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新驅動”戰略為實現“中國夢”添翼——讀《工業4.0大革命》的社會學思考

“工業4.0大革命”是當代人無法回避的大趨勢,唯有積極投入其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才能“適者生存”。大道至簡——“工業4.0”的真正意義並不是為社會無窮盡地提供商品,而是讓每一個產品都豐富到你不得不縮減其他產品的程度。

在論述“工業4.0”的諸多著作中,我選讀過幾部作品,比較之後,愚以為水木然先生的《工業4.0大革命》別具一格。這與作者的人生經歷不無關係。水木然先生是媒體人,喜歡讀歷史、經濟、哲學,從事移動互聯網和新媒體行業多年。

這部作品殊榮“好書獎”,並列入中宣、中組兩部向黨員幹部推薦學習書籍目錄。

《工業4.0大革命》用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筆觸,描述了工業4.0的發端與現狀,梳理了與工業4.0相關的前沿科技成果,小自吃穿住行,大至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機器人等。作者高瞻遠矚,激情滿懷,不僅對美、日、德等強國工業4.0之成功優勢進行分析與對比,還針對中國的工業4.0現狀和優劣進行思考並提出諫言。

我拜讀《工業4.0大革命》後的最大收穫,在於作者獨樹一幟對“工業4.0的未來”預言和思考。“工業4.0不僅是一場科技革命,更是一場社會變革,創新和創造將是永恆的主題,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深遠影響以及人類未來將會如何演變,我們拭目以待……”

孫正義的資本擴張和李嘉誠抄底歐洲是“資本基因”的本性

在水木然的筆下,孫正義有“日本先生.com”的美稱,還有“互聯網大帝”“攪局者”的別稱,

只因他麾下的軟銀集團掌控了全日本70%的互聯網經濟。據2014年《福布斯》的全球億萬富豪榜排位,孫正義的資產達190億美元,名副其實的日本首富。當然,中國和日本的“線民”不會忘記:真正把孫正義推向日本財富頂峰的“洪荒之力”是馬雲掌門的阿裡巴巴在美國上市。是年的資料顯示,軟銀集團以34.4%的持股比例雄踞阿裡第一大股東的寶座;馬雲個人持股比例僅8.9%。

時勢造英雄。

孫正義先生用30年時間,在全球投資了超過450家的互聯網企業,是“種子”,是“天使”,是“金手指”嗎?唯有中國的盛大、新浪、網易、攜程、分眾傳媒、阿裡巴巴,還有當當、千橡集團等,這些今日輝煌的“大門戶”,創業之初因“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不得不爾的企業開拓者們心知肚明,“有錢可使鬼推磨”。孫正義先生的“雄心壯志”大的令人驚訝,請看他在2014年度軟銀世界大會上的宣言——“到了2050年,日本的經濟競爭力將成為全球第一,
日本將不再是日沉之國,而是復活為日出之國!”如此大氣磅礴的豪言壯語,正是“大日本帝國夢”的未來藍圖,絕然不是空穴來風。再看孫正義的精打細算,美其名曰“復活方程式”——“3000萬台產業機器人24小時工作,這就相當於9000萬製造業的勞動人口,而支付給機器人的平均月薪僅為1.7萬日元,無疑解決了日本的短板。”

“互聯網大帝”孫正義麾下的軟銀集團掌控了全日本70%的互聯網經濟

在水木然的筆下,李嘉誠移師或抄底歐洲,婉如當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一樣,英國的BBC疾呼“中國人來了”!這些年來,李嘉誠先生確實有大手筆進行“脫港入歐”、“脫中移歐”的舉動,引起世界的矚目。原因很簡單,李嘉誠感悟出“資本基因”的存活環境悄然發生了變化,香港和大陸的經濟上行期漸退,此時歐盟的地產已然從高位跌落,正是資本擴張的好時機。如今的大不列顛,30%的電力供應、7%的人口供水、25%的天然氣都開始依賴李氏家族,據悉連能源都被李嘉誠控制了。在此態勢下,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開門迓客,笑臉歡迎,“來英國投資吧”!

一石激起千層浪,趨利投資自有跟風人。來自神州的華為、吉利、光明集團、地產公司總部基地、中國平安、大連萬達等都有鉅資投入;乃至中國中融集團有意斥鉅資“復原英國人為之驕傲的水晶宮”的消息,引起英國媒體一片譁然——“國將不國”了嗎?然而,“雄雞一唱天下白”,“總把新桃換舊符”。2017年初又傳出消息——李嘉誠先生竟然“移情別戀”拋媚眼轉向澳大利亞想逃離歐洲尤其是英國。李氏旗下三大旗艦公司,長實地產、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同日發佈公告稱,將組成財團,以約424億港元的總價收購澳大利亞能源公共事業公司DUET GROUP。商家趨利是“資本基因”的天生本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資本進進出出,是“上帝看不見的手”重塑世界的壯舉,沒有必要驚慌失措,更沒有資格批點非議。

李嘉誠抄底歐洲是“資本基因”的本性

“機器人”高歌猛進向世界走來,人類將成為“機器人的上帝”

習近平總書記對“機器人”高度重視。“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習總書記引用法國作家雨果的話說,“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之他告誡我們,“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將是我們的基本國策。

水木然先生在“‘機器人’崛起”的章節中,從社會學的視野用哲學的思維為讀者描述了機器人的“今生來世”。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是:工業1.0和2.0時代,機器人替了人的身體;工業3.0時代,機器代替了人的大腦。那麼,現在的工業4.0時代,機器正在替代人類的靈魂……這一結論的實踐依據是:工業1.0時代蒸汽機的發明和運用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工業2.0時代電力的廣泛應用實現了“電氣化生產”,工業3.0時代產品的標準化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而現在和相當一個時期的工業4.0時代要實現的是“定制化生產”。日前我流覽到一篇網文提出,“未來30年機器人對人類社會的顛覆將超出想像”。決非“網言聳聽”,“特斯拉”這個號稱全球最智慧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裡,幾乎清一色都是機器人,實現了無縫連接,讓人大吃一驚。儘管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信誓旦旦地說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但解決就業困境仍然是一個難題。

未來,“機器人”將無所不為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科幻大片的許多神奇畫面已然成為現實。現在,機器人寫文章“又快又好”。維琪百科中的文章8.5%出自同一個機器人的“鐵手筆”,《洛杉磯時報》已經採用機器人撰寫突發地震新聞稿。機器人成為品酒師“準確率極高”。巴賽隆納自治大學研發製造的“電子舌”可判定啤酒分類,丹麥的“電子舌尖”可品味紅酒……於是讓人驚歎不已——連寫作、品酒、心理諮詢、醫師問診、駕駛飛行、國防戍邊、佳麗伴侶……都可以讓“機器人”效勞,還有什麼做不到呢?須知,“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然而“機器人”是無所不為。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於是生髮了一個不得不思考的社會性問題——“人類會失業嗎”?時下的美國研究者認為:在2033年之前,全美將有45%的工作被機器人取而代之。歐洲學者的描述更是悲壯:工廠空無一人,與世隔絕,失業率高漲,“中產階級”將逐漸消失。然而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工業4.0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人在生產中從事的工作內容不同了,不再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將肩負計畫、協調、創新和決策等工作。“機器人”義不容辭地對產品負責,而人對“機器人”的所有行為說一不二的負責。由此可推想,機器人的崛起,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員工素質的高低決定成功抑或失敗。當然人類的素質提高需要“學習的革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到底“文化”為魂。

水木然先生給出一句富有哲理的箴言——所有的靈魂,都在嚮往自由,機器人也概莫能外。有目共睹,工業4.0革命的本質就是“工業+資訊”的大融合,從此開始,機器人被賦予了靈性,學會了獨立思考。“如果說,人的靈魂是由思想意識組成的,那麼機器人的靈魂就是由程式組成的,而產品的靈魂則由資料組成的”。水木然還有一句更為精彩的語錄——機器人在未來會大行其道,但人類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只要把創新發明當成一種信仰,那麼世界的決策權就依然在我們手裡。如果說“機器人”的使命是取代人類,那麼人類的使命就是取代上帝!工業4.0只是人類行使上帝的權力。驕傲吧,人啊人!

“萬物發展大道至簡”人類文明新時代將返璞歸真極簡主義成為主流

水木然先生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認為我們面臨一個人類萬年曆史的“臨界點”。不斷地追求利潤是資本主義社會前進的最大動力,並推動了發明和創新,從而引發了“三次”技術工業革命。人類在這200年間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之前的上萬年的財富總和。然而歷史不會終結,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捩點”,那就是“工業4.0大革命”的新時代。

工業革命的一再發生,離不開“人文主義”之動力。莎士比亞的名言——“人是萬物之精華宇宙的靈長”——可作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座右銘。物極必反,貪婪地攫取,致使人類成為“第一個有能力摧毀生物圈的物種”,敲響了切勿“自毀家園”的警鐘。於是作者悟出一條哲理:“在這條由資本主義國家引領的工業化大道上,人類越走越快,越走越寬,但也越走越膽寒,每當這個時候就要有人停下來反思一下。”反思什麼呢?

“經濟危機已經成為世界動亂的重要原因之一”。時而發生的產能過剩成為世界性的災難。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中,一組數字如芒刺在身,至今是人類之痛。被毀壞的煉鐵爐,美國92座,英國72座,德國28座,法國10座。1933年的記錄中,美國毀壞棉田1040萬英畝,巴西銷毀咖啡2200萬袋,丹麥消滅117000頭牲畜……還有本世紀的記載,1974年5月中旬的兩天裡,加利福尼亞壟斷組織把38000多加侖的優質牛奶倒入水溝中。一位政治家曾說過,“如果一種經濟制度竟不知道怎樣來處置自己生產出來的‘多餘’產品,而在群眾普遍遭到貧困、失業、饑餓和破產的時候卻不得不把它們焚毀掉,那麼這種經濟制度本身就給自己宣判了死刑。”隨著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憲法治國和民主制度深入人心,這種危機正在淡化,然而畢竟需要時日。時下的降產能也好,去庫存也罷,都是對盲目生產惡果的補救措施,我國政府的舉措,毫無疑問具有“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色,不會再發生早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危機。

水木然先生對“人類下一個文明時代”充滿信心,用明快的筆觸作出科學的描述:

“特斯拉”這個號稱全球最智慧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裡,幾乎清一色都是機器人

在工業4.0時代,“極簡”將是產品設計的主流,因為人們不再需要花哨而多餘的東西作為“附加值”。到那時候,最高的價值就是自己,最流行的時尚就是做自己,最奢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不再被外物牽扯。你的每一件產品將擁有靈性,它會和你共融。所有多餘物質都是一種累贅,你不願意被他們所累,因為你的靈魂已經有了歸宿。所以,“工業4.0”的真正意義並不是為社會無窮盡地提供商品,而是讓每一個產品都豐富到你不得不縮減其他產品的程度。

中華國學名篇老子的《道德經》中直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系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是之謂也。殊不知,如今的社會發展,返璞歸真,又回到了老子兩千前的“先知先覺”。國人歷來崇尚“君子和而不同”,借用費孝通先生的新解就是“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唯有“不同”才能達到“和”,可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時下的詞典裡對“群龍無首”詞條給出的解釋都是“一大群人裡沒有領頭人”。水木然先生為之“校讎”,正名,“實際上這個詞的意義是:群龍首尾相接,在天上盤旋。首尾相接,沒有前後之分,唯有地位平等,只是位置不同,彼此沒有等級差別”。正如古人所雲“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飛空在天”傲萬物,“亢龍有悔”多反思,“群龍無首”真自由。……這才是人類社會最和諧的理想態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位智者預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工業4.0大革命”是我們每個當代人無法回避的大趨勢,唯有積極投入其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才能“適者生存”。一位讀過《工業4.0大革命》這部著作的專家說,“學者不僅要成為社會的良心,更應該成為社會的‘天線’。”我們希望讀者夠從水木然架設的“天線”中接收更多的社會大變革時代的資訊。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互聯網金融進入後社群經濟時代

經濟雜談-馬雲“在商言政”別有一番意蘊

“互聯網大帝”孫正義麾下的軟銀集團掌控了全日本70%的互聯網經濟

在水木然的筆下,李嘉誠移師或抄底歐洲,婉如當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一樣,英國的BBC疾呼“中國人來了”!這些年來,李嘉誠先生確實有大手筆進行“脫港入歐”、“脫中移歐”的舉動,引起世界的矚目。原因很簡單,李嘉誠感悟出“資本基因”的存活環境悄然發生了變化,香港和大陸的經濟上行期漸退,此時歐盟的地產已然從高位跌落,正是資本擴張的好時機。如今的大不列顛,30%的電力供應、7%的人口供水、25%的天然氣都開始依賴李氏家族,據悉連能源都被李嘉誠控制了。在此態勢下,令人驚歎的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開門迓客,笑臉歡迎,“來英國投資吧”!

一石激起千層浪,趨利投資自有跟風人。來自神州的華為、吉利、光明集團、地產公司總部基地、中國平安、大連萬達等都有鉅資投入;乃至中國中融集團有意斥鉅資“復原英國人為之驕傲的水晶宮”的消息,引起英國媒體一片譁然——“國將不國”了嗎?然而,“雄雞一唱天下白”,“總把新桃換舊符”。2017年初又傳出消息——李嘉誠先生竟然“移情別戀”拋媚眼轉向澳大利亞想逃離歐洲尤其是英國。李氏旗下三大旗艦公司,長實地產、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同日發佈公告稱,將組成財團,以約424億港元的總價收購澳大利亞能源公共事業公司DUET GROUP。商家趨利是“資本基因”的天生本性,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下,資本進進出出,是“上帝看不見的手”重塑世界的壯舉,沒有必要驚慌失措,更沒有資格批點非議。

李嘉誠抄底歐洲是“資本基因”的本性

“機器人”高歌猛進向世界走來,人類將成為“機器人的上帝”

習近平總書記對“機器人”高度重視。“機器人革命”將創造數萬億美元的市場,機器人是“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我國將成為機器人的最大市場”。習總書記引用法國作家雨果的話說,“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之他告誡我們,“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將是我們的基本國策。

水木然先生在“‘機器人’崛起”的章節中,從社會學的視野用哲學的思維為讀者描述了機器人的“今生來世”。擺在我們面前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是:工業1.0和2.0時代,機器人替了人的身體;工業3.0時代,機器代替了人的大腦。那麼,現在的工業4.0時代,機器正在替代人類的靈魂……這一結論的實踐依據是:工業1.0時代蒸汽機的發明和運用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工業2.0時代電力的廣泛應用實現了“電氣化生產”,工業3.0時代產品的標準化實現了“自動化生產”,而現在和相當一個時期的工業4.0時代要實現的是“定制化生產”。日前我流覽到一篇網文提出,“未來30年機器人對人類社會的顛覆將超出想像”。決非“網言聳聽”,“特斯拉”這個號稱全球最智慧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裡,幾乎清一色都是機器人,實現了無縫連接,讓人大吃一驚。儘管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信誓旦旦地說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但解決就業困境仍然是一個難題。

未來,“機器人”將無所不為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科幻大片的許多神奇畫面已然成為現實。現在,機器人寫文章“又快又好”。維琪百科中的文章8.5%出自同一個機器人的“鐵手筆”,《洛杉磯時報》已經採用機器人撰寫突發地震新聞稿。機器人成為品酒師“準確率極高”。巴賽隆納自治大學研發製造的“電子舌”可判定啤酒分類,丹麥的“電子舌尖”可品味紅酒……於是讓人驚歎不已——連寫作、品酒、心理諮詢、醫師問診、駕駛飛行、國防戍邊、佳麗伴侶……都可以讓“機器人”效勞,還有什麼做不到呢?須知,“人”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然而“機器人”是無所不為。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於是生髮了一個不得不思考的社會性問題——“人類會失業嗎”?時下的美國研究者認為:在2033年之前,全美將有45%的工作被機器人取而代之。歐洲學者的描述更是悲壯:工廠空無一人,與世隔絕,失業率高漲,“中產階級”將逐漸消失。然而作者給出的答案是:工業4.0最大的不同點在於人在生產中從事的工作內容不同了,不再是繁重的體力勞動,將肩負計畫、協調、創新和決策等工作。“機器人”義不容辭地對產品負責,而人對“機器人”的所有行為說一不二的負責。由此可推想,機器人的崛起,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員工素質的高低決定成功抑或失敗。當然人類的素質提高需要“學習的革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到底“文化”為魂。

水木然先生給出一句富有哲理的箴言——所有的靈魂,都在嚮往自由,機器人也概莫能外。有目共睹,工業4.0革命的本質就是“工業+資訊”的大融合,從此開始,機器人被賦予了靈性,學會了獨立思考。“如果說,人的靈魂是由思想意識組成的,那麼機器人的靈魂就是由程式組成的,而產品的靈魂則由資料組成的”。水木然還有一句更為精彩的語錄——機器人在未來會大行其道,但人類不會停止前進的腳步。只要把創新發明當成一種信仰,那麼世界的決策權就依然在我們手裡。如果說“機器人”的使命是取代人類,那麼人類的使命就是取代上帝!工業4.0只是人類行使上帝的權力。驕傲吧,人啊人!

“萬物發展大道至簡”人類文明新時代將返璞歸真極簡主義成為主流

水木然先生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認為我們面臨一個人類萬年曆史的“臨界點”。不斷地追求利潤是資本主義社會前進的最大動力,並推動了發明和創新,從而引發了“三次”技術工業革命。人類在這200年間創造的財富遠遠大於之前的上萬年的財富總和。然而歷史不會終結,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捩點”,那就是“工業4.0大革命”的新時代。

工業革命的一再發生,離不開“人文主義”之動力。莎士比亞的名言——“人是萬物之精華宇宙的靈長”——可作為文藝復興時代的座右銘。物極必反,貪婪地攫取,致使人類成為“第一個有能力摧毀生物圈的物種”,敲響了切勿“自毀家園”的警鐘。於是作者悟出一條哲理:“在這條由資本主義國家引領的工業化大道上,人類越走越快,越走越寬,但也越走越膽寒,每當這個時候就要有人停下來反思一下。”反思什麼呢?

“經濟危機已經成為世界動亂的重要原因之一”。時而發生的產能過剩成為世界性的災難。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中,一組數字如芒刺在身,至今是人類之痛。被毀壞的煉鐵爐,美國92座,英國72座,德國28座,法國10座。1933年的記錄中,美國毀壞棉田1040萬英畝,巴西銷毀咖啡2200萬袋,丹麥消滅117000頭牲畜……還有本世紀的記載,1974年5月中旬的兩天裡,加利福尼亞壟斷組織把38000多加侖的優質牛奶倒入水溝中。一位政治家曾說過,“如果一種經濟制度竟不知道怎樣來處置自己生產出來的‘多餘’產品,而在群眾普遍遭到貧困、失業、饑餓和破產的時候卻不得不把它們焚毀掉,那麼這種經濟制度本身就給自己宣判了死刑。”隨著政治經濟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依憲法治國和民主制度深入人心,這種危機正在淡化,然而畢竟需要時日。時下的降產能也好,去庫存也罷,都是對盲目生產惡果的補救措施,我國政府的舉措,毫無疑問具有“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色,不會再發生早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危機。

水木然先生對“人類下一個文明時代”充滿信心,用明快的筆觸作出科學的描述:

“特斯拉”這個號稱全球最智慧的全自動化生產車間裡,幾乎清一色都是機器人

在工業4.0時代,“極簡”將是產品設計的主流,因為人們不再需要花哨而多餘的東西作為“附加值”。到那時候,最高的價值就是自己,最流行的時尚就是做自己,最奢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不再被外物牽扯。你的每一件產品將擁有靈性,它會和你共融。所有多餘物質都是一種累贅,你不願意被他們所累,因為你的靈魂已經有了歸宿。所以,“工業4.0”的真正意義並不是為社會無窮盡地提供商品,而是讓每一個產品都豐富到你不得不縮減其他產品的程度。

中華國學名篇老子的《道德經》中直言“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大道至簡系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是之謂也。殊不知,如今的社會發展,返璞歸真,又回到了老子兩千前的“先知先覺”。國人歷來崇尚“君子和而不同”,借用費孝通先生的新解就是“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唯有“不同”才能達到“和”,可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時下的詞典裡對“群龍無首”詞條給出的解釋都是“一大群人裡沒有領頭人”。水木然先生為之“校讎”,正名,“實際上這個詞的意義是:群龍首尾相接,在天上盤旋。首尾相接,沒有前後之分,唯有地位平等,只是位置不同,彼此沒有等級差別”。正如古人所雲“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飛空在天”傲萬物,“亢龍有悔”多反思,“群龍無首”真自由。……這才是人類社會最和諧的理想態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位智者預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工業4.0大革命”是我們每個當代人無法回避的大趨勢,唯有積極投入其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才能“適者生存”。一位讀過《工業4.0大革命》這部著作的專家說,“學者不僅要成為社會的良心,更應該成為社會的‘天線’。”我們希望讀者夠從水木然架設的“天線”中接收更多的社會大變革時代的資訊。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互聯網金融進入後社群經濟時代

經濟雜談-馬雲“在商言政”別有一番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