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相聲大師侯寶林生平軼事

侯寶林,1917 生,北京人。幼年家境貧寒,4歲時被送到侯姓人家做養子,12歲拜顏澤甫為師,到老北京天橋學唱京劇。 1938 年,侯寶林先生拜相聲藝人朱闊泉為師,開始進入正式的相聲場子演出。

1940 年,侯寶林先生應邀從北京來到燕樂園演出。第一天演出,侯寶林和郭啟儒演出的“打炮戲”是相聲《空城計》和《八大改行》。那天還有電臺進行實況轉播。 侯寶林當時的外號叫“么雞”,郭啟儒外號叫“土豆”,這倆名字都是天津觀眾給起的。么雞,那時候他挺瘦的,郭啟儒,土豆,那時候是大光頭兒。

1944 年,名氣正旺的侯寶林先生應邀到天津著名的雜耍園子大觀園演出,第一次將相聲作為“大軸”(最後一個節目)。

在他的堅持下,劇院的經理人不得不改了規矩,侯寶林的相聲“大軸”報酬和大鼓藝人一樣(約等於現在讓二人轉演員拿港臺一線紅星的出場費)。這是相聲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對此,相聲前輩張壽臣曾說:“侯寶林對相聲是有功的”。

侯寶林在學唱上下過大功夫,不僅求形似而且求神似。有一次周信芳先生在給專業京劇演員講課中談到了“學我啊,要照著侯寶林那樣學” “文革”期間,

有一次人代會把人大代表的名單送到毛澤東主席那兒,他專找姓侯的那一欄,問怎麼沒有侯寶林,工作人員說趕忙糾正。那時,侯寶林正在幹校勞動。他被送到火車站,問邊上的人怎麼回事,人家也不告訴他。他到了北京之後馬上去革委會報到,發現人們都沖著他笑,對他的稱呼也變了,都叫他同志。這時才有人告訴他有革命任務,讓他回憶傳統段子,
侯寶林先生從此才“翻了身”。

侯寶林先生留下來的錄影幾乎都是給毛在中南海說相聲時錄下的。侯寶林先生給毛澤東說了150多段相聲,其中50多段在民間從來沒有說過,事實上毛澤東對於某類相聲的欣賞和紅牆外的大氣侯並不一致。

侯寶林先生到美國訪問,

當地記者問他:雷根是演員,但他當了總統,你也是演員,在貴國可以當總統嗎?侯寶林說:雷根我知道,我們不一樣,他是二級演員,我是一級的。

侯寶林先生有一枚印章,上面刻的是“一戶侯”。他說,我姓侯,我的官印叫一戶侯,意思是,我一家姓侯,我只管一家,過去的都叫萬戶侯什麼的,我沒那麼多。

侯寶林先生于 1993 年 2 月 4 日 14 時 42 分在北京病逝,逝世前他還在錄音裡給觀眾留下這樣一段話:親愛的聽眾,尊敬的觀眾,侯寶林將去了,去世了,恕報不周,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侯寶林先生一生表演、創作、研究相聲六十餘載,他臨終前表示,自己認為滿意的段子不超過 10 段,它們是:《戲劇與方言》《改行》《關公戰秦瓊》《戲劇雜談》《婚姻與迷信》《買佛龕》《醉酒》《夜行記》《妙手成患》《三棒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