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媒體聚焦」中國教育報:新高考後,學校如何轉型發展

新高考方案的推進過程中,高中校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在直面考試招生制度改革“連鎖反應”所帶來的困惑與問題的同時,一批高中校也探索出了體現自身學校特色的轉型之路。

中國教育報6月21日第5版以杭州第二中學為案例,深入剖析了新高考制度實施以來,學校如何進行轉型與發展。

價值與理念

成就每位元學生,服務國家社會

服務國家與社會的價值導向、促進每位元學生健康成長,

是杭州二中在新一輪轉型發展中的追求和理念。

轉型發展的價值導向:服務國家與社會的辦學追求。多年來,杭州二中秉承“立志”“努力”“為公”的校訓,把學生學習和學校辦學的追求定位為服務國家和社會,而非個人一己之利。2014年浙江省開始實施新高考試點,杭州二中校長和教師意識到這是一場適應我國當前及未來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需在學校整體層面上,積極穩妥推進改革。

轉型發展的培養理念: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化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高中教育逐漸普及。在該背景下,“讓教育適合學生”而非“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是高中學校需要思考和踐行的制度設計。

任何一所高中學校面對新高考,須充分研究學習的特點,研究學生的需求,盡學校所能給學生提供成長的空間、發展的機會,“讓能飛的飛起來,會飛的飛得更高”成為杭州二中教師團隊的共識。

方法與舉措

聚焦課堂教學,做好家校溝通

學科課程開設:在學生選擇和學校資源之間尋找平衡點。

學生對學習的選擇,首先體現在對課程的選擇。理想的情況是,學生選了哪些組合,學校就應該根據學生的選擇開出這些組合的課程。杭州二中在新高考方案出臺後第一屆學生入學時曾做過這樣的嘗試。該屆學生共選擇了25種課程組合,學校全部開齊開足。但其負作用是,教師不堪重負,教室難以滿足,教學品質無法有效保障。
經過理性反思後,杭州二中在第二屆學生入學時稍作調整,結合學生選擇的組合,考慮學校能有效提供的課程安排,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原有的選擇組合,增強了實際操作的可行性,保障了課程開設的品質。因而,要在學生選擇和學校能有效提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達到雙方效益的最大化。

教學安排:行政班與學科走班相結合。新高考制度下,隨著學生選擇課程套餐的增多,就不能完全按照原有的行政班教學組織來安排教學。除語文、數學、英語還能按照以往行政班教學方式組織外,其他的選考科目就必然要實施走班教學。因而,新高考制度下,學校的教學是固定的行政班和學科走班相結合的。學生群體選考的套餐組合越多,走班就走得越頻繁。學校要提供足夠的教室空間,配備好每個科目的上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學校課程特色的凸顯,一個學校學生的選考科目出現逐漸靠攏的趨勢,學生走班科目相應減少,學校的教學安排與教學管理會相對簡單。

拓展課與實踐課:盡可能豐富多樣。在新高考改革實施之初,為滿足學生選課學習的需求,有的高中學校僅學科課程就已排滿教學時間,學生的研究性☆禁☆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時空被擠佔。但學生發展僅有課堂內學習顯然是不夠的,基於興趣滿足與成長需要的拓展課、興趣課、社會服務與調研等,同樣是高中學習必不可少的。這在強調“玩”出特色的杭州二中,尤其如此。因此,杭州二中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活動、中美學生領導力發展專案、關心弱勢群體的社會服務專案以及各種藝術體育活動與演出等,依舊百花齊放。

做好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新高考剛開始,家長對於孩子如何選擇選考科目、如何度過三年的高中生活比較迷茫和焦慮,但也極具功利性。面對新高考,如何做出理性選擇,學校需要反復和家長解釋與溝通。除召開統一的家長會外,宣講新高考的精神,也需要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進行深入細緻溝通。

困惑與對策

明晰發展要求,解決實踐問題

儘管經歷了前期周密的調研、設計、論證,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浮出水面。

課程是否能夠再次選擇。新高考設計選考科目“7選3”,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的選擇。但學生如果發現選擇不當,是否有機會再次選擇就成了一個現實問題。畢竟,逐步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明晰社會發展的要求,教會學生選擇,理應是高中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下,學生基本沒有重新選擇選考科目的機會,這是令人值得深思的。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評、如何用。在新的招生制度下,無論是全國範圍的“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辦法,還是浙江省正在實施的“三位一體”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均在招生錄取中佔據較大的比重。但面對究竟什麼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哪些內涵、高中學校究竟如何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如何衡量、高校招生時如何參考等問題,有些高中學校和高校還缺乏充分準備與細緻安排。

師生負擔的感受與反思。新高考設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減輕師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在適應和習慣新高考制度的過程中,師生無疑會出現緊張和擔憂情緒,家長也不例外。在改革過程中,師生包括家長既不願意丟掉原有的做法,又要實施新的做法,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也會出現負擔加重的問題。相信隨著該制度的深入實施,家長、師生熟悉之後,會減少相應的緊張情緒,有關的制度保障、管理舉措隨之跟上,負擔也會得到相應緩解。

學生發展與學校發展。新高考強調選擇,這不僅對學生發展,且對高中學校發展同樣有益,與多年來強調的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的理念也不謀而合。堅持“立德樹人”辦學理念,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和發展潛力,集中優勢資源,逐步發展本校的優勢學科(群),增強學校辦學特色,吸引有興趣、有潛力的學生來本校就讀。學校之間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應是高中學校辦學的一個思路。當然,需要警惕的問題是,在這一發展優勢學科、凸顯辦學特色的過程中,不能把中學辦成了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專科學校”。(作者田愛麗,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考試與評價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主任)

就不能完全按照原有的行政班教學組織來安排教學。除語文、數學、英語還能按照以往行政班教學方式組織外,其他的選考科目就必然要實施走班教學。因而,新高考制度下,學校的教學是固定的行政班和學科走班相結合的。學生群體選考的套餐組合越多,走班就走得越頻繁。學校要提供足夠的教室空間,配備好每個科目的上課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學校課程特色的凸顯,一個學校學生的選考科目出現逐漸靠攏的趨勢,學生走班科目相應減少,學校的教學安排與教學管理會相對簡單。

拓展課與實踐課:盡可能豐富多樣。在新高考改革實施之初,為滿足學生選課學習的需求,有的高中學校僅學科課程就已排滿教學時間,學生的研究性☆禁☆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時空被擠佔。但學生發展僅有課堂內學習顯然是不夠的,基於興趣滿足與成長需要的拓展課、興趣課、社會服務與調研等,同樣是高中學習必不可少的。這在強調“玩”出特色的杭州二中,尤其如此。因此,杭州二中五大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活動、中美學生領導力發展專案、關心弱勢群體的社會服務專案以及各種藝術體育活動與演出等,依舊百花齊放。

做好家校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新高考剛開始,家長對於孩子如何選擇選考科目、如何度過三年的高中生活比較迷茫和焦慮,但也極具功利性。面對新高考,如何做出理性選擇,學校需要反復和家長解釋與溝通。除召開統一的家長會外,宣講新高考的精神,也需要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進行深入細緻溝通。

困惑與對策

明晰發展要求,解決實踐問題

儘管經歷了前期周密的調研、設計、論證,也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浮出水面。

課程是否能夠再次選擇。新高考設計選考科目“7選3”,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的選擇。但學生如果發現選擇不當,是否有機會再次選擇就成了一個現實問題。畢竟,逐步讓學生認清自己的優勢和特長,明晰社會發展的要求,教會學生選擇,理應是高中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目前的制度設計下,學生基本沒有重新選擇選考科目的機會,這是令人值得深思的。

綜合素質評價如何評、如何用。在新的招生制度下,無論是全國範圍的“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辦法,還是浙江省正在實施的“三位一體”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均在招生錄取中佔據較大的比重。但面對究竟什麼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包括哪些內涵、高中學校究竟如何發展學生綜合素質、如何衡量、高校招生時如何參考等問題,有些高中學校和高校還缺乏充分準備與細緻安排。

師生負擔的感受與反思。新高考設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減輕師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但在適應和習慣新高考制度的過程中,師生無疑會出現緊張和擔憂情緒,家長也不例外。在改革過程中,師生包括家長既不願意丟掉原有的做法,又要實施新的做法,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也會出現負擔加重的問題。相信隨著該制度的深入實施,家長、師生熟悉之後,會減少相應的緊張情緒,有關的制度保障、管理舉措隨之跟上,負擔也會得到相應緩解。

學生發展與學校發展。新高考強調選擇,這不僅對學生發展,且對高中學校發展同樣有益,與多年來強調的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的理念也不謀而合。堅持“立德樹人”辦學理念,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和發展潛力,集中優勢資源,逐步發展本校的優勢學科(群),增強學校辦學特色,吸引有興趣、有潛力的學生來本校就讀。學校之間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應是高中學校辦學的一個思路。當然,需要警惕的問題是,在這一發展優勢學科、凸顯辦學特色的過程中,不能把中學辦成了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專科學校”。(作者田愛麗,系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考試與評價研究院中外名校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