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禪宗真的只是迷信嗎?現代人為何要修習禪?

核心提示:如今,關於禪學的研討會在中國各地開展,人們陸續開始關注、修習禪學。市面上有關禪學的書籍也是五花八門,品質層次不齊。有關禪學的書雖然都賣得很好,但很多人依舊把禪和迷信聯繫在一起,

認為這是世俗生活苦悶不得志的人通過宗教使自己的內心得以解脫。
可禪宗真的只是迷信嗎?

如今,關於禪學的研討會在中國各地開展,人們陸續開始關注、修習禪學。市面上有關禪學的書籍也是五花八門,品質層次不齊。有關禪學的書雖然都賣得很好,但很多人依舊把禪和迷信聯繫在一起,認為這是世俗生活苦悶不得志的人通過宗教使自己的內心得以解脫。


可禪宗真的只是迷信嗎?


2017年7月9日下午2點,澄海先生帶著自己的新書《禪心直指》來到上海書城,和讀者們交流禪學。《禪心直指》是澄海先生第一次在大陸出版的書籍。交流會現場還有幾位澄海先生的信徒,特意從臺灣趕來參加此次的交流會。


澄海先生,台南人,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從事化工事業,由於偶然因素,參究“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數年不輟,

乃得破參,由閱讀耕雲先生《安祥之美》而得印證,遂以專心弘揚安祥禪為務。

交流會現場並不火熱,演講廳裡只坐了二三十人。由於安祥禪在大陸的發展並不廣泛,讀者們都對此並不瞭解。唯一讀過安祥禪的讀者,也只能支支吾吾地把安祥禪禪宗說個大概。


交流會一開始,澄海先生就表示禪並不是很高深的東西,人人都可以習得,現代人為禪塗上迷信色彩與建立威權的色彩,

是這些精神法沒有繼續茁壯的原因。


澄海先生本人曾在大學講授工業心理學,涉及心理學與宗教學。早年熟悉唯識學,並從事心理學研究。所以他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人為什麼需要修習禪學。


澄海先生認為人們迫切需要禪宗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他發現人類社會的紛爭不是都可以通過法律來解決的。“法律通常涉及到的都是個人權利義務關係,這類的意見紛爭有很多,

解決所有紛爭問題絕對是在人的內心,而不是法律可以解決的。我發現應該從人的內心開始救濟,先解決人心理的問題,而能夠救濟的最徹底的還是中國的禪宗。所以我想要通過這個途徑試試看看。” 在交流會中,澄海先生簡單談了一些目前自己研究的心得,更多時間則歡迎讀者提問。


過了半晌,才有讀者問道:“現代人又如何通過修禪來達到澄海先生所說的這種境界呢?”


他回答道:“修禪為了內心的安定,首要要承認自己的情緒不穩定,觀念和現實環境的不足。如今像憂鬱症這種病人的增多,其實都是由情緒的擾亂產生的。如果你能好好地修習禪,我們有信心解決這些問題。”

《禪心直指》書封


如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大師侃侃而談佛法,甚至涉及政治、藝術、心靈、環保等等。澄海先生認為這些都是俗世的學問。禪學最直指人心的應該是他帶給人們一種內心的依靠,在繁忙的都市生活結束後,回歸到內心的平靜。

澄海先生


而且不僅是要獲得個人內心的平靜,能講修習所得用來反哺社會才是禪宗真正能發揮作用之處。“我們經常說心靈淨化,提高心靈層次,著眼點在第七識轉化為平等性智,就是所謂‘民胞物與’的胸懷。當我們視萬物為一體的時候,宗教的情懷與人性的情懷才能互攝、互融,打破人我之間的界限,走向大同的理想世界。”


由此,修習禪的目的之一是獲得內心的平靜,而這並不是最終目的。獲得內心的平靜不是為了讓人脫離世俗社會,正相反,而是希望能讓人反哺社會。每個人修習之後,轉“識”為“智”,內心獲得真正的慈悲,而後才能善用“識”來服務社會,撇去私見、私欲。最終消除法律所不能解決的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最終走向和諧。

甚至涉及政治、藝術、心靈、環保等等。澄海先生認為這些都是俗世的學問。禪學最直指人心的應該是他帶給人們一種內心的依靠,在繁忙的都市生活結束後,回歸到內心的平靜。

澄海先生


而且不僅是要獲得個人內心的平靜,能講修習所得用來反哺社會才是禪宗真正能發揮作用之處。“我們經常說心靈淨化,提高心靈層次,著眼點在第七識轉化為平等性智,就是所謂‘民胞物與’的胸懷。當我們視萬物為一體的時候,宗教的情懷與人性的情懷才能互攝、互融,打破人我之間的界限,走向大同的理想世界。”


由此,修習禪的目的之一是獲得內心的平靜,而這並不是最終目的。獲得內心的平靜不是為了讓人脫離世俗社會,正相反,而是希望能讓人反哺社會。每個人修習之後,轉“識”為“智”,內心獲得真正的慈悲,而後才能善用“識”來服務社會,撇去私見、私欲。最終消除法律所不能解決的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最終走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