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惠民村:900村民依託園區就業創業

長壽新聞網 記者 傅智治

“我特別滿意這5年多的生活,小日子安逸而滋潤。”7月11日,初見新市街道惠民村村民祝志勇,他剛剛檢查完一批擬發往內蒙的烤漆門面漆品質。

6年前,新市園區發展提速,中國家居(木門)產業基地建設如火如荼,首批簽約企業投產在即,另有100余家家居企業陸續簽約新市。本在沿海工作的祝志勇反復思考後,決定返鄉就業。祝志勇說,城市是別人的,生活是自己的。深圳、廣州等城市收入雖高,但幸福感並不強,

配偶不能隨遷,老人小孩也無法照顧,每次聽聞家人生病住院,內心既擔心又愧疚。2012年祝志勇簽約名風門業,從事品質檢測工種,現在,他在家門口就業,掙錢照家兩不誤,月入五六千,小日子過得安逸而滋潤。

園區發展不僅給了祝志勇這樣的技術人才展現才華的舞臺,而且為“4050”人員帶來了大量就業崗位。祝志勇的母親王國芳,已50多歲,兩年前進入豪邁門業做清潔,包吃包住,

每月1000元。王國芳說,錢雖不多,但她這樣條件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已十分滿足。同村6組的任治蘭,2組的李淑榮也屬無技能、年紀大的就業困難群體,企業入駐後,兩人被招錄為企業雜工,除雜草、護園林,每月能有1000多元收入。

惠民村書記廖詩傑介紹,園區發展不僅直接提供就業崗位,而且間接帶動了該村多人創業。村民朱國清、任國香夫婦在園區搞餐飲,早飯經營麵條、稀飯、包子。午飯經營盒飯、小炒,

每日能有三四百元收入。村民任國林專做園區工程配套,如挖土、除渣、運貨,每月收入過萬元。村民任有富則承攬企業的物業管理服務,目前已簽單歐帆、佳禾等近10家企業。村民車樹生、劉興春等人組建小班組,為在建企業服務,承攬扣件、架子、灰土等勞務工程。

廖詩傑說,惠民村轄區4000餘畝,3270人,園區興建前,約有1600余名青壯年常年在外務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超1200人。

園區建成後,約有500名青壯年返鄉就業。目前,常年在園區企業及建築工地就業、圍繞園區做配套服務的惠民村民約有900餘人。其中,夫妻檔、父子檔、兄弟檔占比超60%,惠民村的勞務狀況不僅數量可觀,而且結構合理。工業園區大發展,提供了崗位和商機,青壯年就近就業,不僅繁榮了區域經濟,而且解決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實現了“產業富民”和“和諧穩定”的雙贏。

(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