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遊客突發心臟病 本溪醫生景區救人

60歲的撫順市民楊紹泉專門趕到本溪本鋼總醫院,

給救命恩人孫喜燕送來錦旗,當面感謝救命之恩。 馬占路供圖

“錯過4到6分鐘的黃金時間,搶救過來也是植物人了……”

昨日中午,本鋼總醫院急救醫生孫喜燕如是告訴記者。

就在一個月前,孫喜燕到撫順遼沈戰役紀念館遊玩,聽到廣播說有人心臟病發作暈倒,馬上跑向事發地點,在沒有任何器械的情況下發揮自己急救醫生的優勢,徒手對患者進行心臟復蘇,從死亡線上把患者救了回來。

53歲的孫喜燕是本溪本鋼總醫院急救中心的急救醫生,也是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經常爬山、打球,和本溪“快樂驛站”的群友出門旅遊。

6月10日,孫喜燕和50多名群友到撫順遼沈戰役紀念館參觀,當他們走到“錦州城門”附近時,聽到紀念館的廣播響了起來,“當時我們正在拍照,聽到廣播,大家都停下來聽……”

廣播裡說,有遊客心臟病發作暈倒,尋找醫護人員或是有急救經驗的遊客幫忙。

孫喜燕和群主霍剛對視一眼,彼此會意,孫喜燕轉身就跑向事發地點。

孫喜燕告訴記者,當時距離事發地二三百米,跑了大約3分鐘,“跑到的時候自己都累得氣喘吁吁”。

“當時患者躺在室內窗戶根底下,本身就窩風,周圍還有很多人……”

孫喜燕趕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讓旁邊的遊客都讓開,讓景區工作人員拿來風扇,給患者一個好的通風環境,然後解開患者上衣紐扣、下頦上抬,

“打開呼吸道”。

隨後孫喜燕招呼隨自己趕到的群友把屋角的床挪到中間,把患者平抬到床上。

“這時患者四肢抽搐、眼白上翻、嘴唇青紫,我趕緊給他做心臟復蘇,按壓心臟,每分鐘要超過100次……”

大約七八分鐘後,患者狀態好轉,孫喜燕繼續為其按摩胸口。“又過了十幾分鐘,患者意識恢復,雖然還不能說話,但已經能用眼神交流。”

看到患者狀態平穩,孫喜燕和群友轉身離開了,景區方面陪同患者等待120,

留下了孫喜燕的電話和姓名,如患者反復時可及時聯繫。

孫喜燕說,3天后她接到了患者楊紹泉的電話,告訴她自己手術後已經從ICU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感謝孫喜燕的救命之恩,表示要到本溪看她。

7月7日上午,60歲的楊紹泉身體完全恢復,冒雨開車趕到本溪本鋼總醫院,找到孫喜燕,給救命恩人送來了一面錦旗,“要不是孫大夫及時救治,我現在很可能已不在人世了。

楊紹泉說,去年的時候他就得知自己患有心律失常,事發當日已經感覺到身體有些不舒服,但還是到了遼沈戰役紀念館遊玩,因為“我是撫順人,也不是出遠門。”

沒想到因為天氣炎熱,突然發病,還一下子就嚴重了,“差點要了命。我都不知道怎麼表達我現在的心情。在醫院住院的時候,我就一直念著我的救命恩人,恨不得馬上就能見到,不能連自己救命恩人長啥樣都不知道啊!”

於是,植入心臟除顫器出院後,楊紹泉做了一面錦旗,讓家人開車到本溪尋找救命恩人。

7月7日上午11時許,60歲的楊紹泉和53歲的孫喜燕終於見了面,楊紹泉聲音哽咽,孫喜燕卻是一頭霧水後才反應過來,因為她覺得作為一名醫生,救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對話孫喜燕

4—6分鐘是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

記者:當時有沒有擔心萬一救不過來怎麼辦?

孫喜燕:一點都沒想,也不容你多想啊!我連背包都忘了摘下來,就那麼背著跑。再說我本身就是急救醫生,知道這事的緊急。

記者:為什麼那麼緊急?

孫喜燕:因為4到6分鐘是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超過這個時間就算搶救過來也是植物人。

記者:聽你說讓大家把患者抬到床上,不是說遇到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動嗎?

孫喜燕:當時也有遊客不讓動,我和群友告訴他們我是急救醫生。其實你說的也對,但得看具體情況。當時患者是在窗戶根底下,通風極不好,患者又是蜷曲被動體位躺著; 再一個我們好幾個群友跟過來,我讓他們男的抱身子、女同志抱頭,保證頭部和心臟體位不動,平移到床上。

記者:以前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孫喜燕:以前也有過兩次,不過都沒有這次嚴重。有一回在一條街,我掐人中把人掐醒,起來後都沒看我,走得比我還快。所以這次患者來看我,我也非常感動。我也得感謝群友跟著我跑過去救人,沒有他們幫忙也不能順利救人。

於是,植入心臟除顫器出院後,楊紹泉做了一面錦旗,讓家人開車到本溪尋找救命恩人。

7月7日上午11時許,60歲的楊紹泉和53歲的孫喜燕終於見了面,楊紹泉聲音哽咽,孫喜燕卻是一頭霧水後才反應過來,因為她覺得作為一名醫生,救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對話孫喜燕

4—6分鐘是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

記者:當時有沒有擔心萬一救不過來怎麼辦?

孫喜燕:一點都沒想,也不容你多想啊!我連背包都忘了摘下來,就那麼背著跑。再說我本身就是急救醫生,知道這事的緊急。

記者:為什麼那麼緊急?

孫喜燕:因為4到6分鐘是患者的黃金搶救時間,超過這個時間就算搶救過來也是植物人。

記者:聽你說讓大家把患者抬到床上,不是說遇到這種情況最好不要動嗎?

孫喜燕:當時也有遊客不讓動,我和群友告訴他們我是急救醫生。其實你說的也對,但得看具體情況。當時患者是在窗戶根底下,通風極不好,患者又是蜷曲被動體位躺著; 再一個我們好幾個群友跟過來,我讓他們男的抱身子、女同志抱頭,保證頭部和心臟體位不動,平移到床上。

記者:以前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孫喜燕:以前也有過兩次,不過都沒有這次嚴重。有一回在一條街,我掐人中把人掐醒,起來後都沒看我,走得比我還快。所以這次患者來看我,我也非常感動。我也得感謝群友跟著我跑過去救人,沒有他們幫忙也不能順利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