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麗漢王」杏花春雨,粉牆黛瓦,歲月靜好

“廿裡丁塘路,

崎嶇試一行。

疏林空落葉,

虛穀剩蟲鳴。

寺古僧樓冷,

風來水作聲。

臨流聊枕石,

閑看野雲平。”

這是清代詩人吳藹眼裡的漢王丁塘。三百多年前,空寂、清幽加上些淡淡的荒涼和落寞,是這個千年古村最鮮明的特徵。

今天,來到這個省級“最具魅力休閒鄉村”,杏花春雨、小橋流水、粉牆黛瓦、煙村人家,

空寂已難尋,可“臨流聊枕石,閑看野雲平”的意境還在,當地人閒適愜意的生活狀態讓人豔羨,不談歷史、不說古跡、不寫山水、不遊景點,僅漢王人的日常生活,便足可以最美冠之了……

1 浣衣的女子

“嘩嘩”、“嘩嘩”,“呼啦”、“呼啦”……一進漢王,就被那舒緩質感的聲音吸引。

“嘩嘩”、“嘩嘩”,是拔劍泉的流水聲,一年四季就那麼響著,“呼啦”、“呼啦”,是水車的轉動聲,白天黑夜就那麼轉著,這樣的聲音帶著水的潮潤和靈氣,這樣的節奏帶著大自然的從容和淡定,被這樣的聲音和節奏滋養,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皮膚多水色,嘴角有笑意,言行顯大度。

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愛水,自是女人的天性。漢王的女子常年與拔劍泉相伴,吃的是泉水,洗的是泉水,用的也是泉水。

她們最喜歡用泉水淘菜洗衣。拔劍泉一年四季16℃恒溫,即使隆冬時節,水面也浮著熱氣,手伸進去溫溫的、滑滑的,一點也不會覺得涼;夏天的時候,水卻涼冰冰的,挽起褲管站在水裡漂洗衣物,真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當地政府怕污染水質,曾嚴禁在泉池裡淘洗,

她們也堅決不捨棄這樣的嗜好。後來,政府在泉池邊專門設計建造了淘洗處,才總算有了兩全其美的結果。

也是的,如今的城市鄉村,還有多少河流可飲、可遊、可洗、可戲、可釣?“西施浣紗”的情景早已成了一個日漸遙遠的古典夢境,而拔劍泉邊浣衣女子的無忌笑鬧,棒槌擊水的聲聲迴響,對於我們已是多麼奢侈的人間樂章。

2 “捉”之趣

水流處,有魚蝦。

連通拔劍泉的大大小小的河流都是城裡垂釣者的天堂,不過,漢王當地人對垂釣這種“慢活”總是提不起多大興趣,他們喜歡在入夏以後的夜晚,一家人拿著電筒沿水岸照螃蟹、龍蝦。

“這有一隻!”、“這還有一隻!”婦女、孩子每發現一隻趴在岸邊的活物都興奮地大叫,這時男人拿起自製的小兜網慢慢向目標靠近、靠近……網住了,男人會自信滿滿地把獵物放進孩子提著的小紅塑膠桶裡,看那傢伙張著大螯上下折騰,打得桶壁啪啪直響,志得意滿地領受著老婆孩子的崇拜,撲空了,自然就要被搶白兩句,不過,這有什麼呢,捉這些東西本不為了吃,有一家人的歡笑不是比什麼都好嗎!

3 風中的庭院

房後幾棵槐、幾株楝,屋前幾棵桐、幾株椿,院內幾樹花、幾枝藤,這是漢王人家通常的植被形制,這幾年搞環境綜合治理,竹子多起來,又增了幾分雅致。風過庭院,花香、果香、草木香,交☆禁☆合在一起,把空氣都染成淺淺的綠、嫩嫩的粉。

水向前流,樹向下伸。樹木是鄉村的根,也是家族的根。孩子們站在後山上,房屋掩映在樹叢中,他們會憑著某一片樹木指認出自家的方位。

樹多了,鳥便多。如果誰家院裡有棵櫻桃樹,果子成熟的時候,鳥兒就會不請自來,天天光臨,不用鳥籠,也能聽到悅耳的鳴囀。

盛夏時節,最能體味樹木帶來的妙處。搬一隻竹籐椅放在葡萄架下,泡一壺香茗,淺斟慢飲,風過竹動,牆上的牽牛花,婀娜搖曳,兩隻鳥兒,從一棵樹追逐到另一棵樹,那只看家狗懶懶地趴伏在你的腳旁……生活若此,夫複何求!

4 漫步者

太陽一落山,一種單純的黑便將山脈、村莊、田野覆蓋,這時村道上的燈光次第開放,清亮得像一隻只夜的眼。

漢王人家的夜生活開始了。

幾個婦女說笑著前行,“幹啥去?”有人問,“跳舞!”回答得爽快而自信,文化廣場的舞曲早催得她們心癢癢的,今天教的是騎馬舞,去晚了就跟不上步伐節奏了。

跳舞太劇烈,這裡的人更喜歡飯後走走轉轉。而村南的水庫堤壩因地勢高、空氣好成為大家的首選。

站在大堤上,會看到東面山腰處一條南北伸展的光鏈,那是西繞城高速上的燈陣,而南面西面是迷蒙的山影樹影,風無論從哪個方向吹來,都能讓你感覺到呼吸的清爽暢快和腳下水波的起伏跌宕。

有月的夜晚,清輝十裡,山影、光影、樹影倒映水中,置身其間,如夢如幻,飄飄欲仙。

當然,在拔劍泉邊,田間小路上,柏油馬路上,你都會碰到散步的人,他們或夫妻成雙,或姐妹成群,或左鄰右舍,或老年結伴,或一家人同行,走起來則有的健步如飛,有的散漫自如,有的唱著歌,有的拉著閑呱,有的邊走邊踢腿拔筋,有的邊走邊聽著大鼓書,溜達散步純是個人行為,各安其事,要的就是個自由隨意。

“為了鍛煉身體,健康長壽。”老年人說。

“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中年人說。

“加深感情,享受生活。”一對小夫妻如是說。

“上網、看電視,不如出來轉轉。”也有人這樣說。

……

但無論怎麼說,以前那些城裡人,有文化的人才喜愛的生活方式,如今在鄉村成了常態,那自如安然的腳步聲傳達的不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足音嗎!

流淌了兩千多年的拔劍泉,仍像母親一樣寵著、溺著漢王人,她讓一個蘇北小山村擁有了江南水鄉的風雅韻致,展現了一幅水墨畫般的空靈和靜好,漢王人也知恩圖報地維護著、美化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流走的是泉水,帶不走的是彼此深深的眷戀和牽念……

男人會自信滿滿地把獵物放進孩子提著的小紅塑膠桶裡,看那傢伙張著大螯上下折騰,打得桶壁啪啪直響,志得意滿地領受著老婆孩子的崇拜,撲空了,自然就要被搶白兩句,不過,這有什麼呢,捉這些東西本不為了吃,有一家人的歡笑不是比什麼都好嗎!

3 風中的庭院

房後幾棵槐、幾株楝,屋前幾棵桐、幾株椿,院內幾樹花、幾枝藤,這是漢王人家通常的植被形制,這幾年搞環境綜合治理,竹子多起來,又增了幾分雅致。風過庭院,花香、果香、草木香,交☆禁☆合在一起,把空氣都染成淺淺的綠、嫩嫩的粉。

水向前流,樹向下伸。樹木是鄉村的根,也是家族的根。孩子們站在後山上,房屋掩映在樹叢中,他們會憑著某一片樹木指認出自家的方位。

樹多了,鳥便多。如果誰家院裡有棵櫻桃樹,果子成熟的時候,鳥兒就會不請自來,天天光臨,不用鳥籠,也能聽到悅耳的鳴囀。

盛夏時節,最能體味樹木帶來的妙處。搬一隻竹籐椅放在葡萄架下,泡一壺香茗,淺斟慢飲,風過竹動,牆上的牽牛花,婀娜搖曳,兩隻鳥兒,從一棵樹追逐到另一棵樹,那只看家狗懶懶地趴伏在你的腳旁……生活若此,夫複何求!

4 漫步者

太陽一落山,一種單純的黑便將山脈、村莊、田野覆蓋,這時村道上的燈光次第開放,清亮得像一隻只夜的眼。

漢王人家的夜生活開始了。

幾個婦女說笑著前行,“幹啥去?”有人問,“跳舞!”回答得爽快而自信,文化廣場的舞曲早催得她們心癢癢的,今天教的是騎馬舞,去晚了就跟不上步伐節奏了。

跳舞太劇烈,這裡的人更喜歡飯後走走轉轉。而村南的水庫堤壩因地勢高、空氣好成為大家的首選。

站在大堤上,會看到東面山腰處一條南北伸展的光鏈,那是西繞城高速上的燈陣,而南面西面是迷蒙的山影樹影,風無論從哪個方向吹來,都能讓你感覺到呼吸的清爽暢快和腳下水波的起伏跌宕。

有月的夜晚,清輝十裡,山影、光影、樹影倒映水中,置身其間,如夢如幻,飄飄欲仙。

當然,在拔劍泉邊,田間小路上,柏油馬路上,你都會碰到散步的人,他們或夫妻成雙,或姐妹成群,或左鄰右舍,或老年結伴,或一家人同行,走起來則有的健步如飛,有的散漫自如,有的唱著歌,有的拉著閑呱,有的邊走邊踢腿拔筋,有的邊走邊聽著大鼓書,溜達散步純是個人行為,各安其事,要的就是個自由隨意。

“為了鍛煉身體,健康長壽。”老年人說。

“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中年人說。

“加深感情,享受生活。”一對小夫妻如是說。

“上網、看電視,不如出來轉轉。”也有人這樣說。

……

但無論怎麼說,以前那些城裡人,有文化的人才喜愛的生活方式,如今在鄉村成了常態,那自如安然的腳步聲傳達的不正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足音嗎!

流淌了兩千多年的拔劍泉,仍像母親一樣寵著、溺著漢王人,她讓一個蘇北小山村擁有了江南水鄉的風雅韻致,展現了一幅水墨畫般的空靈和靜好,漢王人也知恩圖報地維護著、美化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流走的是泉水,帶不走的是彼此深深的眷戀和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