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綠鏡頭走進烏蘭察布:一座城的完美蛻變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美麗 張格苗 虞璐 通訊員康永志 蘇建堂

昔日,她是“地上無草、風沙肆虐”的邊陲之地,如今,她已完美蛻變成了“碧水黛山、花草掩映”的塞北“珍珠”,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蛻變。

是什麼讓地處塞北的烏蘭察布有如此變化?早在六七年前,烏蘭察布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就將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聚焦在園林城市創建上,規劃先行,對全市棚戶區深入改造,大力實施“山水綠”再造戰略,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

髒亂差的採石場搖身變為濕地公園

在這次蛻變中,烏蘭察布中心城區集甯區便是打響這一戰役的排頭兵。

霸王河被譽為集甯區的“母親河”。曾經,由於持續的自然乾旱及人為亂采亂挖、垃圾侵佔河道等原因,這條“母親河”整個河道破爛不堪,成為一個髒亂差的採石場。

2010年,烏蘭察布市、集甯區兩級黨委政府決定對霸王河流經集甯全段進行綜合治理。經過治理,昔日髒、亂、差的“母親河”已經搖身變成了綠樹成蔭、碧波蕩漾、景色怡人的霸王河生態園,並於2012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3A旅遊景區,

2016年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濕地試點公園。

霸王河航拍圖。李根 攝影

烏蘭察布市集甯區水利局局長康巨集波告訴記者,霸王河綜合治理工程在改善地區小氣候、緩解水資源短缺、改善城鄉人居生態環境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對推動集甯區社會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烏蘭察布市集甯區水利局局長康宏波(左一)接受記者採訪。薛瑞平 攝影

玄武岩上建成的“綠島”

當地人都說,烏蘭察布是一座建在“玄武岩上的城市”,這裡地表土層貧瘠,

全市地下玄武岩覆蓋面積大,岩層深厚,獨特的地質環境給這裡的綠化帶來了巨大困難。白泉山位於烏蘭察布市政府所在地集甯區新舊城區交界處,山上石厚土薄,石多土少,昔日的白泉山是一塊不毛之地,山上樹木難以成活,到處都是灰突突的一片。從2011年開始,烏蘭察布市啟動白泉山山體改造建設工程,為保證苗木在玄武岩上成活,他們採用了“挖大坑覆土”的栽植方式,
少則覆土一米,多則覆土三米。

集甯區林業局局長何瑞平坦言,該工程的一大難點就是挖大坑。由於岩石堅硬,需要先用炮錘、挖掘機等機械將岩石打碎運走,然後覆泥土,花費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都非常大。

白泉山建設工程耗時3年,共栽培各類樹木369萬株,其中常綠樹102萬株,落葉喬木110萬株,花灌木157萬株,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同時修建園路68公里,建成廣場18個,亭臺樓閣14座,最終成為中心城區名副其實的“城中綠島”。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

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烏蘭察布市已經基本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風貌和特色,初步形成了一條長14公里,寬約1公里的生態水域景觀帶。2016年,烏蘭察布市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夜幕降臨時的集甯區。李根 攝影

烏蘭察布能夠實現這一完美蛻變,與烏蘭察布市始終秉承的發展理念息息相關。正如烏蘭察布市委書記杜學軍介紹,烏蘭察布在發展中始終秉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只有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開展大規模生態工程建設,才能推動生態環境實現持續改善,各族群眾的生態文明福利顯著提高。

責任編輯:安焱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

其中常綠樹102萬株,落葉喬木110萬株,花灌木157萬株,苗木成活率達到98%以上。同時修建園路68公里,建成廣場18個,亭臺樓閣14座,最終成為中心城區名副其實的“城中綠島”。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

經過幾年的綜合治理,烏蘭察布市已經基本實現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風貌和特色,初步形成了一條長14公里,寬約1公里的生態水域景觀帶。2016年,烏蘭察布市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式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

夜幕降臨時的集甯區。李根 攝影

烏蘭察布能夠實現這一完美蛻變,與烏蘭察布市始終秉承的發展理念息息相關。正如烏蘭察布市委書記杜學軍介紹,烏蘭察布在發展中始終秉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只有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生態環境,深化生態文明制度改革,落實最嚴格的生態保護措施,開展大規模生態工程建設,才能推動生態環境實現持續改善,各族群眾的生態文明福利顯著提高。

責任編輯:安焱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