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除了匈奴之外,漢朝最痛恨這個國家,必欲除之而後快,其實都是自己作死

關於樓蘭國,相信有句詩句大家非常熟悉,那就是王昌齡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其實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關於樓蘭的詩句,比如李白的“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揮刃斬樓蘭,

彎弓射賢王”,杜甫的“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等等。

那麼究竟是什麼仇什麼怨,才會讓唐朝的大詩人們如此的痛恨樓蘭國呢?其實這個問題要追溯到漢朝。

我們都知道,唐人很喜歡自比漢朝,所以在他們的詩句中,唐朝的敵人大多都是用漢朝的敵人來代指的。

那麼漢朝的敵人有誰呢?除了匈奴之外就是樓蘭了。所以說並非唐朝時還有跟樓蘭打仗,因為當時的樓蘭早已消失了兩三百年,根本不可能有交集。

匈奴和漢朝之間的關係我們很清楚了,那麼樓蘭這個西域小國究竟和漢朝又有著怎樣的恩怨呢?使得漢朝人對他們是如此的恨之入骨。

樓蘭這個名字,最早是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 匈奴列傳》中。西元前177年,匈奴單于給漢文帝寫了一封信,裡面說:

“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彊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

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

啥意思呢?就是說匈奴和漢朝和親已經很久了,結果卻因為一些事情又幹了起來,匈奴右賢王向西邊進攻,樓蘭等26個國家盡數被搞定,歸降於匈奴。後方既然已經搞定了,那我們就分庭抗禮,乾脆又和好算了吧。

樓蘭在此驚鴻一瞥,而後便歸於沉寂了,一直到後來班固的《漢書》裡再次出現,不過卻比司馬遷的要詳細很多。

讀完《漢書·西域傳·鄯善》,我們就可以知道漢朝為何會對樓蘭如此痛恨了。

鄯善,其實就是樓蘭。當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聽“張騫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諸國,使者相望于道,一歲中多至十餘輩”。使者如此之多,可見漢武帝想和大宛等國建交之心有多強烈。樓蘭就剛好處在漢朝邊境和大宛的正中位置,

可以說是一個中轉站,可惜的是此時的樓蘭是臣服於匈奴的。

所以說要想使西域的交通順暢,首先面對的敵人自然是匈奴,可匈奴不是那麼好對付的,於是就先拿他的小弟樓蘭開刀了,算是給匈奴一個下馬威。說幹就幹,於是漢武帝就派趙破奴和王恢二人帶兵攻破樓蘭,俘虜了樓蘭王。

樓蘭臣服于漢朝。

可這樣一來的話,匈奴不高興了,於是也派兵攻打了樓蘭。樓蘭只是個小國家啊,兩邊都得罪不起,於是就分別送了兩個王子到漢朝和匈奴做人質,玩兩面派,而且還是比較偏向匈奴的那種。所以當漢朝大將李廣利借道攻擊擊大宛之時,匈奴又慫恿樓蘭到後面搞破壞,不曾想卻被漢軍的殿后部隊發現了,結果樓蘭王再次被捕。

不過他命好,一番哭訴之後漢武帝竟然又把他給放了。

回去之後老實了一陣子就掛了,新的樓蘭王是之前在匈奴當人質的王子,所以跟匈奴的關係親近。漢朝派人宣他前來朝見,結果他老婆說了,“先王遣兩子質漢皆不還,奈何欲往朝乎?”意思就是說你老爹都送了兩個兒子過去當人質了,一直都沒回來,你還去朝見幹嘛?為啥沒回來呢?主要就是在漢朝的質子不安分,被人給閹了。誰讓人家皇帝不爽呢。

於是新樓蘭王就耍小心眼,說:“我才剛繼位,國家尚不穩定,等後年再去朝見天子。”如此一來漢朝皇帝肯定不爽啊。

既然跟漢朝越走越遠了,自然跟匈奴就越走越近了,後來還多次斬殺漢朝來使。

終於漢昭帝忍不住了,在西元前77年,派“大將軍霍光白遣平樂監傅介子往刺其王”,一擊成功,將樓蘭改名為鄯善,並應新國王的邀請,屯田伊循城,以“保護”鄯善國。

從西元前177年漢朝史書中第一次出現樓蘭的名字,一直到前77年的亡國改名,剛好一百年。

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樓蘭反反復複,在匈奴和漢朝之間多次搖擺不定,多次劫殺漢使,完全不給皇帝面子。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何漢朝人對樓蘭是必欲除之而後快了。

可這樣一來的話,匈奴不高興了,於是也派兵攻打了樓蘭。樓蘭只是個小國家啊,兩邊都得罪不起,於是就分別送了兩個王子到漢朝和匈奴做人質,玩兩面派,而且還是比較偏向匈奴的那種。所以當漢朝大將李廣利借道攻擊擊大宛之時,匈奴又慫恿樓蘭到後面搞破壞,不曾想卻被漢軍的殿后部隊發現了,結果樓蘭王再次被捕。

不過他命好,一番哭訴之後漢武帝竟然又把他給放了。

回去之後老實了一陣子就掛了,新的樓蘭王是之前在匈奴當人質的王子,所以跟匈奴的關係親近。漢朝派人宣他前來朝見,結果他老婆說了,“先王遣兩子質漢皆不還,奈何欲往朝乎?”意思就是說你老爹都送了兩個兒子過去當人質了,一直都沒回來,你還去朝見幹嘛?為啥沒回來呢?主要就是在漢朝的質子不安分,被人給閹了。誰讓人家皇帝不爽呢。

於是新樓蘭王就耍小心眼,說:“我才剛繼位,國家尚不穩定,等後年再去朝見天子。”如此一來漢朝皇帝肯定不爽啊。

既然跟漢朝越走越遠了,自然跟匈奴就越走越近了,後來還多次斬殺漢朝來使。

終於漢昭帝忍不住了,在西元前77年,派“大將軍霍光白遣平樂監傅介子往刺其王”,一擊成功,將樓蘭改名為鄯善,並應新國王的邀請,屯田伊循城,以“保護”鄯善國。

從西元前177年漢朝史書中第一次出現樓蘭的名字,一直到前77年的亡國改名,剛好一百年。

在這一百年的時間裡,樓蘭反反復複,在匈奴和漢朝之間多次搖擺不定,多次劫殺漢使,完全不給皇帝面子。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何漢朝人對樓蘭是必欲除之而後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