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做個明白人,才是真正的自由人

有的人認為把家人照顧好就是成功,有的人認為開個小店就是成功,有的人認為只要多收養幫助幾個先天性疾病而,把他們撫養成人就是成功,但在某些想當官、當大老闆、當高管的人眼裡都是被俯視的.......為什麼一定要這種逆轉?各活個的,

自個兒活自個兒的。

我想這個朋友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歸結為成功,既自由,又成功。

這個朋友的話的道理沒錯,但是這句話要成立,是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前提是機會面前人人平等,

大家認知水準相同,應用水準相同。

在這個前提下,大家隨便選,自由選,那才是真正的自由,心甘情願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現實情況是,這樣的前提無法達到,資訊不對等,機會不對等,實踐經驗應用不對等是一直大量的存在,雖然最近十多年由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資訊滿天飛,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相對平等或認知相同的那一天。

個人自由,不受別人的影響,不受局限性的影響,

才是自己真正自由的開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1

記得以前小學的時候,老闆讓學生們給自己樹立遠大的理想,這個時候會出現很多科學家、數學家、文學家、畫家等結果,這個理想在現在很多人看來就是扯淡嘛,但是以前大家很有熱情,

很真誠的嘛!

一個人的目標會受限於自己目前的認知、實踐經驗和開放性思維,在職場也一樣。

剛畢業的時候,甚至是畢業三五年內,大部分人因為個人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背景的緣故,都是在實踐以前的認知和經驗,感知新的內容。

在這條道路上,有很多人都在試錯,反反復複,甚至一輩子。

離職場的自由,自由的選擇還有一定的距離。

職場也是有自己的規則和規律,

大部分秘密都是掌握在老闆的手裡,並不為外人所知道(老闆肯定不會說,不然還怎麼輕鬆管理員工)。

資訊不對稱,機會不對稱,是大多數人身處不平等,選擇不自由的重要原因。

2

有個朋友來找我,說自己工作很努力,做的事情也很多,還經常向老闆彙報,公司有幾十號人,但是自己的工資為什麼老不漲?

最後經過嚴格的分析過後,我直接勸這個朋友跳槽。

在一家企業發展,

要看企業本身的商業邏輯,要看崗位性質,要看產品利潤率和資金周轉率。

這個朋友跟我以前另外的一個朋友如出一轍的環境和現狀。

公司業務主要靠老闆跟政府的關係,也就是說業務這塊老闆自己就搞定了。靠關係搞定的業務,那麼大部分利潤都是老闆跟利益群體要分的。

後面再加上產品利潤率不高,資金周轉率超過一年的,那就是說公司的利潤不會很高的。

最後,也就是重中之重,朋友的崗位不是最重要的幾個負責人之一,那麼崗位就處於非核心崗位。

綜合起來就是,公司本來利潤不高,大頭還要分給老闆和利益群體,最後在非核心員工這裡,基本上就是盡可能的壓低成本,當然不願意給人漲工資了。

公司的基因已經決定了,公司非核心崗位的員工上限很低很低,所以再有看似發展前途,老闆畫餅畫的再好,同事之間關係再好,都沒有用。

趁早離職,換一個機會好的,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才行。

公司的商業邏輯和崗位機會,就是決定個人職場發展的規則和規律。

3

總有人會說這麼做會很賺錢。

總有人會說這麼做成長會更快。

總有人建議要先學習系統的東西,才能有所發展。

總有人認同提升認知很重要,而忽略了認知的應用更重要。

但是觀點的有效性,都離不開規則和規律的檢驗,離不開實踐的驗證。

4

在職場,做個明白人,才是自由的開始。

最後,也就是重中之重,朋友的崗位不是最重要的幾個負責人之一,那麼崗位就處於非核心崗位。

綜合起來就是,公司本來利潤不高,大頭還要分給老闆和利益群體,最後在非核心員工這裡,基本上就是盡可能的壓低成本,當然不願意給人漲工資了。

公司的基因已經決定了,公司非核心崗位的員工上限很低很低,所以再有看似發展前途,老闆畫餅畫的再好,同事之間關係再好,都沒有用。

趁早離職,換一個機會好的,有利於自己發展的才行。

公司的商業邏輯和崗位機會,就是決定個人職場發展的規則和規律。

3

總有人會說這麼做會很賺錢。

總有人會說這麼做成長會更快。

總有人建議要先學習系統的東西,才能有所發展。

總有人認同提升認知很重要,而忽略了認知的應用更重要。

但是觀點的有效性,都離不開規則和規律的檢驗,離不開實踐的驗證。

4

在職場,做個明白人,才是自由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