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麼齊全的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陶瓷款式,你見過幾個

眾所周知,中國是陶瓷的發源地。而景德鎮是中國陶瓷的最閃亮的明珠之一。被譽為“陶瓷之都”,名揚中外。

景德鎮陶瓷經歷了無數的歲月與歷史的洗禮,才成就了今日“瓷都”的輝煌。

今天就來說說新中國成立後景德鎮陶瓷的發展概況。

一,建國初期(1949-1954)



二,合作化時期(1955——1957)

這個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底款為圓印章式,有的加還有瓷廠數字序號。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

1,序號瓷廠款。

2,外銷瓷器款。根據外銷產品的需要,瓷器底款一般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兩行印章款,

楷書篆書皆有,還有部分為“乾隆年制”四字兩行楷書印章款。此類款式多用於外銷高檔陳設瓷器中,內銷的這類瓷器較為罕見。

3,“合作社”款。因為當年瓷業合作社眾多,瓷器底款較為複雜。然而,合作社底款是陶瓷行業合作化進程的見證,成為這個時期瓷器斷代的依據。如表明合作經營性質的”江西鷹潭混合生產合作社出品“;如表明合作地域層級的“景市一區二手工業社出品”;如表明合作生產環節的“江西景德鎮市陶瓷加工第一生產合作社”。

4,其他類款式。青花瓷繼續使用“景德鎮制”篆書方款。偶爾也出現個性化底款,如篆書加金彩方框。此類款式多在定燒瓷器中出現。

三,大躍進時期(1958—1959)

大躍進時期的底款基本沿用合作化後期流行的款式。

因為1956年文字改革已經完成,故此時期“江西景德鎮名瓷”款、“合作社”款以及序號瓷廠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極少見到。

四、三年困難時期(1959—1961)

五、恢復時期(1962—1965)

六、文革時期(1966—1976)

七、過渡時期(1977—1979)


八、80年代(1980—1989)

十、90年代以降

六、文革時期(1966—1976)

七、過渡時期(1977—1979)


八、80年代(1980—1989)

十、90年代以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