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ICT與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結合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電力分論壇

有資料表明,到2050年為止,全球能源互聯網會帶來50萬億美金左右的空間,ICT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神經系統和大腦,有近萬億的空間。

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於3月9-10日在長沙舉辦主題為“因聚而生”的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

3月10日下午電力行業分論壇成功舉辦,來自電力行業近百家合作夥伴的中高層領導共聚一堂,共話新ICT技術在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中的應用,分享電力在數位化轉型時代下的成功經驗。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7 “引領新ICT,共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電力分論壇成功召開

能源與資訊的高度融合,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本特徵。資訊通信技術應用貫穿了發、輸、配、變、用、調度等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是實現智慧電網的重要支撐,對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揮關鍵作用。當今的通信與資訊領域已進入一個新的ICT融合驅動的時代,ICT已經不僅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正在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引擎。

華為公司聚焦電力行業ICT基礎設施領域,並將持續在電力行業戰略投入。華為中國區企業BG電力業務部部長郭浩在致辭中表示:“華為服務電力行業二十餘載,我們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廣泛運用於全球電力企業。截止2016年底,華為已成功服務全球超過160多家電力公司。聚合電力行業的生態力量,基於華為的平臺,覆蓋發,輸,變,配,用,調度,資訊化等電力全場景已經應用於‘發,

輸,變,配,用,調度,資訊化’等電力全場景。我們有意願也有能力與我們的客戶和合作夥伴一起擁抱新ICT時代,助力智慧電網更堅強,更智能!”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總經理王政濤先生在致辭中表示:“在國網信通產業集團發展過程中,華為公司給予了大力的支援,在企業網路、IT基礎設施、資訊安全、企業協作等技術以及產品和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方面,

開展了持續、全面、深入的合作。面向未來國網信通集團將以互聯、共用、讓能源更智慧為使命,以打造為國際領先企業為目標,願與華為和大家一起,攜手共建、銳意創新,共築IT行業、電力行業,共生共贏的生態圈。共同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發展,造福世界人民,開啟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

ICT技術與智慧電網技術、裝備專項的關係與思考

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

以及國務院《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畫(2014—2020年)》、《中國製造2025》和《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國家科技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智慧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在此基礎上啟動“智慧電網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科技專案。

總體目標是:持續推動智慧電網技術創新、支撐能源結構清潔化轉型和能源消費革命,從基礎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到典型應用示範全鏈條佈局,實現智慧電網關鍵裝備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我國在智慧電網技術領域整體處於國際引領地位。

專項重點圍繞大規模可再生能源並網消納、大電網柔性互聯、多元用戶供需互動用電、多能源互補的分散式供能與微網、智慧電網基礎支撐技術5個創新鏈(技術方向)部署23個重點研究任務。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資訊化專委會副主任劉建明教授對國家十三五智慧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的研究目標、方向及主要任務、標誌性成果,以及2016年專案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闡述,重點介紹了ICT技術與智慧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之間的關係與思考。

配電自動化呼喚新ICT技術

配電自動化在中國已有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其經歷也可謂是大起大落,80年代起步,90年代大範圍試點,04至08年沉寂與反思,到如今的再度興起和大力投入,尤其是電改9號文、《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畫》等國家政策的出臺,配電網迎來了新的發展環境,但行業現狀究竟如何,哪些關鍵技術需要提升與突破,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資訊交換標委會配網工作組主任、教授級高工沈兵兵以“智慧配電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為題發表了演講。

2015年9月22日,國家電網發佈《資訊通信新技術推動智慧電網和“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推進“大雲物移”等新技術在智慧電網中的創新應用,智慧配用電成為重點應用領域。

沈兵兵在演講中對未來智慧配電網關鍵技術研究的總體框架進行了展望:配電網規劃技術、配電網監測和預測技術、分散式電源控制技術、網路結構控制技術、多級能源協調控制技術、自愈控制技術、儲能技術、交直流混合電網運行技術、電能品質控制技術、經濟運行分析技術、節能高效運行技術、資訊與通信支撐技術、需求回應和需求管理技術以及主動配電網技術、配電網運維檢修技術等都是實現智慧配電需要重點研究和攻克的技術。

新ICT技術 讓電廠更智慧

隨著新電改出臺以及各地區試點的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倒逼發電企業生產力提升,優質發電企業將在新電改中優先受益。建設“智慧、高效、高質、協同、綠色、安全、互聯發展”的智慧電廠,是當前提升生產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智慧電廠是在數位化電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資訊管理和服務,從而科學地制定生產計畫,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智慧電廠把VR、大資料等運用到工業領域,實現了從數位化到智慧化的跨越。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余樹根從以“智慧發電新進展”為題發表了演講。余樹根從智慧電廠的總體架構、應用體系和發展要求等方面進行闡述,並指出機器人、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三維等都是實現智慧電廠的技術手段,其中,大資料的應用是建設智慧電廠的重要基礎。資料即財富,大資料造就智慧感知,讓生產更智慧。

新ICT技術支持電力行政交換網更加靈活、多樣

隨著電力企業的資訊化建設,行政辦公通信業務正在由傳統語音業務向音視頻、資料、會議等更加豐富的多媒體融合通信業務發展。為了適應發展,國網電網公司行政交換網從2015年開始向電力新一代IMS(IP多媒體子系統)交換網演進,並在三年內完成建設。

南京南瑞集團資訊通信技術分公司副總經理趙高峰基於電力新一代行政交換網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視聽盛宴。趙高峰首先從分層架構、全IP體制、國際標準以及融合通信四個方面闡述了電力新一代IMS交換網技術優勢和靈活的業務提供能力。其次重點闡述了基於IMS核心網的電力定制化應用。融合現有多種電力資料網、接入網,擴大IMS交換網接入範圍;融合多種不同類型的電力通信終端設備,拓展IMS業務應用場景;為各種應用場景和終端開發定制業務,提升用戶體驗。IMS交換網作為電路交換技術後的下一代電信級交換系統,利用其開放性、標準化能力,快速定制電力新業務,能有效適應未來各種電網資訊與通信業務的融合應用發展,有力支撐智慧電網建設。

電力雲 助力能源互聯網

“雲計算”模式引入到電力行業,不僅推動電力技術進步甚至引發了電力工業的變革。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中電普華副總經理高靈超在“電力雲,助力能源互聯網”的演講中提到,近年來以雲計算為代表的資訊通信新技術已成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更需要廣泛應用雲計算等新技術。在“十二五”企業管理雲初具雛形的基礎上,面向“十三五”,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基於一體化國網雲平臺構建“三朵雲”,即企業管理雲、公共服務雲和生產調度雲,從而助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ICT技術將與電力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華為,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理事會中唯一一家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理念,願與電力行業客戶、夥伴合作共建電力生態圈,實現可持續的共生共贏。

FR:網易

從基礎研究、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到典型應用示範全鏈條佈局,實現智慧電網關鍵裝備國產化,到2020年,實現我國在智慧電網技術領域整體處於國際引領地位。

專項重點圍繞大規模可再生能源並網消納、大電網柔性互聯、多元用戶供需互動用電、多能源互補的分散式供能與微網、智慧電網基礎支撐技術5個創新鏈(技術方向)部署23個重點研究任務。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資訊化專委會副主任劉建明教授對國家十三五智慧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的研究目標、方向及主要任務、標誌性成果,以及2016年專案開展情況進行了詳細闡述,重點介紹了ICT技術與智慧電網技術與裝備專項之間的關係與思考。

配電自動化呼喚新ICT技術

配電自動化在中國已有三十年的發展歷史,其經歷也可謂是大起大落,80年代起步,90年代大範圍試點,04至08年沉寂與反思,到如今的再度興起和大力投入,尤其是電改9號文、《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畫》等國家政策的出臺,配電網迎來了新的發展環境,但行業現狀究竟如何,哪些關鍵技術需要提升與突破,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全國電力系統管理及其資訊交換標委會配網工作組主任、教授級高工沈兵兵以“智慧配電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為題發表了演講。

2015年9月22日,國家電網發佈《資訊通信新技術推動智慧電網和“一強三優”現代公司創新發展行動計畫》,推進“大雲物移”等新技術在智慧電網中的創新應用,智慧配用電成為重點應用領域。

沈兵兵在演講中對未來智慧配電網關鍵技術研究的總體框架進行了展望:配電網規劃技術、配電網監測和預測技術、分散式電源控制技術、網路結構控制技術、多級能源協調控制技術、自愈控制技術、儲能技術、交直流混合電網運行技術、電能品質控制技術、經濟運行分析技術、節能高效運行技術、資訊與通信支撐技術、需求回應和需求管理技術以及主動配電網技術、配電網運維檢修技術等都是實現智慧配電需要重點研究和攻克的技術。

新ICT技術 讓電廠更智慧

隨著新電改出臺以及各地區試點的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倒逼發電企業生產力提升,優質發電企業將在新電改中優先受益。建設“智慧、高效、高質、協同、綠色、安全、互聯發展”的智慧電廠,是當前提升生產力、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智慧電廠是在數位化電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資訊管理和服務,從而科學地制定生產計畫,構建高效節能、綠色環保、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智慧電廠把VR、大資料等運用到工業領域,實現了從數位化到智慧化的跨越。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余樹根從以“智慧發電新進展”為題發表了演講。余樹根從智慧電廠的總體架構、應用體系和發展要求等方面進行闡述,並指出機器人、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三維等都是實現智慧電廠的技術手段,其中,大資料的應用是建設智慧電廠的重要基礎。資料即財富,大資料造就智慧感知,讓生產更智慧。

新ICT技術支持電力行政交換網更加靈活、多樣

隨著電力企業的資訊化建設,行政辦公通信業務正在由傳統語音業務向音視頻、資料、會議等更加豐富的多媒體融合通信業務發展。為了適應發展,國網電網公司行政交換網從2015年開始向電力新一代IMS(IP多媒體子系統)交換網演進,並在三年內完成建設。

南京南瑞集團資訊通信技術分公司副總經理趙高峰基於電力新一代行政交換網為現場觀眾帶來了別樣的視聽盛宴。趙高峰首先從分層架構、全IP體制、國際標準以及融合通信四個方面闡述了電力新一代IMS交換網技術優勢和靈活的業務提供能力。其次重點闡述了基於IMS核心網的電力定制化應用。融合現有多種電力資料網、接入網,擴大IMS交換網接入範圍;融合多種不同類型的電力通信終端設備,拓展IMS業務應用場景;為各種應用場景和終端開發定制業務,提升用戶體驗。IMS交換網作為電路交換技術後的下一代電信級交換系統,利用其開放性、標準化能力,快速定制電力新業務,能有效適應未來各種電網資訊與通信業務的融合應用發展,有力支撐智慧電網建設。

電力雲 助力能源互聯網

“雲計算”模式引入到電力行業,不僅推動電力技術進步甚至引發了電力工業的變革。

國網信通產業集團中電普華副總經理高靈超在“電力雲,助力能源互聯網”的演講中提到,近年來以雲計算為代表的資訊通信新技術已成為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發展戰略,更需要廣泛應用雲計算等新技術。在“十二五”企業管理雲初具雛形的基礎上,面向“十三五”,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基於一體化國網雲平臺構建“三朵雲”,即企業管理雲、公共服務雲和生產調度雲,從而助力全球能源互聯網建設。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ICT技術將與電力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與發展。華為,作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理事會中唯一一家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以開放、合作、共贏的生態理念,願與電力行業客戶、夥伴合作共建電力生態圈,實現可持續的共生共贏。

FR: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