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遠海運衝擊全球航運探花 428.7億元“吞下”東方海外

中遠海運集團於7月9日晚間發佈公告,宣佈旗下中遠海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遠海控,

601919.SS;1919.HK)與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港集團,600018.SS)已經聯合向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東方海外,0316.HK)發出收購要約,將以每股港幣78.67元向東方海外全體股東發出附先決條件的自願性全面現金收購要約。本次要約收購假設全部標的公司股東就其股份接受要約,應支付的現金代價總額將約為492.31億港元,合計人民幣428.70億元。

目前這一收購的完成還需要一些先決條件的達成,

包括取得所需的監管批准及中遠海控股東批准。假設要約獲全數接納且交易完成,中遠海控將持有東方海外90.1%?的股權,上港集團持股9.9%。

中遠海控對醞釀已久發起的這次並購顯然志在必得。目前,持有東方海外68.7%股份的控股股東已訂立不可撤回的承諾,同意接受此次要約。如果此次並購可以順利完成,中遠海控屬下中遠海運集運與東方海外兩家公司貨櫃船隊總運力合共將超過290萬標準箱(含訂單),

經營船隊超過400艘。這億規模也將使中遠海控規模上升至全球第三大航運企業的地位。

東方海外行政總裁董立均在談到這一併購交易時表示:“此次公佈的要約是基於發掘公司未來潛力並加強公司長期行業競爭力的慎重考量,我們相信中遠海控是延續公司成功發展的最佳夥伴。”

中遠海運集團方面表示,

近年來全球貨櫃航運公司均面臨嚴峻挑戰,並催生行業深度整合浪潮,本次交易是中遠海控和東方海外把握航運業發展大型化、規模化和集約化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選擇。

東方海外前身為金山輪船,是由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之父董浩雲創辦的一支國際性商船隊發展而來。目前東方海外為全球第七大集裝箱航運企業,除此之外東方海外還經營物流及碼頭業務,

在亞洲和北美擁有或運營眾多個專用碼頭,如溫哥華的Deltaport和Vanterm,加利福尼亞的長灘集裝箱碼頭、紐約和新澤西的全球碼頭、紐約的HowlandHook和臺灣高雄的集裝箱碼頭(KAOCT)。

中遠海運與東方海外同為今年4月正式投運的全球第二大航運聯盟海洋聯盟成員,雙方也明確表示將繼續在聯盟框架下合作,這對於此次並購而言也是一個較為積極地因素。

中遠海控董事長萬敏表示:“中遠海控致力於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

收購完成後,公司將加大投入,強化行業領導地位,為東方海外的員工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完成後兩家公司仍將繼續以各自的品牌提供集裝箱航運服務,同時承諾將挖掘協同效應潛力,提升營運效率和競爭能力。而聯合要約方還有意保留東方海外在香港的上市地位,同時將總部和管理職能繼續留在香港。

在航運業長期低迷之下巨頭先後出手整合的大背景下,中遠海運此番出手並購似乎也是完全可以預料的結果。航運業目前已經開始顯露出回振的跡象,根據中遠海控不久前剛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7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5億元。

中遠海控方面表示,集裝箱航運市場正在回暖,在市場企穩以及改革重組成效雙重利好作用下,企業的經營狀況保持良好的態勢,而集裝箱航運業務也逐漸走出頹勢,在運價和運量上均出現回升,其中貨運量同比增長了34.72%。

正因為如此,全球大型海運企業都早已未雨綢繆開始對下一步市場的趨勢做出不同方式的回應,除了航運聯盟的重組洗牌之外,通過並購鞏固行業地位,同時加強在特定區域航線和業務領域的實力便成為另一個必然的選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球最大航運企業丹麥馬士基集團出手收購漢堡南美,法國達飛輪船也早早出手並購了新加坡東方海皇和旗下的總統輪船。而中國在對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兩大公司進行非市場化的重組之後雖然在規模上已經足夠大,但仍需要在特定航線的市場地位和運力結構上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而並購則是最為便捷實現這種調整的方式。

在航運業長期低迷之下巨頭先後出手整合的大背景下,中遠海運此番出手並購似乎也是完全可以預料的結果。航運業目前已經開始顯露出回振的跡象,根據中遠海控不久前剛發佈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7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8.5億元。

中遠海控方面表示,集裝箱航運市場正在回暖,在市場企穩以及改革重組成效雙重利好作用下,企業的經營狀況保持良好的態勢,而集裝箱航運業務也逐漸走出頹勢,在運價和運量上均出現回升,其中貨運量同比增長了34.72%。

正因為如此,全球大型海運企業都早已未雨綢繆開始對下一步市場的趨勢做出不同方式的回應,除了航運聯盟的重組洗牌之外,通過並購鞏固行業地位,同時加強在特定區域航線和業務領域的實力便成為另一個必然的選項。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全球最大航運企業丹麥馬士基集團出手收購漢堡南美,法國達飛輪船也早早出手並購了新加坡東方海皇和旗下的總統輪船。而中國在對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兩大公司進行非市場化的重組之後雖然在規模上已經足夠大,但仍需要在特定航線的市場地位和運力結構上進行進一步的調整,而並購則是最為便捷實現這種調整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