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放了摩蘇爾,只是打贏了反恐地面戰|新京報快評

摩蘇爾的地理位置

文/孫興傑

據新華社快訊,當地時間7月9日,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佈,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全城解放。據悉,摩蘇爾是“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境內控制的最後一座城市。

三年前,伊斯蘭國宣佈建立一個跨越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哈裡發帝國;三年之後,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被趕出了摩蘇爾,這也是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最重要的陣地。此次摩蘇爾全城解放,的確鼓舞人心。目前,伊斯蘭國最後的據點是拉卡(敘利亞中北部城市),

以目前的軍事態勢,拉卡的解放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雖然對伊斯蘭國的“遊擊戰”已經取得勝利,但是反恐戰爭的根本問題還是人心之爭,就像摩蘇爾留下的一片廢墟一樣,重建人心,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摩蘇爾的勝利,也算是在今年的G20峰會期間,最具有“正能量”的一件事情。各國元首聚焦于全球反恐,至少在軍事上,在攻防態勢上,反恐聯盟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回顧往昔,

2014年伊斯蘭國佔領摩蘇爾,對伊拉克政府來說是屈辱性的時刻:1.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資源留給了伊斯蘭國;2.恐怖主義也因此具有了領土的特性;3.伊斯蘭國佔領摩蘇爾,進一步南下,巴格達也處於危機。

伊斯蘭國的出現,大大改變了國際恐怖主義的性質,形成了一個具有領土內核的國際網路。而伊斯蘭國的存在,則讓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國家屬性變得模糊了,中央政府無法有效控制名義上的領土。

2014年4月2日,“伊斯蘭國首都”敘利亞拉卡,武裝人員焚燒沒收的香煙。

伊斯蘭國其實是兩張不同的“權力網路”,一是對拉卡、摩蘇爾等城市為代表的控制,甚至建立了比較有效的管治體系;二是在虛擬空間中,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思想的傳播,

借助Facebook等社交媒體建立了無國界的恐怖主義世界。這種極端主義思想的傳播穿透了國界,帶來的嚴重的後果就是恐怖主義本土化,英國、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成為恐怖主義襲擊的重災區。

因此,打擊伊斯蘭國為代表的恐怖主義至少也包含這兩個層面:一是要從伊斯蘭國手中奪回領土,二是阻止極端主義思想的傳播。

摩蘇爾的收復之戰,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反恐戰爭是何等的艱苦卓絕。

在國際反恐聯盟的支持下,伊拉克政府軍通過長時間的巷戰才把摩蘇爾奪回來;而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認為在卸任之前可以結束摩蘇爾之戰,但是直到特朗普上臺快半年,摩蘇爾之戰才告一段落。

對於伊拉克來說,雖然沒有公開這場戰爭的人員傷亡情況,但是有媒體報導,先頭部隊的死傷應該在40%以上;收復的摩蘇爾城已經成為廢墟,上百萬人流離失所,而比城市損毀更嚴重的是人心的創傷。

當然,摩蘇爾的收復,至少意味著奪回領土的“遊擊戰”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也是清除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毒瘤的基礎。最終的反恐勝利,清除伊斯蘭國的影響就是重建伊拉克,這是一場漫長而昂貴的“戰鬥”。

編輯:與歸 校對:郭麗琴

上百萬人流離失所,而比城市損毀更嚴重的是人心的創傷。

當然,摩蘇爾的收復,至少意味著奪回領土的“遊擊戰”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也是清除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毒瘤的基礎。最終的反恐勝利,清除伊斯蘭國的影響就是重建伊拉克,這是一場漫長而昂貴的“戰鬥”。

編輯:與歸 校對:郭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