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熊孩子為什麼這麼“熊”?

好好的孩子你不教他道理,他就會成為熊孩子;

你說沒關係,他長大了自然就懂了;

後來他沒等到長大,就成了殺人犯。

前幾天,偶然看到一篇“2歲女孩因惡作劇墜樓身亡:熊孩子和殺人犯之間,

隔著家長而已”的文章,久久不能釋懷。相信很多人也曾讀過此篇文章,並且和作者、和我一樣,認為如果小看“熊孩子”頻發的現狀,我們就可能為此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

一個熊孩子究竟能夠殘忍到什麼程度呢?

5歲男孩致2歲小女孩18樓墜亡

2017年7月3日,兩歲的莉莉從18樓墜樓身亡。原因只是因為一個5歲的“熊孩子”惡作劇,將只有兩歲的莉莉獨自關進電梯,並送上了18樓。電梯到達頂層開門的一瞬間,2歲的小姑娘本能地朝著外面的陽光走去,誰想到頂樓的護欄失修,莉莉一腳踩空,生命戛然而止。

13歲少年焚燒老師為搶蘋果手機

2016年6月13日,金川縣13歲的少年小武(化名),將一瓶汽油潑向回家途中的毛日鄉中心校老師楊冬玲並掏出打火機焚燒,

導致楊冬玲燒傷達到III度標準。楊老師頭頸、胸背深度燒傷,而大部分的手指也將可能被截掉。而這個小武如此殘忍的目的,居然就是為了搶走楊老師的蘋果手機。

8歲男童陽臺扔石頭砸死准新娘

2014年6月8日,家住江陰的准新娘王麗剛出門經過樓下,就被飛來的石頭砸中,倒在血泊之中死亡。查看監控視頻後發現,是兩個小孩在24樓天臺玩耍,其間一名8歲的男童將一塊石頭拋下,

砸死了准新娘。

12歲女孩電梯摔嬰致重傷

2013年11月25日,重慶一居民社區內,1歲半的男嬰被婆婆誤留在電梯,隨後進入電梯裡的一名12歲小姑娘抱起男嬰猛摔打,之後,女孩將嬰兒從電梯抱到家中,在陽臺欄杆上逗玩時,致使嬰兒從25層墜落,重傷昏迷。

深究這些“熊孩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除了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更重要的因素來自孩子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環境影響,包括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尤其是家庭環境。總體來講,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催生了這些“熊孩子”?有專業報告分析了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長和行為方式的重要影響,結合實際,導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環境主要有以下五種:

1.放任型家庭

在統計的未成年犯中,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的占9%。大多數的少年雖與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但父母對他們缺乏溝通、瞭解,有的家長竟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問題。在統計的案例中,未成年人犯罪與家長的放任有直接關係的就占到了31.5%。

2.打罵型家庭

家庭教育的簡單粗暴、強迫專制都是促使未成年人思想惡化的原因。對孩子經常性打罵,極易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發展,同時這種暴力行為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孩子也崇尚用暴力解決問題。在統計的案例中打罵性家庭占到了19.5%。

3.失和型家庭

家庭親人間的隔閡,失掉了家庭和睦的關係,使他們到外界去尋求安慰和溫暖,常常易被壞人利用;有的父母草率離婚,受害者也是子女,他們推卸教養的責任,不顧後果。在未成年犯中,來自失和家庭的占未成年犯總數的17.7%。

4.溺愛型家庭

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由於父母會對孩子過分的溺愛,會在孩子心靈上播下自私、任性的種子,從而發展形成不良的個性、偏好。在統計的案例中因家庭溺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總人數的16%。

5.留守型家庭

留守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出外打工,將未成年人託付其他親屬照顧,使其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從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家庭。在統計的案例中,留守性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為15.3%。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孩子,你覺得“長大了他自然會懂”,可能他就永遠不會懂了。等他的年齡走在心智前面時,這個世界就不會再繼續包容下去。

極易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發展,同時這種暴力行為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孩子也崇尚用暴力解決問題。在統計的案例中打罵性家庭占到了19.5%。

3.失和型家庭

家庭親人間的隔閡,失掉了家庭和睦的關係,使他們到外界去尋求安慰和溫暖,常常易被壞人利用;有的父母草率離婚,受害者也是子女,他們推卸教養的責任,不顧後果。在未成年犯中,來自失和家庭的占未成年犯總數的17.7%。

4.溺愛型家庭

現在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由於父母會對孩子過分的溺愛,會在孩子心靈上播下自私、任性的種子,從而發展形成不良的個性、偏好。在統計的案例中因家庭溺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總人數的16%。

5.留守型家庭

留守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出外打工,將未成年人託付其他親屬照顧,使其長期得不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從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家庭。在統計的案例中,留守性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為15.3%。

孩子不可能一輩子都是孩子,你覺得“長大了他自然會懂”,可能他就永遠不會懂了。等他的年齡走在心智前面時,這個世界就不會再繼續包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