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樣是世界石油大國,在石油方面,蘇聯為何玩不過沙特?

說起石油出口第一大國,那肯定是非沙特莫屬。但是在20世紀70、80年代,沙特可不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十分意外,當時的世界石油第一出口國的蘇聯。從目前的石油儲量來看,俄羅斯也超過了沙特。

同樣是賣石油,為何蘇聯總是玩不過沙特呢?

一、沙特的石油大國地位在二戰後開始確立

在20世紀初期,沙特就發現了石油。但當時世界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並不大,因此當時沙特並沒有確立自己的石油大國地位。沙特屬於英國的勢力範圍,

而且為英國提供了一系列的資源。隨著科技的發展,各國對石油的需求開始擴大。尤其是在戰爭期間,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急需石油,但是這兩個國家卻都沒有石油。不得不說,日本南下東南亞與搶奪資源有很大的關係。在二戰之後,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開始,海灣各國陸續發現了石油。尤其是沙特,確立了自己第一石油出口國的地位。海灣富國就是從那個時候確立的,
在此之前,也不比非洲強多少。當時的蘇聯是什麼情況呢?當時蘇聯的主要油田為巴庫油田。蘇聯滿足了石油的自給自足,但出口量不大。

1971年,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發現了超特大油田。但由於開採成本高,與西亞地區的石油相比並沒有多少優勢。

西亞各國的石油基本上都在地表淺層,所以比較容易開採,開採的成本不高,自然出口的價格也不會太高。蘇聯的石油區呢?基本上都在地表中層,而且還是十分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開採的成本和難度都很大。因此,蘇聯出口的石油價格比較貴,這也是成本決定的。本來蘇聯在石油出口方面絕對不如沙特,但是就在1973年出事了,就在這一年爆發了中東戰爭。海灣各國都是穆斯林國家,
為了抗議西方國家援助以色列,海灣各國決定以石油為武器進行反制。首先大幅度降低石油產量,然後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沙特的石油產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蘇聯的機會來了。

二、蘇聯利用石油利潤,進入了鼎盛時期

海灣各國降低了石油產量,

可西方國家的石油需求無法降低。出於無奈,西方國家來說進口蘇聯石油。蘇聯逐步成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國,依靠豐厚的石油利潤,蘇聯的國力進入了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蘇聯開始與美國展開全面爭霸,而且處於攻勢地位。美國由於越南戰爭的嚴重影響,處於戰略上的守勢。但美國等西方國家並沒有閑著,美國一方面降低對蘇聯石油的依賴,另一方面與海灣各國進行談判。到了80年代初期,談判取得了進展。沙特石油產量從200萬桶增加到了800萬桶,重新確立了自己的石油大國地位。隨著海灣各國陸續提高石油產量,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度下滑。到了80年代中期,蘇聯的石油已經很難繼續出口。因為由於開採成本高,蘇聯石油很難降價。

國際石油採購當然是越便宜越好,因此,蘇聯石油失去了銷路。在此之前,依靠石油利潤,蘇聯的攤子鋪得很大。現在卻出現了資金問題,這影響了蘇聯一系列的問題。其實為了削弱蘇聯,美國還有其他的辦法。1979年12月,蘇聯佔領了阿富汗。美國認為這是削弱蘇聯國力的好機會,阿富汗遊擊隊成員在2年的時間內,從2萬發展到了30萬人。當年,蘇聯利用越南戰場消耗美國的國力,現在都反了過來。由於各方面的問題,到了1989年,蘇聯不得不從阿富汗撤軍。石油的開採成本對蘇聯影響很大,在這方面,沙特等石油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沙特在購買武器方面一直都選擇最先進最貴的,包括彈道導彈也是一樣。

另一方面與海灣各國進行談判。到了80年代初期,談判取得了進展。沙特石油產量從200萬桶增加到了800萬桶,重新確立了自己的石油大國地位。隨著海灣各國陸續提高石油產量,國際油價開始大幅度下滑。到了80年代中期,蘇聯的石油已經很難繼續出口。因為由於開採成本高,蘇聯石油很難降價。

國際石油採購當然是越便宜越好,因此,蘇聯石油失去了銷路。在此之前,依靠石油利潤,蘇聯的攤子鋪得很大。現在卻出現了資金問題,這影響了蘇聯一系列的問題。其實為了削弱蘇聯,美國還有其他的辦法。1979年12月,蘇聯佔領了阿富汗。美國認為這是削弱蘇聯國力的好機會,阿富汗遊擊隊成員在2年的時間內,從2萬發展到了30萬人。當年,蘇聯利用越南戰場消耗美國的國力,現在都反了過來。由於各方面的問題,到了1989年,蘇聯不得不從阿富汗撤軍。石油的開採成本對蘇聯影響很大,在這方面,沙特等石油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沙特在購買武器方面一直都選擇最先進最貴的,包括彈道導彈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