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揭秘:韓信究竟為何不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

眾所周知,韓信是三國時期的“兵仙”,用兵如神,戰無不勝。在漢四年,平定了齊國後,求封為齊王。但是以他的品性,註定不能成王,因為他和項羽一樣,縱然有橫行天下的實力和果敢,

卻沒有一統天下的謀略和膽識。

當時他帶領出發的2萬新兵,壯大成接近30萬的大軍,當時中華大地上最富庶和重要的黃河以北廣大土地都已是漢的勢力範圍,天下之地,漢已十據其七。

在楚漢二王相爭之時,武涉就曾勸過韓信:今楚漢二王之爭,權在足下,投楚則楚勝,投漢則漢勝。項王如滅亡,漢王接著就要對付您。您和項王有舊交,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這對於韓信來說是絕對的最好的選擇。

楚霸王的烏江自刎,讓韓信少了個掩護,他的實力令漢朝劉邦等人將其視為韓信眼中釘,肉中刺,

猶如是一個定時炸彈,如果韓信造反,是很少有人能抵擋其鋒銳的,劉邦為穩固自己實力,想將其除之而後快,被人虎視眈眈,連小編都要為韓信捏把汗。

韓信曾對劉邦說道:“臣得事項王數年,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策不用,故背楚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

數萬之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吾得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背之不祥。幸為信謝項王。”

他的這段話語充分地提現了韓信的道德觀和價值取向,他就是這樣一個天才橫溢但是又不謀朝野的人,在政治鬥爭中,他只信奉基本的理和義,他深諳兵家之戰略,但是卻不懂得權謀。這也許就是韓信最可愛的地方,一個有情有義,才華橫溢,不懂權術的人,卻也是他不能稱王而遭劉邦殺害的根本原因。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作者隸屬 易策資本研究院(播米線上),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