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問:如何穩准狠地搞定甲方爸爸?答:多讀《西遊記》

我認識一些媒體朋友,媒體不景氣以後,開了個人,後來漸漸做大,能接廣告。但甲方找他們這類公號,並不直接買廣告,常常都是想“軟性合作”,即,你編個段子,前面說點別的,逗大家笑一笑,最後把我們的產品帶出來。

這個套路,有人玩的好,有人玩不好。但據我看,大多數時候都很尷尬,他們平日裡都寫的挺順,

一到廣告就著了相。

鬧到後來,粉絲們都能看得出來,常常在評論裡吐槽“前面看了一半就覺得是廣告,往下一拉,果然是廣告“。呵呵呵,我也很無奈啊。

軟文要寫好,其實是不容易的。我建議他們都好好看看《西遊記》。

(記得要看原著,那些改編的《大話西遊》啊,《西遊降魔篇》啊,《悟空傳》啊,《大聖歸來》啊,都是借《西遊記》的人設澆自己的塊壘,都不算的。)

法則一:

潛移默化植入甲方核心概念

“只有佛法才能救眾生”

現在的人看西遊記,常常把它看成動作片,這是不對的。《西遊記》的目的性,幾乎是四大名著裡最強的。它的設定,簡直就是一套出色的軟文教科書。它背後的甲方客戶,就是佛教。

佛教的競爭對手是誰?是同樣提供“不朽“服務的道教。於是西遊記處處都在想辦法打擊這個競爭對手。

作者先安排孫悟空學藝、成仙,還在天庭做了官,大鬧天宮無法無天,連玉皇大帝都拿他沒辦法,

走了這麼長的套路,是為了證明孫悟空有多厲害嘛?

根本不是,你們太幼稚了,這乃是為了引出如來佛祖!而且是玉皇大帝親自讓請的!讓佛教的領袖救道教的領袖?

這太狠了,這就好比一個人渴得要死,喝了百事可樂不解渴,百事可樂說,

得,你去買瓶可口可樂吧——這要放現在,是違反我國廣告法的。

孫悟空厲害吧?厲害的。孫悟空已經是個仙人了,放在道教裡,這已經算是讀到博士了。但是西遊記告訴他,你這樣還不行,你還得去成佛,我佛教這裡有更厲害的老師、更厲害的大學,要讀,還得繼續打怪練級升裝備。孫悟空被壓在山底下,不學還不給放出來——即使是用這種招數,讀者還不覺得突兀。

讀者們,我們今天冷靜下來想一想,回憶一下西遊記的情節,是不是剛寫到這裡,作者就已經不知不覺把兩個核心概念植入了你的腦中:

1、如來佛祖的戰力是排名第一的;

2、只有佛法才能救眾生。

這不就是所有廣告客戶都想要的效果嗎?這不就是軟文的精髓嗎?其他那些都是假的啊,朋友們,學會了這一招,客戶會愛死你的。

那麼道教甘心嘛?我覺得是不甘心的。但不甘心也沒辦法,西遊記是我們佛教的軟文,你要不甘心,你自己去寫一本。

道教徒寫了嘛?其實是寫了的,因為西遊記揚佛抑道,於是他們出了一本《封神演義》來崇道諷佛,但最後我覺得是沒有幹過《西遊記》的。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沒有塑造出一個“孫悟空”這樣的男主角。

法則二:

讀者都想要自己沒有的東西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我四五歲的時候,正是《西遊記》電視劇最火的時候,人們天天守著電視機看孫悟空,我們小朋友拍照,也都會擺出一手搭涼棚,一手執金箍棒的姿勢。

後來我漸漸長大,走了這麼長的路,上了這麼多年的班,遇到了這麼多的人,真的沒有見過有誰不喜歡孫悟空。

以我的愚見,人們上趕著喜歡另一個人,肯定是因為那個人有很多自己沒有的東西。比如堵著門問王思聰叫老公,問韓寒叫岳父,問馬雲叫爸爸,都是這個道理。

雖然是軟文,但是孫悟空這個形象在藝術上塑造的非常成功(注意啊,軟文也是要講藝術講文筆的,不要一提筆想起來自己是在寫廣告就可以瞎寫)。作者把中國人自己身上沒有,卻又非常渴望的東西,全部都安給了孫悟空。

比如中國的皇帝,征服了天下之後,之後最大的洞察就是想長生,秦皇漢武莫不如此。西遊記一開頭,就借著美猴王之口,將這個最核心的問題點了出來。

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然後很順利的,孫悟空通過跟菩提祖師學藝,然後直搗地府改了生死簿——他很輕易的做到了所有皇帝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

到了“大鬧天宮”戰役的時候,作者給了猴子一句更響亮的slogan:“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我的天,這話一般老百姓是不敢說的。我覺得到現在,都沒有人敢說。但是誰心裡不想呢?作者又借著孫悟空之口講出來了:“我不服氣!我要當領導!”。一下子就讓所有人覺得共鳴。廣告公司,媒體人,都想進甲方,你以為是說著玩的?

法則三:

講套路,接地氣

“五行山下,王者歸來”

但主角的經歷一帆風順就可以了嗎?不是的,這樣的話,人物會少掉很多張力。西遊記的作者,是個套路高手,他迅速就安排了孫悟空的倒楣,直接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我們普通人行走於世間,即使能力再強,也沒有誰能終生不吃虧。塑造一個無所不能的男主角,爽快是爽快,但這樣跟讀者的距離就遠了啊。適當的讓男主角吃吃虧,但又不把他徹底幹死,是又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人民的名義》沒有拍好的地方是什麼?就是祁同偉不應該死嘛,死了就變成悲劇了,不死才能真正變成公務員招聘的軟文。

其實這個部分,也是西遊記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改編西遊記的作品,往往都會把這一段拿出來改編,即“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然後王者歸來“。《大話西遊》是到這裡結束的,《大聖歸來》也是。

法則四:

為了產品露出,可以適當放棄邏輯

“九九八十一,必須得有這一難“

取經之後的部分,其實是比較無聊的,而且作者弄出來很多無法自圓其說的細節。比如孫悟空的戰力下降的莫名其妙,很多很普通的妖怪,很多敗在他手上的神仙的坐騎,他也會拿人家沒轍兒。

這些東西是為什麼呢?作者統一的解釋就是“九九八十一,一難不多一難不少,他必須得有這一難“。

側面說明佛祖這個甲方對於自己產品手冊裡的內容是非常在意的,其他部分他可以讓廣告公司的人胡編,但他定下的基本規矩,你必須得遵守。

從這些細節我們也能感受到當年那家接活兒的廣告公司的痛苦(敬吳承恩先生一杯),同時也get到另一個重要知識點:“為了客戶產品資訊的露出,我們可以適當的前後矛盾,放棄邏輯”。

但這些缺陷,都因為孫悟空這個主角塑造的成功而被掩蓋了。不要不服氣啊,我覺得寫公號的朋友要是能在系列軟文裡塑造一個這樣的主角出來,客戶爸爸肯定也能原諒你偶爾的文不對題。

法則五:甲方就是爸爸

“悟空,你又調皮了”

孫悟空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唐僧的襯托。

唐僧是個什麼角色呢?他其實就是甲方爸爸在書中的化身,或者可以說,其實他就是甲方市場部的一個高級經理。他是和孫悟空的本性相違背的存在,但作者將他塑造成了德性和真理的化身,讓他在書中人為地搬弄是非,製造矛盾,蜚短流長,然後還可以不被懲罰。

這不就是甲方的經典人設嗎?不管你怎麼胡鬧,我都可以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以佛祖之名,把這些行為統統合理化。

恕我直言,唐僧的形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領導的形象。每個人通過對唐僧的感知,都把自己代入了孫悟空的位置,產生了不少如下所述的情緒:

“啊,我這麼忠誠為什麼領導不相信我?“

“我能力這麼強為什麼領導不用我?”

“我的同事這麼笨,整個項目明明全靠我一個人扛,為什麼領導就是看不明白?”

“經過一番思索加上領導偶爾的禮賢下士,我們仍舊忍辱負重,不離不棄的為著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前進……“

“啊,我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就是我!”

……

一本書,明明是軟文,既讓甲方滿意,又讓乙方感動,佛教界交口稱讚,文學界也從中獲得了滿足,西遊記不是四大名著,誰是四大名著?來人啊,還不給吳承恩先生的公號把預算加上……

什麼,你讀不懂?覺得我胡說八道?年輕人,你這就是沒有智慧啊,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正在前面等你……

撰文:老王子

插畫:畢勝

朋友們,學會了這一招,客戶會愛死你的。

那麼道教甘心嘛?我覺得是不甘心的。但不甘心也沒辦法,西遊記是我們佛教的軟文,你要不甘心,你自己去寫一本。

道教徒寫了嘛?其實是寫了的,因為西遊記揚佛抑道,於是他們出了一本《封神演義》來崇道諷佛,但最後我覺得是沒有幹過《西遊記》的。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沒有塑造出一個“孫悟空”這樣的男主角。

法則二:

讀者都想要自己沒有的東西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我四五歲的時候,正是《西遊記》電視劇最火的時候,人們天天守著電視機看孫悟空,我們小朋友拍照,也都會擺出一手搭涼棚,一手執金箍棒的姿勢。

後來我漸漸長大,走了這麼長的路,上了這麼多年的班,遇到了這麼多的人,真的沒有見過有誰不喜歡孫悟空。

以我的愚見,人們上趕著喜歡另一個人,肯定是因為那個人有很多自己沒有的東西。比如堵著門問王思聰叫老公,問韓寒叫岳父,問馬雲叫爸爸,都是這個道理。

雖然是軟文,但是孫悟空這個形象在藝術上塑造的非常成功(注意啊,軟文也是要講藝術講文筆的,不要一提筆想起來自己是在寫廣告就可以瞎寫)。作者把中國人自己身上沒有,卻又非常渴望的東西,全部都安給了孫悟空。

比如中國的皇帝,征服了天下之後,之後最大的洞察就是想長生,秦皇漢武莫不如此。西遊記一開頭,就借著美猴王之口,將這個最核心的問題點了出來。

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猴王道:“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內?”

然後很順利的,孫悟空通過跟菩提祖師學藝,然後直搗地府改了生死簿——他很輕易的做到了所有皇帝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情。

到了“大鬧天宮”戰役的時候,作者給了猴子一句更響亮的slogan:“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我的天,這話一般老百姓是不敢說的。我覺得到現在,都沒有人敢說。但是誰心裡不想呢?作者又借著孫悟空之口講出來了:“我不服氣!我要當領導!”。一下子就讓所有人覺得共鳴。廣告公司,媒體人,都想進甲方,你以為是說著玩的?

法則三:

講套路,接地氣

“五行山下,王者歸來”

但主角的經歷一帆風順就可以了嗎?不是的,這樣的話,人物會少掉很多張力。西遊記的作者,是個套路高手,他迅速就安排了孫悟空的倒楣,直接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我們普通人行走於世間,即使能力再強,也沒有誰能終生不吃虧。塑造一個無所不能的男主角,爽快是爽快,但這樣跟讀者的距離就遠了啊。適當的讓男主角吃吃虧,但又不把他徹底幹死,是又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

《人民的名義》沒有拍好的地方是什麼?就是祁同偉不應該死嘛,死了就變成悲劇了,不死才能真正變成公務員招聘的軟文。

其實這個部分,也是西遊記中最激動人心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改編西遊記的作品,往往都會把這一段拿出來改編,即“大鬧天宮,被壓五行山下,然後王者歸來“。《大話西遊》是到這裡結束的,《大聖歸來》也是。

法則四:

為了產品露出,可以適當放棄邏輯

“九九八十一,必須得有這一難“

取經之後的部分,其實是比較無聊的,而且作者弄出來很多無法自圓其說的細節。比如孫悟空的戰力下降的莫名其妙,很多很普通的妖怪,很多敗在他手上的神仙的坐騎,他也會拿人家沒轍兒。

這些東西是為什麼呢?作者統一的解釋就是“九九八十一,一難不多一難不少,他必須得有這一難“。

側面說明佛祖這個甲方對於自己產品手冊裡的內容是非常在意的,其他部分他可以讓廣告公司的人胡編,但他定下的基本規矩,你必須得遵守。

從這些細節我們也能感受到當年那家接活兒的廣告公司的痛苦(敬吳承恩先生一杯),同時也get到另一個重要知識點:“為了客戶產品資訊的露出,我們可以適當的前後矛盾,放棄邏輯”。

但這些缺陷,都因為孫悟空這個主角塑造的成功而被掩蓋了。不要不服氣啊,我覺得寫公號的朋友要是能在系列軟文裡塑造一個這樣的主角出來,客戶爸爸肯定也能原諒你偶爾的文不對題。

法則五:甲方就是爸爸

“悟空,你又調皮了”

孫悟空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唐僧的襯托。

唐僧是個什麼角色呢?他其實就是甲方爸爸在書中的化身,或者可以說,其實他就是甲方市場部的一個高級經理。他是和孫悟空的本性相違背的存在,但作者將他塑造成了德性和真理的化身,讓他在書中人為地搬弄是非,製造矛盾,蜚短流長,然後還可以不被懲罰。

這不就是甲方的經典人設嗎?不管你怎麼胡鬧,我都可以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以佛祖之名,把這些行為統統合理化。

恕我直言,唐僧的形象,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領導的形象。每個人通過對唐僧的感知,都把自己代入了孫悟空的位置,產生了不少如下所述的情緒:

“啊,我這麼忠誠為什麼領導不相信我?“

“我能力這麼強為什麼領導不用我?”

“我的同事這麼笨,整個項目明明全靠我一個人扛,為什麼領導就是看不明白?”

“經過一番思索加上領導偶爾的禮賢下士,我們仍舊忍辱負重,不離不棄的為著共同的目標和理想前進……“

“啊,我就是孫悟空孫悟空就是我!”

……

一本書,明明是軟文,既讓甲方滿意,又讓乙方感動,佛教界交口稱讚,文學界也從中獲得了滿足,西遊記不是四大名著,誰是四大名著?來人啊,還不給吳承恩先生的公號把預算加上……

什麼,你讀不懂?覺得我胡說八道?年輕人,你這就是沒有智慧啊,人生的九九八十一難,正在前面等你……

撰文:老王子

插畫: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