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雲再次給“新零售,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新金融”吹響了號角|阿裡設立執行委員會

【聚焦智慧製造、科技創新、內容創業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

【編者按】:當人們還在疑惑“新商業”是個什麼鬼的時候,7月11日,馬雲的一封致阿裡人的郵件卻將“五新”戰略的落地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

本文意在梳理馬雲“五新”戰略始末,以及相應的部署帶來的影響。

系列文章連結:勢不可擋的菜鳥網路,會一統全國物流網路嗎?

馬雲參加兩屆數博會,其實就只講了一件事

彎道超車還是換道超車?看看馬雲、張瑞敏如何說

文 | 劉成軍,造奇智慧產業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智慧產業深度觀察,價值閱讀宣導者

一則消息在圈裡炸了鍋,7月11日上午,阿裡巴巴決定成立 “五新執行委員會”,負責全面落實 “五新” 戰略的執行。新聞裡還貼出了“五新執行委員會”。這將意味著阿裡集團級“五新”戰略再往前推進一大步。

“五新執行委員會”成員列表:

執行委員會主席:張勇(逍遙子),阿裡巴巴集團 CEO

執行委員會副主席:井賢棟,

螞蟻金服CEO

成員:童文紅,阿裡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菜鳥網路董事長(對,就是那位從前臺到集團資深副總裁的逆襲者)

成員:邵曉鋒(郭靖),阿裡巴巴集團首席風險官、集團秘書長

成員:王帥(奔雷手),集團公關市場委員會主席,同時擔任集團公共關係團隊負責人

成員:張建鋒(行顛),阿裡巴巴集團CTO(首席技術官),兼任阿裡雲CTO

成員:趙穎(芷雪),阿裡合夥人、螞蟻金服副總裁

成員:倪行軍(苗人鳳),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技術團隊,阿裡合夥人

成員:吳澤明(范禹),天貓事業部產品技術部研究員,2017年升任合夥人

成員:蔣凡,萬霖,靖捷

一項集團級戰略,由阿裡巴巴集團 CEO 張勇(逍遙子)親自掛帥,統籌阿裡巴巴集團、螞蟻金服、菜鳥等各個集團的力量,不同背景搭配的執行力量,呼嘯而至。據筆者判斷,此執行委員會不排除後續新增成員加入的可能。

“五新”戰略始末

馬雲首次提出“五新”,

是在2016年10月13日舉行的杭州·雲棲大會,當時就放言:“這五個新將會衝擊很多的行業”。

這五個新分別是:

1、新零售:未來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因為電子商務只是一個擺渡的船),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備註:7月10日,京東劉強東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好好熱鬧了一把。劉強東認為,零售的本質仍然是成本、效率和體驗,但是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的方式一定會改變。

劉強東總結到,零售業公認的革命有三次: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聯網電商基礎上、又超越互聯網的一次革命,它將把人類帶入智慧商業時代。

2、新製造:過去製造講究規模化、標準化,但未來30年製造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定制化;

3、新金融:未來的新金融必須支持新的八二理論,也就是支持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

4、新技術:過去的技術出現在移動互聯網以後,原來以PC為主的晶片將會變成移動為主的晶片,原來的機械製造將會變為人工智慧,原來的機器吃的是電,以後的吃的會是資料。

5、新資源:資料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了能源,而且資料越用越值錢。

在之後的數次規模巨大的大會上,如2017IT領袖峰會、貴陽數博會、世界智慧大會上,馬雲又對“五新”進行了新的闡釋。(詳見連結:馬雲參加兩屆數博會,其實就只講了一件事)

在[造奇智慧產業新媒體]看來,理解“五新”有兩個要點:

一是“重新定義”,即當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資料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成為公共服務,“新”的內涵在於在以上三個要素基礎上重構傳統商業生態;二是:未來的商業是融合形態的發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不是隔離、不是對抗,而是更好的融合發展。

馬雲在2017年貴陽數博會上闡釋“五新”

在其個人風趣的故事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五新”(尤其是新零售)成為有關阿裡新聞的標配話題。

2017年以來,阿裡集團內部對於“五新”戰略的部署在加快,1月13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組織結構全面升級,全面擁抱“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和新能源)戰略。

阿裡集團CEO張勇表示,2017年將是“五新”戰略開始的一年。據張勇介紹,2016年,阿裡全面啟動了“大中台、小前臺”的組織機制的升級。在升級之後,不僅實現了業務目標,而且為向著阿裡大生態進發奠定了基礎。

落實“五新”戰略的關鍵動作

張勇宣佈2017年“五新”戰略開始的第一年時,同步啟動了集團級工作組織架構的升級,及相應的人員調整。其中,進入7月11日“執行委員會”名單裡的童文紅、張建鋒、王帥三位在今年1月份進行過職務上的調整。比如任命剛卸任菜鳥網路CEO的童文紅為阿裡巴巴集團CPO(首席人力官)兼任菜鳥網路董事長,萬霖出任菜鳥網路總裁,減輕了童文紅的運營壓力。

每一次的戰略和組織調整,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戰略、組織及人員的互動與激蕩,形成以戰略為牽引,組織為支撐,團隊間協作的局面,同時還要重視機制與文化建設。

阿裡集團CEO張勇指出:“激動人心的戰略,必須有強大的阿裡巴巴文化,不斷升級的高效組織和強大的執行力,才能一步步變成現實。在高速發展的當下,不斷升級自我,時刻具備擁抱變化的熱情和能力,必須成為核心競爭力! ”

其實,“新商業”的新征程已經開始了。今年2月,阿裡巴巴與傳統商業巨頭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全業態融合、新零售技術研發、供應鏈整合、會員體系、支付體系、物流體系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張勇直言,阿裡巴巴新零售的推動,就是與眾多合作夥伴一起產生諸多化學反應,不斷孕育出新商業變種。而與百聯集團的合作就是要讓雙方的化學反應基於消費者隨時隨地的多場景體驗中發生,本質還是回歸商業,完成人、貨、場三大核心場景的重構。

最新的消息是:近日在杭州落地的“淘咖啡”無人店以及天貓618期間亮相的“新零售體驗館”。在“淘咖啡”裡,阿裡巴巴將“無人結算”技術應用到線下場景,利用自動感知、目標跟蹤分析、圖像識別等技術,自動認知每個進店的用戶,並實現用戶離開時能自動支付。

正如這句話所表達的——“一切正在起變化”。

“新製造”與“新能源”、“新技術”是新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奇新媒體]作為聚焦新工業革命與智慧製造領域的新生力量,後續將專門刊文,聚焦此領域的最新進展。

但未來30年製造講究的是智慧化、個性化、定制化;

3、新金融:未來的新金融必須支持新的八二理論,也就是支持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

4、新技術:過去的技術出現在移動互聯網以後,原來以PC為主的晶片將會變成移動為主的晶片,原來的機械製造將會變為人工智慧,原來的機器吃的是電,以後的吃的會是資料。

5、新資源:資料是人類第一次自己創造了能源,而且資料越用越值錢。

在之後的數次規模巨大的大會上,如2017IT領袖峰會、貴陽數博會、世界智慧大會上,馬雲又對“五新”進行了新的闡釋。(詳見連結:馬雲參加兩屆數博會,其實就只講了一件事)

在[造奇智慧產業新媒體]看來,理解“五新”有兩個要點:

一是“重新定義”,即當互聯網成為基礎設施,資料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成為公共服務,“新”的內涵在於在以上三個要素基礎上重構傳統商業生態;二是:未來的商業是融合形態的發展,互聯網與傳統產業不是隔離、不是對抗,而是更好的融合發展。

馬雲在2017年貴陽數博會上闡釋“五新”

在其個人風趣的故事與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五新”(尤其是新零售)成為有關阿裡新聞的標配話題。

2017年以來,阿裡集團內部對於“五新”戰略的部署在加快,1月13日,阿裡巴巴集團宣佈組織結構全面升級,全面擁抱“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和新能源)戰略。

阿裡集團CEO張勇表示,2017年將是“五新”戰略開始的一年。據張勇介紹,2016年,阿裡全面啟動了“大中台、小前臺”的組織機制的升級。在升級之後,不僅實現了業務目標,而且為向著阿裡大生態進發奠定了基礎。

落實“五新”戰略的關鍵動作

張勇宣佈2017年“五新”戰略開始的第一年時,同步啟動了集團級工作組織架構的升級,及相應的人員調整。其中,進入7月11日“執行委員會”名單裡的童文紅、張建鋒、王帥三位在今年1月份進行過職務上的調整。比如任命剛卸任菜鳥網路CEO的童文紅為阿裡巴巴集團CPO(首席人力官)兼任菜鳥網路董事長,萬霖出任菜鳥網路總裁,減輕了童文紅的運營壓力。

每一次的戰略和組織調整,都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戰略、組織及人員的互動與激蕩,形成以戰略為牽引,組織為支撐,團隊間協作的局面,同時還要重視機制與文化建設。

阿裡集團CEO張勇指出:“激動人心的戰略,必須有強大的阿裡巴巴文化,不斷升級的高效組織和強大的執行力,才能一步步變成現實。在高速發展的當下,不斷升級自我,時刻具備擁抱變化的熱情和能力,必須成為核心競爭力! ”

其實,“新商業”的新征程已經開始了。今年2月,阿裡巴巴與傳統商業巨頭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全業態融合、新零售技術研發、供應鏈整合、會員體系、支付體系、物流體系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張勇直言,阿裡巴巴新零售的推動,就是與眾多合作夥伴一起產生諸多化學反應,不斷孕育出新商業變種。而與百聯集團的合作就是要讓雙方的化學反應基於消費者隨時隨地的多場景體驗中發生,本質還是回歸商業,完成人、貨、場三大核心場景的重構。

最新的消息是:近日在杭州落地的“淘咖啡”無人店以及天貓618期間亮相的“新零售體驗館”。在“淘咖啡”裡,阿裡巴巴將“無人結算”技術應用到線下場景,利用自動感知、目標跟蹤分析、圖像識別等技術,自動認知每個進店的用戶,並實現用戶離開時能自動支付。

正如這句話所表達的——“一切正在起變化”。

“新製造”與“新能源”、“新技術”是新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奇新媒體]作為聚焦新工業革命與智慧製造領域的新生力量,後續將專門刊文,聚焦此領域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