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近期小兒皰疹性咽峽炎高發 發燒口腔潰瘍別吻孩子

近期小兒皰疹性咽峽炎高發

你若發燒或口腔潰瘍 就別吻孩子了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陳佳嘉

核心提示

每年5~7月是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時段。7月7日,記者從南寧市多家醫院瞭解到,

今年5月以來,各醫院皰疹性咽峽炎病患者明顯增加,其中自治區婦幼保健院門診量增加了近五成,而廣西民族醫院每天均有1~2名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因病情嚴重被收治入院。兒科專家提醒,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雖然是“親戚”,但要注意區別。

1 病情高發

一個班上8名孩子同時病倒

“因為這個皰疹性咽峽炎,我兒子所在的幼稚園停了10天課。”家住在民樂路的廖女士告訴記者,

她通過家長群瞭解到,兒子班上有26名小朋友,其中8人被傳染皰疹性咽峽炎,她家兒子的情況還不太嚴重,發病第二天就退燒了。有的家長稱,自家的孩子持續發燒5-6天后才退燒。

據瞭解,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兒科常見病,由多種(型)腸道病毒引起,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A組16型、埃可病毒等。以發熱、咽紅、咽疼、上顎粘膜水皰為主要症狀。此外,皰疹性咽峽炎近95%由病毒引起的,

起病急,體溫迅速升高,易導致高熱抽搐。

每年5~7月是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時段,跟天氣有很大的關係:雨水不斷,容易滋生細菌;天氣忽冷忽熱,孩子穿衣不恰當。當孩子勞累過度、過敏體質、身體受驚、免疫力低下時容易被病菌侵擾。“患者被傳染後,口腔粘膜出現少數直徑1至2毫米的皰疹,多見於扁桃體前部及軟齶、扁桃體、舌部等。”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兒科潘秀花副主任醫師介紹,

進入5月以來,該院收治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明顯增加,目前門診量已增加近五成。

記者在廣西民族醫院也瞭解到了類似的情況。進入夏季以來,皰疹性咽峽炎病患病房接診有50餘例,門診約百余例,高於往年的資料。“現在我們病房每天都要收治1~2名病情較為嚴重的皰疹性咽峽炎病患兒,”廣西民族醫院兒科二病區馮海鷹副主任介紹。

皰疹性咽峽炎一共有4個時期,分別是潛伏期、前驅期、皰疹期和潰瘍期。

皰疹期主要是在口腔黏膜出現有皰疹,而潰瘍期孩子比較痛苦,進食的時候會口腔疼痛,所以孩子往往容易哭鬧,食欲比較差。嬰兒可能會拒食拒水,口水明顯增多。

2 區別對待

手足口病會“偽裝”成皰疹性咽峽炎

李女士4歲的女兒,在南寧市青秀區一所幼稚園上中班。7月6日,李女士接到老師的通知,由於班上已經有兩名學生被確診手足口病,所以全班停課,並提醒家長們留意觀察,一旦發現孩子手、腳出現皰疹,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當晚,我女兒就開始發燒。”李女士稱,她懷疑女兒被傳染了手足口病病毒,於是一直關注女兒的手、腳是否出現皰疹。次日淩晨,女兒開始喊喉嚨疼,連水都喝不下。“由於一直沒有在孩子四肢發現皰疹,當時我們以為她只是扁桃體發炎,於是自行給她用了一些消炎藥。”李女士的這種做法並沒有讓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孩子高燒達到了40度。家人立即將孩子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孩子口腔時,發現咽頰裡長滿了皰疹,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病。讓李女士納悶的是,孩子班上傳染的是手足口病,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感染上了皰疹性咽峽炎病毒呢?

“從症狀上看,皰疹性咽峽炎部分症狀確實與手足口病十分相似,這兩種病確實有關聯,都是同一類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柯薩奇病毒、EV71等腸道病毒。”潘秀花稱,感染這些病毒後,有的孩子會發展成手足口病,咽喉、手、足、臀部等部位長出皰疹;有的孩子病情只局限在咽頰部,就是皰疹性咽峽炎。

馮海鷹稱,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後1~2天,醫生會密切觀察,或要求家長們觀察孩子四肢,或身體其他部位是否也出現皰疹,盡可能將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現區分開來,“有時手足口病會‘偽裝’成皰疹性咽峽炎”。

相比之下,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情不像手足口病那麼嚴重,少數情況下會引起病毒性腦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3 護理建議

要注意孩子口腔衛生 還要補充維生素

雖然皰疹性咽峽炎來勢兇猛,但這其實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馮海鷹提醒,雖然皰疹性咽峽炎重症病例並不多,但其中一些孩子會出現高燒,溫度達到40度或40度以上,而且持續不退燒。有的孩子驗血項時,白細胞非常高,再加上孩子進食困難,醫生一般會建議住院觀察治療。

此外,馮海鷹還介紹,之前在教科書上記錄,皰疹性咽峽炎就是柯薩奇病毒,只是病毒感染。前幾年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口服一些抗病毒藥即可。而近些年來,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合併細菌感染,有炎症,白細胞指標很高。所以,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會給孩子添加抗生素。

對於家長們最為擔心孩子吃不下東西的問題,馮海鷹建議,儘量讓孩子少量多餐。如果孩子還在吃奶,家長在餵奶時,儘量把奶放溫放涼後慢慢地喂;而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喂一些饅頭、稀粥、麵條等,放溫放涼後再喂。燙的、鹹的食物,對孩子咽頰都會產生刺激。

此外,家長們還需要注意孩子口腔的清潔,特別是對於那些整個口腔中的炎症較為嚴重、又不願意張嘴的孩子,還是要適當地喂水。儘量給孩子補充維生素,特別是富含維生素B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玉米汁等。如果孩子一直高燒,就要到醫院輸液,幫助孩子維持體內的電解質。

4 如何預防

不要抱著孩子“圍觀”醫生和患者

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呢?醫生提醒,預防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一樣,主要就是要做好口、手衛生。

皰疹性咽峽炎可直接經由腸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間接經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所以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帶孩子來看病時,不要抱著孩子“圍觀”醫生和其他患者。因為如果前一位患兒是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就有可能傳染給同居一室的其他兒童。

同時,孩子在玩社區、公園內“搖搖椅”一類的遊樂設施時,很可能導致交叉感染。家長應協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淨水、加強鍛煉、靠窗通風、少去人多場所。

此外,網傳皰疹性咽峽炎又叫“親吻病”,大人通過親吻把病毒傳染給孩子,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專家稱,網傳皰疹性咽峽炎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如果大人身上攜帶病毒,通過親吻孩子,確實有可能造成傳染。而健康的成人親吻小孩是沒有問題的,但有發燒或者口腔潰瘍等症狀的成人儘量不與孩子有親密接觸。但是,這並不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傳染主要方式還是在幼稚園、學校等兒童密集的地方,通過身體接觸或玩具、生活用具等物品進行傳播。

兒科醫生同時表示,放暑假後,離開了“娃娃紮堆”的環境,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率就漸漸降下來了。目前,皰疹性咽峽炎還沒有疫苗。

並提醒家長們留意觀察,一旦發現孩子手、腳出現皰疹,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當晚,我女兒就開始發燒。”李女士稱,她懷疑女兒被傳染了手足口病病毒,於是一直關注女兒的手、腳是否出現皰疹。次日淩晨,女兒開始喊喉嚨疼,連水都喝不下。“由於一直沒有在孩子四肢發現皰疹,當時我們以為她只是扁桃體發炎,於是自行給她用了一些消炎藥。”李女士的這種做法並沒有讓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孩子高燒達到了40度。家人立即將孩子送到醫院,醫生檢查孩子口腔時,發現咽頰裡長滿了皰疹,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病。讓李女士納悶的是,孩子班上傳染的是手足口病,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感染上了皰疹性咽峽炎病毒呢?

“從症狀上看,皰疹性咽峽炎部分症狀確實與手足口病十分相似,這兩種病確實有關聯,都是同一類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柯薩奇病毒、EV71等腸道病毒。”潘秀花稱,感染這些病毒後,有的孩子會發展成手足口病,咽喉、手、足、臀部等部位長出皰疹;有的孩子病情只局限在咽頰部,就是皰疹性咽峽炎。

馮海鷹稱,皰疹性咽峽炎發病後1~2天,醫生會密切觀察,或要求家長們觀察孩子四肢,或身體其他部位是否也出現皰疹,盡可能將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現區分開來,“有時手足口病會‘偽裝’成皰疹性咽峽炎”。

相比之下,皰疹性咽峽炎的病情不像手足口病那麼嚴重,少數情況下會引起病毒性腦炎等嚴重的併發症。

3 護理建議

要注意孩子口腔衛生 還要補充維生素

雖然皰疹性咽峽炎來勢兇猛,但這其實是一種自愈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馮海鷹提醒,雖然皰疹性咽峽炎重症病例並不多,但其中一些孩子會出現高燒,溫度達到40度或40度以上,而且持續不退燒。有的孩子驗血項時,白細胞非常高,再加上孩子進食困難,醫生一般會建議住院觀察治療。

此外,馮海鷹還介紹,之前在教科書上記錄,皰疹性咽峽炎就是柯薩奇病毒,只是病毒感染。前幾年皰疹性咽峽炎的治療是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口服一些抗病毒藥即可。而近些年來,皰疹性咽峽炎很多合併細菌感染,有炎症,白細胞指標很高。所以,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會給孩子添加抗生素。

對於家長們最為擔心孩子吃不下東西的問題,馮海鷹建議,儘量讓孩子少量多餐。如果孩子還在吃奶,家長在餵奶時,儘量把奶放溫放涼後慢慢地喂;而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喂一些饅頭、稀粥、麵條等,放溫放涼後再喂。燙的、鹹的食物,對孩子咽頰都會產生刺激。

此外,家長們還需要注意孩子口腔的清潔,特別是對於那些整個口腔中的炎症較為嚴重、又不願意張嘴的孩子,還是要適當地喂水。儘量給孩子補充維生素,特別是富含維生素B和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粥、玉米汁等。如果孩子一直高燒,就要到醫院輸液,幫助孩子維持體內的電解質。

4 如何預防

不要抱著孩子“圍觀”醫生和患者

如何預防皰疹性咽峽炎呢?醫生提醒,預防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一樣,主要就是要做好口、手衛生。

皰疹性咽峽炎可直接經由腸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間接經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所以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帶孩子來看病時,不要抱著孩子“圍觀”醫生和其他患者。因為如果前一位患兒是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就有可能傳染給同居一室的其他兒童。

同時,孩子在玩社區、公園內“搖搖椅”一類的遊樂設施時,很可能導致交叉感染。家長應協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淨水、加強鍛煉、靠窗通風、少去人多場所。

此外,網傳皰疹性咽峽炎又叫“親吻病”,大人通過親吻把病毒傳染給孩子,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專家稱,網傳皰疹性咽峽炎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的,如果大人身上攜帶病毒,通過親吻孩子,確實有可能造成傳染。而健康的成人親吻小孩是沒有問題的,但有發燒或者口腔潰瘍等症狀的成人儘量不與孩子有親密接觸。但是,這並不是該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傳染主要方式還是在幼稚園、學校等兒童密集的地方,通過身體接觸或玩具、生活用具等物品進行傳播。

兒科醫生同時表示,放暑假後,離開了“娃娃紮堆”的環境,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率就漸漸降下來了。目前,皰疹性咽峽炎還沒有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