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樓市進入最殘酷階段!王健林632億賤賣,王石離場、潘石屹套現!

白小起,經營指數專刊

2017年,將是中國經濟最濃重一筆。從樂視債務危機,輝山乳業被做空,資不抵債;再有魏橋集團,齊星集團債務困境;最後到王石主動退出萬科董事局,SOHU加速賣樓回籠資金,

萬達623億低價賣身;加上各大金融資本系謠言闢謠消息頻繁刷屏,僅僅過了半年,中國商業大佬基本上全部曬了一遍了。

當然,其他商業問題本文就不過於八卦,本文就萬達賤賣一事,給大家分享未來樓市走向,畢竟和我們最息息相關的還是房子。

這兩天,老王借錢給老孫收購自己的資產的消息,刷屏了。

7月10日上午,萬達宣佈,該公司將13個文化旅遊城項目及76個酒店轉讓給融創,

這兩項交易額分別為295.75億元和335.95億元,合計約630億。

此筆交易一經爆出,市場可謂既震驚,又意外,更多的是一臉懵逼!

去年,王首富還大放豪言,要讓“上海迪士尼樂園在20年時間裡,難以實現盈利”。

如果你看過健林爸爸狙擊迪士尼的豪言壯語,你一定會對此項交易倍感唏噓。

這確實有點稀罕,其中內情外人難足為道。不過,更重要的的一點:它可能意味著,這一輪房市的財富乾坤大挪移,

走到了終結階段。

為什麼這麼說呢,王首富選擇把公司的文化旅遊項目悉數出售,以一個足夠紮心的價格。

295億這個價格為何足夠紮心?

隨便列舉幾個萬達的文旅項目:

2013年4月,哈爾濱萬達文化旅遊城破土動工;同年6月份,總投資近400億元人民幣的南昌萬達城開工。9月份,萬達集團在青島投資500億元建設全球投資規模最大的影視產業基地青島東方影都。占地376萬平方米。

2014年10月,萬達宣佈將投資500億元建設廣州萬達旅遊城 ,王健林表示這是一個指向明確的競爭——“我們在廣州投一個500億的廣州萬達城,就是為了跟香港迪士尼競爭。”

2015年,萬達投入150億元的雙版納國際度假區項目正式開業。這是一個占地5.3平方公里的超級專案,萬達不僅開發了大量的住宅、SOHO、商鋪產品,還運營有一個萬達廣場、傣秀劇場、星級酒店群以及一個大型主題樂園,甚至配備了全程的教育資源和當地最好的醫院。

每個萬達文化旅遊項目投資都是幾百億,當然這個投資是擬投資,不是砸下去的錢。但不要忘了,這些項目圈了多少地,光這些地皮,你算算看要值多少錢?

295億買地皮都不夠啊!

心不心疼?不由得要問一句,健林爸爸,你怎麼了,你到底怎麼了?

市場上不少人對這筆交易的解讀,都是說萬達是為了回歸A股,是為了瘦身,提高其回歸A股的估值。

這樣的解讀,簡直錯得離譜。

而且呢,從付款的節奏來看,本次融創收購分為兩步,第一步是先付300億,第二步是付300億的同時,從銀行拿到300億貸款。

所以呢,融創支付的第一筆300億,是用來替萬達償還某銀行的貸款,使得該銀行對本次並購的兩處資產解壓,解壓後萬達和融創進行交割,變更到融創名下之後,融創再以這兩處資產抵押至該銀行,重新獲得這300億的貸款。

而此次還有一個重點,融創獲得的銀行貸款,是基準利率。

要知道,無論萬達還是融創,這類房地產公司想要拿到基準利率是極其困難的。別看吹牛逼時利率低,真實跟銀行簽訂貸款合同時,肯定會承擔其他責任,使得實際融資成本大幅高於基準利率。

而本次呢,融創可以拿到銀行的基準利率貸款,無外乎兩種可能,一個是此次萬達出讓的資產,品質高抵押率足(不足50%),另一個是萬達已經提前“支付”了銀行的貸款附加條件。

無論是哪一條,這都意味著,此次交易,萬達在負債轉移的過程中,優先保障了融創的利益。

萬達文旅和萬達酒店,都是萬達旗下的優質資產,也是國民老公公這幾年花費心血和人脈網,重點打造的領域。而且,萬達城中,巨虧的萬達長白山和萬達武漢兩個項目,本次融創都沒要。

有沒有嗅到一點不對呢?

如果將這兩點合起來,也就是說,萬達不但替融創解決融資問題,還在向融創轉移優質資產。

是不是很不合理呢?

進一步說,萬達如果缺錢,也應該先借錢,而不是出讓優質的資產。

而被迫出讓優質資產的可能性,無外乎兩個,一個是這資產不想要了,另一個是借不到錢了。

萬達城和酒店的資產會不想要麼?

國民老公公上個月還一直在全國各地到處飛,會見了四地的省委書記,推進萬達城呢。

有沒有一種,昨天還在高呼“痛飲黃龍府”,第二天就收到十二道金牌的既視感呢?

嗯,萬達長白山項目,倒是的確距離黃龍府很近。

由於萬達拿地便宜,涉及大量的土地增值稅,在實際操作中,萬達酒店可以說是很多萬達項目賣完後,利潤凝結成的資產。

而更不要說萬達城是萬達最近5年的第一工作重心。而且,最近5年,萬達在海外花了上千億買影視公司,理由就是為了給萬達城購買IP。

然後,這些上千億的影視公司留著,然後300億把萬達城賣了......

有沒有一種“買櫝還珠”的既視感呢?

因此,另一個角度,本次並購之後,國民老公公近的十年心血,幾乎是毀於一旦了。

而且,真要是推進輕資產的話,萬達也應該是賣V1.0版本的萬達廣場,而不是V2.0版本的萬達城。

最關鍵的是,本次出讓萬達城之後,相信資本市場很快就會琢磨明白,未來萬達在地產方面只剩下萬達廣場。

沒有了萬達城的夢和爆發式增長的預期,那麼未來萬達商業的營收,基本上是可以通過會計來算出來的了。萬達商業即使能夠實現IPO,那麼他的高估值很可能會受到重挫。

睿智如國民老公公,不可能算不過來這個賬。

那麼,還剩另一個原因,借不到錢了?

萬達的70%負債率,至少明面上,是遠低於融創120%的負債率,而且,萬達的金字招牌,最起碼在國內有著大量的擁躉,無論是萬達商業回歸,還是萬達院線重組,都有著大量的投資人願意斥資上百億參與其中。

那麼,憑什麼融創借的?萬達就借不得麼?

為什麼本次並購協議中,銀行貸給萬達的錢,要轉到融創?

其實,萬達的融資能力遠比融創強多了,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強的民營企業。

一個企業的融資能力,用能否借到巨額美元,是一個非常好的評估。

至於為什麼老王資金鏈會出問題,表面上看,不就是各種風險導致銀行和債市不願再給老王授信了嗎?

這當中最大的風險會是什麼呢?

老鐵,你懂的。

行文至此,你會發現,賈躍亭和王健林,雖然一個是新經濟的代表,或者說「騙子」的代表,一個是傳統經濟的代表,或者說是傳統商業利益和秩序的代表,但本質上,他們的命運都具有濃墨重彩的悲劇色彩。

現在即使暴富如首富,點背事,也會面臨缺錢的尷尬。

在錢面前,一切面子問題都不是個事。

老王說:“其實萬達商業的負債並不算高,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負債率將大幅下降,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於還貸,萬達商業計畫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

這句話裡的信息量非常之大!

所以,低賤賣身也就理所當然了。

首富的生意,換個人接管,一樣運轉。

其實王首富的缺錢,還有個原因,就是當下金融收緊大時代下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個縮影。

現在的房企,都面臨債臺高築、求錢若渴的壓力山大。

看面子都是土豪,看裡子全是負債,中國的房企多年以來都是這個套路,但負債比率如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倒也不會出現大問題。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房企,負債已經高到馬上就要還不起的地步了。據媒體的披露,內地142家地產企業負債總量接近3.4萬億。

但是至今不少開發商仍然在盲目擴張、瘋狂搶地,但補倉越多,欠債就越多。

所以現在買房,其實你是在為房企還債,為房企填坑。

1、降降降杠杆

所以,萬達拿掉一筆很大的負擔,也就是媒體常說的去杠杆。萬達這個中國地產業的標杆企業之一,終於開始了去杠杆。

雖然看起來只是賣了600多億的資產,但是,考慮到萬達文旅名下巨大的國內二三四線土地儲備,萬達如果不賣的話,意味著未來必須借更多的錢,才能開發,這一增一減的對比,未來減少的杠杆規模,起碼是在千億以上。

與此前的李嘉誠、潘石屹等房地產大亨,先後收縮自己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的杠杆,到這次萬達在地產市場壓低杠杆,恐怕不難看出,大佬、富人正在有步驟地退出國內房地產市場。

2、高處不勝寒

其實,對於國內房地產企業來說,要去杠杆真不容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幹的。

因為這是自己砸自己的場子。

國內的房地產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高杠杆運轉。

這裡看一個2016媒體披露的資料:

2016上半年,千億級房企中,綠地控股資產負債率為88.36%,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萬科A資產負債率為80.6%,同比上漲近3個百分點;碧桂園負債率為78%,較去年末增加了3個百分點;恒大的負債率高達81.79%,保利的負債率也近80%。

(這次收購萬達資產的)融創中國,2016年的中報也顯示,當時的融創中國的負債總額高約1279.57億元,淨負債率高約85.1%。

高杠杆意味著高融資,80%的負債率,也就意味著,100億的資產,其中80億是借來的。

若是1萬億的資產,那麼其中8000億可能是借來的。

3、最怕倒過來重演

那麼,這些房地產企業,是怎麼借來這麼多錢呢?

奧妙是拿地。

拿到土地了,一旦土地價格上漲,等於公司的資產增值了,公司的可抵押資產也就多了,於是又拿此前拍到手的土地,去銀行做更大的抵押,再拿地,土地價格再漲,於是,各路房地產企業的資產繼續上漲。

這就構成了一個正迴圈,貸款融資拿地——地價上漲、資產增值——土地抵押再融資再拿地——地價再上漲,資產再增值,就這樣一路下來,我們就看到了今天的各路房地產巨頭們。

知道這一點之後,我們就不難知道,這些房地產巨頭們,最怕的事情是什麼了。

那就是地價停止上漲!或者下跌!

因為土地價格一旦停止上漲,甚至下跌,那麼公司的資產就會停止增值,利率的損耗將不可承受。更壞的情況就是地價下跌了,那將是資產的雙重損耗,而債務卻是硬的,一個針眼都抹不掉。

如果地價下跌成立,那麼,房地產巨頭們,就要把當初做大的那個過程,倒過來重演一遍。

基本路線就是:土地價值縮水——資產縮水——債務負擔加重——被迫賣出資產(主要是土地與房子)——房價地價下跌——資產進一步縮水。

若沒有外來干預的話,高杠杆的房地產企業,最終難免會資不抵債,破產了。

首富很容易就變成了首負!

4、給韭菜們解套麼?

所以,土地價格上漲,是全體房地產企業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因此,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只要監管層稍微放鬆點,那麼各地的地王就會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高。為什麼?

這就是房地產企業的龍頭打法,用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資金拍出一個地王,小小代價鎖定的收穫則是,手頭千億、萬億的土地增值更多,就可以融到更多的錢,貸到更多的款。

萬達這次卸掉部分杠杆,絕非尋常。以它的巨大體量,其負面影響將是很大的。

這恐怕也是這次收購,安排比較特別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將其負面影響,壓縮到最小。

而融創中國來接盤,雖然有加杠杆的意思,但從老王借錢給老孫的角度來看,則有萬達與融創一起分攤這部分杠杆的意思。兩個房地產巨頭,顯示出抱團取暖的跡象。

這麼做是有理由的。

近期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一大批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突破萬元1平米。而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則出現了滯漲的情況。

這種情形,或許並不秒。

做股票的談友們知道,當一線的龍頭股炒得差不多的時候,資金會炒作二線三線股,最後是垃圾股,當垃圾股大漲之後,則意味著聰明資金能夠收割的地方,基本就收割的差不多了。

一輪韭菜割了,一輪財富的乾坤大挪移,自然就會走向尾聲,因為新一茬韭菜的生長,需要時間。

前兩天,有篇文章,說現在居民淨存款只有26萬億了,因此不夠炒房了。其實,這個說法完全是錯誤的,房價上漲不會導致居民儲蓄的減少,只會導致居民儲蓄的轉移。以前這26萬億,分散在更多的居民的手裡,現在,它不過轉移了主人而已,集中到了少數的房地產企業以及富人手裡。

也就是說,房地產市場的這四年狂歡後的再狂歡,並沒有去杠杆,而只是轉移了杠杆而已,以前很多房地產企業身上的杠杆,也包括一部分地方融資平臺的杠杆,轉移到了借錢買房的居民身上,富人的杠杆轉移到了窮人身上。

當垃圾股炒上天之後,一地雞毛的階段來臨。那些成功收割了韭菜的資金,會立即沖回來給韭菜們解套麼?除非股價再次大跌,才有可能讓這些資金進場,重新玩一輪財富轉移的遊戲。

所以,當前這26萬億的居民存款,它們中的不少,或許正是這輪房地產市場財富乾坤大挪移的贏家,是不會輕易再回到房地產市場的。

5、生平第一遭

因此,當萬達這個地產的標杆企業之一,開始主動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降杠杆的時候,我們或許需要看到,它背後的風。

近幾天的幾件事,也在佐證這個風向,不是向上螺旋,而很可能是另外一個方向。

一個是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積37平米。2013年這個資料分別是35平米,與32平米。這個人均面積,已經非常可觀了。

另外一個事則是,7月4日,上海發佈了兩宗土地出讓的公告,分別位於浦東張江和嘉定的兩宗土地,要求競得人須100%自持70年。這意味著這兩宗土地所開發的房子,只能用於出租,而不得出售。在上海這樣一個高房價的城市,大家的常識,感覺政府應該增加商品房土地供應,實際卻。。。。因此,這個自持政策是值得反復品味的。

不難推論,這個政策的一個客觀效果,就是阻止更多的新商品房入市。它或許意味著有關方面認為,新房若再持續入市,會對現有房價格局構成較大負面影響。

當然,這些都算是國內的小氣候。

而國際大氣候,則是全球主要央行貨幣寬鬆政策,都進入了尾聲。美聯儲已經制定好了加息與縮表時間規劃,另外一個全球便宜資金提供地,歐元區也開始逐漸露出掉頭的跡象。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漲,意味著歐洲央行結束零利率的時刻,不久將會來到。

需知,在美元加息的時候,之所以全球資本市場似乎還很滋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的歐元,彌補了全球資金的渴求。不過,這個美元之外的最大水源,很快也將慢慢關閉。

一葉落後,是天下葉落。

剛剛過去的這起房地產的收購,雖然帶有盛夏火熱的意味,但更多的或許是意味著這十年來,房地產市場的這輪財富乾坤大挪移的終結階段,已經來臨。

當然,真正的趨勢是無聲的,並伴隨著諸多讓人產生反向沉醉的亮色,只有這樣的趨勢,才會盛大而不可逆轉!

就如寒冬的肅殺,人類也是經過了千百年,才最後摸出了這季節輪回的規律。而我們的房市起落,所導致的財富乾坤大挪移,對絕大部分國人來說,都將是生平第一遭。

綜合:蜜財富,新政事堂,政經縱橫談,秦小明

更文章請關注白小起,經營指數專刊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複雜和動盪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變革三部曲:《工業4.0》探討的是科技進步,《跨界戰爭》討論的是商業重組,《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這三本書的關係層層遞進,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請點擊下面商品連結購買:

【水木然簽名版3本】變革三部曲 ¥125 購買

融創獲得的銀行貸款,是基準利率。

要知道,無論萬達還是融創,這類房地產公司想要拿到基準利率是極其困難的。別看吹牛逼時利率低,真實跟銀行簽訂貸款合同時,肯定會承擔其他責任,使得實際融資成本大幅高於基準利率。

而本次呢,融創可以拿到銀行的基準利率貸款,無外乎兩種可能,一個是此次萬達出讓的資產,品質高抵押率足(不足50%),另一個是萬達已經提前“支付”了銀行的貸款附加條件。

無論是哪一條,這都意味著,此次交易,萬達在負債轉移的過程中,優先保障了融創的利益。

萬達文旅和萬達酒店,都是萬達旗下的優質資產,也是國民老公公這幾年花費心血和人脈網,重點打造的領域。而且,萬達城中,巨虧的萬達長白山和萬達武漢兩個項目,本次融創都沒要。

有沒有嗅到一點不對呢?

如果將這兩點合起來,也就是說,萬達不但替融創解決融資問題,還在向融創轉移優質資產。

是不是很不合理呢?

進一步說,萬達如果缺錢,也應該先借錢,而不是出讓優質的資產。

而被迫出讓優質資產的可能性,無外乎兩個,一個是這資產不想要了,另一個是借不到錢了。

萬達城和酒店的資產會不想要麼?

國民老公公上個月還一直在全國各地到處飛,會見了四地的省委書記,推進萬達城呢。

有沒有一種,昨天還在高呼“痛飲黃龍府”,第二天就收到十二道金牌的既視感呢?

嗯,萬達長白山項目,倒是的確距離黃龍府很近。

由於萬達拿地便宜,涉及大量的土地增值稅,在實際操作中,萬達酒店可以說是很多萬達項目賣完後,利潤凝結成的資產。

而更不要說萬達城是萬達最近5年的第一工作重心。而且,最近5年,萬達在海外花了上千億買影視公司,理由就是為了給萬達城購買IP。

然後,這些上千億的影視公司留著,然後300億把萬達城賣了......

有沒有一種“買櫝還珠”的既視感呢?

因此,另一個角度,本次並購之後,國民老公公近的十年心血,幾乎是毀於一旦了。

而且,真要是推進輕資產的話,萬達也應該是賣V1.0版本的萬達廣場,而不是V2.0版本的萬達城。

最關鍵的是,本次出讓萬達城之後,相信資本市場很快就會琢磨明白,未來萬達在地產方面只剩下萬達廣場。

沒有了萬達城的夢和爆發式增長的預期,那麼未來萬達商業的營收,基本上是可以通過會計來算出來的了。萬達商業即使能夠實現IPO,那麼他的高估值很可能會受到重挫。

睿智如國民老公公,不可能算不過來這個賬。

那麼,還剩另一個原因,借不到錢了?

萬達的70%負債率,至少明面上,是遠低於融創120%的負債率,而且,萬達的金字招牌,最起碼在國內有著大量的擁躉,無論是萬達商業回歸,還是萬達院線重組,都有著大量的投資人願意斥資上百億參與其中。

那麼,憑什麼融創借的?萬達就借不得麼?

為什麼本次並購協議中,銀行貸給萬達的錢,要轉到融創?

其實,萬達的融資能力遠比融創強多了,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強的民營企業。

一個企業的融資能力,用能否借到巨額美元,是一個非常好的評估。

至於為什麼老王資金鏈會出問題,表面上看,不就是各種風險導致銀行和債市不願再給老王授信了嗎?

這當中最大的風險會是什麼呢?

老鐵,你懂的。

行文至此,你會發現,賈躍亭和王健林,雖然一個是新經濟的代表,或者說「騙子」的代表,一個是傳統經濟的代表,或者說是傳統商業利益和秩序的代表,但本質上,他們的命運都具有濃墨重彩的悲劇色彩。

現在即使暴富如首富,點背事,也會面臨缺錢的尷尬。

在錢面前,一切面子問題都不是個事。

老王說:“其實萬達商業的負債並不算高,通過這次資產轉讓,萬達商業負債率將大幅下降,這次回收資金全部用於還貸,萬達商業計畫今年內,清償絕大部分銀行貸款。”

這句話裡的信息量非常之大!

所以,低賤賣身也就理所當然了。

首富的生意,換個人接管,一樣運轉。

其實王首富的缺錢,還有個原因,就是當下金融收緊大時代下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個縮影。

現在的房企,都面臨債臺高築、求錢若渴的壓力山大。

看面子都是土豪,看裡子全是負債,中國的房企多年以來都是這個套路,但負債比率如能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倒也不會出現大問題。

不過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的房企,負債已經高到馬上就要還不起的地步了。據媒體的披露,內地142家地產企業負債總量接近3.4萬億。

但是至今不少開發商仍然在盲目擴張、瘋狂搶地,但補倉越多,欠債就越多。

所以現在買房,其實你是在為房企還債,為房企填坑。

1、降降降杠杆

所以,萬達拿掉一筆很大的負擔,也就是媒體常說的去杠杆。萬達這個中國地產業的標杆企業之一,終於開始了去杠杆。

雖然看起來只是賣了600多億的資產,但是,考慮到萬達文旅名下巨大的國內二三四線土地儲備,萬達如果不賣的話,意味著未來必須借更多的錢,才能開發,這一增一減的對比,未來減少的杠杆規模,起碼是在千億以上。

與此前的李嘉誠、潘石屹等房地產大亨,先後收縮自己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的杠杆,到這次萬達在地產市場壓低杠杆,恐怕不難看出,大佬、富人正在有步驟地退出國內房地產市場。

2、高處不勝寒

其實,對於國內房地產企業來說,要去杠杆真不容易,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幹的。

因為這是自己砸自己的場子。

國內的房地產企業,有一個特點,就是高杠杆運轉。

這裡看一個2016媒體披露的資料:

2016上半年,千億級房企中,綠地控股資產負債率為88.36%,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萬科A資產負債率為80.6%,同比上漲近3個百分點;碧桂園負債率為78%,較去年末增加了3個百分點;恒大的負債率高達81.79%,保利的負債率也近80%。

(這次收購萬達資產的)融創中國,2016年的中報也顯示,當時的融創中國的負債總額高約1279.57億元,淨負債率高約85.1%。

高杠杆意味著高融資,80%的負債率,也就意味著,100億的資產,其中80億是借來的。

若是1萬億的資產,那麼其中8000億可能是借來的。

3、最怕倒過來重演

那麼,這些房地產企業,是怎麼借來這麼多錢呢?

奧妙是拿地。

拿到土地了,一旦土地價格上漲,等於公司的資產增值了,公司的可抵押資產也就多了,於是又拿此前拍到手的土地,去銀行做更大的抵押,再拿地,土地價格再漲,於是,各路房地產企業的資產繼續上漲。

這就構成了一個正迴圈,貸款融資拿地——地價上漲、資產增值——土地抵押再融資再拿地——地價再上漲,資產再增值,就這樣一路下來,我們就看到了今天的各路房地產巨頭們。

知道這一點之後,我們就不難知道,這些房地產巨頭們,最怕的事情是什麼了。

那就是地價停止上漲!或者下跌!

因為土地價格一旦停止上漲,甚至下跌,那麼公司的資產就會停止增值,利率的損耗將不可承受。更壞的情況就是地價下跌了,那將是資產的雙重損耗,而債務卻是硬的,一個針眼都抹不掉。

如果地價下跌成立,那麼,房地產巨頭們,就要把當初做大的那個過程,倒過來重演一遍。

基本路線就是:土地價值縮水——資產縮水——債務負擔加重——被迫賣出資產(主要是土地與房子)——房價地價下跌——資產進一步縮水。

若沒有外來干預的話,高杠杆的房地產企業,最終難免會資不抵債,破產了。

首富很容易就變成了首負!

4、給韭菜們解套麼?

所以,土地價格上漲,是全體房地產企業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因此,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只要監管層稍微放鬆點,那麼各地的地王就會層出不窮。一個比一個高。為什麼?

這就是房地產企業的龍頭打法,用幾十億甚至上百億資金拍出一個地王,小小代價鎖定的收穫則是,手頭千億、萬億的土地增值更多,就可以融到更多的錢,貸到更多的款。

萬達這次卸掉部分杠杆,絕非尋常。以它的巨大體量,其負面影響將是很大的。

這恐怕也是這次收購,安排比較特別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將其負面影響,壓縮到最小。

而融創中國來接盤,雖然有加杠杆的意思,但從老王借錢給老孫的角度來看,則有萬達與融創一起分攤這部分杠杆的意思。兩個房地產巨頭,顯示出抱團取暖的跡象。

這麼做是有理由的。

近期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大漲,一大批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已經突破萬元1平米。而與此同時,一二線城市,則出現了滯漲的情況。

這種情形,或許並不秒。

做股票的談友們知道,當一線的龍頭股炒得差不多的時候,資金會炒作二線三線股,最後是垃圾股,當垃圾股大漲之後,則意味著聰明資金能夠收割的地方,基本就收割的差不多了。

一輪韭菜割了,一輪財富的乾坤大挪移,自然就會走向尾聲,因為新一茬韭菜的生長,需要時間。

前兩天,有篇文章,說現在居民淨存款只有26萬億了,因此不夠炒房了。其實,這個說法完全是錯誤的,房價上漲不會導致居民儲蓄的減少,只會導致居民儲蓄的轉移。以前這26萬億,分散在更多的居民的手裡,現在,它不過轉移了主人而已,集中到了少數的房地產企業以及富人手裡。

也就是說,房地產市場的這四年狂歡後的再狂歡,並沒有去杠杆,而只是轉移了杠杆而已,以前很多房地產企業身上的杠杆,也包括一部分地方融資平臺的杠杆,轉移到了借錢買房的居民身上,富人的杠杆轉移到了窮人身上。

當垃圾股炒上天之後,一地雞毛的階段來臨。那些成功收割了韭菜的資金,會立即沖回來給韭菜們解套麼?除非股價再次大跌,才有可能讓這些資金進場,重新玩一輪財富轉移的遊戲。

所以,當前這26萬億的居民存款,它們中的不少,或許正是這輪房地產市場財富乾坤大挪移的贏家,是不會輕易再回到房地產市場的。

5、生平第一遭

因此,當萬達這個地產的標杆企業之一,開始主動在國內房地產市場上降杠杆的時候,我們或許需要看到,它背後的風。

近幾天的幾件事,也在佐證這個風向,不是向上螺旋,而很可能是另外一個方向。

一個是2016年全國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為40.8平方米,城市人均住房面積37平米。2013年這個資料分別是35平米,與32平米。這個人均面積,已經非常可觀了。

另外一個事則是,7月4日,上海發佈了兩宗土地出讓的公告,分別位於浦東張江和嘉定的兩宗土地,要求競得人須100%自持70年。這意味著這兩宗土地所開發的房子,只能用於出租,而不得出售。在上海這樣一個高房價的城市,大家的常識,感覺政府應該增加商品房土地供應,實際卻。。。。因此,這個自持政策是值得反復品味的。

不難推論,這個政策的一個客觀效果,就是阻止更多的新商品房入市。它或許意味著有關方面認為,新房若再持續入市,會對現有房價格局構成較大負面影響。

當然,這些都算是國內的小氣候。

而國際大氣候,則是全球主要央行貨幣寬鬆政策,都進入了尾聲。美聯儲已經制定好了加息與縮表時間規劃,另外一個全球便宜資金提供地,歐元區也開始逐漸露出掉頭的跡象。德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上漲,意味著歐洲央行結束零利率的時刻,不久將會來到。

需知,在美元加息的時候,之所以全球資本市場似乎還很滋潤,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便宜的歐元,彌補了全球資金的渴求。不過,這個美元之外的最大水源,很快也將慢慢關閉。

一葉落後,是天下葉落。

剛剛過去的這起房地產的收購,雖然帶有盛夏火熱的意味,但更多的或許是意味著這十年來,房地產市場的這輪財富乾坤大挪移的終結階段,已經來臨。

當然,真正的趨勢是無聲的,並伴隨著諸多讓人產生反向沉醉的亮色,只有這樣的趨勢,才會盛大而不可逆轉!

就如寒冬的肅殺,人類也是經過了千百年,才最後摸出了這季節輪回的規律。而我們的房市起落,所導致的財富乾坤大挪移,對絕大部分國人來說,都將是生平第一遭。

綜合:蜜財富,新政事堂,政經縱橫談,秦小明

更文章請關注白小起,經營指數專刊

我們面對的是一個越來越複雜和動盪的世界;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長存的;

沒有一種競爭力是永恆的;

沒有一種資產是穩固的;

這是一股從未有過的革命浪潮,為了讓大家徹底認清時代究竟在發生什麼,水木然寫了變革三部曲:《工業4.0》探討的是科技進步,《跨界戰爭》討論的是商業重組,《時代之巔》討論的是經濟變革,這三本書的關係層層遞進,將幫你認清社會的發展動向和趨勢,請點擊下面商品連結購買:

【水木然簽名版3本】變革三部曲 ¥125 購買