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監會嚴格新險企開業驗收標準,10家新批籌公司尚未獲准開業

紛紛攘攘的保險江湖中,“200多家險企排隊待批籌”的消息流傳許久,迄今落地者數十家。近兩年保險行業迎來一波保費盛宴的同時,也迎來了本世紀以來最大一波擴容潮。

『慧保天下』粗略統計,

2015、2016兩年間近40家保險公司獲批籌建、開業。僅以2016年為例,即有11家險企開業、22家保險公司批籌、另外還包括近百家保險仲介獲批、過百家險企省級機構入市。

金融環境的陡然而變,監管語境的變化,這一波保險機構擴容潮也正在發生逆轉。6月22日,《中國保監會關於進一步加強保險公司開業驗收工作的通知》下發,保監會擬收緊對新籌建保險公司股東資質、入股資金來源、股權結構等多方面的審查,

在全面強化保險業務監管的同時,保險牌照的發放也將收緊。

監管將嚴查待開業險企股東資金來源

2012年以來,由於險資投資管道放開、險企資產規模快速發展壯大、個別險企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所引發的“保險熱潮”在2016年底歸於沉寂。

這一年的12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公開場合拋出了著名的“妖精論”,所有輿論因此直指保險行業——因為在資本市場上的激進舉牌行為,

個別保險公司在之前的一段時間裡已經引發了一系列的口水官司。

轉折在“妖精論”之後悄然發生,保險監管部門則將種種問題的根源指向了“公司治理”。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2016年12月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指出,規範的公司治理是防範風險的治本之策,重點是管好“人”與“錢”,即保險公司股東和資金來源。

之後,圍繞“公司治理”這一問題,保監會打出了一系列的組合拳,

包括擬嚴格限制大股東持股上限、規範關聯交易等等,力圖對保險公司的股東進行穿透式監管。而這一次,保監會更是將穿透式監管的重心進一步前移至開業驗收環節,通過嚴格開業驗收標準,預防公司管控不到位、經營激進、治理失效、資本不實等風險。

《通知》明確在籌建期間,保監會將從四個方面入手核查股東情況,包括加強股東資質條件、股東資金來源、股權結構等。

《通知》規定,如果保險公司股東發生財務狀況惡化、實際控制人變更、關聯關係變化等影響股東資質的情形,應當在規定期限向保監會書面報告,保監會將對相關股東資質進行穿透性核查。

《通知》還要求保險公司在籌建期間股東不得轉讓或變相轉讓所持有的保險公司股權,如違反此項規定,保監會將責令限期整改或不予批准開業,並將相關股東和當事人列入准入負面清單,

限制其在保險業的投資活動。

此外,《通知》還表示將從籌建落實情況審查、增加面談考核、完善驗收標準三個方面加強驗收工作。

在創立大會召開前,獲批籌的新險企擬任董事長、總經理需向保監會陳述公司治理、高管團隊、經營規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保監會進行綜合評估,如存在與籌建申請材料嚴重不符或與監管導向嚴重偏離的,將責令其限期整改。另外,新險企擬定的公司章程被要求在創立大會前完成修訂。

在驗收工作環節,保監會增加了面談考核,與擬任董事長、總經理、高級管理人員及關鍵崗位負責人瞭解新設公司籌備情況。另外,保監會將細化評估內容,建立驗收評價機制,將驗收情況分類為四類:驗收合格、一個月整改、兩個月整改並重新驗收、驗收不合格不予批准開業。

雖然《通知》主要針對保險公司開業驗收,不過也提到了開業初期相關監管手段。保險公司開業後的前兩年,保監會將對其發展規劃、產品策略、投資決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如果評估結果不達標,將不予批准保險公司新設分支機搆。

2016年以來批籌23家險企尚有10家未獲開業

不同于往昔股東資本性質迥然不同的險企擴容潮,這一波擴容潮中待批籌險企的股東中,民資、外資、國資兼而有之,但能入局者多是能量非凡之輩。其中有知名社會資本,也多有上市公司參與其間。有媒體統計,2016年先後有73家上市公司擬發起或參與設立保險公司,而這些上市公司主業背景紛繁複雜,涉及房地產、互聯網、醫藥和化工等眾多領域。

監管明確強化開業驗收工作,對於已經批籌但尚未開業的險企來說,無疑尤其需要關注。

根據保監會官網披露的資訊,2016年以來,保監會批准籌建的各類保險企業一共是23家。

這其中,只有三家是在2017年4月之後獲批開業的,包括信美人壽、愛心人壽以及匯友建工財險。信美人壽由螞蟻金服、天弘基金等主導設立,而愛心人壽則由北京保險產業園主導設立。6月23日,媒體爆出匯友建工財險獲批開業的消息,該公司由長安責任保險公司發起設立。

截至2017年6月23日,23家批籌的保險公司仍有10家公司未獲批開業,具體包括:北京人壽、招商局仁和人壽、黃河財險、三峽人壽、匯邦人壽五家綜合性保險公司;人保養老、瑞華健康、太平科技三家專業保險公司,以及廣東粵電自保、永誠資管。

這10家險企的股東背景以及實力各有不同。這其中,只有一家險企是在2017年之後獲批籌建的——北京人壽,這家以北京為名的險企,擬註冊資本28.6億元,股東為北京順鑫控股集團、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北京草橋實業總公司等9家公司。

尤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主導、中國移動參股的“巨無霸”險企招商局仁和人壽,註冊資本金50億元。早在140年前清朝末年,招商局組建了國內第一家民族保險企業“仁和保險”,140年後,再度耗費重金舉起“仁和”的大旗,對於中國保險業而言,可謂意義重大。

此外,黃河財險地處西部城市蘭州,註冊資本亦高達25億元,其股東主要為甘肅國企為主,包含甘肅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中國鐵建投資集團、中國交建、白銀有色等。該險企一旦成立,將成為甘肅首家法人險企。

匯邦人壽註冊地在拉薩,主要股東為世茂股份、廈門明發集團等民企或外企為主。

三峽人壽註冊地為中部城市重慶,其股東主要有重慶高科、重慶渝富集團、新華聯等企業為主。

瑞華健康保險公司註冊地亦在西部城市西安,作為一家健康險公司,其股東主要有五家企業,包括咸陽宇宏房產和東方置地集團等多家地產公司。

此外,太平科技保險作為專業保險公司,主要是浙江國企金控和太平財險發起設立;人保養老險由人保集團發起設立;廣東粵電自保也是由大型國企所設立;永誠保險旗下的永誠資管早已傳出獲批開業,但保監會檔仍未披露。

相對於保險公司2億元的最低註冊資本,待開業險企動輒數十億元的註冊資本金可見股東背後之實力,與對保險牌照之覬覦。

上市公司“參股保險公司熱”退燒

自2016年底以來,伴隨監管全面趨嚴,行業普遍預計已經延續若干年的“保險牌照熱”必將暫告一段落。從目前來看,這一趨勢已經開始顯現。

上市公司爭相發公告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火爆局面已經不再。據《證券時報》統計,截至6月20日,發佈公告稱擬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4家,同比減少59%,擬設保險公司11家,包括5家壽險公司、3家健康險公司、2家財險公司和1家保證保險公司;去年同一時期,共34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擬參與投資設立19家保險公司。2016年全年,共有73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參與投資設立42家保險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開始有上市險企宣佈終止參與設計保險公司的計畫,例如,上文提到的已經匯邦人壽(籌)股東世茂股份,其還曾參與過新沃財險的設立,不過在今年1月的時候,發公告稱,因各方意見未達成一致,決定終止該專案。

而在今年3月,上市公司美盈森也曾發佈公告稱,終止參與發起設立長青保險(擬)。

《證券時報》稱,某上市公司擬牽頭設立一家健康保險公司,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前期資料已準備好的情況下,卻自主放棄,未將申請材料遞交到保監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等待批籌的險企或仍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同樣是來自《證券時報》的報導,今年以來,工商總局預核准名稱的保險公司仍然超過150家。不過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名稱預核准6個月後仍然沒有獲得保監會批復籌建,這些核准過的名稱將需要申請延遲或者重新申請。

End

另外,新險企擬定的公司章程被要求在創立大會前完成修訂。

在驗收工作環節,保監會增加了面談考核,與擬任董事長、總經理、高級管理人員及關鍵崗位負責人瞭解新設公司籌備情況。另外,保監會將細化評估內容,建立驗收評價機制,將驗收情況分類為四類:驗收合格、一個月整改、兩個月整改並重新驗收、驗收不合格不予批准開業。

雖然《通知》主要針對保險公司開業驗收,不過也提到了開業初期相關監管手段。保險公司開業後的前兩年,保監會將對其發展規劃、產品策略、投資決策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如果評估結果不達標,將不予批准保險公司新設分支機搆。

2016年以來批籌23家險企尚有10家未獲開業

不同于往昔股東資本性質迥然不同的險企擴容潮,這一波擴容潮中待批籌險企的股東中,民資、外資、國資兼而有之,但能入局者多是能量非凡之輩。其中有知名社會資本,也多有上市公司參與其間。有媒體統計,2016年先後有73家上市公司擬發起或參與設立保險公司,而這些上市公司主業背景紛繁複雜,涉及房地產、互聯網、醫藥和化工等眾多領域。

監管明確強化開業驗收工作,對於已經批籌但尚未開業的險企來說,無疑尤其需要關注。

根據保監會官網披露的資訊,2016年以來,保監會批准籌建的各類保險企業一共是23家。

這其中,只有三家是在2017年4月之後獲批開業的,包括信美人壽、愛心人壽以及匯友建工財險。信美人壽由螞蟻金服、天弘基金等主導設立,而愛心人壽則由北京保險產業園主導設立。6月23日,媒體爆出匯友建工財險獲批開業的消息,該公司由長安責任保險公司發起設立。

截至2017年6月23日,23家批籌的保險公司仍有10家公司未獲批開業,具體包括:北京人壽、招商局仁和人壽、黃河財險、三峽人壽、匯邦人壽五家綜合性保險公司;人保養老、瑞華健康、太平科技三家專業保險公司,以及廣東粵電自保、永誠資管。

這10家險企的股東背景以及實力各有不同。這其中,只有一家險企是在2017年之後獲批籌建的——北京人壽,這家以北京為名的險企,擬註冊資本28.6億元,股東為北京順鑫控股集團、北京供銷社投資管理中心、北京草橋實業總公司等9家公司。

尤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主導、中國移動參股的“巨無霸”險企招商局仁和人壽,註冊資本金50億元。早在140年前清朝末年,招商局組建了國內第一家民族保險企業“仁和保險”,140年後,再度耗費重金舉起“仁和”的大旗,對於中國保險業而言,可謂意義重大。

此外,黃河財險地處西部城市蘭州,註冊資本亦高達25億元,其股東主要為甘肅國企為主,包含甘肅公路航空旅遊投資集團、中國鐵建投資集團、中國交建、白銀有色等。該險企一旦成立,將成為甘肅首家法人險企。

匯邦人壽註冊地在拉薩,主要股東為世茂股份、廈門明發集團等民企或外企為主。

三峽人壽註冊地為中部城市重慶,其股東主要有重慶高科、重慶渝富集團、新華聯等企業為主。

瑞華健康保險公司註冊地亦在西部城市西安,作為一家健康險公司,其股東主要有五家企業,包括咸陽宇宏房產和東方置地集團等多家地產公司。

此外,太平科技保險作為專業保險公司,主要是浙江國企金控和太平財險發起設立;人保養老險由人保集團發起設立;廣東粵電自保也是由大型國企所設立;永誠保險旗下的永誠資管早已傳出獲批開業,但保監會檔仍未披露。

相對於保險公司2億元的最低註冊資本,待開業險企動輒數十億元的註冊資本金可見股東背後之實力,與對保險牌照之覬覦。

上市公司“參股保險公司熱”退燒

自2016年底以來,伴隨監管全面趨嚴,行業普遍預計已經延續若干年的“保險牌照熱”必將暫告一段落。從目前來看,這一趨勢已經開始顯現。

上市公司爭相發公告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火爆局面已經不再。據《證券時報》統計,截至6月20日,發佈公告稱擬參與設立保險公司的上市公司數量為14家,同比減少59%,擬設保險公司11家,包括5家壽險公司、3家健康險公司、2家財險公司和1家保證保險公司;去年同一時期,共34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擬參與投資設立19家保險公司。2016年全年,共有73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擬參與投資設立42家保險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已經開始有上市險企宣佈終止參與設計保險公司的計畫,例如,上文提到的已經匯邦人壽(籌)股東世茂股份,其還曾參與過新沃財險的設立,不過在今年1月的時候,發公告稱,因各方意見未達成一致,決定終止該專案。

而在今年3月,上市公司美盈森也曾發佈公告稱,終止參與發起設立長青保險(擬)。

《證券時報》稱,某上市公司擬牽頭設立一家健康保險公司,在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前期資料已準備好的情況下,卻自主放棄,未將申請材料遞交到保監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等待批籌的險企或仍然不是一個小數目,同樣是來自《證券時報》的報導,今年以來,工商總局預核准名稱的保險公司仍然超過150家。不過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名稱預核准6個月後仍然沒有獲得保監會批復籌建,這些核准過的名稱將需要申請延遲或者重新申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