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銀行理財、國債、P2P,下半年投資管道如何選擇?

轉眼間2017年已經過半,美聯儲兩次加息、人民幣入籃、金融行業迎來“最強監管年”……儘管上半年金融領域大事發生不少,可真正給投資者以驚喜的,除了黃金價格一枝獨秀,其餘倒也不溫不火。

銀行理財、國債、P2P理財、寶寶類理財產品……下半年投資管道如何選呢?

業內人士表示;選用穩健多元化的策略,規避房產等高風險高位產品。據標準普益發布的月報顯示,今年6月451家銀行共發行了10922款銀行理財產品。相比今年1月,銀行理財產品增加了2919款。

去年6月只有312家銀行共發行了7175款同類理財產品。各家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大幅增長。

從收益來看,1月份的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10%,6月份已經上浮到了4.54%。尤其是到了年中考核階段,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最高上浮50%,6月初的短短一周內,有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上漲幅度甚至達到7%。

不過“年中大考”後,銀行理財的收益有所下調。據統計,6月30日至7月6日,

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38%,較之前一周下降了0.12個百分點,也是近一個月以來收益率首次回落。

雖然說收益率小步提升,但上半年爆出的幾起“飛單”“蘿蔔章”事件,讓許多投資者“血虧”,而且涉事銀行均為全國性的大行,使得銀行理財產品在投資者心目中的信任程度打了折扣。

相比銀行理財而言儲蓄國債一改頹廢收益穩定上浮,以往在投資者看來,國債的投資週期較長,

收益率屢屢下調,但從今年起,國債的收益卻少見的穩定上浮。 以6月發行的電子式國債為例,長沙投資者如購買10萬元3年期國債(票面利率3.85%),每年可獲收益為3850元,累計到期收益為11550元。如果同樣以10萬元本金購買本次發行的3年期國債,每年分別獲得的收益為3900元,累計到期收益為11700元。國債的穩定性毋庸置疑,但對於投資者來說,仍要避免提前支取造成的損失。

要說變化最大的還是互金行業。

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正在經歷由亂到治的過程,野蠻生長過後,收益率趨於理性,也逐漸贏回了投資者的信心。

據融360監測的資料顯示,6月30日至7月6日,74只互聯網寶寶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4.26%,與前一周相比,上升0.01個百分點,是自5月中旬以來連續7周上漲。

今年以來,網貸行業總成交是穩定並伴有小幅合理的波動,增長趨勢有所放緩。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監管合規的壓力下,

正常運營的平臺數在減少;二是由於此前偽P2P 平臺的負面事件較多,影響了正規網貸平臺及行業的口碑,投資人數增長較慢。

目前來看,只有合規經營,網貸平臺才能夠取得長遠發展。因此,投資者在選擇平臺上不要單純關注平臺的收益率,更應該關注的是一個平臺的合規程度,如有有無上線資金存管系統都可作為參考。

以上內容僅為資訊傳播為需要,不作為投資參考,文中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媒體,不代表蜂融網立場,風險請自擔!

不作為投資參考,文中部分來源於互聯網媒體,不代表蜂融網立場,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