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剖析:風口之上的無人商店和它背後的“黑科技”

一、未來已來,“無人商店”風起

(一)“無人商店”成為零售業新趨勢,或迎發展紅利期

隨著人工智慧、機器視覺等新興技術的逐漸成熟,加上國內全球領先的移動支付態勢,以無人零售為代表的新零售受到各大電商平臺及知名品牌的關注。

無人商店儼然已成為全球零售業的一種新趨勢,阿裡等傳統零售業巨頭開始嘗試無人商店模式,一些中小型創業公司憑藉其較業內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也嶄露頭角。繼共用單車之後,無人商店有望成為下一個爆炸性新型業態。

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7 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 389.4 億元,未來五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發展紅利期,

2020 年預計增長率可達 281.3%,至 2022 年市場交易額將超 1.8 萬億元。2017 年中國無人零售商店使用者規模僅有 600 萬,未來五年使用者規模將大幅增長。至 2022 年,使用者規模可達 2.45 億人。從互聯網及

電商巨頭紛紛佈局未來電商的趨勢來看,無人零售商店理念的滲透會隨店面覆蓋率上升而逐漸深入用戶群體,平臺流量導流的情況下使用者規模會呈現明顯噴發趨勢。

從經營角度來看,無人便利店能夠減少人工成本,擴大應用場景,同時具備可規模化複製能力。從消費需求來看,無人便利店的消費習慣在 90 後、00 後體現的很明顯,

在 70 後、80 後的中產富裕階層也體現的越來越明顯。

(二)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多足鼎立之勢漸成

互聯網巨頭向來作為市場風向標,從亞馬遜的 Amazon Go 到阿裡的淘咖啡,無人商店風口將至。從 2016 年亞馬遜推出 Amazon Go 以後,便利蜂、羅森推出“無人化”便利店;TakeGo 無人店 2017 年 2 月份在北京芝麻信用大會上亮相,它由深蘭科技推出的快貓智慧零售系統實現; 2017 年 6 月初,歐尚、大潤發等大型超市相繼開始嘗試 BingBox 無人店模式。

2017 年 6 月 25 日,在上海深蘭科技聯合螞蟻金服,支付寶,英偉達等發佈了三款 TakeGo無人店技術,娃哈哈更與深蘭科技則簽訂了 3 年 10 萬台 Takego 無人店協議。隨後,乳業大佬伊利也計畫在 2000多個社區內推廣和深蘭科技合作推出的無人便利微店。在 7 月 8 日-12 日舉辦的 2017 淘寶造物節上,免去排隊、無需掃描、甚至不掏手機的線下快閃店——“淘咖啡”無人結算版,即將亮相。

1、Amazon Go:Just Walk Out

Amazon Go 是亞馬遜推出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 顛覆了傳統便利店、超市的運營模式,使用電腦視覺、深度學習以及感測器融合等技術,徹底跳過傳統收銀結帳的過程。2016 年 12 月 5 日,亞馬遜宣佈推出革命性線下實體商店——Amazon Go。

Amazon Go 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

1)消費者在進入 Amazon Go 進行購物時首先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在自己的智慧手機上安裝亞馬遜的應用軟體,使用者打開Amazon Go App,刷一下二維碼,即可進入商店。有些在入口處還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識別,確認用戶身份。

2)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像頭會捕捉並記錄顧客拿起或放下的商品,同時,置於貨架上的攝像頭會通過手勢識別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還是只是看看然後又放回原處。

比如:拿起一樣東西,系統會自動記錄物品及數量。

如果不要了,放回去就是了,系統會自動扣除

對於使用者購物資訊的統計,則是通過貨架上的紅外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感測器(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

3)使用者所採購的商品資料會即時傳輸至 Amazon Go 商店的資訊中樞,不會有任何延遲,顧客付帳時直接離店就可,感測器會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帳戶上結算出相應的金額。

當你走出門後,商品就會自動被識別,並且完成結算,並在手機上顯示詳細清單。

直接出門就可以了,手機會自動顯示你買了什麼以及自動扣款。

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手勢識別、深度學習等最前沿最時髦的技術都在Amazon GO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並且還是亞馬遜極簡的產品思路,相信看過Amazon Echo語音助手和Amazon Dash Button便利按鈕兩款產品的朋友都深有體會。

2、阿裡淘咖啡:線下經營線上支付搶商機

淘咖啡是阿裡實驗室籌畫已久的“無人零售計畫”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試圖通過一體化的實體店無人結算解決方案,讓消費者的每一個體驗環節都足夠快和平滑。同時,它將阿裡巴巴電商板塊的核心能力灌注到線下消費場景中,

賦予實體店和線上一樣創造便捷高效體驗、依靠資料進行智慧化運營的能力,形成線上線下貫通的閉環。淘咖啡是一個占地達 200 平方線下實體店,將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可容納用戶達 50 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

消費者進入淘咖啡的整個購物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1)用戶首次進店需打開“手機淘寶 app”,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資料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顧客將手機放在認證閘機上方以通過驗證即可開始購物。

▲ 淘咖啡 手機掃碼入場

選好商品後,也不再需要掏出手機付款。顧客會通過“結算門”(阿裡巴巴內部戲稱為“剁手門”),它由兩道門組成,第一道門負責感應顧客的離店需求,自動開啟;第二道門用於結算,當這道門打開之後,顧客便已為商品買單,並收到支付寶的扣款通知。

▲ 淘咖啡離店扣費

2)餐飲區,顧客可通過語音點單,語音辨識系統會迅速識別,並將資訊陳列到面前的螢幕上。若回答“確認支付”,所選商品即自動下單,相應款項將同步從支付寶帳戶中扣除。

咖啡廳內顧客的影像會投影到一塊公開的大屏上,每個人旁邊都帶有相應的取餐時間提示。

淘咖啡涉及的技術包括多攝像頭與感測器結合、電腦視覺、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方面,具體到場景中,入場生物識別等技術負責對顧客進行身份驗證與淘寶ID的綁定;走進貨架,拿起商品,除了生物識別之外,還會有資料追蹤,用以記錄貨架的庫存狀態和消費者購物時的心情;“結算門”之間會有圖像識別技術。

相比 Amazon Go,淘咖啡把支付功能設計在了分拆到了離店時的“支付門”上,貨架區則是用視頻資訊捕捉來優化運營,幫助結算。

在無人監督的環境下,如何約束消費者的不良購物行為?阿裡巴巴的選擇是,發現顧客有掩藏商品、或撕毀電子識別碼的行為時,會制約該顧客下次進場。

3、繽果盒子(BingBox):新零售業的“超級網紅”

歐尚、大潤發相繼在上海推出無人零售商店繽果盒子,繽果盒子成為零售業的“超級網紅”。繽果盒子的定位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複製的 24 小時便利店,於 2016 年 8 月開始在廣東中山地區啟動專案測試,2017年 6 月初落地上海、開啟針對一線城市的大規模人流測試。繽果盒子主打是可規模化複製的 24 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定位是全新社區智慧化專案,目的是為高端社區居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鮮及便利服務。十個多月的試運營期間,繽果盒子的客流量在數萬人次,用戶複購率接近 80%。

繽果盒子的購物流程:

繽果盒子主要採用 RFID 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等。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 RFID 標籤,內置的全視角視頻監控,可有效震懾顧客在店內的作弊行為(比如破壞商品、撕毀 RFID 標籤等),當然,一旦出現作弊行為,系統會自動報警,相關人員會及時趕到現場處理。繽果盒子目前已累計申請 16 項全球首創的專利,擁有動作識別防盜系統、自動結算系統、動態貨架、人臉識別等多項技術優勢,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障安全,繽果盒子在安全運營的半年內,始終保持 0 偷盜的記錄。

國內無人商店的序幕剛剛開啟,便逐步形成多足鼎立狀態。TakeGo 無人店 F5 未來商店處於快速布店階段;便利蜂手握 3 億美元融資,已在中關村開了 5 家店;快貓 QuiXmart 的亮點在於掃手支付 facepa;小 e 微店主打“上班族”,管道策略清晰。除以上品牌,還有 Eatbox 怡食盒子、羅森便利店、7-Eleven 等在持續追趕,連鎖巨頭沃爾瑪在 6月初推出了自助雜貨售賣亭,而北京居然之家也將於 2017 年 7 月開出無人便利店 EAT BOX,尋求在管道佔領方面的先發優勢。

二、站在投資風口,資本市場浪湧

自亞馬遜 Amazon Go 開張以來,無人零售商店逐漸成為創業者和資本追逐的新風口。2017 年 4 月,國內智慧零售的領導企業——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完成首輪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 DNA 基金領投,國內 A 股製造業龍頭企業徐工集團的藍海基金跟投。目前已經得到包括伊利集團、來伊份、中民投、金茂集團、日本田三、澳洲 Goodhousekeeping 連鎖等企業訂單,訂單金額已逾 2 億元,產品也將在進入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國市場,為擴大市場佔有率。由華興資本作為 FA,啟動第二輪融資,目標募集 6000 萬,目前跟投和領投方已超 2 位數。

2017 年 6 月 28 日,創新工廠宣佈完成對 F5 未來商店的 3000 萬元 A+輪融,這是一家依託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後臺管理系統來構建 24 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此前,F5 曾獲得創大資本 2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以及 TCL 創投的1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F5 商店目前提供三種購買方式,一種是通過移動端下單,到臨近的 F5 門店取貨;第二

種是通過店內的自助終端下單,機器出貨後取貨;第三種是通過店內的商品牆掃碼下單,機器出貨後取貨。三種購買方式均由使用者自助完成。

2017 年 7 月 1 日,無人便利店企業繽果盒子也宣佈已完成 A 輪融資,金額超 1 億元。該輪融資由 GGV 紀源資本領投,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銀泰資本等機構共同參與投資。繽果盒子已做好了大規模量產的準備,預計一年內可完成 5,000 個網點的鋪設。

資本的湧入預示著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用單車後下一個爆炸性新型業態。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自助售貨行業分會內部分析材料顯示,2017 年中國無人店行業將迎來一個起始年。

三、機器視覺(人臉識別)、語音辨識、RFID 標籤等新興技術支撐“無人商店”落地

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無人店有兩類,一類是機器視覺技術無人店,一類是 RFID 技術無人店,還有部分自動售貨機組合。Amazon Go、淘咖啡及 take go 可劃為第一類,三者用的都是目前大熱的前沿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感測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路、生物識別等。第二類則主要是指繽果盒子、7-11、羅森日本無人店,這幾家主要利用了 RFID 標籤技術,RFID 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

1)機器視覺是人工智慧正在快速發展的一個分支。簡單說來,機器視覺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機器視覺系統是通過機器視覺產品(即圖像攝取裝置,分 CMOS 和 CCD 兩種)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影像處理系統,得到被攝目標的形態資訊,根據圖元分佈和亮度、顏色等資訊,轉變成數位化信號;圖像系統對這些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抽取目標的特徵,進而根據判別的結果來控制現場的設備動作。

目前一些無人店使用機器視覺完全可以支援識別顧客拿走或者放回商品的動作,再利用生物識別(如人臉識別),生物支付(如指紋支付)等技術淘汰掉原來店員的監控和收銀等重複動作,大大提高效率,增加了店主利潤。瞭解到視覺識別技術的難點在於獨特的演算法,目前比較成熟的公司除了基礎的演算法外,還輔助引入了其他黑科技,不僅關注商品本身,同時也對其他關聯資訊進行分析,如對消費者正購買的動作予以關注,同步進行體態計算,很大程度提升了識別的精准度。

產業鏈方面:

由於機器視覺需要用到攝像頭,所以自然也離不開攝像頭產業鏈的關鍵企業。

CCD廠商,主要還是索尼柯達等,不過主要用於工業市場。CMOS廠商除了索尼、三星、Omnivision、佳能等大廠之外,國內也有格科微、思比科、奇景等廠商。

工業相機廠商方面,在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外廠商有瑞士堡盟Baumer、德國Basler、德國AVT、德國映美精ImageSource、加拿大PointGrey、日本東芝Teli等。國內廠商有大恒、方誠、華用、維視、度申等。

鏡頭廠商:遠心鏡頭(主要是為糾正傳統工業鏡頭視差而設計,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範圍內,使得到的圖像放大倍率不會變化,這對被測物不在同一物面上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應用。遠心鏡頭由於其特有的平行光路設計一直為對鏡頭畸變要求很高的機器視覺應用場合所青睞)主要是日本VST和義大利Opto相對知名,FA鏡頭主要是日本VST、日本理光(Pentax被理光收購了)、日本Computar、日本Fujinon、日本KOWA、德國Schneider等等。國內也湧現了不少的出色的鏡頭廠商,比如舜宇。

攝像頭模組廠商方面:國內則有很多的廠商,比如舜宇、歐菲光、邱太、信利等眾多廠商。不過這些廠商目前的產品主要還是針對智慧手機等相關領域。在針對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方面,英特爾的Realsense 3D模組以及奧比中光的3D攝像頭模組則相對更為突出。

視覺處理晶片廠商:國外比較知名的有Movidius、Mobileye(兩家都已被英特爾收購),國內的全志科技(比如其V系列晶片)、瑞芯微(比如其新推出的RK1608)、君正(比如其T系列晶片)、盈方微(比如其C系列和Q系列晶片)等廠商也均有涉及。

機器視覺演算法廠商(也可以看做是人工智慧廠商):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有曠視科技(Face++)、格靈深瞳、雲從科技、商湯科技等。另外,其實上面很多做晶片、模組甚至一些終端品牌廠商也都有涉及,比如在安防領域比較知名的海康威視、大華等等。

2)RFID 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縮寫,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RFID 技術最早起源于英國,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辨別敵我飛機身份,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商用。RFID 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後被廣泛應用於身份證件、門禁控制、供應鏈和庫存跟蹤、汽車收費、防盜、生產控制、資產管理等方面。在 Walmart、Metro 等零售業企業應用該技術後,RFID 技術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基於 RFID 技術的無人店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按使用流程來分主要分成:預識別(身份)模式、免識別(身份)模式和全開放模式。

預識別(身份)模式是指使用者在打開智慧商品櫃或無人店大門時需先進行身份識別後方可進行商品購物的。如歐尚引入的無人店,首先需掃描二維碼(身份認證)後方可進入,即屬於一種典型的預識別(身份)應用,如不能完成識別,則消費者無法進行購物動作! (商品均配有 RFID 標籤,並形成相應電子帳單)

免識別(身份)模式是指使用者無需進行身份識別即可進行商品購物。一般此類無人店都會設有門禁系統,消費者通過物理開關可以直接進入店內,在消費者進入後,門禁自動鎖死,消費者在購物完成且支付成功後,門禁方可重新開啟。 (商品均配有 RFID 標籤,並形成相應電子帳單)

全開放模式是指使用者可自由出入店內,並可自由選擇商品,商品帶有 RFID 及二維碼支付標籤,消費者在選擇商品並掃碼完成支付後即可出店。但如未完成支付而出店時,門禁系統會自動檢測並報警。全開放模式的優點在於,可以解決多點購物結算問題,同時門店改造相對可控。該模式如加以配備少量服務人員並結合前兩種模式的應用設備組合的話,則特別適合便利店、超市形成有人、無人結合應用的新模式。

目前 RFID晶片廠商主要有:國外的NXP(恩智浦)、Impinj(英頻傑)、Alien(意聯)、富士通等;國內有上海復旦微電子、深圳遠望穀等等。

3)除了機器視覺和 RFID這兩大類技術之外,語音辨識也是目前一些無人零售店有用到的技術。而在這塊,國內的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等廠商也都做的不錯。另外阿裡在這塊也有佈局,比如其近期發佈的天貓精靈所採用的自然語言處理以及聲紋識別技術均由其自己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注:本文約60%內容源自華創證券研報;關於相關產業鏈介紹方面,相關廠商只是例舉,並非盤點,所以對於未提及的主要廠商在此表示抱歉。另外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希望能夠通過評論指正。謝謝!

—————————— 活動預告 —————————

隨著移動支付及智慧手機行業的迅猛發展,讓生物識別產業進入黃金時代。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開始在智慧手機上普及,隨著手機全面屏的興起,以及三星、蘋果等廠商的帶動,新的螢幕內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辨識等技術備也即將成為智慧手機全新的打開方式。同時隨著移動支付以及例如無人超市等新興領域的發展,也將推動人臉識別、語音辨識以及虹膜識別等技術的加速落地。

指紋識別技術百花齊放,虹膜、人臉、語音辨識虎視眈眈,誰又將會引領新一輪的生物識別發展熱潮,創新還是顛覆?生物識別產業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芯智訊暫定於2017年8月下旬在深圳舉辦一場生物識別論壇。歡迎感興趣的廠商與我們聯繫,索取資料!郵件預報名:yj@padnews.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乾貨、爆料、獨家觀點,歡迎訂閱芯智訊

Amazon Go 的購物流程較為簡單:

1)消費者在進入 Amazon Go 進行購物時首先需要一個亞馬遜帳號,並在自己的智慧手機上安裝亞馬遜的應用軟體,使用者打開Amazon Go App,刷一下二維碼,即可進入商店。有些在入口處還會對顧客進行人臉識別,確認用戶身份。

2)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留並選擇商品時,攝像頭會捕捉並記錄顧客拿起或放下的商品,同時,置於貨架上的攝像頭會通過手勢識別判斷顧客是否將貨物置於購物籃還是只是看看然後又放回原處。

比如:拿起一樣東西,系統會自動記錄物品及數量。

如果不要了,放回去就是了,系統會自動扣除

對於使用者購物資訊的統計,則是通過貨架上的紅外感測器、壓力感應裝置(確認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載感測器(用於記錄哪些商品被放回原處)。

3)使用者所採購的商品資料會即時傳輸至 Amazon Go 商店的資訊中樞,不會有任何延遲,顧客付帳時直接離店就可,感測器會掃描並記錄下消費者購買的商品,同時自動在消費者的帳戶上結算出相應的金額。

當你走出門後,商品就會自動被識別,並且完成結算,並在手機上顯示詳細清單。

直接出門就可以了,手機會自動顯示你買了什麼以及自動扣款。

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手勢識別、深度學習等最前沿最時髦的技術都在Amazon GO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並且還是亞馬遜極簡的產品思路,相信看過Amazon Echo語音助手和Amazon Dash Button便利按鈕兩款產品的朋友都深有體會。

2、阿裡淘咖啡:線下經營線上支付搶商機

淘咖啡是阿裡實驗室籌畫已久的“無人零售計畫”中的第一個應用場景,試圖通過一體化的實體店無人結算解決方案,讓消費者的每一個體驗環節都足夠快和平滑。同時,它將阿裡巴巴電商板塊的核心能力灌注到線下消費場景中,

賦予實體店和線上一樣創造便捷高效體驗、依靠資料進行智慧化運營的能力,形成線上線下貫通的閉環。淘咖啡是一個占地達 200 平方線下實體店,將集商品購物、餐飲於一身,可容納用戶達 50 人以上,而實際容納規模可隨場地面積而增加。

消費者進入淘咖啡的整個購物過程大致分為三個步驟:

1)用戶首次進店需打開“手機淘寶 app”,掃碼獲得電子入場碼,同時簽署資料使用、隱私保護聲明、支付寶代扣協議等條款,顧客將手機放在認證閘機上方以通過驗證即可開始購物。

▲ 淘咖啡 手機掃碼入場

選好商品後,也不再需要掏出手機付款。顧客會通過“結算門”(阿裡巴巴內部戲稱為“剁手門”),它由兩道門組成,第一道門負責感應顧客的離店需求,自動開啟;第二道門用於結算,當這道門打開之後,顧客便已為商品買單,並收到支付寶的扣款通知。

▲ 淘咖啡離店扣費

2)餐飲區,顧客可通過語音點單,語音辨識系統會迅速識別,並將資訊陳列到面前的螢幕上。若回答“確認支付”,所選商品即自動下單,相應款項將同步從支付寶帳戶中扣除。

咖啡廳內顧客的影像會投影到一塊公開的大屏上,每個人旁邊都帶有相應的取餐時間提示。

淘咖啡涉及的技術包括多攝像頭與感測器結合、電腦視覺、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等方面,具體到場景中,入場生物識別等技術負責對顧客進行身份驗證與淘寶ID的綁定;走進貨架,拿起商品,除了生物識別之外,還會有資料追蹤,用以記錄貨架的庫存狀態和消費者購物時的心情;“結算門”之間會有圖像識別技術。

相比 Amazon Go,淘咖啡把支付功能設計在了分拆到了離店時的“支付門”上,貨架區則是用視頻資訊捕捉來優化運營,幫助結算。

在無人監督的環境下,如何約束消費者的不良購物行為?阿裡巴巴的選擇是,發現顧客有掩藏商品、或撕毀電子識別碼的行為時,會制約該顧客下次進場。

3、繽果盒子(BingBox):新零售業的“超級網紅”

歐尚、大潤發相繼在上海推出無人零售商店繽果盒子,繽果盒子成為零售業的“超級網紅”。繽果盒子的定位是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可規模化複製的 24 小時便利店,於 2016 年 8 月開始在廣東中山地區啟動專案測試,2017年 6 月初落地上海、開啟針對一線城市的大規模人流測試。繽果盒子主打是可規模化複製的 24 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定位是全新社區智慧化專案,目的是為高端社區居民提供更高品質的生鮮及便利服務。十個多月的試運營期間,繽果盒子的客流量在數萬人次,用戶複購率接近 80%。

繽果盒子的購物流程:

繽果盒子主要採用 RFID 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等。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 RFID 標籤,內置的全視角視頻監控,可有效震懾顧客在店內的作弊行為(比如破壞商品、撕毀 RFID 標籤等),當然,一旦出現作弊行為,系統會自動報警,相關人員會及時趕到現場處理。繽果盒子目前已累計申請 16 項全球首創的專利,擁有動作識別防盜系統、自動結算系統、動態貨架、人臉識別等多項技術優勢,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障安全,繽果盒子在安全運營的半年內,始終保持 0 偷盜的記錄。

國內無人商店的序幕剛剛開啟,便逐步形成多足鼎立狀態。TakeGo 無人店 F5 未來商店處於快速布店階段;便利蜂手握 3 億美元融資,已在中關村開了 5 家店;快貓 QuiXmart 的亮點在於掃手支付 facepa;小 e 微店主打“上班族”,管道策略清晰。除以上品牌,還有 Eatbox 怡食盒子、羅森便利店、7-Eleven 等在持續追趕,連鎖巨頭沃爾瑪在 6月初推出了自助雜貨售賣亭,而北京居然之家也將於 2017 年 7 月開出無人便利店 EAT BOX,尋求在管道佔領方面的先發優勢。

二、站在投資風口,資本市場浪湧

自亞馬遜 Amazon Go 開張以來,無人零售商店逐漸成為創業者和資本追逐的新風口。2017 年 4 月,國內智慧零售的領導企業——深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完成首輪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 DNA 基金領投,國內 A 股製造業龍頭企業徐工集團的藍海基金跟投。目前已經得到包括伊利集團、來伊份、中民投、金茂集團、日本田三、澳洲 Goodhousekeeping 連鎖等企業訂單,訂單金額已逾 2 億元,產品也將在進入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美國市場,為擴大市場佔有率。由華興資本作為 FA,啟動第二輪融資,目標募集 6000 萬,目前跟投和領投方已超 2 位數。

2017 年 6 月 28 日,創新工廠宣佈完成對 F5 未來商店的 3000 萬元 A+輪融,這是一家依託自主研發的機械臂和後臺管理系統來構建 24 小時無人值守便利店。此前,F5 曾獲得創大資本 200 萬元的天使輪融資,以及 TCL 創投的1000 萬元 Pre-A 輪融資。F5 商店目前提供三種購買方式,一種是通過移動端下單,到臨近的 F5 門店取貨;第二

種是通過店內的自助終端下單,機器出貨後取貨;第三種是通過店內的商品牆掃碼下單,機器出貨後取貨。三種購買方式均由使用者自助完成。

2017 年 7 月 1 日,無人便利店企業繽果盒子也宣佈已完成 A 輪融資,金額超 1 億元。該輪融資由 GGV 紀源資本領投,啟明創投、源碼資本、銀泰資本等機構共同參與投資。繽果盒子已做好了大規模量產的準備,預計一年內可完成 5,000 個網點的鋪設。

資本的湧入預示著無人便利店正在成為繼共用單車後下一個爆炸性新型業態。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自助售貨行業分會內部分析材料顯示,2017 年中國無人店行業將迎來一個起始年。

三、機器視覺(人臉識別)、語音辨識、RFID 標籤等新興技術支撐“無人商店”落地

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無人店有兩類,一類是機器視覺技術無人店,一類是 RFID 技術無人店,還有部分自動售貨機組合。Amazon Go、淘咖啡及 take go 可劃為第一類,三者用的都是目前大熱的前沿技術,比如機器視覺、深度學習演算法、感測器融合技術、卷積神經網路、生物識別等。第二類則主要是指繽果盒子、7-11、羅森日本無人店,這幾家主要利用了 RFID 標籤技術,RFID 在對貨物的識別與防盜上更具優勢。

1)機器視覺是人工智慧正在快速發展的一個分支。簡單說來,機器視覺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機器視覺系統是通過機器視覺產品(即圖像攝取裝置,分 CMOS 和 CCD 兩種)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影像處理系統,得到被攝目標的形態資訊,根據圖元分佈和亮度、顏色等資訊,轉變成數位化信號;圖像系統對這些信號進行各種運算來抽取目標的特徵,進而根據判別的結果來控制現場的設備動作。

目前一些無人店使用機器視覺完全可以支援識別顧客拿走或者放回商品的動作,再利用生物識別(如人臉識別),生物支付(如指紋支付)等技術淘汰掉原來店員的監控和收銀等重複動作,大大提高效率,增加了店主利潤。瞭解到視覺識別技術的難點在於獨特的演算法,目前比較成熟的公司除了基礎的演算法外,還輔助引入了其他黑科技,不僅關注商品本身,同時也對其他關聯資訊進行分析,如對消費者正購買的動作予以關注,同步進行體態計算,很大程度提升了識別的精准度。

產業鏈方面:

由於機器視覺需要用到攝像頭,所以自然也離不開攝像頭產業鏈的關鍵企業。

CCD廠商,主要還是索尼柯達等,不過主要用於工業市場。CMOS廠商除了索尼、三星、Omnivision、佳能等大廠之外,國內也有格科微、思比科、奇景等廠商。

工業相機廠商方面,在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外廠商有瑞士堡盟Baumer、德國Basler、德國AVT、德國映美精ImageSource、加拿大PointGrey、日本東芝Teli等。國內廠商有大恒、方誠、華用、維視、度申等。

鏡頭廠商:遠心鏡頭(主要是為糾正傳統工業鏡頭視差而設計,它可以在一定的物距範圍內,使得到的圖像放大倍率不會變化,這對被測物不在同一物面上的情況是非常重要的應用。遠心鏡頭由於其特有的平行光路設計一直為對鏡頭畸變要求很高的機器視覺應用場合所青睞)主要是日本VST和義大利Opto相對知名,FA鏡頭主要是日本VST、日本理光(Pentax被理光收購了)、日本Computar、日本Fujinon、日本KOWA、德國Schneider等等。國內也湧現了不少的出色的鏡頭廠商,比如舜宇。

攝像頭模組廠商方面:國內則有很多的廠商,比如舜宇、歐菲光、邱太、信利等眾多廠商。不過這些廠商目前的產品主要還是針對智慧手機等相關領域。在針對機器視覺(人臉識別)方面,英特爾的Realsense 3D模組以及奧比中光的3D攝像頭模組則相對更為突出。

視覺處理晶片廠商:國外比較知名的有Movidius、Mobileye(兩家都已被英特爾收購),國內的全志科技(比如其V系列晶片)、瑞芯微(比如其新推出的RK1608)、君正(比如其T系列晶片)、盈方微(比如其C系列和Q系列晶片)等廠商也均有涉及。

機器視覺演算法廠商(也可以看做是人工智慧廠商):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有曠視科技(Face++)、格靈深瞳、雲從科技、商湯科技等。另外,其實上面很多做晶片、模組甚至一些終端品牌廠商也都有涉及,比如在安防領域比較知名的海康威視、大華等等。

2)RFID 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縮寫,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可通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而無需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RFID 技術最早起源于英國,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辨別敵我飛機身份,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商用。RFID 技術是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後被廣泛應用於身份證件、門禁控制、供應鏈和庫存跟蹤、汽車收費、防盜、生產控制、資產管理等方面。在 Walmart、Metro 等零售業企業應用該技術後,RFID 技術的發展進入了黃金時代。

基於 RFID 技術的無人店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按使用流程來分主要分成:預識別(身份)模式、免識別(身份)模式和全開放模式。

預識別(身份)模式是指使用者在打開智慧商品櫃或無人店大門時需先進行身份識別後方可進行商品購物的。如歐尚引入的無人店,首先需掃描二維碼(身份認證)後方可進入,即屬於一種典型的預識別(身份)應用,如不能完成識別,則消費者無法進行購物動作! (商品均配有 RFID 標籤,並形成相應電子帳單)

免識別(身份)模式是指使用者無需進行身份識別即可進行商品購物。一般此類無人店都會設有門禁系統,消費者通過物理開關可以直接進入店內,在消費者進入後,門禁自動鎖死,消費者在購物完成且支付成功後,門禁方可重新開啟。 (商品均配有 RFID 標籤,並形成相應電子帳單)

全開放模式是指使用者可自由出入店內,並可自由選擇商品,商品帶有 RFID 及二維碼支付標籤,消費者在選擇商品並掃碼完成支付後即可出店。但如未完成支付而出店時,門禁系統會自動檢測並報警。全開放模式的優點在於,可以解決多點購物結算問題,同時門店改造相對可控。該模式如加以配備少量服務人員並結合前兩種模式的應用設備組合的話,則特別適合便利店、超市形成有人、無人結合應用的新模式。

目前 RFID晶片廠商主要有:國外的NXP(恩智浦)、Impinj(英頻傑)、Alien(意聯)、富士通等;國內有上海復旦微電子、深圳遠望穀等等。

3)除了機器視覺和 RFID這兩大類技術之外,語音辨識也是目前一些無人零售店有用到的技術。而在這塊,國內的科大訊飛、思必馳、雲知聲等廠商也都做的不錯。另外阿裡在這塊也有佈局,比如其近期發佈的天貓精靈所採用的自然語言處理以及聲紋識別技術均由其自己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研發。

編輯:芯智訊-浪客劍

注:本文約60%內容源自華創證券研報;關於相關產業鏈介紹方面,相關廠商只是例舉,並非盤點,所以對於未提及的主要廠商在此表示抱歉。另外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希望能夠通過評論指正。謝謝!

—————————— 活動預告 —————————

隨著移動支付及智慧手機行業的迅猛發展,讓生物識別產業進入黃金時代。指紋識別技術已經開始在智慧手機上普及,隨著手機全面屏的興起,以及三星、蘋果等廠商的帶動,新的螢幕內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辨識等技術備也即將成為智慧手機全新的打開方式。同時隨著移動支付以及例如無人超市等新興領域的發展,也將推動人臉識別、語音辨識以及虹膜識別等技術的加速落地。

指紋識別技術百花齊放,虹膜、人臉、語音辨識虎視眈眈,誰又將會引領新一輪的生物識別發展熱潮,創新還是顛覆?生物識別產業又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芯智訊暫定於2017年8月下旬在深圳舉辦一場生物識別論壇。歡迎感興趣的廠商與我們聯繫,索取資料!郵件預報名:yj@padnews.c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乾貨、爆料、獨家觀點,歡迎訂閱芯智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