemon GO》用戶流失了,流水跟不上了,熱度消退了,但這些似乎都不阻礙它成為一款好遊戲。我們如何去定義一款好的產品,華麗的資料、玩家的評價、用戶量、流水、生命週期等等都可能是其中的評判標準,但回歸遊戲性、回歸創新,才是我們真正從《Pokemon GO》身上看到的光。

在創新上,它幾乎是顛覆性的。它讓移動遊戲跳脫手機終端,融入到了現實環境中;LBS和AR的完美結合超乎了許多手遊大廠的想像,也給玩家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遊戲體驗;IP的還原堪稱史上最佳;新技術的利用也走在了市場前列;......

極度創新的背後,不可避免有生命週期上的困擾。《Pokemon GO》的玩法偏單調,遊戲需要到戶外才能享受到樂趣,比起那些在移動端上操作的遊戲,玩家的新鮮感和熱情容易退去。面對單一且消耗量大的遊戲,玩家更容易感到疲倦,這是《Pokemon GO》與生俱來的缺憾。

這款遊戲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利用AR打造出的手游成功走向了主流市場。而我們也知道,從創新到模仿再到創新,這是個持續的過程,只有當這個模式找到它足夠成熟完善的時候,才能真正引領新的時代。

最後,關於《Pokemon Go》一周年,它依舊沒能在中國上線。

對於玩家而言,沒有持續的刺激自然會拋棄《Pokemon Go》。

一周年的大版本更新能否挽回頹勢,再現“全民抓精靈”風潮?

《Pokemon Go》醞釀已久的版本新內容也在今年6月中旬有了最新的消息,這次的更新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次版本更新。隨著蘋果宣佈ARKit技術的推出,作為目前用戶基數最大的主流AR遊戲,《Pokemon Go》的AR呈現自然是得到了不少提升。

在玩法上,這次的版本更新在遊戲重點玩法道館系統上做了一些改變,每名訓練師最多可以佔領20道館,道館將出現6個席位,當其他隊伍來踢館時,Pokemon將會以被指派到道館的先後順序進行對戰。

而為了豐富遊戲本身的玩法,這次的版本更新引入了“突襲”模式。新版本更新後,附近道館上方會出現口袋妖怪的蛋,並顯示這枚蛋的孵化倒計時,倒計時終結時將會出現boss級別的口袋妖怪。遊戲規定最多可組成20名玩家的大型突襲團,並要求在5分鐘內限時攻下。一旦突襲成功,玩家便有機會親自抓捕boss級的口袋妖怪。

儘管“突襲”的模式在《魔獸世界》、《最終幻想14》等遊戲中已經有了類型的運用,但對於以往更強調單打獨鬥的《Pokemon Go》遊戲中,這次的“突襲”模式則希望突出團隊合作甚至交友的玩法。

“團隊協作”的玩法自然能夠給遊戲的活躍度帶來不少提升,也使得這款遊戲的生命週期得到一定的延長。不可否認,全民抓精靈的浪潮已經過去,團隊協作的模式自然也很難讓其重回巔峰,研發公司Niantic也表示,“希望這些新內容能給玩家帶來新鮮感,或至少能維持現有的用戶群體。”

《Pokemon GO》一周年的思考:這款極度創新的遊戲已經贏得了行業尊重

是的,《Pokemon GO》用戶流失了,流水跟不上了,熱度消退了,但這些似乎都不阻礙它成為一款好遊戲。我們如何去定義一款好的產品,華麗的資料、玩家的評價、用戶量、流水、生命週期等等都可能是其中的評判標準,但回歸遊戲性、回歸創新,才是我們真正從《Pokemon GO》身上看到的光。

在創新上,它幾乎是顛覆性的。它讓移動遊戲跳脫手機終端,融入到了現實環境中;LBS和AR的完美結合超乎了許多手遊大廠的想像,也給玩家帶來了與眾不同的遊戲體驗;IP的還原堪稱史上最佳;新技術的利用也走在了市場前列;......

極度創新的背後,不可避免有生命週期上的困擾。《Pokemon GO》的玩法偏單調,遊戲需要到戶外才能享受到樂趣,比起那些在移動端上操作的遊戲,玩家的新鮮感和熱情容易退去。面對單一且消耗量大的遊戲,玩家更容易感到疲倦,這是《Pokemon GO》與生俱來的缺憾。

這款遊戲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利用AR打造出的手游成功走向了主流市場。而我們也知道,從創新到模仿再到創新,這是個持續的過程,只有當這個模式找到它足夠成熟完善的時候,才能真正引領新的時代。

最後,關於《Pokemon Go》一周年,它依舊沒能在中國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