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戲曲中的四廉知縣(楊廉、趙廉、李廉、王廉)

秦腔中有那四廉知縣

《八件衣》中的楊廉,《法門寺》中的趙廉,《拾王廟》中的李廉,《玉鳳釵》中的王廉。《秦腔的四連-四褂》裡說還有個《鳳凰綢》,這戲裡還有個黃連。

劉隨社飾演趙廉

視頻資料:http://www.toutiao.com/i6400155848408039937/

《法門寺》,一名《郿塢縣》,又名《朱砂井》。常與《拾玉鐲》連演,總名《雙姣奇緣》。系生、旦、淨、醜各展所長的合作戲。 《法門寺》一劇情節緊湊,生、旦、淨、醜行當齊全,是有名的群戲。劇中淨角飾演的劉瑾,為花臉應工有名的太監戲,念白,相當見功力。丑角飾演的賈桂,佛殿上念大段狀紙,

快而不亂,在念白和表演上都有極高的要求。老生飾演的趙廉,唱、念俱重,青衣飾演的宋巧姣也有繁重的唱段。

明朝時,劉媒婆見傅朋給孫玉姣手鐲,就向玉姣要來繡鞋,答應代為撮合。媒婆之子劉彪拿了鞋去訛詐傅朋,地保劉公道加以勸解。劉彪又夜至孫家莊,誤將玉姣舅父母殺死,將一個人頭投入劉公道家內。劉公道懼罪,打死長工宋興滅口,郿塢縣令趙廉將傅朋屈打成招。

宋興之父宋國士控告,也被押入獄。宋女巧姣已與傅朋訂婚。她用酒灌醉媒婆,得知事實原委,趁大太監劉瑾伺候皇太后到法門寺降香時,前往上告。劉瑾責令趙廉複查,真相大白。劉瑾複審後,斬劉彪、劉公道,並奉太后旨,以孫、宋二姣賜婚傅朋。

秦腔《八件衣》

丁良生飾演的楊廉

視頻資料:http://www.toutiao.com/i6400158426806092290/

劇情介紹:《八件衣》又名《對繡鞋》,大型秦腔傳統劇。

宋時,儒生張成愚欲赴京應試,因家貧難以成行,既前往舅父杜九成家借貸。九成矚其女秀英收拾舊衣物數件讓其前往當鋪典當以換川資,秀英對表兄有意,特在所包八件衣物中夾放私房錢白銀十兩和繡鞋一隻以示情意。成愚對秀英暗中夾帶銀兩和繡鞋之事渾然不知,未打開包裹便隨衣物一起典當出去。

適逢富戶馬鴻家前夜被盜,且殺了家院,官府所派差人同失主正在當鋪稽查。成愚前來當物時,索價尚不及包裹內銀兩之數,便引起了差人和失主的懷疑,他們認定成愚所當之物俱屬所盜的贓物,於是成愚即被官府緝拿。然而經過查驗,成愚包裹內之物並非馬家丟失之物。此時,差人白石剛慫恿失主承認成愚典當之物就是他丟失之物,又說繡鞋是他女兒群英之物,
誣陷成愚為盜賊。受理此案的縣官楊廉偏信一詞,在證據不實的情況下,認定成愚盜物殺人,公堂之上嚴刑拷打,至成愚昏厥如死,被拋屍郊外。

其實,盜馬家財物的人正式白石剛。他乃是一個堵徒,把催到手的銀兩輸光了,恐怕縣官追問,於是就盜物抵銀。成愚之母見兒子久去不歸,後又聽人說在公堂被縣官拷打,即去娘家探其究竟。兄弟九成與侄女秀英願去公堂對峙。縣官在堂上被問的啞口無言,秀英又在堂上憤然自刎,並將冤情訴與閻君,閻君命判官複查案情,查出真凶為白石剛,乞兒仁義在郊外救下奄奄一息的成愚,並願為此作證。隨即同去開封府前告狀。張得以明冤,秀英在閻君的幫助下借屍還魂,終與張成婚。

嶽雙七飾演的王廉

視頻資料:http://mp.toutiao.com/preview_article/?pgc_id=6400161788414919170

《玉鳳釵》的故事大概是:清時,寧夏張寡居有二女,大女鳳英,配夫李毓華,二女鳳蓮尚未許人。寡居壽誕,李毓華同鳳英往拜,因酒過量,夜宿鳳蓮房中。鳳蓮于尾門遊轉,適生員李俊路過,二人有意,李俊遺玉鳳釵,鳳蓮贈清和帕。事為張顯發現,夜晚去鳳蓮房中殺奸,錯殺大女夫妻,並將鳳英頭拋于張鬍子家中。張欲埋頭河灘,遇見謝三識破,乃用鍁鏟死謝三,同頭掩埋。張寡居控告于王廉,王將李俊、鳳蓮屈打成招下獄。十四王訪寧夏,李俊表妹王桂英攔轎告狀。十四王調王廉複審,王廉哭五更,無法結案。幸有慣盜劉炳,從張顯夫妻口中聽得底細,告知王廉,案才審明。殺張顯和張鬍子,李俊同鳳蓮成親。

此劇又名《玉鳳簪》、《王璉哭五更》、《十四王訪寧夏》。《陝西傳統劇碼彙編-秦腔》第三十集、《西安秦腔劇本精編38卷》裡都收有此劇。從劇情看,《玉鳳釵》的案情起因與《法門寺》相似,而它的破案卻與《八件衣》相類。細想起來,王廉破不了案,怪自己太無能。十四王一加壓力,就愁得一夜睡不著,整整哭了一夜。又是埋怨王桂英不該將狀告在十四王跟前,又是埋怨父母不該讓自己讀書做官,又是埋怨妻子只知穿綢掛緞。這用韓城話說,就是“戲輸了埋怨社家”。要不是後來有偶然因素,他這案子還破不了呢。

其他兩廉資料還不全,找全了隨後補上。

縣官在堂上被問的啞口無言,秀英又在堂上憤然自刎,並將冤情訴與閻君,閻君命判官複查案情,查出真凶為白石剛,乞兒仁義在郊外救下奄奄一息的成愚,並願為此作證。隨即同去開封府前告狀。張得以明冤,秀英在閻君的幫助下借屍還魂,終與張成婚。

嶽雙七飾演的王廉

視頻資料:http://mp.toutiao.com/preview_article/?pgc_id=6400161788414919170

《玉鳳釵》的故事大概是:清時,寧夏張寡居有二女,大女鳳英,配夫李毓華,二女鳳蓮尚未許人。寡居壽誕,李毓華同鳳英往拜,因酒過量,夜宿鳳蓮房中。鳳蓮于尾門遊轉,適生員李俊路過,二人有意,李俊遺玉鳳釵,鳳蓮贈清和帕。事為張顯發現,夜晚去鳳蓮房中殺奸,錯殺大女夫妻,並將鳳英頭拋于張鬍子家中。張欲埋頭河灘,遇見謝三識破,乃用鍁鏟死謝三,同頭掩埋。張寡居控告于王廉,王將李俊、鳳蓮屈打成招下獄。十四王訪寧夏,李俊表妹王桂英攔轎告狀。十四王調王廉複審,王廉哭五更,無法結案。幸有慣盜劉炳,從張顯夫妻口中聽得底細,告知王廉,案才審明。殺張顯和張鬍子,李俊同鳳蓮成親。

此劇又名《玉鳳簪》、《王璉哭五更》、《十四王訪寧夏》。《陝西傳統劇碼彙編-秦腔》第三十集、《西安秦腔劇本精編38卷》裡都收有此劇。從劇情看,《玉鳳釵》的案情起因與《法門寺》相似,而它的破案卻與《八件衣》相類。細想起來,王廉破不了案,怪自己太無能。十四王一加壓力,就愁得一夜睡不著,整整哭了一夜。又是埋怨王桂英不該將狀告在十四王跟前,又是埋怨父母不該讓自己讀書做官,又是埋怨妻子只知穿綢掛緞。這用韓城話說,就是“戲輸了埋怨社家”。要不是後來有偶然因素,他這案子還破不了呢。

其他兩廉資料還不全,找全了隨後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