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文甘孜」這件事,他做了38年,他還要做一輩子

在這光怪陸離的世間,社會節奏飛快,我們愈加尊重那些兢兢業業的人。德格印經院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這裡有一群兢兢業業的印經人。

印經院是全木質結構,為了安全起見,

不通水電。安全級別很高,遊客不可以拍照和喧嘩,而我們因為拍攝的原因可以獨自呆到深夜。老房子鑽心的冷,凝結在空氣裡是兩百多年的肅穆。所有樓梯都很陡,最誇張的接近80度,然而工人們可以熟練的扛著一跺經版摸黑上下,並能從32萬塊浩如煙海的經版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一塊。

以前土司時代,土司會撒一把金砂在完工的經版上,撫平,陷入文字罅漏的金粉就是刻版工人的報酬。刻的越深越值錢。深度代表使用年限,一塊經版也有綿長的使命。這種按勞取酬的先進思想,真讓人佩服。

現存的32萬塊經版裡,只有幾百塊的扶手上會有一枚小小的“蠍子”。那是土司家族的印章,只有土司最滿意的經板才有這個殊榮,相當於我們年會發的“最佳員工”獎章。有“蠍子”的經版,是印經院建院就存在的老經版,是所有經版的雛形。

印經需要三人協作,

一人爬上爬下更新經版,兩人對坐,高的負責蘸墨汁或朱砂,矮的負責手拿梭子給紙張壓力,來回兩次把字跡拓印上去。兩人協同換紙和擺放,一來一往,錯落有致。這是印經院最有儀式感的部分,除了黑墨水由磨墨換成碳素之外,都是幾百年前的樣子。 這些日常不覺苦困,在印經院工作是一種光榮,和收入無關。

目前大部分在日常使用的印經板都是現代複刻的,古老的經板大多作為文物被保護了起來,但是如果長久不用,木質經板會乾燥開裂,所以每隔一定年份,古董經板大多會重新使用一次,這些古董經板印出的經文,是最最珍貴的。所有的印經板在用完一輪後都需要清洗後存放,在印經院中庭洗刷經板的場景非常壯觀。

彭措澤仁老師是印經院年紀最大的刻經人,也是手藝最好的。他的父輩就在印經院工作,工人間流傳的掌故就是他的床頭故事。上面關於印經院的故事都是他告訴我們的。彭措澤仁老師對世界的理解簡單直接,除了德格的刻經生活,一切別的林林總總都統稱為“外面的世界”。在他38年的刻經生涯裡,有很多同期的或者晚輩,有的去了“上面的世界”,有的去了“外面的世界”。他說他可以去開車去做裁縫,賺的都多一些,然而只有刻經是他願意做一輩子的事情。

《三尺雕版與萬卷藏經》作為《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收官之作,很好地展現了德格印經院的手工藝人精湛的技藝和敬業的精神,同時也很好地傳播了甘孜的文化。微甘孜也一直致力於推廣甘孜豐富的人文資源,讓更多的人瞭解甘孜,愛上甘孜。

一切別的林林總總都統稱為“外面的世界”。在他38年的刻經生涯裡,有很多同期的或者晚輩,有的去了“上面的世界”,有的去了“外面的世界”。他說他可以去開車去做裁縫,賺的都多一些,然而只有刻經是他願意做一輩子的事情。

《三尺雕版與萬卷藏經》作為《了不起的匠人》第三季收官之作,很好地展現了德格印經院的手工藝人精湛的技藝和敬業的精神,同時也很好地傳播了甘孜的文化。微甘孜也一直致力於推廣甘孜豐富的人文資源,讓更多的人瞭解甘孜,愛上甘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