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城市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以後我們的水來自哪裡

中國的水問題很多,城市化的腳步加快,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

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的面積不斷擴大,人們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導致很多水問題的出現。

隨著工業與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城市河道水質普遍惡化,部分河道與湖泊水體的污染程度已大大危害到人民的健康。

城市水污染來源

至2016年底,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7.35%。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給城市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帶來了一系列的影響。我國的污水主要來源於3個方面,居民生活污水,各工業企業在生產製造中產生的工業廢水以及城市降水和部分受污染的地表水。其中,工業廢水處理難度最大,對環境影響也最為嚴重。城市污水主要來源為生活污水。近年來我國生活污水排放量持續增加,

2014年我國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510.3億噸,同比增長5.19%。全國污水排放呈現出地區差異,其中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生活污水排放量較多。

我國城市水污染問題嚴峻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某些物質的介入導致其物理、化學、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徵改變,

造成水質惡化,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城市水污染是我國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長方式使我國水環境不斷惡化。水質型缺水加劇了水危機。我國十大流域中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超過50%的城市地下水都不同程度的遭受了污染。

雖然近年來I-III類水體比例在增加,劣V類水體比例在減少,但實際上水生態惡化的趨勢並未得到扭轉。水污染排放的資料顯示,工業廢水排放量增速緩慢有下降趨勢,但生活污水排放量則增速迅猛。水污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威脅生命安全。飲用水遭到污染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與生存。近年來,我國發生的多起水體污染事件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都顯示了水污染的嚴重影響程度和範圍。

工業輸入水質會影響用水效率和生產效率進而影響企業生產總值和市場競爭力,工業輸出水質經處理不達標或未經處理偷排均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威脅生產生活安全。農業供排水水質不僅影響農業生產總值與生產安全且直接影響農作物食品安全和人畜生活。污水廢水偷排直排會影響水產養殖業,進而造成水產品安全隱患。水質惡化導致水生生態系統功能失調,生態失衡。

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議

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城市發展狀況。首先,建立分工和合作的協調機制。政府承擔統一規劃與管理,建立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統一治理機制,協調好不同地區政府部門與各行政區際之間的合作。

其次,制定系統的技術體系。解決城市水污染需要實現從源頭到排放的全過程的系統治理,包括汙水處理廠、管網、污泥、水體、面源和工業控制等。其中汙水處理廠需要提標和穩定運行,污泥要解決脫水、焚燒和堆肥問題,水體需要解決內源污染、底泥處理金額河道處理的問題,工業需要進行污水綜合處理。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應避免推廣經驗式技術方案,而需要建立長期的、兼顧流域水質和生態的、科學合理的技術處理方案。以水環境品質為標準,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

水污染治理應在源頭疏導,鼓勵城市發展清潔產業和環保產業,扶持新興低耗產業。加強公眾參與與監督。在強調政府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普及節水理念和水污染防治知識,改善用水習慣,提高公眾參與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公眾對政府和企業的監督。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7年6月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生態失衡。

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議

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結合城市發展狀況。首先,建立分工和合作的協調機制。政府承擔統一規劃與管理,建立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統一治理機制,協調好不同地區政府部門與各行政區際之間的合作。

其次,制定系統的技術體系。解決城市水污染需要實現從源頭到排放的全過程的系統治理,包括汙水處理廠、管網、污泥、水體、面源和工業控制等。其中汙水處理廠需要提標和穩定運行,污泥要解決脫水、焚燒和堆肥問題,水體需要解決內源污染、底泥處理金額河道處理的問題,工業需要進行污水綜合處理。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準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應避免推廣經驗式技術方案,而需要建立長期的、兼顧流域水質和生態的、科學合理的技術處理方案。以水環境品質為標準,促進城市產業結構升級。

水污染治理應在源頭疏導,鼓勵城市發展清潔產業和環保產業,扶持新興低耗產業。加強公眾參與與監督。在強調政府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同時,應充分發揮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普及節水理念和水污染防治知識,改善用水習慣,提高公眾參與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加強公眾對政府和企業的監督。

文章選自《鳳凰品城市》2017年6月刊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