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蓬萊紫荊山街道石島社區黨委書記王偉成:連任20年的社區“掌舵人”

在蓬萊市一提起石島社區,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從一個街巷狹窄、房屋陳舊的傳統村莊,

到如今樓宇遍地、開闊整潔的新型社區,造福百姓的終極目標一步步變得清晰。石島社區在社區“兩委”班子的堅強帶領下,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突破轉型,在政治與經濟的相互交融中謀變圖強,大步走在經濟改革領域前沿。社區集體企業山東石島集團有限公司先後開發了蓬萊知名品牌樓盤渤海家園、渤海尚都以及正在開發中的石島福第、蓬萊農貿廣場等,
打造了仙境人居典範。石島社區多年來,被煙臺市委授予“小康示範村”,連年被蓬萊市委授予“先進黨組織”,被山東省婦聯授予“幸福村居”,被蓬萊市委、市政府授予“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社區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輝煌成就,居民們都說,多虧了帶領社區父老鄉親一起幹事創業奔小康的好黨委書記——王偉成。

謀變圖強 救活村辦企業

石島社區曾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村莊——石島村,彈指一揮間,如今村子已經蝶變為石島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固定資產已達3億元,居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

1997年9月,王偉成被推選擔任了村黨委書記。他求真務實,銳意進取,20年來始終以一個實幹家的開拓發展精神,帶領群眾一心一意謀發展、奔小康,使村子舊貌變新顏,群眾生活富足,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1997年以前,由於不適應市場經濟大潮,石島村辦企業虧損嚴重。這一嚴峻問題擺在剛上任不久的王偉成書記面前。是退縮,還是迎難而上?王偉成當機立斷,借鑒外地經驗,對企業進行改制。

王偉成的企業改制舉措,就是徹底改變產權關係。他按照“抓大放小、先易後難、一企一制、分步實施、便於操作、注重實效”的總體思路,經過半年多緊張艱苦工作,先後對11個企業實施了改制工作,

有兩個企業實行了抵押承包制。改制成功的企業不僅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最重要的是從根本上實現了企業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徹底分離,使集體經濟杜絕了經營風險,為經濟轉型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改制後的企業生產經營一派紅火。集體經濟在企業改制前每年虧損達幾百萬元,改制後僅房屋租賃收入每年就達500多萬元。從1998年開始,石島村就消滅了虧損企業。

改制企業的租賃費分文不少上交村集體,為石島經濟步入良性迴圈奠定了扎實基礎。打那以後,石島經濟走出了低谷,步入了穩定健康發展軌道。

經過改制創新、厚積薄發創業,石島社區集體經濟蓬勃發展。1994年,山東石島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當時石島集團旗下已有蓬萊市仙閣總公司、蓬萊賓館、蓬萊華泰藥廠、煙臺源力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等產業。2009年,石島集團抓住市場經濟的強勁脈搏,新增房地產業務,產業擴容升級,邁入新的發展天地。誠信鑄就輝煌,品質締造品牌,創新贏得突破,石島集團在王偉成的帶領下經過20年的發展過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高瞻遠矚 勇立改革潮頭

60多歲的王偉成,精明,幹練,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爍著睿智、深邃,更透露著堅毅、豁達,就是這樣一位書記,在改革的浪潮中,用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捕捉了一次次的發展商機,掌控了社區經濟發展大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2001年8月,石島社區與深圳北大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創建了山東北大高科華泰製藥公司,成為蓬萊首家與上市公司合作的村辦企業。合作後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在國內生物製藥市場脫穎而出、嶄露頭角,多年來一直是全市的納稅大戶。對於鄧小平關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王偉成記在心上,體現在行動中,他組織村黨委成員統籌規劃,確立了“依靠科技,開拓創新”的發展思路,創辦發展煙臺源力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研發高端保健食品,大大提升了海產品的附加值。多樣化經營也是王偉成的睿智之舉,“不幹則已,幹就要幹好”,這是他的一貫做事風格。他搶抓機遇,成功買斷蓬萊賓館,開創了蓬萊市農村集體經濟收購國營企業的先河。王偉成對仙閣市場捨得下本錢,不斷更新基礎設施,使仙閣市場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每年都收益達500萬元,成為石島社區經濟收入的主管道,而仙閣市場的繁榮興旺,也為蓬萊市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做出了貢獻。2013年,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蓬萊設施服務一流的洗浴中心——豪都水療,為石島經濟又打造了新的增長點。

隨著城鄉一體化步伐的推進,舊城改造勢在必行。面對拆遷難,石島社區“兩委”有些幹部心裡有些犯怵。王偉成書記在“兩委”會上斬釘截鐵地說:“舊區改造,利國利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經過積極穩妥工作、艱苦細緻努力、反復科學論證,2008年12月,石島社區舊區改造正式啟動,在蓬萊率先拉開了舊城改造序幕。王偉成草擬拆遷補償相關規定和回遷安置操作細則,親力親為做回遷居民的思想工作,確保拆遷工作順利推進,經過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石島社區在他的帶領下,舊城改造工作勢如破竹,一口氣拿下了四個改造項目——2009年4月,渤海家園社區破土動工,在寸土寸金地段建起住宅新區;2013年2月,渤海尚都社區開建,因其優越地段和性價比,一開盤就受到熱捧,目前已基本售罄;2015年初,石島福第社區開工,在繁華的濱海城區打造宜居樣板,目前已基本完成回遷安置工作;2017年7月,蓬萊農貿廣場在市民期待中開建,建設商鋪和交易大廳,總建築面積5萬多平米,預計2018年7月底交付使用。經過艱苦的努力,總投資13多億元,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的四大項目正一個個竣工交付。一個個高、大、上、強的項目,再次壯大石島社區的產業版圖,重塑著仙境城市的新面貌,也印證著王偉成富企強村的鏗鏘諾言。

躬耕為民 心系百姓冷暖

“社區富了,要讓老百姓共用發展的果實。沒有社區老百姓的支持,我們幹任何工作都將寸步難行。”這是王偉成書記經常說的一句話。提高居民福利待遇、增進居民福祉,做到讓社區百姓老有所養、小有所教、病有所醫、難有所幫,這是王偉成書記和兩委成員的最大心願。

從2000年起,石島居委會先後投入近500萬元為居民安裝了自來水、排水管道。將社區大街小巷全部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居民供暖、供氣工程都予以補助。

2003年,根據石島社區實際情況,結合國家“醫療保險制度”有關規定,本著“公辦民助、自願參與、救急扶困、惠及百姓”的原則,實行社區合作醫療制度。社區每年給居民報銷醫藥費達30多萬元。從2006年開始,社區每年出資200多萬元,為年滿45周歲男性、40周歲女性居民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每人每年補助4000元,補助期限15年。如今的石島社區60歲至75歲退休的居民都在領取社保補助金。另外,如今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按年齡段每年發放生活補助金1000—2000元,對60歲喪偶者每年發給1200元的遺屬補助金。社區全額出資為居民辦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市人民醫院合作,由石島社區繳納一定數額的醫療報銷補償款,使本社區居民在該院住院醫療費報銷額達到90%,從根本上消除了因病致貧現象。社區幼兒上幼稚園每人每年補助2000元,社區居民每年春節發放過節費800元,社區60歲以上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免費供應5斤雞蛋……社區每年用於居民福利開支費用達700多萬元,老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的民生夢想在這裡落地生根、變成現實。

如果說石島社區的發展靠的是機遇和能力,那麼讓民眾真正享受的是改革與發展的成果,靠的則是責任和境界,是以王偉成書記為代表的“兩委”一班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躬身踐行。

王偉成以他的人格魅力和領導者的氣魄,打動了全社區的幹部和居民。他大刀闊斧發展集體經濟、溫情脈脈呵護居民利益,把“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真正落到了實處,而 “煙臺市勞動模範”和“山東省勞動模範”的榮譽稱號,對他來說也是實至名歸。

對話王偉成——

記者:您在任這麼多年,石島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村民說,您的工作熱情總是那麼高漲,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請問您的動力源於何處?

王偉成:我的成長得益于党的培養,黨員群眾信任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領群眾去致富,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只有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心裡時刻想著群眾,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傾聽群眾心聲,與群眾同甘共苦,群眾才會信任你、擁護你。努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尤其是當群眾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我們的黨、無愧於我們的群眾、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個光榮而神聖的稱號!

記者手記——

在整個採訪中,年近六旬的王偉成書記思維敏捷、侃侃而談,每句話都閃爍著作為一名當家人的智慧和胸襟。而村頭巷口,只要提前他,老百姓們就有說不完的話,他們自豪滿滿地述說著自己享受的福利,把這觸手可及的幸福歸功於社區帶頭人。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在百姓最需要的時刻,他總能挺身而出,用真情和行動化解難題,夯實“富民、為民、樂民”三民工程的堅實根基。金杯銀盃不如百姓口碑,當老百姓從內心深處認可了自己的當家人,整個社區便能凝聚成破浪前行的“航母”,攻堅克難、無往不利。對王偉成來說,連任20年,並沒有什麼“奧秘”,但他和社區“兩委”班子所有的為民實事、愛民之心,都已在每個石島人心裡築成豐碑。

記者 吳丹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阿年

新增房地產業務,產業擴容升級,邁入新的發展天地。誠信鑄就輝煌,品質締造品牌,創新贏得突破,石島集團在王偉成的帶領下經過20年的發展過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高瞻遠矚 勇立改革潮頭

60多歲的王偉成,精明,幹練,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閃爍著睿智、深邃,更透露著堅毅、豁達,就是這樣一位書記,在改革的浪潮中,用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捕捉了一次次的發展商機,掌控了社區經濟發展大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2001年8月,石島社區與深圳北大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創建了山東北大高科華泰製藥公司,成為蓬萊首家與上市公司合作的村辦企業。合作後企業在較短時間內在國內生物製藥市場脫穎而出、嶄露頭角,多年來一直是全市的納稅大戶。對於鄧小平關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王偉成記在心上,體現在行動中,他組織村黨委成員統籌規劃,確立了“依靠科技,開拓創新”的發展思路,創辦發展煙臺源力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研發高端保健食品,大大提升了海產品的附加值。多樣化經營也是王偉成的睿智之舉,“不幹則已,幹就要幹好”,這是他的一貫做事風格。他搶抓機遇,成功買斷蓬萊賓館,開創了蓬萊市農村集體經濟收購國營企業的先河。王偉成對仙閣市場捨得下本錢,不斷更新基礎設施,使仙閣市場的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每年都收益達500萬元,成為石島社區經濟收入的主管道,而仙閣市場的繁榮興旺,也為蓬萊市創建國家級衛生城市做出了貢獻。2013年,投資3000萬元建成了蓬萊設施服務一流的洗浴中心——豪都水療,為石島經濟又打造了新的增長點。

隨著城鄉一體化步伐的推進,舊城改造勢在必行。面對拆遷難,石島社區“兩委”有些幹部心裡有些犯怵。王偉成書記在“兩委”會上斬釘截鐵地說:“舊區改造,利國利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經過積極穩妥工作、艱苦細緻努力、反復科學論證,2008年12月,石島社區舊區改造正式啟動,在蓬萊率先拉開了舊城改造序幕。王偉成草擬拆遷補償相關規定和回遷安置操作細則,親力親為做回遷居民的思想工作,確保拆遷工作順利推進,經過艱苦細緻的群眾工作,石島社區在他的帶領下,舊城改造工作勢如破竹,一口氣拿下了四個改造項目——2009年4月,渤海家園社區破土動工,在寸土寸金地段建起住宅新區;2013年2月,渤海尚都社區開建,因其優越地段和性價比,一開盤就受到熱捧,目前已基本售罄;2015年初,石島福第社區開工,在繁華的濱海城區打造宜居樣板,目前已基本完成回遷安置工作;2017年7月,蓬萊農貿廣場在市民期待中開建,建設商鋪和交易大廳,總建築面積5萬多平米,預計2018年7月底交付使用。經過艱苦的努力,總投資13多億元,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的四大項目正一個個竣工交付。一個個高、大、上、強的項目,再次壯大石島社區的產業版圖,重塑著仙境城市的新面貌,也印證著王偉成富企強村的鏗鏘諾言。

躬耕為民 心系百姓冷暖

“社區富了,要讓老百姓共用發展的果實。沒有社區老百姓的支持,我們幹任何工作都將寸步難行。”這是王偉成書記經常說的一句話。提高居民福利待遇、增進居民福祉,做到讓社區百姓老有所養、小有所教、病有所醫、難有所幫,這是王偉成書記和兩委成員的最大心願。

從2000年起,石島居委會先後投入近500萬元為居民安裝了自來水、排水管道。將社區大街小巷全部進行了硬化,安裝了路燈,居民供暖、供氣工程都予以補助。

2003年,根據石島社區實際情況,結合國家“醫療保險制度”有關規定,本著“公辦民助、自願參與、救急扶困、惠及百姓”的原則,實行社區合作醫療制度。社區每年給居民報銷醫藥費達30多萬元。從2006年開始,社區每年出資200多萬元,為年滿45周歲男性、40周歲女性居民繳納社會養老保險,每人每年補助4000元,補助期限15年。如今的石島社區60歲至75歲退休的居民都在領取社保補助金。另外,如今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按年齡段每年發放生活補助金1000—2000元,對60歲喪偶者每年發給1200元的遺屬補助金。社區全額出資為居民辦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市人民醫院合作,由石島社區繳納一定數額的醫療報銷補償款,使本社區居民在該院住院醫療費報銷額達到90%,從根本上消除了因病致貧現象。社區幼兒上幼稚園每人每年補助2000元,社區居民每年春節發放過節費800元,社區60歲以上退休人員每人每月免費供應5斤雞蛋……社區每年用於居民福利開支費用達700多萬元,老百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學有所教”的民生夢想在這裡落地生根、變成現實。

如果說石島社區的發展靠的是機遇和能力,那麼讓民眾真正享受的是改革與發展的成果,靠的則是責任和境界,是以王偉成書記為代表的“兩委”一班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躬身踐行。

王偉成以他的人格魅力和領導者的氣魄,打動了全社區的幹部和居民。他大刀闊斧發展集體經濟、溫情脈脈呵護居民利益,把“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真正落到了實處,而 “煙臺市勞動模範”和“山東省勞動模範”的榮譽稱號,對他來說也是實至名歸。

對話王偉成——

記者:您在任這麼多年,石島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村民說,您的工作熱情總是那麼高漲,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請問您的動力源於何處?

王偉成:我的成長得益于党的培養,黨員群眾信任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有義務帶領群眾去致富,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只有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心裡時刻想著群眾,將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傾聽群眾心聲,與群眾同甘共苦,群眾才會信任你、擁護你。努力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尤其是當群眾遇到困難的時候及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和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無愧於我們的黨、無愧於我們的群眾、無愧於共產黨員這個光榮而神聖的稱號!

記者手記——

在整個採訪中,年近六旬的王偉成書記思維敏捷、侃侃而談,每句話都閃爍著作為一名當家人的智慧和胸襟。而村頭巷口,只要提前他,老百姓們就有說不完的話,他們自豪滿滿地述說著自己享受的福利,把這觸手可及的幸福歸功於社區帶頭人。在發展的關鍵時刻,在百姓最需要的時刻,他總能挺身而出,用真情和行動化解難題,夯實“富民、為民、樂民”三民工程的堅實根基。金杯銀盃不如百姓口碑,當老百姓從內心深處認可了自己的當家人,整個社區便能凝聚成破浪前行的“航母”,攻堅克難、無往不利。對王偉成來說,連任20年,並沒有什麼“奧秘”,但他和社區“兩委”班子所有的為民實事、愛民之心,都已在每個石島人心裡築成豐碑。

記者 吳丹 攝影報導

責任編輯: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