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你的家庭教育是最佳狀態麼?家長們一定要看完!

在教育上,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家長真正欠缺的是什麼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狀態,是父母的教育狀態。現在有很多母親的理性比較可怕,在談及孩子的時候,

缺乏情感的基礎,缺乏情感的支撐,母親的這種理性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是很可怕的。父親和教育是有距離的,有距離不可怕,但父親要表明在家庭教育這個空間裡的位置,要表達清楚在家裡對孩子的精神導向是什麼。

正確解讀父母兩個字的意義

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品質,就是風度。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在什麼時候表現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母親的“母”包含什麼樣的生命意義?這是我們生命角色裡面必須解讀的內涵。

第一個字是“虛”。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的時候一眼能看出來三個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母親看到自己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都不要動,為什麼不要動,因為它的優點需要母親用良好的情緒去孕育和保護,只有母親看到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露聲色的時候,

才能賦予孩子內心的成長動力。有的家長很納悶,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媽媽就變了另一個人似的,變得不可理解。為什麼這樣,就是這個“虛”沒做好,不能夠虛下來的母親,不能夠給孩子的情緒提供一個空間,孩子的情緒就在媽媽的情緒裡面包圍著。

第二個字是“弱”。母親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強勢媽媽的孩子很難自信,孩子的自信會在你這種狀態裡面一點點的削弱。能夠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親,孩子的內心必然自信而堅強。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嗎?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實現對孩子的托舉,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說話的家長,實際上是在壓制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第三個是“柔”字。只要做到“虛弱柔”,凡事淡定,養孩子的心,養自己的心,充滿愛和感恩,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謙卑,凡事感恩,相信孩子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教育的最佳狀態在於一個“養”字。家庭教育重在養,而不在教。現在孩子學習上的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心力的不足,心裡面對學習熱情不足。養魚重在養水,養樹重在養根,養人重在養心。如果一個孩子的心在家裡面得不到養護,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

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能點燃。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保證母親情緒的平和,這是你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普遍的心態,但常常因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孩子成不了“龍”,更有甚者,走向反面。怎樣才能教育孩子有所作為呢?下面談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氣氛、心理環境中成長,環境對他們認識世界、判斷是非及情緒體驗,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應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舉止,使孩子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和教育。家長還應多關心、愛☆禁☆撫孩子,多給他們一些微笑,多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感興趣,對他們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應該急時給予讚揚和鼓勵,即使這種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二、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各種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不同的見解。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受磨練,增長才幹,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不少家長對孩子的一切要大包大攬,進行“一條龍”、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讀,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患了“軟骨症”,見不了世面,經不了風雨,結果獨生子女難獨立。

三、注重引導,培養興趣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都達不到這一要求。當孩子沒有達到要求時,就開始嘮叨,造成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一位兒子考上清華的家長,他的教子經驗是基本上不向孩子提什麼要求,而是重在培養他的興趣,啟發他的思維。而他兒子從小就養成了善於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富有創新意識、不達目的不甘休的良好習慣。

教育和培養子女需經歷一個複雜的階段。家長只有瞭解孩子,有針對地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並使教育獲得成功。

積極家長的心態第一放在哪

家長的心態第一放在哪?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讀的是這兩個字,一個是心,一個是情,無心無意是家庭教育的特點,有情有禮是家庭教育有效實施的必須遵守的原則。

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有情無禮。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家長給他穿,給他洗,說愛孩子的時候愛到早晨起床的時候,在旁邊喊,甚至幫孩子穿衣服,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們的孩子渴望到問我們要東西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把道理點出來。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或者爸爸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背後的這些干擾源,這些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更可怕。如何實現家長的情緒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現一個問題,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靜下來,先把自己的情緒先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面,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裡流過。效果在哪裡,在於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澱,沉澱到你的內心,內化為你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報告都是無效的。沒有沉澱的消化,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也就是沒有沉澱的過程,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裡去實現。

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裡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裡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裡面,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於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家庭教育應該站在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都是有差異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家長自身對教育素質的修養和提升,僅僅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開始。90後孩子內心的邏輯,和我們成人之間內心遵守的邏輯思維是不一樣的、是有衝突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邏輯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去開發、面對、指導。我們要反問的是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我們的教育修養夠不夠。

得不到有效的滋養,天賦的聰明就沒有基礎;智商再高,沒有恰當的、相應的心態支撐,天賦很難發揮。
我們先不講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養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適不適合養孩子,或者如何達到養孩子的狀態。如何點燃孩子內心的學習熱情,點燃需要一定的溫度,需要一定的狀態才能點燃。如果家長的心是冷漠、麻木或者是焦慮不安的,我們很難去點燃孩子學習的熱情。面對孩子不管出現任何狀態的時候,保證母親情緒的平和,這是你對孩子最偉大的教育。

“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普遍的心態,但常常因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孩子成不了“龍”,更有甚者,走向反面。怎樣才能教育孩子有所作為呢?下面談談個人的幾點認識。

一、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在一定的心理氣氛、心理環境中成長,環境對他們認識世界、判斷是非及情緒體驗,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家長應創設良好的家庭氛圍,以高雅的趣味,文明的舉止,使孩子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薰陶和教育。家長還應多關心、愛☆禁☆撫孩子,多給他們一些微笑,多對他們的所作所為感興趣,對他們的任何努力和成功都應該急時給予讚揚和鼓勵,即使這種努力和成功是微不足道的。

二、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各種需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遇事多跟他們商量,多聽他們的意見,允許他們自己選擇和決定,容忍孩子有與父母不同的見解。放手讓孩子接觸社會生活,讓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經受磨練,增長才幹,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我們不少家長對孩子的一切要大包大攬,進行“一條龍”、服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白天接送,晚上陪讀,如同溫室中的花朵,患了“軟骨症”,見不了世面,經不了風雨,結果獨生子女難獨立。

三、注重引導,培養興趣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都達不到這一要求。當孩子沒有達到要求時,就開始嘮叨,造成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一位兒子考上清華的家長,他的教子經驗是基本上不向孩子提什麼要求,而是重在培養他的興趣,啟發他的思維。而他兒子從小就養成了善於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富有創新意識、不達目的不甘休的良好習慣。

教育和培養子女需經歷一個複雜的階段。家長只有瞭解孩子,有針對地採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並使教育獲得成功。

積極家長的心態第一放在哪

家長的心態第一放在哪?家庭教育重在養,而非在教,今天主要解讀的是這兩個字,一個是心,一個是情,無心無意是家庭教育的特點,有情有禮是家庭教育有效實施的必須遵守的原則。

教無定法,對待不同家庭的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有一個原則,要有情有禮,情在禮的前面。現在家庭教育的現狀是什麼呢,有情無禮。愛孩子的時候,愛得沒邊,關心孩子的時候,連孩子的襪子都要家長給他穿,給他洗,說愛孩子的時候愛到早晨起床的時候,在旁邊喊,甚至幫孩子穿衣服,這叫愛嗎?這個情已經失去了教育的價值。另一個現狀是有禮無情,尤其是家長給孩子講道理的時候,沒有感情鋪墊。任何層面的教育,首先是要給被教育者傳達教育者本身的真實的內在情感。感情做足了,做足到我們的孩子渴望到問我們要東西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才把道理點出來。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或者爸爸我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一個小道理過去,才有可能實現帶給孩子的一種引導能力。

家長內心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孩子學習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導致孩子內心不安的背後的這些干擾源,這些基礎層面的支撐亂了,更可怕。如何實現家長的情緒自控,也就是孩子稍微出現一個問題,你先不急、不躁,你先平靜下來,先把自己的情緒先調整好,然後再面對問題。

如何實現情緒的自我調控和管理,這是對家長提出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平靜的內心,才有可能沉澱和吸收教育的理性思考”,只有我們家長的內心平靜下來,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點才會變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對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澱到內心裡面,沉澱為自己的一種狀態,否則,教育的思考就像水過地皮濕一樣,從每個人心裡流過。效果在哪裡,在於你能否做到對教育思考的沉澱,沉澱到你的內心,內化為你的一種狀態,如果沒有這一種過程,你聽任何報告都是無效的。沒有沉澱的消化,就沒有實施教育的資本,也就是沒有沉澱的過程,我們就不可能拿著教育專家的東西在自家家庭裡去實現。

家庭教育的空間一定要留給孩子

家庭教育要做清晰,應該下功夫做的事在兩頭,一頭是父親,一頭是母親,中間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在蜿蜒曲折的過程中完成的,這個空間要留給孩子,不要管它。

一流的家長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長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敗,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天天抓著孩子不放的家庭跳到錯誤的空間裡來了,這個空間是每個孩子自己獨立完成的,但是很多家長參與到這個空間裡面盯著不放,拔不出來,不讓他管不行,不讓他管就沒有別的事可管了。有的家長說,你讓我放就不管了嗎?讓你放不是不管,讓你站到你的角色裡面,對孩子的情緒做養護而不是對孩子的行為層面的東西過多地參與。過多的參與等於我們不知不覺、兢兢業業在犯錯誤。

家庭教育應該站在文化和哲學的空間去審視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個文化的載體,不同家庭文化培養出來的孩子的氣質都是有差異的。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做到最高點就是文化,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生另外一種生命力。

家長自身對教育素質的修養和提升,僅僅是實現家庭教育功能的開始。90後孩子內心的邏輯,和我們成人之間內心遵守的邏輯思維是不一樣的、是有衝突的,但是他們的這種邏輯未必是不好的,需要我們去開發、面對、指導。我們要反問的是我們的教育儲備夠不夠,我們的家庭教育能量夠不夠,我們的教育修養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